第二百五十九章 梅殷的窮途末路

泉州,原來的州衙被緊急徵用,稍事擴張後成了“皇宮”。

很是寒磣。

事急從權,泉州的大小“文武百官”也沒說什麼,其實沒幾個人懷有多大的期翼,只是有些事情身不由己。

況且並非沒有一線希望。

前方大戰,整個泉州陷入意料之外的安靜之中:已無可增之兵,能否打出一片生天,就看率領梅景福、方玉山等人在楓亭和朱高煦大戰的梅殷能否取勝。

若是勝了,大明境內建文舊臣受到鼓舞,遍地開花,朱棣顧此失彼,終將滅亡。

若是敗了,那就是敗了。

從今以後,永樂帝王的治下,不會再有建文舊臣搞事的土壤。

不過梅順昌沒閒着。

他是一位讀書人,正兒八經的讀書人,他甚至很少看兵書——儘管在應天時,梅順昌在五軍都督府的中府任職,但和在旗手衛任指揮的梅景福不一樣,梅順昌確實不善軍事。

他看的全是經國治世的文章,所以這一次決戰,梅殷並沒有帶他去楓亭。

梅順昌還有事要做。

父親梅殷和弟弟梅景福懷着必死之念去楓亭爲未來放手一搏,梅順昌則在梅殷的安排下,帶着母親寧國公主,他自己的媳婦以及弟媳婦兒等人,去了泉州府沿海重鎮——永寧。

當然,少不了那個依然在穿開襠褲的幼帝朱文圭。

永寧衛所中已無多少兵力。

僅有兩千人——這兩千人也是梅殷可以留下來保護朱文圭的最後依仗。

梅順昌站在城頭。

在他前面的海面上,鐵鎖橫海之間有數艘大船,士卒們往來,不停的往船上搬着淡水、乾糧以及弓弩等輜重。

未雨綢繆。

按照父親的叮囑,只要楓亭那邊傳來敗訊,梅順昌就要帶着朱文圭等人逃亡海上,是去西洋還是去倭國,梅順昌根據局勢自己決定。

梅殷的意思是去西洋那邊,梅順昌其實傾向於倭國。

有兩千士卒,在倭國也能打出一片天地。

遠方碧波盪漾海天一色。

望着那看不見希望的盡頭,梅順昌心情沉重,不到萬不得已,誰願意背井離鄉遠赴萬里重洋呢,可惜事情半點不由人。

梅順昌作爲讀書人,其實太明白讀書人的尿性了,父親梅殷還是對建文舊臣的期翼太高,就算楓亭大捷,也不見得全國其他地方的建文舊臣會雲集響應。

如今大明境內建文舊臣的脊樑,早就被朱棣給打折了。

沒了血性。

方孝孺、景清這些人的死,已經到殺雞駭猴的效果,而大多的讀書人,事到臨頭又有幾個還執着於建文帝。

王艮這樣的人很少。

更多的是胡廣、李貫之流,讀書人也是人,也有功名利祿之心,例如那解縉,不正是如此。

朱允炆已死。

父親沒能輔佐朱文圭搶下江山,那麼在那些讀書人心中,大明的君王就是朱棣,君王換了,但還是朱家人,只要他們踏實做事,一樣能光宗耀祖富貴等身。

何必要冒謀逆的險呢。

一聲長嘆。

梅順昌忽然轉身,對身後的母親寧國公主道:“娘,去歇着罷,風大。”

寧國公主來到梅順昌身旁,看着下面大船的忙碌,捋了捋被海風吹亂的鬢髮,問道:“順昌,你爹和景福他們是不是回不來了?”

梅順昌默然不語。

不好說。

說不好。

不說好。

終究是要給孃親一點希望的,人活着,不就是爲了心裡那一點向着燦爛陽光的希望嗎。

寧國公主欲言又止。

最終什麼話也沒說。

其實她想說,順昌我們沒必要準備出海的,你不瞭解你那個叔叔朱棣,事情發生到這一步,他豈會不在海水留下後手。

也許楓亭大敗,我們剛入海,就被水師攔住了。

和梅順昌的想法一樣。

寧國公主也願意給長子留一點希望。

其實梅順昌小看了讀書人,就在楓亭那邊即將進行大決戰時,大明疆域之內,蟄伏的建文舊臣已經有人響應。

先是雲南。

一位身居高位的建文舊臣欲要響應福建,率領一位忠誠於建文的武將,準備將兵權掌控在手,然後趁機揭竿而起響應福建。

但是——

雲南的局勢沒有這麼簡單,在雲南還有一個人。

一個絕對受到老朱家信任的人。

黔寧王沐英。

沐英是朱元璋的養子,也是最受朱元璋信任的開國臣子,當年和傅友德、藍玉率兵三十萬平定雲南後,就被留在雲南鎮守。

終洪武一朝,朱元璋也沒懷疑過他。

沐英經營雲南多年,可以說,沐王府纔是雲南真正的統治者。

所以之前朱權和朱棣商討封地時,還打趣自己再和朱棣討價還價就要去雲南——到了雲南,朱權別說藩王,連屁都不是。

在沐王府的勢力下,區區一個就藩的藩王,真的是屁都不如。

沐英死得很早。

先是因爲其養母馬皇后之死悲傷過度而咳血,後來懿文太子朱標逝世,沐英又遭受打擊,兩個月後病逝在雲南,時年四十八歲。

從這點來看,沐英絕對是建文舊臣。

但是現在沐王府的實際掌控者是沐英的二兒子沐晟,在1398年世襲西平侯。靖難之戰中,沐晟沒有勤王——勤個錘子的王。

等朱允炆收拾完了朱棣等人,下一個就要收拾他沐家,沐家在雲南的待遇,比一般藩王只高不低,豈有不削的道理。

沐家在雲南當土皇帝不香嗎?

所以爲什麼要幫你朱允炆勤王,給自己找罪受呢。

從這點說,沐晟其實也是被朱允炆那貨削藩最初的殘忍手段給嚇着了,說不準湘王朱柏舉家自焚的慘劇也會發生在沐家身上——所以說,對於建文年間酸儒誤國四字,真的是沒有任何解釋的事實。

因此朱棣登基之後,沐晟其實暗爽。

但是話說回來,沐晟其實也是擁護朱允炆的,所以雲南這邊建文舊臣起事,在外人看來,很可能是沐晟支持。

但人心難測。

沒人知道沐晟在想什麼,反正沐晟知道建文舊臣在雲南起事後,反應之果決,讓人極其意外,直接調動兵馬強勢彈壓,於是雲南那一文一武的兩位建文舊臣,很快先後去找方孝孺、景清了。

由此可見沐家對雲南的掌控之力。

雲南,是沐家的雲南,這是誰都不可否認的事實。

雲南之外,貴州那邊也有建文舊臣起事,倒是轟轟烈烈動靜很大,然而剛三天,就被朱棣封到貴州的靖難功臣給滅了。

渣都不剩!

利益所在,靖難功臣對這事的立場比沐家還堅定。

除雲南貴州外,廣東廣西那邊也有小規模的建文舊臣起事,可惜,都無法做那燎原的星星之火——朱棣豈會沒有準備,要不然平叛和西征會愁無兵?

就是不願意動地方衛所,留着兵力防備其他建文舊臣搞事。

楓亭之戰進入白熱化。

不得不說,朱高煦確實是戰場上的一把好手,但又不得不承認,梅殷此人不僅在計謀上,在軍事上亦有大才。

竟和朱高煦殺了個旗鼓相當。

這個時候,一個重要的人物決定了這一場戰爭的走向:朱高熾。

坐鎮應天的朱高熾,沒有像梅殷和朱高煦想的那樣,只顧着他的儲君之位,朱高熾看的很遠,他知道,就算這一次弄死了朱高煦,他的儲君之位也不穩妥。

甚至會被天下人嘲笑。

況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朱高熾在應天做了兩件事:調配江浙一帶所有能用的資源,不惜一切代價的急速增援楓亭的朱高煦,同時命令朱能、徐輝祖、鄭亨等人,以少量兵力牽制叛軍,儘可能分兵增援朱高煦。

朱高熾這一步棋出乎梅殷意料之外。

他走對了!

梅殷知道朱高熾大概率不敢趁機弄死朱高煦,很可能是作壁上觀,待朱高煦戰敗之後朱高熾再出來收拾殘局,這樣一來,朱高熾的儲君位置概率大增。

他沒料到,朱高熾寧願讓朱高煦收穫大功,也要先平叛。

於是梅殷輸了。

在沙場之上,輸就是死。

楓亭南有一條河,名爲洛陽江,說是江,其實是一條流域很短的河,延着洛陽江而下,可以直抵泉州府城。

梅殷披甲站在河邊。

在他周圍,是漫山遍野的潰兵,在這些潰兵的臉上,只有無盡的絕望,沒有任何一個人臉上,還有半點光彩。

誰也看不見希望。

沒人是白癡,誰都清楚他們做的事情是什麼。

叛亂。

國家如何對待叛兵,這一點不用人提醒,所有人都知道,只不過對於最底層的士卒來說,並不算徹底的絕望,他們大概率是被髮配到邊境充兵。

也是當兵,只是待遇很差了。

但是後人將受到影響。

真正絕望的是那些中高層將領,一旦叛亂結束,等待他們的只有死亡。

梅殷身邊,站着兩人。

梅景福和方玉山,跟隨他從戰場上率領潰兵逃到洛陽江畔,此刻只是稍事整頓,下一步如何行動,得看梅殷的打算。

梅景福看着父親,輕聲問道:“父親,我們只需要再堅持三五日,林元就能率軍來增援了。”

梅殷苦笑,“林元到了,徐輝祖和朱能也到了。”

大明平叛兵馬中,能讓梅殷另眼相看的只有三人:朱高煦、朱能和徐輝祖。

方玉山嘆道:“沒有退路了。”

再退,就是泉州。

以當下的兵力,就算能退回泉州城,也守不了多久——福建終究不是富饒之地,僅靠泉州囤積的那點糧草,根本撐不了多久。

況且泉州城內的糧草也不多了,無法支撐大軍,沒了糧草,遲早兵變。

已是山窮水盡。

梅殷當然清楚這一點,看了看四周,猶豫了許久,才輕聲對梅景福下令,讓他將命令傳達下去,梅景福猶豫着不願意放棄,最終方玉山輕聲道了句去罷。

梅景福這纔去傳令。

梅殷來到河邊,洗了身上的鮮血,褪下盔甲,又在方玉山的幫助下卸甲,然後穿上了青花儒衫,梳洗了長髮……

朱高煦雄心萬丈。

他贏了。

在楓亭大戰之中,他一度陷入困境,和叛兵數次對攻之後,急速行軍的他本快要彈盡糧絕,眼看着就要潰敗。

關鍵時刻,糧草到了!

從江浙一帶緊急調過來的糧草,不惜一切代價,沿途死了無數士卒和馬匹,終於在關鍵時刻送到了他大營後方三十里外。

朱高煦很是意外。

他做夢也沒想到,朱高熾那個廢物竟然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在關鍵時刻增援自己,讓自己有了反敗爲勝的機會。

有了糧草和補充的兵器,軍心大振。

一鼓作氣,摧垮了梅殷的大軍。

趁勝追擊!

朱高煦率領騎軍一路追殺,來到洛陽江畔時,只看見滿地狼藉,以及遠處那些隱約可見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起的潰兵。

不多。

這有點反常,按照這些日子對戰的兵力判斷,梅殷雖然潰兵,但他手下的兵馬應該也在數千左右,爲何此刻洛陽江畔沒有人。

人呢?

難道梅殷放棄了這些潰兵,通過水路跑回泉州了?

很快,一位斥候回來。

朱高煦聞言後精神大振,率領着麾下兒郎來到洛陽江畔,看着坐在江畔煮酒的梅殷,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

怎麼不跑了?

不僅如此,梅殷身邊此刻只有兩人:方玉山和梅景福。

更奇怪的是,梅殷已經卸甲。

此刻着青衫,梳洗乾淨,斯文灑脫的坐在河畔,喝着溫酒,目光平和的看着朱高煦,眼神極爲寧靜,“賢侄來了。”

朱高煦詢問着看向巡察周圍後歸來的心腹。

那心腹點點頭。

示意沒有埋伏。

朱高煦下馬,帶着幾位心腹大將來到梅殷處,按劍而立,笑道:“姑父這是要學我父皇,也給侄兒唱一出空城計嗎?”

梅殷笑而不語,指了指對面,“可敢坐下喝一杯?”

朱高煦哈哈大笑,“有何不敢。”

梅殷給朱高煦倒了一杯酒。

朱高煦沒動。

坐下是敢的,酒是不敢喝的,萬一下毒了呢,大好的江山在等着我朱高煦,憑什麼要爲了這點面子和你梅殷同歸於盡。

我腦殼又沒有包。

梅殷也沒在意,輕聲道:“經楓亭一戰,你在軍中聲望,將直追當年的燕王殿下,將來就算是就藩,也是個讓朱高熾頭疼的存在,甚至有可能重現你父皇的輝煌。何況這一戰後,未來大明的儲君,很可能是你了。”

朱高煦暗爽,“姑父吉言。”

楓亭大捷之後,我哪還需要靖難,回到朝中,一旦立儲,自己將是鐵板釘釘的大明儲君。

他又有點疑惑,不知道梅殷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第九百零六章 推心置腹,大明最強陣容誕生!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意外!第1527章 演練第六十五章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第六百零三章 援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紀綱:我想反了朱棣!第1295章 投降!第二百五十八章 決定大明未來走向的一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求首訂)第一千零六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朱棣的思想政治覺悟第一千九十四章 趕緊的吧第九百章 大戰無常第1323章 永樂十六年第1307章 神之一手!第五百六十三章 比詩?你們都是弟弟!第五百一十三章 千古君王有千古之臣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多智近乎妖!第六百八十四章 火器部隊成型!第三十二章 喲,永樂你要削藩啊第1321章 恐怖的東廠!第六百九十六章 才壓唐伯虎,朝鮮來美女第1330章 不看天子問臣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六百八十一章 永樂六年,北征之年第五百九十四章 傷風敗俗的及冠禮之夜第六百八十二章 實驗田第1483章 豪宅交易第八百七十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六百九十章 滿堂文武,一人一碗方便麪!第七百三十八章 漠北將成大明後花園!第一千五十章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第七百六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三十六章 張定邊第三百二十三章 官場險惡,人心難測第一千一十七章 一統東南亞!第一千零四章 夫妻間的那點兒小事第六百零五章 浙江承宣佈政使第1541章 絕望!第五百八十七章 膽大包天的錦衣衛指揮使第1360章 心靈雞湯第四百一十二章 軍器監的榮耀之日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元狀元,啞口無言第八百二十章 無奈的紀綱!第三百九十五章 烏龍第四百四十三章 帝威浩然!第四百七十五章 朕的好愛卿!第1394章 繼續打!第八十四章 拯救小蘿莉(求推薦、收藏)第一百二十九章 自古唯有套路得人心第1459章 我拿你當兄弟,你卻當了我女婿!第七百三十五章 草原上的蚍蜉義從第1360章 心靈雞湯第六百九十六章 才壓唐伯虎,朝鮮來美女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明的絕代雙驕第一百二十三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七十二章 局面大好!第1397章 出兵試試第1414章 地方改制!第1476章 旅途漫漫第一百一十八章 練童子功的少年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朱棣的擔憂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使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欲讓大明鋼鐵大廈林立第一百八十八章 發電!發電!第八百九十章 世間野心最大的一對君臣!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喀秋莎!第三百六十七章 牆頭草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開戰!四十九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七百一十九章 去北境,終將爲王!第四百八十六章 三段射第七百九十八章 北鎮撫司的套路第九百零九章 戰爭的藝術!第三百七十三章 舅哥給力第八百五十三章 大明,依然還是朱棣的大明第1501章 君臣如當年第五百一十二章 因爲,我是中國人!!!第1508章 正菜上桌第七百八十二章 全面改革第1316章 戰後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好詩!第八百八十章 你怕不是假的姚廣孝!第二百八十三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一出好戲!第三百八十四章 國公獻媚第三百五十七章 法外無情?還是法外有情?第二百九十三章 天下驚堂木八分第一百八十二章 我覺得我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天下人才,盡入吾罄!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太子的城府和心機!第六百八十二章 實驗田第七百八十二章 全面改革第八百四十章 千慮必有一失第五百八十章 苦逼的太子朱高熾第六百一十章 箭在弦不得不發第四百零五章 黎太祖見明成祖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可一世的解縉大才子第1273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八十七章 真有一套!
第九百零六章 推心置腹,大明最強陣容誕生!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意外!第1527章 演練第六十五章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第六百零三章 援兵第八百四十五章 紀綱:我想反了朱棣!第1295章 投降!第二百五十八章 決定大明未來走向的一戰第二百一十三章 掀起你的蓋頭來(求首訂)第一千零六章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朱棣的思想政治覺悟第一千九十四章 趕緊的吧第九百章 大戰無常第1323章 永樂十六年第1307章 神之一手!第五百六十三章 比詩?你們都是弟弟!第五百一十三章 千古君王有千古之臣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多智近乎妖!第六百八十四章 火器部隊成型!第三十二章 喲,永樂你要削藩啊第1321章 恐怖的東廠!第六百九十六章 才壓唐伯虎,朝鮮來美女第1330章 不看天子問臣子?第三百四十八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六百八十一章 永樂六年,北征之年第五百九十四章 傷風敗俗的及冠禮之夜第六百八十二章 實驗田第1483章 豪宅交易第八百七十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六百九十章 滿堂文武,一人一碗方便麪!第七百三十八章 漠北將成大明後花園!第一千五十章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第七百六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三十六章 張定邊第三百二十三章 官場險惡,人心難測第一千一十七章 一統東南亞!第一千零四章 夫妻間的那點兒小事第六百零五章 浙江承宣佈政使第1541章 絕望!第五百八十七章 膽大包天的錦衣衛指揮使第1360章 心靈雞湯第四百一十二章 軍器監的榮耀之日第二百一十一章 三元狀元,啞口無言第八百二十章 無奈的紀綱!第三百九十五章 烏龍第四百四十三章 帝威浩然!第四百七十五章 朕的好愛卿!第1394章 繼續打!第八十四章 拯救小蘿莉(求推薦、收藏)第一百二十九章 自古唯有套路得人心第1459章 我拿你當兄弟,你卻當了我女婿!第七百三十五章 草原上的蚍蜉義從第1360章 心靈雞湯第六百九十六章 才壓唐伯虎,朝鮮來美女第三百八十三章 大明的絕代雙驕第一百二十三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七十二章 局面大好!第1397章 出兵試試第1414章 地方改制!第1476章 旅途漫漫第一百一十八章 練童子功的少年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朱棣的擔憂第三百三十三章 出使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欲讓大明鋼鐵大廈林立第一百八十八章 發電!發電!第八百九十章 世間野心最大的一對君臣!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喀秋莎!第三百六十七章 牆頭草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開戰!四十九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七百一十九章 去北境,終將爲王!第四百八十六章 三段射第七百九十八章 北鎮撫司的套路第九百零九章 戰爭的藝術!第三百七十三章 舅哥給力第八百五十三章 大明,依然還是朱棣的大明第1501章 君臣如當年第五百一十二章 因爲,我是中國人!!!第1508章 正菜上桌第七百八十二章 全面改革第1316章 戰後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好詩!第八百八十章 你怕不是假的姚廣孝!第二百八十三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一出好戲!第三百八十四章 國公獻媚第三百五十七章 法外無情?還是法外有情?第二百九十三章 天下驚堂木八分第一百八十二章 我覺得我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三百一十七章 天下人才,盡入吾罄!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太子的城府和心機!第六百八十二章 實驗田第七百八十二章 全面改革第八百四十章 千慮必有一失第五百八十章 苦逼的太子朱高熾第六百一十章 箭在弦不得不發第四百零五章 黎太祖見明成祖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可一世的解縉大才子第1273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四百八十七章 真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