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巢湖水匪

安排好了江南的事宜,盧曉航將目光放在了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身上。

自從崇禎七年開始,左良玉就動了養私軍的念頭,在他的主觀意志下,麾下的官軍經過了七年的發展和收編,慢慢變成了左良玉的私軍。這支私軍每每拒不奉詔,心中只有左良玉沒有朝廷,所以朝廷的聖旨左良玉想聽就聽,不想聽就放一邊。

加上監軍的太監和周邊的官員因爲擔心崇禎得知真相之後遷怒自己,性命不保,所以一直幫左良玉瞞着。等到左良玉勢大之時,崇禎再想剿滅他已經變成了不可能的事。

這一次左良玉選擇支持潞王,爲了顯示自己的忠心,也爲了能成爲從龍第一臣,左良玉親自來到了南京城,誰知道潞王潞王被盧曉航嚇破了膽子,不僅功虧一簣,而且將左良玉自己身陷囹圄,這讓左良玉憤恨不已。

左良玉本身就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在家中十分強勢,在左夢庚的心裡父親永遠是自己難以企及的高度,誰知道發生了這種事情。自從得知左良玉被關押的消息,左夢庚像是失去了魂魄,多虧手下的謀士提醒他應該用兵威逼迫朝廷釋放左良玉,他才穩下心來,沒有逃跑。

左良玉麾下有五萬步卒,三萬水軍,自稱左家軍,戰力十分強悍,可以說兩湖地區沒有敵手。

這也是盧曉航帶來的鉅變,本來在歷史之中左良玉與湖北襄陽稱帝的李自成與朱仙鎮大戰一場,精銳消耗殆盡,只餘下了一個空架子,後來左良玉清君側病死途中,這支軍隊完全廢掉,直到清軍過江投降然後迅速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以來左良玉還沒有身死,這支軍隊的軍魂還在,二來那些本該在朱仙鎮戰死的精銳完好無損,所以左家軍以一股極其強勢的姿態出現在了長江之上,只待一聲令下便要攻破南京,救回自家主帥。

南京城西鄰長江水,背靠鐘山,虎踞龍蟠之地。當年朱元璋正是在這裡迎戰了他最大的對手陳友諒,守住了南京城穩定了文臣武將的心,這纔有了後來的鄱陽湖大戰,陳友諒中箭而死,奠定了大明二百多年的江山。

如今彷彿是歷史的重現,盧曉航麾下步軍強大卻缺乏水軍,甚至連大船都是多年未曾動過的古董,而左家軍的手裡,有着大明湖廣最精銳的戰船。

盧曉航也不想和左家軍打水戰,可是南京城的地勢決定了,你若是不打水戰,人家可以將船直接開到江東橋,到時候人家只需搬下雲梯就能登城,所以盧曉航沒有選擇。

這一戰必須要打,如今拿出左良玉威脅左夢庚只會被以爲害怕,到時候左家軍軍心大振,而南京城裡勢必人心惶惶。

在盧曉航的調令下,盧九德很快湊齊了大船二十艘,小船八十條。但是船容易找,水軍可是一時半會難以訓練,步軍沒有三個月的訓練根本別想上船作戰,因爲一般人上了船就開始暈,更別說提刀殺人了。

這可難爲壞了盧曉航,總不能站在城牆上等着人家往上面打,防守戰雖然好打,但這不是洛陽而是南京,自己根基薄弱,只怕城被圍上三天,南京就人心思變了。到時候自己只能灰溜溜撤回洛陽。

就在盧曉航束手無策的時候,盧九德獻上了一個主意,巢湖有一股水匪,很強大,若是能說服他們來牽制住左夢庚,就有了和左夢庚談條件的資本,等他們發覺形勢不對再收編起來就容易多了。

盧曉航思前想後覺得還是要自己走一趟,畢竟他不喜歡坐着皇宮之中,如今南京城外形勢不好,南京城中也是人心惶惶,自己出趟皇宮身後都要跟着許多侍衛,實在是無聊得緊。

盧九德聽到盧曉航要自己去的想法之後就差點給了自己一巴掌,早知道是這種情況,哪怕放棄南京城也不能告訴他,可是如今元才良不在此地,盧九德打心裡把自己當成福王府的老奴,哪裡敢硬聲跟盧曉航說話,至於陳承安,他知道皇上歷來胡鬧,誰也勸不住,話都沒有多說。

至於史可法,馬士英那一幫文臣,盧曉航只跟他們說自己要去搬救兵,讓他們控制住南京城的局勢,等待着自己回來。

史可法和馬士英一聽說皇上近處還安排了救兵,大喜過望根本沒有多想,指着身上的官服說若是南京出了亂子,自己不光罷官免職,還要以死謝罪。

就這樣,盧曉航帶着張慶,于波和五百名近衛營將士出了南京城。盧九德自然不能讓皇上自己去,況且這裡皇上人生地不熟,連忙將手底下的事情交給黃得功和朱紀,自己帶着幾十名熟悉水性的士卒跟了上去。

這樣一行五百人左右用了兩天的時間過了長江到了巢湖地界。左夢庚距離南京城還有不短的距離,盧曉航倒不是很心急。

來到了巢湖邊上,盧曉航下令五百近衛營將士就地紮營,這五百人本來就是保一路平安的,到了巢湖之上完全沒有作用,這裡是水匪的天下,自己還是不要刺激他們,讓他們以爲是官軍剿滅他們可就大事不妙了。

在巢湖邊上,盧曉航很快便找到了三條漁船,自己和張慶,于波,盧九德一條船,其他盧九德帶來的人兩條船,開始向着湖心而去。

這裡充斥着茂密的蘆葦,加上巢湖裡面方向難辨,存在不少湖心島和彎曲難尋的水路,導致一到亂世便會有人在此落草,現在巢湖最大的水賊自然是水上飛黃龍和他手下的巢湖水匪。而這黃龍,正是盧曉航此次來的目標。

船家想必和裡面的水匪也有些關係,聽到盧曉航要找黃龍之後,一言不發,撐船便走,帶着盧曉航轉了不知道多少圈,知道盧曉航看蘆葦都快看吐了,這才停下了船。

盧曉航眼見船停下了,立刻擡起頭來,看着四周沒有什麼建築,不禁有些疑惑,這時,張慶大叫一聲:“公子不好,他們跳水跑了!”

第201章 成都爭奪戰第11章 自毀棟樑第21章 言多必失第62章 三份急報第75章 反水(二)第12章 殺雞儆猴第55章 留下調查第2章 醒在洛陽城第137章 條件第47章 殿下可曾聽過三國第214章 論事第4章 詭秘的周遇吉第163章 蘇州白蓮教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185章 烽火待燃第29章 麗春院第46章 後宮派系第198章 成都大逃亡第93章 天下沒了還可以再打第7章 火炮手第172章 蜀王求援第89章 關外的黑夜(三)第28章 祭旗第9章 明清之戰第383章 戰事第77章 對面有鬼兵第58章 捉鬼(下)第2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174章 蜀王第533章 兄弟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93章 南海尾聲第62章 大略第193章 商隊第66章 亂世無閒人第7章 火炮手第28章 暗流第192章 商隊第183章 分兵第50章 夢境第208章 談生意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65章 仇人見面第24章 官職任你挑選第14章 懷疑第59章 警明鐘響第8章 崇禎十三年洛陽記事第29章 麗春院第22章 同根相煎急第320章 大婚(九)第14章 戰場反水第54章 密道第54章 密道第63章 割袍斷義第81章 關寧軍第70章 說服第41章 蘇州的夜第30章 豫親王戰死了?第101章 全面作戰第2章 衍聖公第224章 命懸一線第458章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第178章 血債第86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四)第14章 封王第76章 沒有退路第26章 仁壽坊第7章 火炮手第37章 蘇州行第1章 浪子回頭的少年第158章 皇上救我第44章 跟着我去看戲第78章 揮斥方遒第50章 絕處逢生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106章 紅顏第19章 天不亡我李自成第37章 潰敗第249章 病倒第101章 全面作戰第228章 希望第14章 朕親自來給你一個解釋第9章 炮轟雷炸第44章 老劉晚上想睡王府第70章 說服第242章 中計第13章 反出營去第68章 割袍第87章 家底豐厚第122章 我見青山多嫵媚第196章 坐下喝酒第90章 滿清之主第10章 陳兵邊境第21章 霍州楊家第50章 你的六神第19章 天不亡我李自成第216章 成都亂第115章 下官吳襄第134章 江南巡撫第192章 商隊
第201章 成都爭奪戰第11章 自毀棟樑第21章 言多必失第62章 三份急報第75章 反水(二)第12章 殺雞儆猴第55章 留下調查第2章 醒在洛陽城第137章 條件第47章 殿下可曾聽過三國第214章 論事第4章 詭秘的周遇吉第163章 蘇州白蓮教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185章 烽火待燃第29章 麗春院第46章 後宮派系第198章 成都大逃亡第93章 天下沒了還可以再打第7章 火炮手第172章 蜀王求援第89章 關外的黑夜(三)第28章 祭旗第9章 明清之戰第383章 戰事第77章 對面有鬼兵第58章 捉鬼(下)第2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174章 蜀王第533章 兄弟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93章 南海尾聲第62章 大略第193章 商隊第66章 亂世無閒人第7章 火炮手第28章 暗流第192章 商隊第183章 分兵第50章 夢境第208章 談生意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65章 仇人見面第24章 官職任你挑選第14章 懷疑第59章 警明鐘響第8章 崇禎十三年洛陽記事第29章 麗春院第22章 同根相煎急第320章 大婚(九)第14章 戰場反水第54章 密道第54章 密道第63章 割袍斷義第81章 關寧軍第70章 說服第41章 蘇州的夜第30章 豫親王戰死了?第101章 全面作戰第2章 衍聖公第224章 命懸一線第458章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第178章 血債第86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四)第14章 封王第76章 沒有退路第26章 仁壽坊第7章 火炮手第37章 蘇州行第1章 浪子回頭的少年第158章 皇上救我第44章 跟着我去看戲第78章 揮斥方遒第50章 絕處逢生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106章 紅顏第19章 天不亡我李自成第37章 潰敗第249章 病倒第101章 全面作戰第228章 希望第14章 朕親自來給你一個解釋第9章 炮轟雷炸第44章 老劉晚上想睡王府第70章 說服第242章 中計第13章 反出營去第68章 割袍第87章 家底豐厚第122章 我見青山多嫵媚第196章 坐下喝酒第90章 滿清之主第10章 陳兵邊境第21章 霍州楊家第50章 你的六神第19章 天不亡我李自成第216章 成都亂第115章 下官吳襄第134章 江南巡撫第192章 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