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大婚(一)

弘光元年十一月,盧曉航帶着人由蘇州返回南京。臨走之前,蘇州的陳家突然被抄家。當然這個陳家不是七大家的陳家,而是另一個陳家,這兩家本無血緣關係,也談不上有多親密。但是盧曉航這個抄家的舉動可是把如同驚弓之鳥一樣的七大家嚇得夠嗆。

回程的馬車上,莫秋蝶苦笑道:“你又何苦抄了他們家?”

“你能原諒他們,我可是個小心眼的人,他們當初不顧情誼把你拒之門外,要不然咱們早就成親了,那裡還用奔波千里,如此折騰太能成就好事。”

莫秋蝶搖搖頭:“人家都說好事多磨,再說他們知道我家被抄,將我拒之門外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這可是沒準受牽連的。”

盧曉航擺擺手:“與朋友交而無義,見故友落難之女不救是不仁,如此不仁不義,我抄他們家算是輕的了,沒動他們人已經是寬恕了,畢竟大婚在即,我可不想亂殺人。”

莫秋蝶笑了笑不再說話,她心裡清楚,什麼不仁不義全都是藉口,出氣纔是真的,再說了皇上要拿人那裡需要什麼藉口,他能給自己解釋這麼多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就在這個時候盧曉航突然開口問道:“我知道你是白蓮教的聖女,這次咱們成親白蓮教那邊不會有什麼反應吧。”

莫秋蝶搖搖頭:“教主巴不得我嫁給你呢,那樣的話白蓮教的也不用天天被官府鎮壓四處躲藏了,我想他當初非要收我做白蓮教的聖女便是因爲這個原因吧。”

盧曉航促狹地笑道:“好啊,那你跟我成親,是真的喜歡我還是教主之命不可違背呀?”

莫秋蝶連忙解釋說道:“當然是真的。。哎呀,我不跟你說話了。”

盧曉航哈哈大笑,馬車之外的于波和張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也跟着有些開心,經歷了這麼多波折,皇上終於要成親了。

盧曉航又開口問道:“你說白蓮教這幫人爲什麼要造反?”

“這一點教主倒是跟我說過,他說白蓮教的人本來都是彌勒佛和無生老母的信徒,他們的願望都是天下子民能吃得飽穿得暖,若是天下的百姓都吃不飽穿不暖了,他們便會組織人起事,以求推翻朝廷,建立一個人人都能吃飽穿暖的天下,所以自宋朝以來每逢亂世必有白蓮教作亂。但是很不幸,他們從來沒有成功過,可能是因爲這個願望太難實現了,每次起義成功之後他們便會被盟友背叛捨棄。”

盧曉航聽到這裡大吃一驚,這白蓮教的教義聽起來真有先進的跨時代意識,想到這裡他笑了笑:“估摸着教中的先賢已經去了西方傳教,不久以後便會有發現的更好的,更合適的教義傳回來,那個時候便是另一個時代了。”

莫秋蝶不知道盧曉航想說什麼,也不知道怎麼答話,只好呆呆地看着他。

盧曉航自覺失態,連忙開口說道:“咱們這個親事你們兩個想要怎麼辦?”

馬車裡的莫秋蝶和蔡薔薇全部愣住了:“這親事自古以來便是一直這麼辦的,難道你還有另一種辦法?”

盧曉航點點頭:“既然要成親,人生就只有一次的大事,當然要轟轟烈烈,青史留名了。”

聽到這裡莫秋蝶吃吃的笑了起來:“我只聽過文臣死諫,武將死戰青史留名的,還沒聽過皇上成親能夠青史留名的。”

盧曉航擡起頭:“咱們就辦一個青史留名的親事!如果史官不給咱們寫到史書上面,咱們就罰他的俸祿,一年罰十兩,罰到他給咱們寫到史書上爲止!”

身邊佳人相伴,時間總是過得很快,沒過幾天便到了南京城,史可法自然帶着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進了皇宮之中,史可法便迫不及待開了口:“皇上,這成親大事爲何不在南京城辦了,非要回洛陽?”

盧曉航笑了笑:“這成親之後正好拜祭父王,再說了朕自小便是在洛陽長大的,在那裡辦事也方便。”

史可法苦笑一聲:“皇上可要考慮南京文武百官的感受,你這樣做他們一定會覺得你對南京城沒有歸屬感,對他們不信任,這可不利於朝廷穩定,再說現在洛陽也算得上是前線了,萬一出點什麼事臣等萬死莫辭!”

盧曉航皺了皺眉:“朕就成個親你也能說出這麼多大道理來,朕還真是被打敗了,不過這個親事一定要在洛陽辦的,大不了朕先在南京辦一次再去洛陽辦一次。”

“皇上爲何一定要去洛陽?”

盧曉航嘆了口氣:“和你的理由差不多,朕是在洛陽起事的,所有的班底都在洛陽,一手建立的河洛軍也在洛陽,朕希望每一個河洛軍的將士都能見證朕的親事,這感覺就像女子回孃家省親,你懂麼?”

史可法點點頭:“皇上辦兩次親事臣沒有意見,只是先在哪裡辦後在哪裡辦?”

盧曉航想了想:“先在南京城辦,然後朕帶着大軍去洛陽,等着北面的機會一出現,便可以隨時行動。”

史可法點點頭:“既然如此,那臣便馬上去準備,請問皇上對於親事有什麼要求?”

盧曉航想了想:“便按照陳承安他們那個流程來便好。”

史可法面露難色:“皇上的大事怎麼可以和臣子一樣?”

盧曉航擺擺手:“那你就多給我擺上十桌酒席就好了,可千萬不要弄祭天那一套,那一套下來我身子骨都散架了,可沒精力成親了。”

史可法想了想,不祭天也不是不可以,反正先皇的陵墓全都在京師,鳳陽只有一個大明祖陵還被張獻忠一把火燒了,祭祖這種事在宮中安排一個牌位也就可以了,如今天下大亂也顧不上講究這些了。

想到這裡史可法開口說道:“一切全憑皇上吩咐,如今皇上大婚要不要大赦天下?還是減免賦稅以彰顯皇上仁德?”

盧曉航笑了笑,這古時候皇上結婚還真是一件普天同慶的大事,竟然都能全天下減免賦稅了,想到這裡開口說道:“那便免去天下一年的田稅吧!”

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41章 油鍋面前第87章 家底豐厚第76章 連環第57章 捉鬼(上)第67章 東窗事發第72章 左良玉訓子第233章 城外事第11章 自毀棟樑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417章 內亂第241章 對質第242章 中計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21章 穩坐泰山的周遇吉第107章 搶人第82章 娘宮嶼第49章 皇上醒了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80章 血戰不退第195章 坐而分食第46章 後宮派系第63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60章 大局已定第53章 禍不單行第35章 讓你們久等了第232章 成都事第119章 長平公主第45章 拔刀相向第41章 油鍋面前第181章 月黑風高夜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42章 對牛彈琴第12章 北鎮府司第215章 宴請第41章 蘇州的夜第69章 李公子不是制將軍第28章 朕哪裡做的不好第290章 亂起第123章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77章 南海惡蛟鄭芝龍第148章 英魂當死戰第28章 暗流第222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二)第73章 出征第77章 對面有鬼兵第93章 南海尾聲第47章 缺失企業文化的白蓮教第109章 分頭遊說第249章 病倒第28章 開恩科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510章 人皆有退路,我沒有第136章 黃龍第63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29章 臣也是獅子座第45章 拔刀相向第161章 山有賊,佳人有影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22章 班師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13章 反出營去第64章 鋌而走險第44章 跟着我去看戲第12章 北鎮府司第242章 中計第6章 兒女第110章 軍心第13章 反出營去第10章 結陣第39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135章 巢湖水匪第39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65章 威脅第84章 奪糧第76章 沒有退路第124章第187章 無計可施第65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下)第45章 八成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55章 留下調查第34章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第138章 爭辯第208章 談生意第320章 大婚(九)第69章 進京第58章 解藥第55章 夜宴第261章 雙喜臨門第56章 意外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233章 城外事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341章 逃脫第66章 這齣戲叫無間道第168章 圍村第2章 要多少銀子
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41章 油鍋面前第87章 家底豐厚第76章 連環第57章 捉鬼(上)第67章 東窗事發第72章 左良玉訓子第233章 城外事第11章 自毀棟樑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417章 內亂第241章 對質第242章 中計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21章 穩坐泰山的周遇吉第107章 搶人第82章 娘宮嶼第49章 皇上醒了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80章 血戰不退第195章 坐而分食第46章 後宮派系第63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60章 大局已定第53章 禍不單行第35章 讓你們久等了第232章 成都事第119章 長平公主第45章 拔刀相向第41章 油鍋面前第181章 月黑風高夜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42章 對牛彈琴第12章 北鎮府司第215章 宴請第41章 蘇州的夜第69章 李公子不是制將軍第28章 朕哪裡做的不好第290章 亂起第123章 青山見我應如是第77章 南海惡蛟鄭芝龍第148章 英魂當死戰第28章 暗流第222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二)第73章 出征第77章 對面有鬼兵第93章 南海尾聲第47章 缺失企業文化的白蓮教第109章 分頭遊說第249章 病倒第28章 開恩科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510章 人皆有退路,我沒有第136章 黃龍第63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29章 臣也是獅子座第45章 拔刀相向第161章 山有賊,佳人有影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22章 班師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13章 反出營去第64章 鋌而走險第44章 跟着我去看戲第12章 北鎮府司第242章 中計第6章 兒女第110章 軍心第13章 反出營去第10章 結陣第39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135章 巢湖水匪第39章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第65章 威脅第84章 奪糧第76章 沒有退路第124章第187章 無計可施第65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下)第45章 八成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55章 留下調查第34章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第138章 爭辯第208章 談生意第320章 大婚(九)第69章 進京第58章 解藥第55章 夜宴第261章 雙喜臨門第56章 意外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233章 城外事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341章 逃脫第66章 這齣戲叫無間道第168章 圍村第2章 要多少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