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河間召對

??袁崇煥曾經在給崇禎的上書之中說過:“可綱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謀,其纔不在臣下。臣向所建豎,實可綱力,請加都督僉事,仍典臣中軍。”

雖然這是袁崇煥爲了給何可綱要官的說辭,但是足以見得何可綱是一代名將,只是後來滿清入關,這些名將大多因爲在關外與滿清糾纏許久,除了袁崇煥因爲要用來詆譭崇禎識人不明才爲其著書立傳,其他的大多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所以何可綱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名氣,可是身爲袁崇煥最信任的下屬,山海關的防線是他隨袁崇煥一起打造的,關寧軍是他和袁崇煥一起締造的,他可屬於遼東元老級人物,這樣一個人來投盧曉航怎麼能不激動呢。

而且盧曉航因爲看過歷史自然知道這位何大人的人品氣節,所以對於何可綱能來投他並不懷疑,吳三桂眼看就要自立爲王了,他若是還在吳三桂帳下才是不正常。

何可綱只看到河間城城門大開,然後裡面出來了一隊士卒,立刻回到了馬上,他可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因爲懷疑自己要動手,若是那樣自己毫無防備未免死的太冤了。

只見對面的軍伍之中閃開一條道路,中間出來一位肥胖的將軍身邊是一個小矮子。

看到這裡何可綱不禁有些失望,這大明朝廷怎麼找了這兩個人當將軍,這兩個一看就不是上陣殺敵的材料。

盧曉航自然不會穿一點與皇上有關的衣服,這個時候火槍可是出現了,上次在京師大戰之中見識了陳奇瑜七連發的火槍,保不齊就有長距離的狙擊步槍,雖然他不會做,但是他看過抗日神劇啊,八百里外,哦應該是八百米外一槍幹掉鬼子的狙擊手,想一想就心寒。盧曉航可不想成爲衣服的犧牲品。

所以他穿的不過是普通的將軍的服飾,站在那裡開口問道:“你就是何可綱?”

何可綱淡淡地說道:“正是在下,不知道閣下有何請教?”

盧曉航笑了笑:“你來投奔朕的,朕想要請教的事情多了,不如咱們進去說怎麼樣?”

何可綱初一聽不假思索便說道:“我爲何要跟你進去?等等!你剛纔自稱什麼?”

“朕,大明皇帝朱由菘。

六月初一在南京城登基。”

何可綱知道這個年頭絕對沒有人那這種東西開玩笑,但是還是不怎麼相信,開口問道:“你怎麼證明自己是皇帝?”

盧曉航十分苦惱,每個人見到他都要讓他證明自己的身份,難道自己長得不像皇帝嗎?再說了自己這麼胖,一看就是一臉福相,做皇帝不是正合適嗎。

只見身後的清風連忙遞給宋獻策一個木盒,宋獻策打開木盒開口說道:“何將軍可曾認得此物?”

何可綱只看了一眼立刻下了馬:“末將大明左都督何可綱叩見皇上,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全禮還請恕罪。”

原來盒子裡面的是一方玉璽,正是盧曉航讓人打造的玉璽,原先的朝廷的玉璽已經落到了李自成的手中,盧曉航只能讓人做了一方新的玉璽,作爲大明的玉璽。

何可綱看到城頭的大明旗就知道是朝廷的人,但是皇上明明應該在南京城怎麼跑到這裡來了?

盧曉航連忙扶住何可綱:“大將軍遠道而來,十分辛苦,今天朕便在這河間府中設宴爲大將軍接風。”

何可綱連忙說道:“接風就不必了,如今情況十分緊急,臣在路上已經聽說了,吳三桂領滿清入關了,祖大壽這個混蛋又騙了臣一次,臣下次見他一定要砍了他的腦袋以祭督師。”

盧曉航哈哈大笑:“何大人,想不到你也被吳三桂騙了,他沒有引滿清入關,只是他想自立爲王,山海關那點地方未免太小了,所以他要多佔一些地方,這樣纔能有自立爲王的資本。

何可綱開口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更應該快馬加鞭,總不能讓京師落在此等亂臣賊子手裡。”

盧曉航點點頭:“大軍已經準備出發了,咱們卻不急於這一時,先給大將軍接風爲好,同樣我還有許多東西想要請教大將軍。”

說完盧曉航帶着何可綱回了河間城之中,他身後的家人兵馬自然有人安置。

當晚酒宴過後,盧曉航便找來了何可綱:“大將軍,你多日旅途勞頓,本應該休息,但是多一刻了解敵人的情況我們便能早做準備,所以只能辛苦大將軍了。”

何可綱哈哈大笑:“這有什麼,當年滿清圍城的時候,末將可是三天三夜沒有合過眼,皇上想知道什麼儘管問,末將知無不言。”

盧曉航開口說道:“滿清戰力如何?吳三桂手下現在有多少兵馬?”

何可綱開口說道:“上一次鬆錦大戰,滿清雖然受挫,但是戰力依然驚人,尋常的大明騎兵五個能換一個滿清騎兵就算是勁旅了,也只有多年在關外輪戰的關寧軍才能做到用三個換一個的戰績。至於吳三桂手底下還有五萬關寧騎兵,和許多老兵,只要給他人,半年之內他就能練出一支新的關寧騎兵。”

盧曉航心中一驚,關寧鐵騎的戰力他是見過的,當初若不是陳奇瑜的七連發火槍,根本不可能壓制住關寧騎兵,自己取勝也不過是取巧,用了埋伏好的攻城弩穿透了關寧騎兵的陣型,這才讓弩兵有機可乘。但是滿清的鐵騎爲了對付大明的軍伍可是一向不講究什麼陣型的,對付關寧軍的辦法對付他們可能難以見效。

盧曉航開口問道:“依將軍看來,滿清兇悍之處在哪裡?”

何可綱想了想開口說道:“聽聞滿清軍法,伍長戰死,全伍陪葬。所以他們的士卒兇悍不畏死,而且滿清地處關外,常年嚴寒,士卒多是心志堅定之輩,就算戰事不利往往能夠堅持到最後一刻,而咱們大明的軍伍,從來都是總兵帶頭跑,所以打不過人家並不稀奇,另外他們自小便弓馬嫺熟,咱們的軍伍卻自小就會耕種莊稼,這從兵源上面便輸了。

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224章 命懸一線第10章 洛陽的漢子第50章 絕處逢生第40章 霍州之戰(9)第82章 欲哭無淚第81章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第33章 我爺爺是誰第186章 強敵第21章 齊至南京第29章 麗春院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31章 你怎麼瘦了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20章 突如其來的大戰第51章 上中下三策第79章 炮灰第29章 臣也是獅子座第14章 封王第194章 商隊(三)第9章 秘辛(一)第263章 關於娶一個還是娶兩個的大討論第29章 密道第72章 出兵(二)第44章 跟着我去看戲第55章 逃脫第160章 爲了同一個目標第21章 穩坐泰山的周遇吉第17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3章 戰事起第55章 留下調查第19章 天不亡我李自成第86章 斬首行動第14章 朕親自來給你一個解釋第54章 排擠第42章 亂戰第78章 揮斥方遒第58章 心正者天地皆浩然正氣第37章 水師出海第6章 兒女第88章 援兵第107章 搶人第6章 兒女第31章 忍痛第34章 倒戈第23章 河間召對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27章 朕要見見世子第62章 夜闖葉府第294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65章 蠱惑人心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188章 分兵(二)第13章 李巖和紅娘子第135章 巢湖水匪第82章 娘宮嶼第37章 潰敗第66章 好久不見第69章 進京第62章 大略第4章 顧君恩第59章 警明鐘響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第344章 隱忍第107章 搶人第89章 關外的黑夜(三)第22章 班師第315章 大婚(四)第178章 血債楊林和戴小蟲二第312章 大婚(一)第381章 見血第155章 撲朔迷離第207章 城中事第80章 天子怒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26章 仁壽坊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2章 變化的天下第4章 重開百家第125章 陳橋曾兵變第69章 進京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273章 刺殺第118章 最後的崇禎第51章 山下有座書院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5章 談判第64章 騎兵對衝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128章 螳螂捕蟬第174章 蜀王第110章 軍心第54章 排擠第66章 這齣戲叫無間道第196章 坐下喝酒第75章 小公子鄭森第1章 浪子回頭的少年
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224章 命懸一線第10章 洛陽的漢子第50章 絕處逢生第40章 霍州之戰(9)第82章 欲哭無淚第81章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第33章 我爺爺是誰第186章 強敵第21章 齊至南京第29章 麗春院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31章 你怎麼瘦了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20章 突如其來的大戰第51章 上中下三策第79章 炮灰第29章 臣也是獅子座第14章 封王第194章 商隊(三)第9章 秘辛(一)第263章 關於娶一個還是娶兩個的大討論第29章 密道第72章 出兵(二)第44章 跟着我去看戲第55章 逃脫第160章 爲了同一個目標第21章 穩坐泰山的周遇吉第17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3章 戰事起第55章 留下調查第19章 天不亡我李自成第86章 斬首行動第14章 朕親自來給你一個解釋第54章 排擠第42章 亂戰第78章 揮斥方遒第58章 心正者天地皆浩然正氣第37章 水師出海第6章 兒女第88章 援兵第107章 搶人第6章 兒女第31章 忍痛第34章 倒戈第23章 河間召對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27章 朕要見見世子第62章 夜闖葉府第294章 大難臨頭各自飛第65章 蠱惑人心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188章 分兵(二)第13章 李巖和紅娘子第135章 巢湖水匪第82章 娘宮嶼第37章 潰敗第66章 好久不見第69章 進京第62章 大略第4章 顧君恩第59章 警明鐘響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第344章 隱忍第107章 搶人第89章 關外的黑夜(三)第22章 班師第315章 大婚(四)第178章 血債楊林和戴小蟲二第312章 大婚(一)第381章 見血第155章 撲朔迷離第207章 城中事第80章 天子怒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26章 仁壽坊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2章 變化的天下第4章 重開百家第125章 陳橋曾兵變第69章 進京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273章 刺殺第118章 最後的崇禎第51章 山下有座書院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5章 談判第64章 騎兵對衝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128章 螳螂捕蟬第174章 蜀王第110章 軍心第54章 排擠第66章 這齣戲叫無間道第196章 坐下喝酒第75章 小公子鄭森第1章 浪子回頭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