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朝廷來使

盧曉航似笑非笑:“你是說這太子殿下將來是一個大麻煩?”

宋獻策點點頭:“吳三桂自己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步棋若是在崇禎剛死的時候還有些作用,但是現在崇禎已經死了多半年了,皇上憑藉着自己的能力退了左良玉,滅了張獻忠,收服了七大家,現在長江以南基本上已經是皇上的地盤了,只要皇上不退位讓賢,長江以南他們就根本染指不了。”

“吳三桂自以爲挾天子,可是手裡那張聖旨出了京師就成了廢紙,但是京師的人可不這麼認爲,周奎乃是當今太子的外祖父,朱純臣乃是崇禎託孤大臣,李自成非常狡猾地將這些人全部留下希望動搖咱們的根基,卻不曾想被吳三桂搶了一個先。”

盧曉航笑了笑:“如今朝中大臣必定會不斷給吳三桂製造麻煩來維護皇權,而大明天子的權利有沒有什麼用處,所以相當於吳三桂自己選擇了這個包袱背在了後背之上。”

宋獻策點點頭:“短時間內還看不出來有什麼,時間長了絕對是個毒瘤,會讓吳三桂疼痛難忍又無可奈何。”

盧曉航看着宋獻策:“若是朱慈烺派人給朕下了聖旨該如何是好?”

宋獻策撓了撓頭:“誰也沒見過朱慈烺,吳三桂說他是真的,咱們可以說是假的,他們若是給咱們下聖旨,咱們也給他們下聖旨,反正誰都知道長平公主在咱們這邊,到時候指認的時候,那可是有大作用的。”

盧曉航苦笑一聲:“你讓妹妹去指認自己的哥哥不是自己的哥哥,這怎麼可能?”

宋獻策若無其事地看着手掌:“那可就是皇上自己要做的事情了,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無論那邊開出什麼條件來,吳襄都不能放,從現在開始應該對他嚴加看管。只要吳襄不回去,吳三桂和那些官員們之間的紐帶就沒有,他多年在關外爭殺,除了少數幾個人,他誰都不認識。”

“他和這些人熟悉也需要時間,甚至沒了吳襄的情份,他們之間都沒有什麼關係,到時候覺得陌生的大臣們自然會投奔到朱慈烺的手下,那個時候吳三桂手中除了軍隊什麼都沒有。

“咱們就這麼辦,若是朱慈烺派來了使者,說什麼咱們就聽着,他們願做皇上朕不和他們爭,反正朕的詔書沒有下達到各地官員手中看誰敢聽北面的號令。”

不是盧曉航貪戀皇位,關於這件事的慘痛教訓可是不少,不少前朝那些權傾朝野的輔政大臣,就說本朝,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明代宗當了皇上,後來英宗皇帝回來,代宗捨不得動手,結果明英宗復辟,代宗三十歲死在了被囚禁的地方。這可都是老朱家幹出來的事,自己可不能上當。

就在盧曉航屯兵河間府的時候,朱慈烺的使者也到了,盧曉航自稱身體抱恙無法接旨,宋獻策代表盧曉航出來接旨。

宋獻策自然是無所謂就跪在了聖旨面前,李自成爲了引起大明內亂也真是煞費苦心,竟然將崇禎的私印留在了京師之中,當然玉璽是證明他有做天子預兆的東西,他絕對不可能留在京師。

朝中諸位大人來不及製作玉璽,只得將蓋着崇禎私印的聖旨送到了河間府來,現在盧曉航的態度十分重要,若是他肯歸順,那麼大明朝廷便與大順和滿清三足鼎立,並且與實力最強的滿清勢均力敵,若是他不肯歸順,那麼這個大明可就和他們四分天下,並且隨時有被人家亡國的危險。

旨意是禮部的官員寫的,無非是勸誡盧曉航以大局爲重,以大明爲重,全是官話和套話,宋獻策好不容易耐着性子聽完,誰知道聖旨宣讀完畢之後,一位大人自稱要代表皇上前去探望福王千歲。

宋獻策這個氣啊,我們還沒同意歸順呢就把我們皇上給降成福王千歲了,簡直是混賬,於是自稱自家皇上抱病不宜見客。

京師的使者一聽可壞了,這臣子還自稱他們皇上,那意思就是不願意歸順了吧。誰知道提出要求的這個臣子滿不在意,開口說道:“只要貴主能說話就無妨,臣不怕死,只求見貴主一面。

宋獻策立刻讓人去通稟盧曉航,盧曉航覺得若是不見未免太傷感情,於是讓人拉起了窗紗裝作病重的樣子,接見了這位大人。

這位大人進了屋子,立刻跪在了地上:“臣朱純臣參見福王千歲,此次前來乃是皇上親自囑咐有話要帶給福王千歲。”

盧曉航有氣無力地說道:“連月征戰本就身體乏累,如今更是病入骨髓,不能接旨實在是沒有辦法。有什麼話你就說吧。”

盧曉航沒有自稱朕,也沒有自稱孤王,這無疑給了朱純臣很大的信心。朱純臣開口說道:“皇叔在上,皇侄拜上,舊時在宮中聽聞皇叔英武了得,怎奈父皇偏聽小人之言,對皇叔多有誤解,聽聞皇叔南京登基,朕料皇叔全爲大明,並無私心,聽聞皇叔平湖廣,保川蜀心中激盪,萬望皇叔以國事爲重,朕以秦王之位以待皇叔,皇叔不負朕,朕不敢負皇叔。”

朱純臣聲情並茂朗誦了朱慈烺的親筆書信,然後感嘆道:“福王千歲,皇恩浩蕩,這正是還位的好時候啊,千歲可千萬不要一時糊塗,做出悔恨終生的事情來。”

盧曉航心中這個氣,心說朱慈烺也是個小孩子,我不跟他計較,要是崇禎給我寫這封信我非得把使者全都趕出去,秦王投降李自成了,就把自己的王位從福王提升到秦王了,但是別的東西都沒有,就讓自己聽命了,說什麼你不負我我不負你的鬼話,到時候只怕幾個太監扇扇風,人頭就保不住了。

朱純臣見盧曉航沒說話,以爲他在考慮,於是開口說道:“王爺慢慢考慮,臣等不着急,就在這個河間府等皇上的消息。”

盧曉航心說:你們慢慢等吧,明年開春之前是沒有消息了,我先隱忍,你們先把目光放在吳三桂身上便好。

第65章 蠱惑人心第57章 毒是我下的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86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四)第61章 決斷第57章 捉鬼(上)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第223章 一根繩上的螞蚱第59章 一起殺了第533章 兄弟第58章 解藥第61章 福王非福王第65章 無奈的老錢第66章 好久不見第31章 忍痛第66章 好久不見第20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4章 洛陽愛情故事第3章 孔胤植第232章 成都事第98章 吳三桂拜營第143章 巢湖水軍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192章 商隊第98章 吳三桂拜營第158章 皇上救我第60章 原來你是金聖嘆第57章 最後的夜話第196章 坐下喝酒第35章 蓄勢待發第188章 分兵(二)第50章 四面結仇第490章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第31章 你怎麼瘦了第320章 大婚(九)第4章 詭秘的周遇吉第16章 城頭還是大順旗第36章 世態炎涼第190章 蔡府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第4章 重開百家第9章 明清之戰第46章 把蘇州這潭水攪渾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24章 滋養他的野心第229章 曙光第54章 排擠第12章 殺雞儆猴第49章 河洛軍魂第10章 秘辛(二)第60章 宴無好宴(上)第22章 同根相煎急第241章 對質楊林和戴小蟲二第207章 城中事第67章 分歧第9章 炮轟雷炸第91章 親切而友好的會談第133章 阮大鋮第344章 隱忍第136章 黃龍第48章 妄議者格殺第41章 宋獻策第20章 狐假虎威大婚三第77章 南海惡蛟鄭芝龍第149章 給我拍死他們第54章 密道第232章 成都事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66章 吳三桂被殺了?第256章 密謀第83章 先鋒大印第23章 河間召對第26章 朝廷來使第169章 拒絕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262章 神秘賀禮第10章 洛陽的漢子第33章 多爾袞的野望第235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三)第87章 家底豐厚第12章 殺雞儆猴第73章 出征第27章 爲難的交易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78章 羣謀第30章 洛陽盧曉航求見莫秋蝶姑娘第18章 山大王第36章 霍州之戰(5)第416章 登府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59章 一起殺了第54章 密道第35章 蓄勢待發第254章 兵書第208章 談生意第217章 成都亂(二)
第65章 蠱惑人心第57章 毒是我下的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86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四)第61章 決斷第57章 捉鬼(上)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第223章 一根繩上的螞蚱第59章 一起殺了第533章 兄弟第58章 解藥第61章 福王非福王第65章 無奈的老錢第66章 好久不見第31章 忍痛第66章 好久不見第20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4章 洛陽愛情故事第3章 孔胤植第232章 成都事第98章 吳三桂拜營第143章 巢湖水軍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192章 商隊第98章 吳三桂拜營第158章 皇上救我第60章 原來你是金聖嘆第57章 最後的夜話第196章 坐下喝酒第35章 蓄勢待發第188章 分兵(二)第50章 四面結仇第490章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第31章 你怎麼瘦了第320章 大婚(九)第4章 詭秘的周遇吉第16章 城頭還是大順旗第36章 世態炎涼第190章 蔡府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第4章 重開百家第9章 明清之戰第46章 把蘇州這潭水攪渾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24章 滋養他的野心第229章 曙光第54章 排擠第12章 殺雞儆猴第49章 河洛軍魂第10章 秘辛(二)第60章 宴無好宴(上)第22章 同根相煎急第241章 對質楊林和戴小蟲二第207章 城中事第67章 分歧第9章 炮轟雷炸第91章 親切而友好的會談第133章 阮大鋮第344章 隱忍第136章 黃龍第48章 妄議者格殺第41章 宋獻策第20章 狐假虎威大婚三第77章 南海惡蛟鄭芝龍第149章 給我拍死他們第54章 密道第232章 成都事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66章 吳三桂被殺了?第256章 密謀第83章 先鋒大印第23章 河間召對第26章 朝廷來使第169章 拒絕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262章 神秘賀禮第10章 洛陽的漢子第33章 多爾袞的野望第235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三)第87章 家底豐厚第12章 殺雞儆猴第73章 出征第27章 爲難的交易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78章 羣謀第30章 洛陽盧曉航求見莫秋蝶姑娘第18章 山大王第36章 霍州之戰(5)第416章 登府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59章 一起殺了第54章 密道第35章 蓄勢待發第254章 兵書第208章 談生意第217章 成都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