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倒戈

朱慈烺此時也在宮中發愁,他本以爲讓福王叔父前來歸順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畢竟自己都冊封他做秦王了,那可是除了太子最高的王爵了,可是他怎麼就不領情呢。難不成真的像他們說的那樣,福王叔父想做皇帝?

他也曾經聽人說過,當初神宗皇帝本想讓老福王做皇帝的,後來朝中大臣全部反對,這才輪到了自己的祖父做皇帝。但是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現在自己做皇帝衆望所歸,京師的大臣全都同意,福王難道還能翻天不成?

十四歲的朱慈烺心中永遠想不明白,京師相對於整個大明天下來說雖然很重要,但是絕對沒有到達絕對權威的地位,而且有些事情不是隻靠人情世故就能辦成的,盧曉航不敢讓位,也不能讓位,就算朱慈烺比他的父皇英明也不能讓位,不然就等於將所有跟着自己的文武官員的性命全都交到了朱慈烺的手中。

況且朱至澎在蜀中也已經發文,說是這個京師的新皇帝難辨真僞,這可是打算一條道跟自己走到黑了,自己不能退,甚至不能讓。

但是現在還要隱忍迷惑朱慈烺,只要穩住朱慈烺,多爾袞一到所有的困難迎刃而解。

而在關外的多爾袞此時也得到了消息,心中暗笑不已,他的密諜司當初因爲刺殺盧曉航受到重創,幾近被連根拔起,最近好不容易花重金重新讓密諜司在南邊打開局面,但是勢力還只是限於黃河以北,但是這已經足夠了。

多鐸走進屋子裡來:“二哥,咱們什麼時候出兵,這天氣都轉暖了,我可是有些按捺不住了。”

多爾袞笑了笑:“咱們不出兵。”

多鐸瞪着他:“二哥,你要是捨不得布木布泰,你就搬到宮中去住,誰敢多說一句話我一刀砍死他。這個出兵的事交給我就行了,你看咱們好不容易打下了寧遠、錦州,再努把力攻克了山海關,以後關內的東西咱們想怎麼搶就怎麼搶!”

多爾袞面色微怒:“混賬!不許亂說話。”

多鐸撇撇嘴:“自從濟爾哈朗那條老狗被咱們弄死了,這朝中的事還不是你說了算,你這麼擔心做什麼?還有那些漢人,給咱們做工匠奴隸已經是咱們的恩德了,還敢在朝堂之上嘰嘰歪歪的,就該把他們全部趕出朝堂,去給咱們打造兵器!”

多爾袞怒喝一聲:“夠了!你懂什麼?朝堂上的事以後你少插嘴。大明的皇帝正要跟他的叔父開戰,咱們看着就是了,若是現在去了只會讓他們聯合起來對付咱們!另外以後不許把漢人奴隸掛在嘴邊,若是沒有他們給咱們做的火炮,咱們得多死多少人?”

多鐸默不作聲,轉身出去找人喝酒去了。多爾袞嘆了一口氣,當初黃太吉做皇帝的時候自己也看不上這些漢人,但是真正掌管了朝廷才發現,若是沒有他們,這個朝堂怕是就要大亂了,到時候滿清還得回深山之中打獵去,那可不是多爾袞想要的生活。

轉眼間已經到了弘光二年二月,本來這一年才應該是弘光元年的,因爲崇禎死的那一年必須是崇禎十四年,哪怕他正月初一死的,這一年也只能叫崇禎十四年。

但是盧曉航爲了安定人心,及早地把年份改了過來,現在變成了弘光二年。

朱慈烺終於對盧曉航失去了期望,使節也不再踏上河南的土地前來勸說,在京師的朝堂之上,衆文武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爲了正統,一部分大臣希望先收復南邊的土地,只要南邊的地方收復了,便可安心與北邊的韃子作戰。爲了大明,另一部分大臣則希望先收復關外的土地,畢竟南邊怎麼鬧都是大明自己的事情,但是北邊可是異族。

朝中的大臣都被吳三桂關寧軍的軍容賦予了極大信心,在他們看來若是關寧軍出征定會所向披靡,無堅不摧。

而最後朱慈烺一句話便定下了基調:“攘外必先安內,就先收復大明南邊的河山吧。”

這樣一來,楚王朱常潤很高興,吳三桂也很高興,他不在意到底打誰利益最大,而是在意誰最好打。在他看來若是搶奪寧遠、錦州無異於虎口奪食,到時候傷亡慘重,不如前去斬殺大明軍伍,福王手底下雖然有一支河洛軍有點意思,但是遠沒有達到和自己正面抗衡的地步。

再說了當初若不是河洛軍用詭計,自己早就衝破了他們的軍陣,如今山海關留下了祖大壽和兩萬將士佈防,其餘的人都被自己調到了京師,這幾萬人一衝鋒,河洛軍必定萬劫不復。

再說在山東的周遇吉,自從聽說了太子殿下在京師登基,一直沒有動靜,他也拿不準到底該投向那邊,雖然朱慈烺名爲正統,但是自己也接收了盧曉航的軍糧器械,可以說只能兩不相幫。

但是聽到了吳三桂盡起關寧軍要南征的消息,周遇吉嘆了一口氣,立刻發文倒向盧曉航。在他看來,盧曉航爲了大局已經讓出了河間府和真定府這麼多地方,朝廷哪怕西征李自成也不該南征大明,這可是損害大明自身的事情。

周遇吉這一倒戈,整個山東省立刻正式成爲盧曉航的控制地區,吳三桂大軍還未出順天府便停住了腳步,他可不敢保證自己在前方作戰,後方京師會不會被周遇吉一鍋端了,到時候自己可就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朱慈烺聽到周遇吉背叛自己的消息,在宮中連摔了三個茶杯,在他看來,自己父皇待周遇吉不薄,他竟然敢行此反叛之事,簡直是狼心狗肺,不忠不義!

吳三桂重新回到了朝堂之上:“皇上,現在大局已變,臣不宜南征,否則山東周遇吉上來,咱們京師不保。”

朱慈烺咬着牙恨恨地說道:“若是先徵周遇吉呢?周遇吉是亂臣賊子,他的手下不至於都是亂臣賊子吧!到時候只要有人願意倒戈,朕立刻冊封他代替周遇吉,總領山東軍政!”

第73章 左良玉掌兵第1章 李自成來使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34章 霍州之戰(3)第48章 比試第27章 忠臣義士第144章 戰事不利第42章 殿下面相未定第225章 沒有奇蹟第45章 論圈養和放養第66章 好久不見第111章 明殤第37章 潰敗第214章 論事第169章 拒絕第341章 逃脫第60章 大局已定第60章 大局已定第75章 小公子鄭森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88章 關外的黑夜(二)第10章 結陣第215章 宴請第55章 逃脫第176章 有伏兵第66章 好久不見第178章 血債第44章 指鹿爲馬第203章 唸咒語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第30章 豫親王戰死了?第28章 開恩科第2章 醒在洛陽城第17章 勸完一家還有一家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14章 世子佈陣與福王教子第234章 大亂第146章 大明魂第50章 抄家第42章 抵足而談第181章 月黑風高夜第117章 營中的爆炸聲第236章 大西軍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45章 八成第5章 談判第122章 我見青山多嫵媚第38章 雙島之戰第74章 鑿船者必殺之第291章 亂起(二)第157章 和議第71章 皇宮第40章 霍州之戰(9)第8章 小火炮第108章 吳三桂的威脅第13章 李巖和紅娘子第16章 城頭還是大順旗第2章 要多少銀子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231章 異心第24章 官職任你挑選第6章 兒女第12章 爭書第29章 臣也是獅子座第214章 論事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186章 強敵第8章 崇禎十三年洛陽記事第26章 腰纏十萬貫第201章 成都爭奪戰第23章 王府故事第7章 護院教頭胡德一第130章 局勢初定第61章 決斷第30章 要前途還是要哥哥?第54章 傳教第19章 忠魂依舊保遼東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50章 你的六神第4章 顧君恩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46章 後宮派系第50章 你的六神第149章 給我拍死他們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49章 清算第1章 大明錢莊第1章 大明錢莊第55章 夜宴第8章 廟裡和尚有聖旨第31章 你怎麼瘦了第66章 吳三桂被殺了?第22章 我要見她第226章 痕跡第47章 殿下可曾聽過三國第26章 仁壽坊第5章 文人風骨第32章 傷亡慘重第32章 無巧不成書
第73章 左良玉掌兵第1章 李自成來使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34章 霍州之戰(3)第48章 比試第27章 忠臣義士第144章 戰事不利第42章 殿下面相未定第225章 沒有奇蹟第45章 論圈養和放養第66章 好久不見第111章 明殤第37章 潰敗第214章 論事第169章 拒絕第341章 逃脫第60章 大局已定第60章 大局已定第75章 小公子鄭森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88章 關外的黑夜(二)第10章 結陣第215章 宴請第55章 逃脫第176章 有伏兵第66章 好久不見第178章 血債第44章 指鹿爲馬第203章 唸咒語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第30章 豫親王戰死了?第28章 開恩科第2章 醒在洛陽城第17章 勸完一家還有一家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14章 世子佈陣與福王教子第234章 大亂第146章 大明魂第50章 抄家第42章 抵足而談第181章 月黑風高夜第117章 營中的爆炸聲第236章 大西軍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45章 八成第5章 談判第122章 我見青山多嫵媚第38章 雙島之戰第74章 鑿船者必殺之第291章 亂起(二)第157章 和議第71章 皇宮第40章 霍州之戰(9)第8章 小火炮第108章 吳三桂的威脅第13章 李巖和紅娘子第16章 城頭還是大順旗第2章 要多少銀子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231章 異心第24章 官職任你挑選第6章 兒女第12章 爭書第29章 臣也是獅子座第214章 論事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186章 強敵第8章 崇禎十三年洛陽記事第26章 腰纏十萬貫第201章 成都爭奪戰第23章 王府故事第7章 護院教頭胡德一第130章 局勢初定第61章 決斷第30章 要前途還是要哥哥?第54章 傳教第19章 忠魂依舊保遼東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50章 你的六神第4章 顧君恩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46章 後宮派系第50章 你的六神第149章 給我拍死他們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49章 清算第1章 大明錢莊第1章 大明錢莊第55章 夜宴第8章 廟裡和尚有聖旨第31章 你怎麼瘦了第66章 吳三桂被殺了?第22章 我要見她第226章 痕跡第47章 殿下可曾聽過三國第26章 仁壽坊第5章 文人風骨第32章 傷亡慘重第32章 無巧不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