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蓄勢待發

吳三桂站了出來:“此事萬萬不可,周遇吉不過是疥蘚之疾,只要咱們擊敗了福王,周遇吉自然會俯首聽命,可是若是咱們先對付周遇吉,他身後還有一個福王爲後盾,自然會拼死而戰,到時候咱們國力大損而且沒有辦法收復江山。”

朱慈烺有些着急了:“平西王,那依你看咱們應該怎麼辦?若是咱們再不做出一些動作來,咱們這個朝廷在南邊的臣民看來可就名存實亡了。”

吳三桂嘆了一口氣:“如今只有先擺平了周遇吉,才能對福王的朝廷下手,但是臣不建議使用武力,還是應該好意安撫,臣相信,只要周遇吉迷途知返,咱們還是有機會的。”

其實本來吳三桂想的也是出軍平叛周遇吉,但是莫大山細細和吳三桂講述了周遇吉這些年的戰功,吳三桂立刻知道了這周遇吉絕對不是普通的大明軍伍可以任自己宰割,甚至他手下的人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大明軍伍,自己若是硬攻一時半會難以成功,到時候只怕會白白南邊的朝廷。

本來在洛陽剛剛送走兩位夫人的盧曉航心情就不好,聽說新朝廷決定南征自己這個生氣,於是立刻下旨,所有軍隊放下手上一切事務,全面進入戰備狀態,只要吳三桂的關寧軍敢越境,就讓他們後悔。

在盧曉航看來,新朝廷這幫文武大臣竟然沒一個有用的,如今天下可以說是四國鼎立,尤其以新朝廷最弱,偏偏他們還在其他三個政權的中心,而且三個政權任何一個想要拿下他都沒問題,他們現在除了關寧軍一個能拿出手的優勢都沒有。

按道理來講他們應該是和自己聯手,畢竟大明朝廷同氣連枝,哪怕他們用守勢拖住滿清,自己都能給他們提供糧草軍械,並且保證李自成不敢動手。

但是他們偏偏選擇了和他們最親近的己方朝廷,同根相煎急,古人誠不欺我。盧曉航已經決定了,只要他們敢邁進自己的土地一步,自己就要狠狠跟他們來一下,讓他們知道自己絕對不是任人宰割的肥肉。

但是事情偏偏又出了轉機,自從朱慈烺繼位以來就飄忽不定的周遇吉突然改變了主意,旗幟鮮明地要支持自己,已經出了京師的吳三桂迅速又把軍隊撤了回去,這讓已經繃緊了的己方軍伍又沒了用武之地。

只要朱慈烺的政權不打自己,自己肯定不能主動出擊,自己又不是朱慈烺,絕不會做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既然周遇吉帶領整個山東歸順了,那就得立刻將山東用起來,不過對象當然是滿清。

如今正是初春,滿清的經過了一個冬天的調整,戰鬥力恢復的差不多了,他們到現在還沒有消息,看起來是打着漁翁得利的心思,想要看一場戲。但是如果盧曉航沒記錯,這幾年正是小冰河期,整個中國的年平均氣溫都比現在要低,夏天大旱與大澇相繼出現,冬天則奇寒無比。

滿清的依靠獵物已經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了,必須通過生意和劫掠,山海關又已經閉關,想進關可是得繞遠路,而且如今蒙古各個大的部落名義上已經投奔滿清了,他們當然不好對蒙古動手,但是憑藉做生意,這長白山上的獵物越來越難打了,他們若是不劫掠,下一個冬天,能不能過去都是問題。

所以盧曉航和軍師們商討之後斷定,最多兩個月,滿清絕對會按捺不住出兵,到時候便是這天下大變的時候。但是這個時候,毛文龍開闢的戰略要地東江鎮可都是在海上,這可已經開春了,大明水師也該活動活動筋骨了。

對於毛文龍,盧曉航談不上厭惡也談不上喜歡,他本就是商人世家,又到了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當然驕縱了,被斬了也不冤枉。但是那個東江鎮丟了絕對是大明的一大損失,從此滿清用兵都可以舉全國之力,不用擔心後方被人偷襲,也不用擔心糧道斷絕。

東江鎮是一片區域,這片區域的小島,海陸地都稱東江鎮,也叫皮島。按照後世的區域應該分別屬於中國和朝鮮的地方,自從毛文龍被袁崇煥殺了之後,毛文龍的手下部將擔心受到牽連,全部投奔滿清,滿清徹底佔領東江鎮。

這就是盧曉航怪罪袁崇煥的地方,毛文龍該死,你殺便殺了,但是這身後事爲何不安排好了,倒是讓滿清得了這麼多地方,從此無論是運糧還是和朝鮮交易都方便多了。

但是滿清的水軍盧曉航可不敢恭維,別說大明現在的水師,就算當年鄱陽湖水戰的時候,朱元璋的小船都能壓着他們打。滿清沒有以前根本沒有水師,都是漢人軍官投奔他們之後纔有的水師。大明的水師精銳本來全部在左良玉手裡,其他地方的水師大都是和那些衛所官兵一樣,簡直上不了檯面。

所幸在滿清的嚴酷刑罰面前,他們運糧的效率倒是挺高,所以這些水師便存留了下來。

有這種便宜盧曉航絕對不會不佔的,在陸地上打不過你們的騎兵,在海上還打不過你們的水軍嗎?等水師大展身手之後,就讓你們焦頭爛額。

就這樣,大明水師以黃龍爲主帥,以顧奎、鄭揚、雷凱爲副帥到了山東半島待命,其中黃龍和顧奎是巢湖的水師。

當初南京城下大戰,他們兩個帶着僅剩的船隻堅持到了程三奇帶着鄭家村的援兵的到來,這次豪賭收穫也是巨大的,他們這些人所有的親屬全部拿到了南京的土地和戶籍,還獲得了朝廷的封賞,基本上所有的頭目都做了朝廷的官員。

而那些臨陣逃跑的人可就沒這麼幸運了,他們因爲一時害怕跑回了巢湖,不僅土地戶籍沒有了,老婆孩子還要跟他們做水匪。更重要的是,黃龍已經給他們送了信,若是再做水匪,必會兵戎相見。這些人哪裡打得過黃龍,人財兩空之後只能求黃龍看在往日的情份上給條活路。

最後這些人被編入了大明水師,但是隻有飯吃,沒有俸祿,家人也只能在南京城自謀生路,朝廷看在黃龍的面子上給了他們戶籍,卻沒給土地。

第67章 分歧第8章 小火炮第191章 談不攏第27章 爲難的交易第193章 商隊第40章 霍州之戰(9)第8章 大婚(八)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45章 月黑風高夜第81章 步步驚心第83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第79章 炮灰第8章 崇禎十三年洛陽記事第56章 學生顧炎武拜見老師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35章 備戰待機第342章 年關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214章 論事第254章 兵書第11章 自毀棟樑第128章 螳螂捕蟬第51章 山下有座書院第87章 朝會第64章 成賊第97章 河南義師第49章 清算第53章 將計就計第41章 蘇州的夜第92章 傳教試驗田第230章 獲救第46章 把蘇州這潭水攪渾第41章 蘇州的夜第67章 夫人敗家又如何第17章 敬我們死去的總哨爺第119章 長平公主第195章 坐而分食第315章 大婚(四)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1章 李自成來使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201章 成都爭奪戰第212章 顛倒黑白第5章 談判第40章 抓住了個小矮子第76章 沒有退路第44章 老劉晚上想睡王府第178章 血債第141章 站隊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73章 左良玉掌兵第18章 練兵之道第223章 一根繩上的螞蚱第69章 豪賭第212章 顛倒黑白第90章 盛京的尾聲第74章 滄州第69章 進京第54章 傳教第五章第43章 興亡百姓苦第22章 班師第109章 分頭遊說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127章 算計第82章 欲哭無淚第45章 拔刀相向第6章 大婚(六)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124章第231章 異心第228章 希望第76章 連環第50章 抄家第176章 有伏兵第35章 霍州之戰(4)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99章 三軍對陣第66章 吳三桂被殺了?第533章 兄弟第78章 爲什麼要相信你第47章 莫要委屈了自己第160章 爲了同一個目標第9章 秘辛(一)第107章 搶人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14章 戰場反水第54章 傳教第76章 激戰城頭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212章 顛倒黑白第171章 忍別離第55章 大戰序幕第49章 人情世故第172章 蜀王求援第141章 站隊第68章 問鼎中原的心第190章 蔡府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97章 河南義師
第67章 分歧第8章 小火炮第191章 談不攏第27章 爲難的交易第193章 商隊第40章 霍州之戰(9)第8章 大婚(八)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45章 月黑風高夜第81章 步步驚心第83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第79章 炮灰第8章 崇禎十三年洛陽記事第56章 學生顧炎武拜見老師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35章 備戰待機第342章 年關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214章 論事第254章 兵書第11章 自毀棟樑第128章 螳螂捕蟬第51章 山下有座書院第87章 朝會第64章 成賊第97章 河南義師第49章 清算第53章 將計就計第41章 蘇州的夜第92章 傳教試驗田第230章 獲救第46章 把蘇州這潭水攪渾第41章 蘇州的夜第67章 夫人敗家又如何第17章 敬我們死去的總哨爺第119章 長平公主第195章 坐而分食第315章 大婚(四)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1章 李自成來使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201章 成都爭奪戰第212章 顛倒黑白第5章 談判第40章 抓住了個小矮子第76章 沒有退路第44章 老劉晚上想睡王府第178章 血債第141章 站隊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73章 左良玉掌兵第18章 練兵之道第223章 一根繩上的螞蚱第69章 豪賭第212章 顛倒黑白第90章 盛京的尾聲第74章 滄州第69章 進京第54章 傳教第五章第43章 興亡百姓苦第22章 班師第109章 分頭遊說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127章 算計第82章 欲哭無淚第45章 拔刀相向第6章 大婚(六)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124章第231章 異心第228章 希望第76章 連環第50章 抄家第176章 有伏兵第35章 霍州之戰(4)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99章 三軍對陣第66章 吳三桂被殺了?第533章 兄弟第78章 爲什麼要相信你第47章 莫要委屈了自己第160章 爲了同一個目標第9章 秘辛(一)第107章 搶人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14章 戰場反水第54章 傳教第76章 激戰城頭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212章 顛倒黑白第171章 忍別離第55章 大戰序幕第49章 人情世故第172章 蜀王求援第141章 站隊第68章 問鼎中原的心第190章 蔡府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97章 河南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