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拔刀相向

當初盧曉航上白蓮教總壇的時候,後山上坐着四大護法,他們這個護法是有講究的,就像是白蓮教教主的四個貼身保鏢,和東西兩大護法不可同日而語,現在那四個護法也站在一旁。

莫秋蝶開口問道:“古大哥,你跟了我師父多年,我相信你不會說謊,師父死的時候你也在旁邊,我希望你能站出來說句公道話。”

古大、吉二、黃三和韋四對視一眼,苦笑着搖搖頭,古大開口說道:“這是教內的事務,我們幾個沒資格多嘴,我們的職責只是保護教主的安危,其他的事情還是不要問我們。”

他們四個人也看清楚了眼前的形勢,知道現在幫助莫秋蝶強撐下去無疑會害了她,她雖然得到了教主的悉心教導,但是畢竟剛剛入教不到一年,論起武功來說,她估計只能和那幾個旗主不分上下,要是對付東西護法實在是太難了。

聽說她已經嫁給了一個自立的皇帝,安穩度過下半生應該不成問題,齊恆志雖然不是什麼好人,但是對於莫秋蝶這種沒有威脅能力的對手應該不會痛下殺手,從此她在她後宮,大家在大家的江湖兩不相干便是了。

莫秋蝶看着四大護法也袖手旁觀不禁有些絕望,她本就不是江湖中人,江湖中的規矩她不是很懂,但是她明白這一次不能輸,輸了的話,師父的仇齊恆志絕對不會去報,這個人從來都是一個圓滑的人,他絕對不會爲了一個死人損失屬於自己的東西,況且他在白蓮教這麼長時間,自然不用通過爲前任教主報仇來增加自己的威信。

但是自己不管怎麼說也要將這件事做下去,師父雖然當初收自己爲徒目的未必有多純潔,也未必是看重了自己的天賦,只不過是看重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傳自己武功時師父一點都沒有藏私,甚至他要求教中教衆以對待他的禮儀來對待自己,最後他傳位給自己絕對不是因爲寵愛自己,而是因爲自己這個身份能讓白蓮教徒過上好日子。

自己明白他的意思,所以這個教主今天不光是替自己爭的,也是替他爭的,但是教中的人並不理解爲什麼教主非要和朝廷扯上關係,這就是他們並不同意莫秋蝶做教主的主要原因,也就是那些人黑白顛倒,指鹿爲馬的原因。

對於白蓮教的人來說,他們既然選擇加入白蓮教那就是說明他們對於封建禮治已經徹底失望了,這個時候再讓他們和朝廷扯上關係,他們是萬萬不肯的,他們早就被貪官污吏逼得無路可走,他們的信念便是教中兄弟姐妹相親相愛都是極好的,儘量不與朝廷沾邊便是了。

但是中華大地上從來都不是一個君權神授的國家,他們縱然把教義說的天花亂墜,也難以撼動統治階層的信念,最終上一代教主無奈地發現,若是想把祖師的教義灑滿人間還就得依附統治階層,他們若是不點頭,自己終究是反賊,命賤如草芥,白蓮教的教義也被許多冒充的人改的面目全非。若是再不改變,幾十年後白蓮教就會變得面目全非。

抱着這個目的上一代教主找到了莫秋蝶,並且收她爲徒,將希望將衣鉢傳給她,讓她能做出大的改變來,挽救深陷泥潭之中的白蓮教。但是這些東西許多人並不理解,而且這個擔子太重了,所以爲了補償莫秋蝶他暗中給他留了不少資源。

但是他未想到的是,他活着的時候在他面前大氣都不敢出一口的東西護法,竟然趁着他屍骨未寒,就開始公然篡改他的遺命,他或許自己都沒有想到這一劫,所以教中的後事並沒有安排妥當,莫秋蝶的武功也不足以壓住整個白蓮教,所以便造成了這種局面。

若是盧曉航知道了他心中所想必然會大罵一句:“老不死的,你們白蓮教的事管我們什麼事?至於以後你們是反清復明還是驅除韃虜都和我們沒有關係,你這樣壓榨我夫人,我不把你從墳裡拖出來抽幾鞭子都對不起我夫人。”

如今情況很不妙,莫秋蝶打也打不過人家,對峙起來自己這邊的人數明顯偏少,已經陷入了極大的劣勢之中,她只得站到了最前面:“幼時曾在家中讀過《左傳》,上面有一句話說:停屍不顧,束甲相攻。今天的場面何其相似,教主屍骨未寒,你們便篡改了他的密令,我是一個女子,無能爲力改變你們的意志,齊恆志你若是想當教主,殺了我便是。”

這個時候人羣之中突然一聲怒喝:“胡說八道,事情總有解決的辦法,怎麼能輕易把性命給別人。”

衆人順着聲音望去,只見人羣之中出現了一個胖子,黑水旗旗主瀋河和青木旗旗主杜宇看到了他心中不禁大喜過望,他們公然支持莫秋蝶,若是齊恆志上位之後他們必然沒有好果子吃,現在皇帝來了,總算有些和他們掰手腕的資本了。

這個時候赤火旗旗主李安平站了出來:“明王堂,你們竟然敢把朝廷的人帶上山,你們眼中還有教規嗎?”

盧曉航撇撇嘴:“我夫人是白蓮教教主,我哪裡算什麼外人,本就是你們白蓮教的女婿,咱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們怎麼也不給我發一個請帖,還非要讓我自己找來。”

李安平早就被齊恆志徹底收買了,立刻怒聲罵道:“胡說八道!我們都沒有承認她是我們的教主,何來的教主女婿,來人,給我講這個朝廷的奸細拿下,等大會結束之後再做決斷!”

明王堂的弟兄都抽出了武器,宋獻策這次雖然沒有跟來,但是王竹親手寫了一封信,王子元看過之後,再加上他自己聽過了教主的遺言,所以他堅定不移地支持莫秋蝶和盧曉航他們。

明王堂這一拔刀子,赤火旗也都拿出了武器來,一時之間場上的氣氛有些緊張了。

齊恆志看了看場上的形勢不屑地笑了笑:“聖女,你真的決定要動手嗎?”

第36章 霍州之戰(5)第416章 登府第58章 心正者天地皆浩然正氣第31章 給我打他一炮第71章 皇宮第57章 毒是我下的第63章 請戰第127章 算計第65章 蠱惑人心第128章 螳螂捕蟬第74章 反水第21章 霍州楊家第2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39章 談一筆買賣第119章 長平公主第70章 總哨爺之殤第26章 朝廷來使第31章 忍痛第161章 山有賊,佳人有影第42章 對牛彈琴第67章 夫人敗家又如何第58章 鬆錦前序第38章 撤退第127章 算計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381章 見血第12章 漢人不打漢人第445章 潼關第78章 揮斥方遒第92章 傳教試驗田第490章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第27章 朕要見見世子第191章 談不攏第66章 致命的夜襲第90章 滿清之主第24章 洛陽愛情故事第209章 惡人先告狀第15章 回家的路第81章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第39章 談一筆買賣第42章 抵足而談第29章 麗春院第17章 勸完一家還有一家第82章 娘宮嶼第21章 齊至南京第73章 出征第36章 霍州之戰(5)第181章 月黑風高夜第190章 蔡府第22章 勸降第24章 三人遊第14章 朕親自來給你一個解釋第158章 皇上救我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218章 成都亂(三)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21章 霍州楊家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180章 暗流第124章第22章 同根相煎急第13章 有口難辯第291章 亂起(二)第3章 戰事起第139章 羣匪第9章 開倉放糧第69章 進京第138章 爭辯第13章 李巖和紅娘子第12章 北鎮府司第27章 爲難的交易第490章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第263章 關於娶一個還是娶兩個的大討論第72章 出兵(二)第41章 宋獻策第41章 宋獻策第8章 大婚(八)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54章 排擠第196章 坐下喝酒第222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二)第26章 老夫不奉陪第203章 唸咒語第207章 城中事第80章 天子怒第2章 醒在洛陽城第17章 敬我們死去的總哨爺第35章 讓你們久等了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146章 大明魂第82章 年前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52章 待時而動第43章 我看你們兄弟還是去唱戲吧第81章 關寧軍第177章 狄三品第212章 顛倒黑白第130章 局勢初定第9章 開倉放糧
第36章 霍州之戰(5)第416章 登府第58章 心正者天地皆浩然正氣第31章 給我打他一炮第71章 皇宮第57章 毒是我下的第63章 請戰第127章 算計第65章 蠱惑人心第128章 螳螂捕蟬第74章 反水第21章 霍州楊家第2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39章 談一筆買賣第119章 長平公主第70章 總哨爺之殤第26章 朝廷來使第31章 忍痛第161章 山有賊,佳人有影第42章 對牛彈琴第67章 夫人敗家又如何第58章 鬆錦前序第38章 撤退第127章 算計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381章 見血第12章 漢人不打漢人第445章 潼關第78章 揮斥方遒第92章 傳教試驗田第490章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第27章 朕要見見世子第191章 談不攏第66章 致命的夜襲第90章 滿清之主第24章 洛陽愛情故事第209章 惡人先告狀第15章 回家的路第81章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第39章 談一筆買賣第42章 抵足而談第29章 麗春院第17章 勸完一家還有一家第82章 娘宮嶼第21章 齊至南京第73章 出征第36章 霍州之戰(5)第181章 月黑風高夜第190章 蔡府第22章 勸降第24章 三人遊第14章 朕親自來給你一個解釋第158章 皇上救我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218章 成都亂(三)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21章 霍州楊家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180章 暗流第124章第22章 同根相煎急第13章 有口難辯第291章 亂起(二)第3章 戰事起第139章 羣匪第9章 開倉放糧第69章 進京第138章 爭辯第13章 李巖和紅娘子第12章 北鎮府司第27章 爲難的交易第490章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第263章 關於娶一個還是娶兩個的大討論第72章 出兵(二)第41章 宋獻策第41章 宋獻策第8章 大婚(八)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54章 排擠第196章 坐下喝酒第222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二)第26章 老夫不奉陪第203章 唸咒語第207章 城中事第80章 天子怒第2章 醒在洛陽城第17章 敬我們死去的總哨爺第35章 讓你們久等了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146章 大明魂第82章 年前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52章 待時而動第43章 我看你們兄弟還是去唱戲吧第81章 關寧軍第177章 狄三品第212章 顛倒黑白第130章 局勢初定第9章 開倉放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