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

因爲外面魚龍混雜,于波可不敢叫盧曉航皇上,不然萬一有心思不軌之人對盧曉航動手,這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啊。

盧曉航轉過身看着于波:“你知道朕爲什麼不去天津守衛偏偏要來滄州麼?天津是永樂二年永樂帝渡過大運河在此登岸之地,取名爲天津,也就是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後來天津設立衛所,便叫做天津衛。再後來又增設了左衛所和右衛所,便叫做天津三衛。天津衛的城牆可是一個算盤城,比這滄州的可容易防守多了。”

于波搖了搖頭:“臣實在是不知道皇上到底想做什麼。天津三衛確實距離京師比較近,而且城牆又高,咱們幹嘛非要來滄州呢。”

盧曉航笑了笑:“咱們這座城牆是後來修建的,當年永樂大帝靖難的時候打破滄州城,將古城毀於一旦,然後又在這裡重新修建了滄州城,這滄州城牆的修建比起天津三衛來說可是差遠了,別說是算盤城,就是普通的城牆都不如。但是若是咱們去了天津三衛,對面阿濟格只有七千五百人,他敢攻城麼?”

于波搖搖頭:“咱們有四萬多人,可能第一天阿濟格要試試水,第二天就會停止攻城。”

盧曉航點點頭:“就是這個道理,阿濟格只有七千多人,若是咱們死守着天津衛不出,阿濟格自然不會攻城,到時候咱們難不成還要出城去衝擊滿清的騎兵?咱們可就剩下八千騎兵了,只有十分之一的老兵,剩下的全是新兵蛋子。咱們只能讓阿濟格來攻城,所以我才選的滄州城作爲咱們首要的防禦地點。”

于波有些爲難地看着盧曉航:“皇上的意思豈不是說,這座城危在旦夕,那這城裡的百姓怎麼辦?”

盧曉航一擺手:“阿濟格只有七千五百人,咱們河洛軍有四萬人,就算城牆倒了,在這滄州城的大街小巷裡難道四萬多河洛軍還打不過七千滿清騎兵?那咱們也不用打了,直接回南京等着被砍人頭吧。”

于波恍然大悟,這大街小巷可不是外面的平原,要想在這裡跑馬根本不現實,到時候只要把百姓安置在安全的地帶,自己這幾萬人若是連跑不起來的騎兵都打不過,那可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而且自己明白了爲什麼要選滄州,若是在天津衛,阿濟格絕對打不下來,而且七千騎兵打一座四萬將士防禦的堅城根本就是癡人說夢。所以阿濟格肯定會稟報多爾袞打不下來。

而多爾袞的目的不是京師,所以多爾袞絕對不會在意天津衛打不打得下來,只要滿清騎兵守住了這條防線便相安無事了。但是滄州就不一樣了,這座城池這麼低,你阿濟格再打不下來是不是在哪兒陽奉陰違呢,只要滿清內部出了矛盾就是大明的機會。

再說阿濟格在城外當然知道這座城池不是很堅固,牆上還沒用大炮轟都有裂縫了,但是這一次多爾袞以多鐸軍事任務太重將所有的大炮都調到了多鐸的軍中,明擺着讓自己吃了暗虧,但是這都沒關係,這滄州城自己墊點土就能成功上去了,等自己打下滄州城一定讓多爾袞知道,自己纔是百戰名將,多鐸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

很快城外的土便墊的差不多了,奇怪的是這個時候城頭除了放了幾輪箭支殺傷了自己近百個士卒竟然沒有點火炮。阿濟格不禁暗笑,大明的朝廷是一年比一年窮了,不過也對,這種城池安置了火炮也守不住,索性不要浪費那火炮了。

很快,阿濟格便弄好了進城的道路,這條土路有三尺寬,一直延伸到城底下一米的距離,這段高度肯定難不倒滿清的騎兵,所以阿濟格立刻下令攻城。在他看來四萬多的人頭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到時候自己拿了人頭去主帥營中,也是很有面子的。

就這樣隨着一陣號角聲,滿清開始攻城了。這個時候王開山也有點緊張了,畢竟他雖然常年練武,但是從來沒有上過軍陣,握着長槍的手掌也開始冒汗了,于波在一旁看到這種景象笑了笑:“王兄弟莫要緊張,這次雖然說是作戰,但是隻要他們上了城牆便沒有了軍陣,到時候都是憑着個人的武勇生存的,只要王兄弟不出錯,自保還是沒問題的。另外王兄弟不是第一次見血吧?”

于波這麼說倒也不全是安慰他,他可是看到了王開山虎口厚厚的一層老繭,知道這一定是一個練家子。

滿清韃子雖然勇猛,但是單打獨鬥不見得打得過他們這些武人。

王開山搖搖頭:“我自小隨着父親走鏢,手底下也有不少山賊的性命了。”

于波笑了笑:“那王兄弟一定要注意,滿清韃子雖然武功不見得高,但是善於搏命。可千萬不要被他們的手段驚失了陣腳。”

王開山一咧嘴倒笑了:“於兄弟放心,既然你看得起我,那我絕對不會給你丟人的!”

說話之間第一名滿清騎兵已經上了城牆,他看了看城牆裡面滿滿的都是人,臉上露出了殘忍的笑容,只是笑容瞬間便凝固了,因爲他從這些人的眼裡沒有看到驚慌失措,只是看到了他們眼裡的嘲諷。緊接着一直弩箭便穿透了他的脖頸,他有些不甘心,自己第一個登上城頭的,英親王說了要給自己官升三級的。

後面的滿清騎兵可不管前面的情況,開始直愣愣地往上衝。馬匹上了城牆可就沒辦法再衝鋒了,因爲城牆上面都是人,只要衝過去馬匹便會倒地,到時候無論誰給自己來一下子,自己這條命就沒了。

所以滿清騎兵下了戰馬,扛起手中的長槍大刀便砍了過去。現在的滿清騎兵可不是後世八國聯軍進京師的時候那種八旗貨色,這可是打天下的精兵,每個人基本上都是力能扛鼎的角色,一刀下去,河洛軍兩個人都接不住。很快便打開了局面。

阿濟格聽到城裡面自己的人哇啦哇啦的亂叫,知道這是他們佔到了優勢,也是笑容更盛了。

第226章 痕跡第43章 要糧第160章 爲了同一個目標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175章 張獻忠第41章 蘇州的夜第34章 倒戈第24章 三人遊第171章 忍別離第96章 進京勤王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86章 斬首行動第41章 蘇州的夜第66章 吳三桂被殺了?第54章 同一個世界第48章 比試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208章 談生意第86章 放縱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52章 做官不好玩第26章 老夫不奉陪第23章 王府故事第28章 夜色南京第61章 決斷第217章 成都亂(二)第97章 河南義師第17章 退兵第50章 絕處逢生第89章 聽聞太后與攝政王有染第383章 戰事第14章 世子佈陣與福王教子第534章 遇刺第85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三)第7章 山上有座廟第34章 四好青年盧曉航第117章 營中的爆炸聲第11章 自毀棟樑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144章 戰事不利第229章 曙光第118章 最後的崇禎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150章 水上激戰第4章 顧君恩第42章 對牛彈琴第89章 關外的黑夜(三)第22章 名將來投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54章 密道第312章 大婚(一)第318章 大婚(七)第13章 反出營去第103章 攻心之計第227章 真相第21章 霍州楊家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88章 援兵第134章 江南巡撫第188章 分兵(二)第62章 大略第77章 鬆錦第30章 豫親王戰死了?第33章 多爾袞的野望第115章 下官吳襄第290章 亂起第218章 成都亂(三)第20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15章 宴請第113章 明殤(三)第17章 大順使者團第4章 朱由菘是怎麼沒的第241章 對質第69章 進京第27章 朕要見見世子第34章 屠殺第164章 總壇第62章 大略第5章 談判第13章 誤會加深第3章 冒死以諫第42章 抵足而談第8章 崇禎十三年洛陽記事第67章 男神李巖第220章 突如其來的大戰第7章 火炮手第15章 崇禎與王承恩第54章 密道第206章 進城第23章 針鋒相對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230章 獲救第24章 三人遊第70章 說服第143章 巢湖水軍第291章 亂起(二)第87章 關外的黑夜第10章 陳兵邊境
第226章 痕跡第43章 要糧第160章 爲了同一個目標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175章 張獻忠第41章 蘇州的夜第34章 倒戈第24章 三人遊第171章 忍別離第96章 進京勤王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86章 斬首行動第41章 蘇州的夜第66章 吳三桂被殺了?第54章 同一個世界第48章 比試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208章 談生意第86章 放縱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52章 做官不好玩第26章 老夫不奉陪第23章 王府故事第28章 夜色南京第61章 決斷第217章 成都亂(二)第97章 河南義師第17章 退兵第50章 絕處逢生第89章 聽聞太后與攝政王有染第383章 戰事第14章 世子佈陣與福王教子第534章 遇刺第85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三)第7章 山上有座廟第34章 四好青年盧曉航第117章 營中的爆炸聲第11章 自毀棟樑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144章 戰事不利第229章 曙光第118章 最後的崇禎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150章 水上激戰第4章 顧君恩第42章 對牛彈琴第89章 關外的黑夜(三)第22章 名將來投第53章 書院之中無君臣第54章 密道第312章 大婚(一)第318章 大婚(七)第13章 反出營去第103章 攻心之計第227章 真相第21章 霍州楊家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88章 援兵第134章 江南巡撫第188章 分兵(二)第62章 大略第77章 鬆錦第30章 豫親王戰死了?第33章 多爾袞的野望第115章 下官吳襄第290章 亂起第218章 成都亂(三)第20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15章 宴請第113章 明殤(三)第17章 大順使者團第4章 朱由菘是怎麼沒的第241章 對質第69章 進京第27章 朕要見見世子第34章 屠殺第164章 總壇第62章 大略第5章 談判第13章 誤會加深第3章 冒死以諫第42章 抵足而談第8章 崇禎十三年洛陽記事第67章 男神李巖第220章 突如其來的大戰第7章 火炮手第15章 崇禎與王承恩第54章 密道第206章 進城第23章 針鋒相對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230章 獲救第24章 三人遊第70章 說服第143章 巢湖水軍第291章 亂起(二)第87章 關外的黑夜第10章 陳兵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