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文人風骨

search;

孔胤植面露驚異之色:“皇上可要知道,若是輪到保江山的本領,還得說我們儒家的思想纔是和皇家的目的一致,若是換了什麼墨門,陰陽門的人來了,只怕這天下就要亂了。”

盧曉航笑了笑:“如何統御萬民,歷代先賢早就給朕做好了示範,至於諸子百家,你覺得他們經過了近千年的打壓,還有秦漢時的風骨麼?只怕到時候朕想扶植誰站起來,誰就能給朕提供一套滿意的方略。”

孔胤植再也忍不住,站起身來:“你不能這麼做,你這樣會毀了天下!到時候你我皆是儒家的罪人!”

盧曉航點點頭:“朕也不希望這麼做,所以你一定要給朕一個滿意的答覆,朕馬上西征李自成,若是等朕回來的時候,你還沒有想好,那朕就不得不考慮重啓諸子百家了。”

孔胤植出門的時候再也不像來的時候那樣恣意揮灑,滿頭冷汗。他不怕盧曉航下令毀了衍聖公府,衍聖公府只是一座府門,毀了早晚能夠重建,但是盧曉航要毀了天下人心中的衍聖公府,到那個時候,自己便是儒家的罪人,如今看盧曉航的語氣,他對西征必定有一定的信心,那也就是說,他極有可能統一中原。

到那個時候,他要開百家,誰能攔得住他,熟讀聖賢書的孔胤植知道,歷朝歷代凡是開國君主,是最難以控制的,他們的威信足以影響手下的人,到時候他手下的那些儒家弟子恐怕起不了什麼作用,再說他這個政令十分要命,他只要重開百家,那麼根本不會威脅到所有儒家子弟的地位,只會給更多的人晉升之路,畢竟一個人沒有讀書的腦子便在儒家難有作爲,但是他若是善於巧言令色,那麼完全可以投入縱橫家的門下,到時候儒家千年的基業必將毀於一旦。

其實盧曉航也不願意罷黜儒家,重啓百家,他手下的文官集團清一色的都是儒家弟子,全是讀聖賢書長大的,若是開了這一項,手下的文官集團縱使難以阻止自己,也會有一部分人和自己離心離德,再說儒家雖然封建了一些,但是很符合現在的國情,畢竟若是重開百家,什麼陰陽家這些東西一出來,必定會有人打着這個招牌自己封自己做神仙,到時候遍地都是大仙,只怕自己的話就不如大仙的話管用了。

若開民治必須要讓他們什麼都瞭解了,纔不會被蠱惑,而現在盧曉航還未達到人人都能吃飽的水平,人們吃飯都吃不飽,就沒有辦法大力發展文化,管仲曾經說過,倉稟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俗話也說了,窮生奸計,富漲良心。所以自己暫時不能大力發展這些文化,自然就沒有辦法讓百姓做到明辨是非。

所以重啓百家不過是一句空話,若是百家剛剛被罷黜還好說,這都千年的時間過去了,誰知道他們發展成什麼樣子了。但是盧曉航知道,孔胤植一定不會和自己賭這種東西,因爲一旦輸了,儒家必定萬劫不復,再說了儒家現在確實出了一些問題,自己提出來也不是出於惡意的。

孔胤植離開了王府之後,立刻派人回到山東衍聖公府,通過衍聖公府發出召集令,請所有的儒家大賢到洛陽一聚,共謀大事,然後通過自己的關係借閱了各種詳盡的大明史書,開始做起了深入的調研。受邀的都是經過衍聖公府認證的儒家大賢,全國各地都有,所以陸續到達了洛陽城之中。

孔胤植和每一個人都相談一夜的時間甚至更長,每過一天,他的臉上愁容便多一分,本以爲儒家發展到了超越先賢的水平,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可是每一處的每一個故事都讓他心碎,更讓他心碎的是這本大明的史書,史官一般都是家傳的,父親記錄歷史,若是有了差錯,拉出去砍頭,兒子沒時間悲傷,第二天擦乾眼淚繼續進行史料的記載。

哪怕是記載的東西違背了皇上,那也要秉着作爲史官的原則底線不予修改,皇上若是違規觀看起居注,史官當以死明志,然後後面兒子頂上。後世會把這個行爲刻在史書之上,這個皇上雖然一時得意,但是史書不會說謊,這都是前人的經驗。

就算是當初戰功赫赫的唐太宗李世民,要求修改玄武門之變的史料,提出的理由也是希望人心向善不要向他學習,所以玄武門之變雖然進行了修改,但是關於李世民本身的污點並沒有掩飾。但是孔胤植手裡的這本明史卻讓他膽戰心驚,裡面的太祖皇帝和永樂皇帝簡直就是聖人轉世,根本毫無瑕疵,明朝各代皇帝也都是賢明的君主,本身沒有缺點,都是被奸人矇蔽。

所以史書修到明朝的時候,已經不能看了,只能通過後朝修前朝的史書來反應真實的史料,但是相距時間太長,其中的誤差也是相當大的。孔胤植看了明史就明白了,所謂的文人風骨已經全都沒了,他們想的不過是曲意逢迎,以求換得加官進爵的機會。

但是,這不是儒家交給他們的!儒家說的是修身治國平天下,講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講究的是文死諫武死戰,而不是口頭上說說聖人之言,私底下做那些噁心人的勾當,這個時候,孔胤植終於意識到了,八股文科舉教出的儒家弟子,已經是沒有思想的儒家弟子,他們從骨子裡也沒有了儒家的血肉,全是蠅營狗苟。

孔胤植在這邊調查,盧曉航那邊已經準備出兵了,這個時候盧曉航正在河洛軍的大營之中訓話:“上一次出征,滄州城下的血戰,你們敗了,這一次,本帥希望你們能夠重整旗鼓,一雪前恥!”

李大牛大聲吼道:“大明河洛,衛我河山!”

後面的將士齊聲吼道:“血不流乾,死不休戰!”

正在前往軍營路上的孔胤植聽到了震天的軍號,不禁讚歎道:“皇上這支河洛軍有古風啊。”

第41章 油鍋面前第4章 詭秘的周遇吉第84章 燒糧第396章 站着死第42章 亂戰第43章 洛陽牡丹好,願與君共賞第15章 崇禎與王承恩第38章 蘇州盜門第110章 軍心第159章 碭山山賊第70章 說服第173章 兵鋒所指第87章 關外的黑夜第66章 亂世無閒人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5章 談判第219章 成都攻防戰第48章 推出去砍了第68章 問鼎中原的心第32章 傷亡慘重第7章 護院教頭胡德一第6節 大明文學院第88章 援兵第80章 血戰不退第118章 最後的崇禎第232章 成都事第27章 梅宜修第36章 世態炎涼第19章 孔有德不可殺第75章 小公子鄭森第230章 獲救第236章 大西軍第296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90章 朕叫朱由崧第106章 紅顏第17章 退兵第146章 大明魂第23章 針鋒相對第29章 利慾薰心第42章 亂戰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263章 關於娶一個還是娶兩個的大討論第33章 霍州之戰(2)第64章 騎兵對衝第19章 孔有德不可殺第15章 回家的路第12章 漢人不打漢人第159章 碭山山賊第70章 大西祭第124章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320章 大婚(九)第62章 三份急報第59章 警明鐘響第34章 霍州之戰(3)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18章 此事事關國運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82章 娘宮嶼第79章 天羅地網第87章 朝會第31章 你怎麼瘦了第16章 奪軍整營第36章 三聲炮響第19章 孔有德不可殺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195章 坐而分食第133章 阮大鋮第108章 吳三桂的威脅第179章 過險灘第86章 放縱第534章 遇刺第21章 言多必失第35章 霍州之戰(4)第78章 爲什麼要相信你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188章 分兵(二)第143章 巢湖水軍第35章 暗流涌動真定府第171章 忍別離第96章 進京勤王第33章 小姐說她不起牀第140章 動手第66章 這齣戲叫無間道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38章 蘇州盜門第111章 明殤第39章 談一筆買賣第20章 做山賊要有職業素質第62章 夜闖葉府第68章 割袍第136章 黃龍第90章 滿清之主第235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三)第71章 李自成和田見秀第11章 自毀棟樑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261章 雙喜臨門
第41章 油鍋面前第4章 詭秘的周遇吉第84章 燒糧第396章 站着死第42章 亂戰第43章 洛陽牡丹好,願與君共賞第15章 崇禎與王承恩第38章 蘇州盜門第110章 軍心第159章 碭山山賊第70章 說服第173章 兵鋒所指第87章 關外的黑夜第66章 亂世無閒人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5章 談判第219章 成都攻防戰第48章 推出去砍了第68章 問鼎中原的心第32章 傷亡慘重第7章 護院教頭胡德一第6節 大明文學院第88章 援兵第80章 血戰不退第118章 最後的崇禎第232章 成都事第27章 梅宜修第36章 世態炎涼第19章 孔有德不可殺第75章 小公子鄭森第230章 獲救第236章 大西軍第296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90章 朕叫朱由崧第106章 紅顏第17章 退兵第146章 大明魂第23章 針鋒相對第29章 利慾薰心第42章 亂戰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263章 關於娶一個還是娶兩個的大討論第33章 霍州之戰(2)第64章 騎兵對衝第19章 孔有德不可殺第15章 回家的路第12章 漢人不打漢人第159章 碭山山賊第70章 大西祭第124章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320章 大婚(九)第62章 三份急報第59章 警明鐘響第34章 霍州之戰(3)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18章 此事事關國運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82章 娘宮嶼第79章 天羅地網第87章 朝會第31章 你怎麼瘦了第16章 奪軍整營第36章 三聲炮響第19章 孔有德不可殺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195章 坐而分食第133章 阮大鋮第108章 吳三桂的威脅第179章 過險灘第86章 放縱第534章 遇刺第21章 言多必失第35章 霍州之戰(4)第78章 爲什麼要相信你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188章 分兵(二)第143章 巢湖水軍第35章 暗流涌動真定府第171章 忍別離第96章 進京勤王第33章 小姐說她不起牀第140章 動手第66章 這齣戲叫無間道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38章 蘇州盜門第111章 明殤第39章 談一筆買賣第20章 做山賊要有職業素質第62章 夜闖葉府第68章 割袍第136章 黃龍第90章 滿清之主第235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三)第71章 李自成和田見秀第11章 自毀棟樑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261章 雙喜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