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忍痛

楊林聽到這裡瞪大了眼睛,他只是個未加冠的孩子,從小學習的便是孔孟之道,若是讓他選擇,他必定會選擇保住自己的兩個哥哥,但是心裡雖然這麼想的,卻說不出口。

宋獻策在一旁緩緩說道:“房陵王楊勇仁愛慈孝毫無心機,最終隋煬帝篡位,隋二世而亡。隱太子李建成不仁,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斬之,方有貞觀之治。何況天地君親師,侍君事大還是侍奉雙親事大?”

宋獻策這一套說辭用來說服自己那是什麼用都沒有,他的心裡根本就沒有天地君親師,自小學得也不是儒家,所以他才和盧曉航君臣相得,其他人在盧曉航面前,盧曉航都感受到他們的拘謹,唯有宋獻策灑脫自如。

但是這一套說辭對付楊林那是再好不過了,他可是儒家正統子弟,如今在皇帝和親人面前選,他若是選了親人,只怕以後難容於士林,那仕途必然是斷絕了。但是讓他放棄兩個哥哥他又於心不忍,於是擡起頭可憐巴巴的看着盧曉航:“我可以不選麼?”

宋獻策氣得大叫:“你這種優柔寡斷的性子如何成就大業?還是趁早買上幾畝薄田,回家種地去吧!”

盧曉航擺擺手:“罷了,我也不勉強你,你帶着你的兩個哥哥回你父親哪裡,明天給我一個答覆便是了,我還要和宋先生商議明天作戰的事,你走吧。”

幾個近衛營的將士護送着楊林、楊樹和楊森回軍營之中了,宋獻策看着盧曉航:“大帥,這真是一個好苗子,就這麼扔了我心疼。”

盧曉航擺擺手:“他這種性子被人稍加利用就能賣了咱們大明,也許是年紀太小還未長大,可是若是在他的兩個哥哥眼前,這個人必定廢了。他若是選擇了兩個哥哥,那隻能說是無緣建功立業了。我給了他機會,看他如何把握了。”

宋獻策點點頭:“既然如此,咱們還是商議一下明天作戰的事情吧。”

再說楊林帶着楊樹和楊森失魂落魄地回到了營帳之中,楊鑠看到這裡迷惑不解:“林兒,你怎麼了?你的兩個哥哥出什麼事了?”

楊林搖搖頭:“他們只是被宋先生派人打暈了,一會便醒了。

父親不必過於擔心。”

“可是你到底怎麼了?爲何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楊林緩緩地將前因後果講清楚:“父親,事到如今我到底該怎麼辦?”

楊鑠眉頭皺了起來:“林兒,你爲何要猶豫?”

楊林瞪大了眼睛:“父親,你的意思是?”

“當初在僞順那邊的時候,李自成拿你侄兒的命威脅他們,他們毫不猶豫便出賣了你,你爲何就做不到?”

“可是父親,他們那是爲了親人的性命,我這是爲了自己的前程,我無法下定決心。”

“林兒,你糊塗啊,皇上又沒說要殺了他們,只說你們此生不許相見。你跟他們還有什麼可見的?且不說他們出賣你的事情,若是你做了官,他們還不得到處拿着你的名聲招搖撞騙,本來我以爲他們只是蠢笨,但是這麼多天過來,我也明白了,他們不但蠢笨而且貪婪不擇手段。到時候就算皇上不治你的罪,你心中過得去麼?”

楊林嚥了口唾沫:“父親,要不然咱們不做這個官了,隨便找個地方安居。。。。。。”

楊林的話還沒說完,楊鑠伸手就是一巴掌打在了他的臉上:“你混賬!我怎麼有你們這三個兒子?”

楊林有些委屈:“父親,我哪裡做的不對?”

“你爲了家人放棄爲國效力的機會,是爲不忠,爲了兩個哥哥放棄光耀門楣的機會是爲不孝。優柔寡斷,只顧自己家人置天下萬民於不顧是爲不仁,背棄看重你的先生是爲不義!你說說你哪裡做得對了?”

“可是父親,爲什麼做官就非要和哥哥們斷絕往來?我才十五歲,以後若是你們不在我身邊,那我該怎麼辦?”

楊鑠嘆了口氣:“十五歲不小了,爲父十五歲的時候已經開始獨當一面了,只不過咱們家之前生活富足,爲父不忍心讓你受這份苦。

可是你該知道孰輕孰重。就算你爲了他們放棄了做官你覺得他們會感激你麼?別傻了孩子,若是在太平盛世他們還要提防世人禮教。但是現在誰會管他們?到時候他們日夜想你逼問家族的財寶,你到哪兒給他們找去?你把他們當哥哥,他們只把你寶藏罷了。”

楊林不傻,相反他十分聰慧,否則也不會被宋獻策一眼便看了出來,對弈之後更是私底下對他稱讚不已。父親說的這些他都知道,只不過讓一個十五歲的孩子做到存天理滅人慾實在困難了些。

楊鑠開口說道:“今天夜裡我便去找皇上,請他將我們發配到一個一輩子都見不到你的地方。從此以後你便是霍州楊家唯一的一支血脈,其他的無論誰來都是冒充的,你儘管轟走便是。從今天起,咱們老死不相往來!”

楊林聽到這裡連忙跪在了地上:“父親,我,我做不到!”

楊鑠伸手拉起了他:“看着我,你記住了,霍州楊家我便交到了你的手裡,你若是不能讓霍州楊家振興,便是楊家的千古罪人,兄慈弟愛說的是爲兄的仁慈,他們兩個做不到,所以我將他們帶走。若是你再這麼猶豫不決,那便跟我們一起走。不過從今天起,你在他們眼裡就是私藏楊家寶藏的陰險小人,在我的眼裡就是與家族毫無一用的廢人!以後什麼苦什麼罪都是你這優柔寡斷的性子造成的,怪不得旁人!”

楊林聽到這裡大驚失色,若是他從下便跟着家人造反或者做了山賊,做這種選擇絕對不會猶豫。可是他自小讀的是四書五經,學的是禮樂射藝書。現在讓他做出這種選擇實在是有些爲難。但是想到父親話裡的後果,他又覺得有些難以承受。

楊林抹了一把眼前的淚水:“父親,兒子再給你最後磕三個頭,此生若有機會,再報父親養育之恩!”磕完便跑出了營帳。

楊鑠也是眼含淚水,默默在心裡說道:“林兒,保重。”

第113章 明殤(三)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17章 大順使者團第533章 兄弟第43章 洛陽牡丹好,願與君共賞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76章 連環第161章 山有賊,佳人有影第162章 朕有兵,黑衣有衛第48章 妄議者格殺第67章 分歧第73章 出征第7章 火炮手第106章 紅顏第46章 金牌打手第49章 清算第221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第65章 無奈的老錢第35章 蓄勢待發第19章 孔有德不可殺第2章 衍聖公第4章 顧君恩第40章 抓住了個小矮子第65章 無奈的老錢第23章 底細第97章 河南義師第198章 成都大逃亡第37章 蘇州行第1章 浪子回頭的少年第254章 兵書第125章 陳橋曾兵變第197章 屠城的消息第24章 滋養他的野心第125章 陳橋曾兵變第181章 月黑風高夜第79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26章 腰纏十萬貫第219章 成都攻防戰第50章 你的六神第41章 施救第26章 對弈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30章 要前途還是要哥哥?第46章 後宮派系第273章 刺殺第74章 鑿船者必殺之第34章 四好青年盧曉航第34章 倒戈第74章 鑿船者必殺之第56章 意外第78章 揮斥方遒第170章 三巴掌第13章 誤會加深第15章 崇禎與王承恩第227章 真相第10章 中招第26章 仁壽坊第32章 無巧不成書第14章 懷疑第24章 洛陽愛情故事第62章 血濺當街第72章 出兵(二)第170章 三巴掌第47章 致命的缺陷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44章 烽火再燃第65章 無奈的老錢第62章 大略第56章 學生顧炎武拜見老師第261章 雙喜臨門第149章 給我拍死他們第138章 爭辯第126章 秦淮夜談第47章 缺失企業文化的白蓮教第61章 光明便是光明第64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上)第70章 大西祭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第57章 毒是我下的第231章 異心第109章 分頭遊說第383章 戰事第45章 月黑風高夜第37章 蘇州行第200章 成都大逃亡(三)第230章 獲救第85章 網中之魚第51章 山下有座書院第65章 仇人見面第63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150章 水上激戰第50章 四面結仇第105章 冤家路窄第13章 反出營去第273章 刺殺第20章 做山賊要有職業素質第262章 神秘賀禮第59章 文華召對
第113章 明殤(三)第343章 白蓮有變第17章 大順使者團第533章 兄弟第43章 洛陽牡丹好,願與君共賞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76章 連環第161章 山有賊,佳人有影第162章 朕有兵,黑衣有衛第48章 妄議者格殺第67章 分歧第73章 出征第7章 火炮手第106章 紅顏第46章 金牌打手第49章 清算第221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第65章 無奈的老錢第35章 蓄勢待發第19章 孔有德不可殺第2章 衍聖公第4章 顧君恩第40章 抓住了個小矮子第65章 無奈的老錢第23章 底細第97章 河南義師第198章 成都大逃亡第37章 蘇州行第1章 浪子回頭的少年第254章 兵書第125章 陳橋曾兵變第197章 屠城的消息第24章 滋養他的野心第125章 陳橋曾兵變第181章 月黑風高夜第79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26章 腰纏十萬貫第219章 成都攻防戰第50章 你的六神第41章 施救第26章 對弈第12章 劉宗敏出事了第30章 要前途還是要哥哥?第46章 後宮派系第273章 刺殺第74章 鑿船者必殺之第34章 四好青年盧曉航第34章 倒戈第74章 鑿船者必殺之第56章 意外第78章 揮斥方遒第170章 三巴掌第13章 誤會加深第15章 崇禎與王承恩第227章 真相第10章 中招第26章 仁壽坊第32章 無巧不成書第14章 懷疑第24章 洛陽愛情故事第62章 血濺當街第72章 出兵(二)第170章 三巴掌第47章 致命的缺陷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44章 烽火再燃第65章 無奈的老錢第62章 大略第56章 學生顧炎武拜見老師第261章 雙喜臨門第149章 給我拍死他們第138章 爭辯第126章 秦淮夜談第47章 缺失企業文化的白蓮教第61章 光明便是光明第64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上)第70章 大西祭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第57章 毒是我下的第231章 異心第109章 分頭遊說第383章 戰事第45章 月黑風高夜第37章 蘇州行第200章 成都大逃亡(三)第230章 獲救第85章 網中之魚第51章 山下有座書院第65章 仇人見面第63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150章 水上激戰第50章 四面結仇第105章 冤家路窄第13章 反出營去第273章 刺殺第20章 做山賊要有職業素質第262章 神秘賀禮第59章 文華召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