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潼關

search;

山西的百姓自從聽說李自成敗退之後,每個村子的人能跑的基本都躲進了深山裡,他們實在是怕了,若是再徵一次糧食,村子裡的人只能把人頭交上去了,所以青壯們都逃進了深山之中,那些老人們力氣不支,自己覺得上得山去,也不過是浪費糧食苟延殘喘,多活不了幾天,所以根本就沒走。

後來盧曉航派人來通知發放糧食,村子裡的人根本都沒信,知道糧食到了村子裡,裡面的人還不信,官兵走了之後村裡的老人還故意等了兩天,然後才上山叫回了村民,這一下大明的名聲算是出大了。

不管崇禎以前做了什麼,不管崇禎的父親爺爺做了什麼,盧曉航這一次免費給他們發糧食,直接導致了一個後果,從這一天起,村子裡的老人一字一句地教育着後輩:“咱們是大明的子民,不管到了什麼時候,所有人都可能搶你救命的糧食,大明的朝廷卻給咱們發了糧食,咱們這條命是大明給的,以後可以在必要的時候還回去。”

一開始也有人反對放糧食這種舉措,畢竟在他們的眼裡,這些人在反賊沒來的時候沒有反抗那就是從了賊,既然從賊那就生死與朝廷無關了。

但是盧曉航的人權意識很重,大明的朝廷本來不跟他們徵收糧食,百姓就已經很滿意了,因爲千百年來都是這麼個道理,但是朝廷開倉放糧這種事情除了盛世的大災之年基本沒有成功過,不是被人貪墨了糧食,就是朝廷根本沒有糧食。

盧曉航的放糧舉措給山西的百姓心中注入了一支強心劑,間接影響了天下的百姓,身在洛陽的孔胤植第一個發言:“皇上此舉,救民生死之間,乃史書盛舉,臣有生之年爲大明鞠躬盡瘁,不勝榮幸!”

大明文學院通過自己的渠道將這個消息傳遍了天下,人家都說兔死狐悲,這山西的百姓沒有糧食吃的時候朝廷拿出了糧食給他們,這讓所有人對這個大明的朝廷都有了很大的信心。這個時候不是不患貧患不均的時候,況且大明治下的百姓都能填飽肚子,誰也不會因爲那些粗糧生了嫉恨之心。

直到各地的反響傳了回來之後,那些大臣才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這樣一來朝廷的儲備糧食雖然出現了短缺,但是收穫的萬民歸心可是用銀子買不到的,畢竟大明最後幾個皇帝名聲實在太臭了,就算是文人想要爲他們文過飾非,也根本沒辦法昧着良心說他們堪比堯舜。

百姓們心中的心思很簡單,能讓自己吃飽飯的朝廷就是好朝廷,其他的說什麼都是廢話。

盧曉航這個時候已經毀了洛陽,孫傳庭在潼關之前與大順軍激戰三天三夜,以死傷一萬五千人的代價換取了近兩萬的大順士卒和一座潼關城,大順士卒在前三天的時間裡不過傷亡不到一萬人,但是最後一天潼關破得時候,被已經殺紅眼的孫承宗手下緊追三十里,最後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盧曉航親自下旨,賜名大秦軍。陝西之地戰國之時本就是秦國的屬地,後來秦滅六國統一天下,以後凡是在這個地方成軍的軍伍都要跟這個秦字沾一點關係,想借一下大秦的虎狼之師的銳氣。

這支大秦軍的第一場戰鬥便以傷亡近半的代價拿下了陝西的咽喉之地潼關,所以盧曉航毫不吝嗇將大秦這個名字送給了他們。

大秦軍佔據潼關之後,沒有急於進攻,這個時候整個陝西都繃緊了神經,李自成也只能從悲傷之中振作起來,因爲已經到了大順生死存亡的時刻,他不敢再兒女情長下去,否則死的就不止高一功一個人,自己這些弟兄們都得死。

但是孫傳庭出人意料地根本就沒有進攻,他此生最大的痛就是當年被崇禎免去官職,結果潼關守將換成了洪承疇,洪承疇一戰而敗,自己手下的數萬新兵幾乎全部戰死。孫傳庭還記得當初訓練他們的時候說過的話:“與潼關城生死與共!”然後下面的將士大聲喊着:“生死與共。”

最後潼關城破了,這些將士們也都按照自己的諾言幾乎全部陣亡,只是身爲他們主將的洪承疇卻選擇了投降,孫傳庭也因爲被罷官奪職,沒有做到,所以孫傳庭這一次的目標很明確,先祭奠爲潼關城戰死所有將士的英靈,然後再兵發陝西,定要將洪承疇的腦袋砍下來放在潼關城頭。

這個時候洪承疇在西安也過得很不如意,由於他是敗軍之將,又是因爲苟且偷生降了大順軍,所以大順軍的很多將軍看不起他,就算李自成很看重他也不得不考慮手下將士的意見,所以只能讓他守衛西安,這一次李自成大敗之後,手下可用之人又少了幾個,而且剩下的人士氣也不是很高,所以有了用洪承疇的藉口。

洪承疇被特封爲東路軍大帥一職,帶領三萬兵馬,李自成給他的旨意是讓他在一個月之內整好軍伍,隨時準備出征。

這個時候田見秀帶着賀錦和劉芳亮已經死死壓在前線,就等着孫傳庭出兵呢,誰知道孫傳庭並沒有出兵反而修起了潼關。

這一天孫傳庭站在潼關城頭之上,周圍飄揚着白色的紙錢,孫傳庭端起一杯酒:“當初說好同生共死,老孫的沒義氣,自己跑了。今天我回來了,把這潼關城奪回來是第一步,你們暫且在這裡安家,每年清明我會派人給你們祭掃。下一步我便要給你們報仇。弟兄們,這一次我答應你們,潼關在我在,就算皇上拿刀子逼着我這一次我也不走了。若是潼關沒了,我這個窩囊沒本事的就下去陪着你們。”

城外三十里已經有了大順軍的影子,孫傳庭攻下潼關的時候,李自成和田見秀帶着大軍正往回趕,還沒趕到邊聽說了潼關失守的消息,李自成親自趕回西安,田見秀帶着手下的將領向着潼關趕來,生怕孫傳庭立刻發兵西安,緊趕慢趕終於趕到了潼關。

第290章 亂起第46章 金牌打手第2章 醒在洛陽城第2章 醒在洛陽城第45章 拔刀相向第383章 戰事第71章 出兵第292章 要銀子還是要命?第35章 暗流涌動真定府第344章 隱忍第14章 戰場反水第39章 霍州之戰(8)第12章 爭書第8章 小火炮第42章 亂戰第79章 天羅地網第85章 網中之魚第162章 朕有兵,黑衣有衛第7章 火炮手第49章 河洛軍魂第115章 下官吳襄第119章 長平公主第222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二)第62章 大略第3章 孔胤植第539章 底氣要足,可見血第94章 殺你全家第33章 小姐說她不起牀第27章 京師還是南京第12章 爭書第111章 明殤第125章 陳橋曾兵變第17章 退兵第13章 有口難辯第67章 東窗事發第19章 天不亡我李自成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10章 中招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89章 關外的黑夜(三)第34章 四好青年盧曉航第25章 一直很安靜第88章 逼宮第51章 藥到病除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8章 大婚(八)第195章 坐而分食第56章 學生顧炎武拜見老師第233章 城外事第41章 油鍋面前第41章 油鍋面前第53章 禍不單行第18章 此事事關國運第11章 絕戶計第37章 你連祖宗都敢賣第71章 出兵第140章 動手第536章 化整爲零第138章 爭辯第107章 搶人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2章 衍聖公第37章 水師出海第58章 心正者天地皆浩然正氣第12章 北鎮府司第29章 麗春院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34章 霍州之戰(3)第206章 進城第8章 崇禎十三年洛陽記事第201章 成都爭奪戰第66章 亂世無閒人第61章 宴無好宴(下)第73章 左良玉掌兵第15章 回家的路第96章 進京勤王第45章 八成第47章 莫要委屈了自己第292章 要銀子還是要命?第21章 言多必失第231章 異心第174章 蜀王第34章 倒戈第262章 神秘賀禮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131章 大明新君第99章 三軍對陣第24章 官職任你挑選第383章 戰事第292章 要銀子還是要命?第13章 反出營去第41章 蘇州的夜第45章 論圈養和放養第59章 警明鐘響第66章 亂世無閒人第59章 文華召對第208章 談生意第215章 宴請第113章 明殤(三)第167章 進退維谷
第290章 亂起第46章 金牌打手第2章 醒在洛陽城第2章 醒在洛陽城第45章 拔刀相向第383章 戰事第71章 出兵第292章 要銀子還是要命?第35章 暗流涌動真定府第344章 隱忍第14章 戰場反水第39章 霍州之戰(8)第12章 爭書第8章 小火炮第42章 亂戰第79章 天羅地網第85章 網中之魚第162章 朕有兵,黑衣有衛第7章 火炮手第49章 河洛軍魂第115章 下官吳襄第119章 長平公主第222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二)第62章 大略第3章 孔胤植第539章 底氣要足,可見血第94章 殺你全家第33章 小姐說她不起牀第27章 京師還是南京第12章 爭書第111章 明殤第125章 陳橋曾兵變第17章 退兵第13章 有口難辯第67章 東窗事發第19章 天不亡我李自成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10章 中招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89章 關外的黑夜(三)第34章 四好青年盧曉航第25章 一直很安靜第88章 逼宮第51章 藥到病除第104章 七連發的火槍第8章 大婚(八)第195章 坐而分食第56章 學生顧炎武拜見老師第233章 城外事第41章 油鍋面前第41章 油鍋面前第53章 禍不單行第18章 此事事關國運第11章 絕戶計第37章 你連祖宗都敢賣第71章 出兵第140章 動手第536章 化整爲零第138章 爭辯第107章 搶人第199章 成都大逃亡(二)第2章 衍聖公第37章 水師出海第58章 心正者天地皆浩然正氣第12章 北鎮府司第29章 麗春院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34章 霍州之戰(3)第206章 進城第8章 崇禎十三年洛陽記事第201章 成都爭奪戰第66章 亂世無閒人第61章 宴無好宴(下)第73章 左良玉掌兵第15章 回家的路第96章 進京勤王第45章 八成第47章 莫要委屈了自己第292章 要銀子還是要命?第21章 言多必失第231章 異心第174章 蜀王第34章 倒戈第262章 神秘賀禮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131章 大明新君第99章 三軍對陣第24章 官職任你挑選第383章 戰事第292章 要銀子還是要命?第13章 反出營去第41章 蘇州的夜第45章 論圈養和放養第59章 警明鐘響第66章 亂世無閒人第59章 文華召對第208章 談生意第215章 宴請第113章 明殤(三)第167章 進退維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