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浪子回頭的少年

search;

盧曉航回到了洛陽王府,許多的消息也相應的傳了回來,首先是鄭森在大明文學院安定了下來,但是由於他的官話不是很標準,甚至帶着一種閩南的語調,讓書院的同學們嘲笑了好久,不過鄭森這個同學,用後世的話來說我可是有後臺的人。

孔胤植早就得到了盧曉航的消息,這個孩子本性不壞,只是讓他來學習一下大明簡單的官場制度和應對那些老油條官員的辦法,另外要給他洗腦,讓他明白只有生在京師下,長在洛陽王府的福王世子朱由菘纔是根紅苗正的大明正統,其他的人都是卑鄙無恥的小人,妄圖竊取國家的骯髒盜賊。

孔胤植自己家就是以書生爲基底的大明儒家代表,從小到大見過了不知道多少這種意氣風發的書生,最後有的被強權壓垮,有的被銀子誘惑,有的一生剛直不阿卻孤苦無依一事無成,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故事,看得故事多了,孔胤植自己都能寫故事了,所以鄭森出現在他面前兩天不到他便摸清了這個孩子的心思。

然後偉大的孔院長痛訴革命家史,說自己當初是如何如何對新朝廷厭惡,然後直到看過了當今皇上登基之後做過的所有的事情,又看到洛陽周圍的百姓生活的如此富足,在這種情況之下,孔院長才知道自己是被以前的小人之言矇蔽了雙眼,所以纔會毅然決定出山幫助當今皇上建造一個大明盛世。

孔胤植這個名字是十分好用的,雖然鄭森是在東洋出生的,但是東洋幾十年前有一個笑話,有一個傳教士送給了織田信長一個地球儀,告訴他世界是圓的,織田信長信了之後,便被整個東洋的人笑話:“尾張的那個大傻瓜,竟然相信世界是圓的,世界明明就有三個國家。”

是的,現在的東洋人眼裡,世界仍然只有三個國家,大明、朝鮮和東洋。所以東洋人對於比自己強大數倍的大明十分欽佩,自從唐朝開始這個地方的人便被稱爲唐人,一直到大明他們還是唐人,雖然儒家在他們那裡並沒有盛行,但是鄭芝龍身爲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明人又怎麼可能不讓自己的兒子學習儒家,若是真的學習了東洋的東西,只怕將來認祖歸宗都是難事,更別說繼承自己的地盤和人手了。

所以鄭芝龍還是在東洋給他找了一個儒家的先生,當然能在東洋憑藉儒家餬口的自然有自己的本事,在他的嘴裡,始終念着那首詩:“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所以在年幼的鄭森的心裡,孔聖人是最偉大的文人。

如今自己心中最偉大的文人的後人就站在自己面前,自己先前建立的那些堅持和莫名的信仰實在有些微不足道。

孔胤植看他心動了,心中也是頗感安慰,不怕你傻,就怕你不知道自己傻,然後便帶着鄭森遊歷洛陽周圍,看了看百姓的生活和他們的精神狀態。

最後鄭森不得不承認,自己確實看錯了這位皇上,洛陽這個地方無論從衣食住行還是百姓的生活狀態都是他以前沒有見過的,甚至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和自得的笑容。

幸福來源於相比於十年之前,他們現在過得就是神仙的日子。當初草根家裡人都搶着吃,現在每隔幾天吃上一頓白米飯也變成了現實,當然這不是盧曉航的賞賜,由於洛陽是龍興之地,又有許多王府舊臣建造府邸,所以用工自然就多,再加上皇上的老家便在這裡,天下的生意人誰不想過來沾點龍氣,沿街的房子的租金從一兩一年無人問津漲到了一百兩一個月還租不到的地步。

要知道現在大明的購買力,一兩銀子相當於後世的四百塊錢,這就是說,他們在後世的北京城以每個月四萬塊錢的租金租了北京二環以內的沿街房市,聽起來倒是不算貴,但是古人的購買力可沒有現在人這麼瘋狂。許多家庭自給自足,一個月都花不了幾十文錢。

但是這些商人也並不是打算做普通人的生意,要知道一百兩一個月的租金,若是做普通人的生意每個月都得賠九十九兩進去,不過洛陽城的府門越來越多,這些生意也越來越火爆。

但是盧曉航知道,其實洛陽城已經失去了做京師的條件,早在唐朝末年黃巢起義之後,洛陽便已經永遠的失去了這個資格,但是盧曉航暫時還不打算進京師,因爲他總有一種一入宮門深似海的感覺,在王府之中才有暗中自由自在的感覺。

對於盧曉航這一點稍稍的任性,史可法他們也捏着鼻子認下了,畢竟相對於本朝以前那些專注於煉丹,睡女人,做木工的皇帝,這個皇帝已經很盡職了,反正再過兩年天下平定之後他總是要回京師住的,就讓他在外面住兩年也未嘗不可。

鄭森並不是一個頑固不化的書生,要不然歷史之上他也不會在父親強烈要求之下堅決不進京,最後反出大陸收復了臺灣,知道自己錯了之後他立刻問了孔胤植兩個問題:“我的錯誤有沒有造成嚴重的影響,若是沒有我以後該做些什麼。”

孔胤植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開口說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能改之善莫大焉,你的錯誤並沒有造成什麼嚴重的影響,你現在要做的便是專心學習書院給你安排的課程,以便以後能在大明官場之上一展身手,而不是被屬下那些老油條們玩弄於股掌之間。”

鄭森立刻便給父親寫了一封書信,自此之後專心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而教他的老師正是被盧曉航罷官奪職的錢謙益,錢謙益發現了鄭森的天賦之後,使出了一百二十分的力氣,他心裡清楚,自己能否青史留名全在自己這個學生身上了。

而這個時候盧曉航也決定給自己放兩個月假,畢竟自己的孩子快出世了,對於此事整個大明的文臣沒有一個人有意見,畢竟當年萬曆爺還給自己放了四十多年假呢,這兩個月假不算什麼。

第262章 神秘賀禮第7章 私怨不擋國事第218章 成都亂(三)第52章 歸順第45章 拔刀相向第5章 文人風骨第77章 鬆錦第86章 斬首行動第36章 三聲炮響第61章 光明便是光明第77章 對面有鬼兵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10章 鄧元化第20章 做山賊要有職業素質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17章 大順使者團第57章 捉鬼(上)第44章 烽火再燃第103章 攻心之計第81章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第28章 夜色南京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50章 四面結仇第174章 蜀王第132章 訓誡第122章 我見青山多嫵媚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23章 底細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23章 針鋒相對第344章 隱忍第81章 關寧軍第46章 金牌打手大婚三楊林和戴小蟲二第188章 分兵(二)第75章 反水(二)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5章 少女殺手和挑糞書生第28章 夜色南京第263章 關於娶一個還是娶兩個的大討論第30章 要前途還是要哥哥?第154章 瞬息萬變第178章 血債第533章 兄弟第14章 世子佈陣與福王教子第112章 明殤(二)第67章 分歧第92章 傳教試驗田第42章 對牛彈琴第12章 爭書第43章 我看你們兄弟還是去唱戲吧第40章 遼東傻狍子船隊第181章 月黑風高夜第25章 咱們反清吧第99章 三軍對陣第62章 血濺當街第67章 對面有鬼兵第219章 成都攻防戰第67章 東窗事發第127章 算計第12章 殺雞儆猴第75章 小公子鄭森第249章 病倒第65章 仇人見面第87章 關外的黑夜第38章 雙島之戰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25章 咱們反清吧第36章 百密一疏第31章 忍痛第8章 河洛軍主帥第87章 關外的黑夜第196章 坐下喝酒第37章 你連祖宗都敢賣第28章 夜色南京第179章 過險灘第533章 兄弟第8章 小火炮第36章 搖搖欲墜第228章 希望第75章 小公子鄭森第115章 下官吳襄第77章 對面有鬼兵第10章 洛陽的漢子第3章 冒死以諫第63章 割袍斷義第29章 亂起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30章 豫親王戰死了?第54章 密道第12章 殺雞儆猴第25章 咱們反清吧第71章 皇宮第154章 瞬息萬變第28章 朕哪裡做的不好第91章 爲君相思君知否第224章 命懸一線第97章 河南義師第164章 總壇
第262章 神秘賀禮第7章 私怨不擋國事第218章 成都亂(三)第52章 歸順第45章 拔刀相向第5章 文人風骨第77章 鬆錦第86章 斬首行動第36章 三聲炮響第61章 光明便是光明第77章 對面有鬼兵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210章 鄧元化第20章 做山賊要有職業素質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17章 大順使者團第57章 捉鬼(上)第44章 烽火再燃第103章 攻心之計第81章 十年之功毀於一旦第28章 夜色南京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50章 四面結仇第174章 蜀王第132章 訓誡第122章 我見青山多嫵媚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23章 底細第75章 爲什麼是滄州第23章 針鋒相對第344章 隱忍第81章 關寧軍第46章 金牌打手大婚三楊林和戴小蟲二第188章 分兵(二)第75章 反水(二)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5章 少女殺手和挑糞書生第28章 夜色南京第263章 關於娶一個還是娶兩個的大討論第30章 要前途還是要哥哥?第154章 瞬息萬變第178章 血債第533章 兄弟第14章 世子佈陣與福王教子第112章 明殤(二)第67章 分歧第92章 傳教試驗田第42章 對牛彈琴第12章 爭書第43章 我看你們兄弟還是去唱戲吧第40章 遼東傻狍子船隊第181章 月黑風高夜第25章 咱們反清吧第99章 三軍對陣第62章 血濺當街第67章 對面有鬼兵第219章 成都攻防戰第67章 東窗事發第127章 算計第12章 殺雞儆猴第75章 小公子鄭森第249章 病倒第65章 仇人見面第87章 關外的黑夜第38章 雙島之戰第550章 最是皇家無情第25章 咱們反清吧第36章 百密一疏第31章 忍痛第8章 河洛軍主帥第87章 關外的黑夜第196章 坐下喝酒第37章 你連祖宗都敢賣第28章 夜色南京第179章 過險灘第533章 兄弟第8章 小火炮第36章 搖搖欲墜第228章 希望第75章 小公子鄭森第115章 下官吳襄第77章 對面有鬼兵第10章 洛陽的漢子第3章 冒死以諫第63章 割袍斷義第29章 亂起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30章 豫親王戰死了?第54章 密道第12章 殺雞儆猴第25章 咱們反清吧第71章 皇宮第154章 瞬息萬變第28章 朕哪裡做的不好第91章 爲君相思君知否第224章 命懸一線第97章 河南義師第164章 總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