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變化的天下

盧曉航回到洛陽之後,發生了不少事情,首先便是在陝西的孫傳庭傳來消息,李自成已經於數日之前走投無路,被一夥村民打死之後用來領功。

聽到這個消息盧曉航不禁感嘆,當初威震天下的闖王李自成竟然就這麼沒了,在後世的時候,剛開始接觸歷史的時候,是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在那裡面李自成英雄的形象已經深入盧曉航的內心,後來讀的書多了便知道事情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李自成因爲堅持手下農民的利益導致了與天下的士紳決裂,在他撤出京師的一個月之內,長江以北所有的地區除了他撤退回的山西、陝西幾乎全都投靠了滿清統治者,因爲過於在意兄弟情誼,結果大將軍劉宗敏桀驁不馴,三軍將士腐化之後再無一點精兵的樣子,甚至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之後,從京師到山海關大順軍整整走了十八天。

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大順軍在京師感染了疫情,所以纔會戰力不足,但是無論如何李自成與掌管着天下八分資源的士紳走到了對立之後,再無奪得天下的可能,而盧曉航最佩服他的便是這一點,無數風雲人物當了皇上之後立刻開始轉變,對付那些當年跟着自己打仗的老部下,那些支持自己的農民階級。比如當朝太祖朱元璋,差點把整個大明的功臣殺光了,而且再不承認一直支持自己的明教的合法地位。

可以說朱元璋是一個梟雄,而李自成是一個英雄,他不願對農民階級下手,反而對士紳很感興趣,因爲農民階級出身的他知道這些農民就是拼死拼活也榨不出多少油水,那些地主大官纔是富得流油,但是他錯的地方在於不該在天下未定的時候就對士紳階級動手,就算天下已定,這種動手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因爲很可能逼反他們,更何況天下未定,李自成在京師掠奪了八千萬兩銀子,這些銀子沒能幫他成就帝王基業,反而毀了他,這便是時也命也。

如今李自成也走上了和歷史差不多的道路,不過在他還是比歷史多了點機會,歷史上山海關兵敗之後,吳三桂便像攆兔子一樣把他從京師攆到了湖北身死,但是這一次他從京師撤出之後也開始醒悟改革,但是無奈手底下實在沒有能人可用,改革之事進展緩慢,終究還是沒能耗過擁有大半江山的大明。

李自成身死之後,田見秀和李過等人逃到了甘肅,田見秀在手底下老兄弟的大力支持下自立爲王,稱爲甘肅王。並且對孫傳庭宣稱大順軍戰死到最後一人也絕不投降。

實際上大順軍已經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完全沒有了爭奪天下的資本。若說以前他們佔據陝西,山西兩地還能說自給自足,但是他們佔據了甘肅之後絕對會越過越窮,治理國家可不是做山賊那麼簡單。況且李巖出走之後大順軍的內政已經陷入了危機之中,顧君恩雖然可以接手,但是畢竟上了年紀,很多事都力不從心。李自成死的時候,顧君恩也在旁邊,當時老頭就不行了,李過等人趕到的時候,老頭已經就剩最後一口氣了,嘴裡還在念叨着:“大王若能聽李巖之言何至於今天。”

顧君恩一死,整個大順文人徹底沒了主心骨,牛金星又重新回到了歷史的舞臺之上,雖然李自成對他並不信任,但是田見秀想來寬厚,只是覺得這位先生不過是一時糊塗做錯了事,以後會悔改的。

但是牛金星已經不是以前的牛金星了,當初他可是李巖之後闖王麾下第一謀士,就是因爲李巖之事一再貶謫,最後甚至連軍事計劃都沒他什麼事了。

牛金星本來就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否則也就不會蓄謀已久對李巖動手了,現在又被重新安排到了軍師的位置上,可以說心中沒有絲毫的感激之情,只有滿滿的恨意。大順軍所有人他都恨,因爲在他落魄的時候竟然沒有一個人替他說一句好話。田見秀他們是因爲牛金星帶壞了劉宗敏所以不想幫他,那些文人則是因爲李巖的事心生兔死狐悲之感,誰也不願意開口。

有這麼一位軍師在,大順軍估計好不了了。孫傳庭倒是沒有懈怠,帶着大秦軍開始對整個陝西進行重手清理,所有有當反賊潛質的人全都被孫傳庭拉去修橋補路了。自從三十多年前開始的陝西之亂終於慢慢歸於平靜,再也不是那種陝西年年有反賊,反賊必定出陝西的那種狀況了。

而李定國帶着手下的三千將士也感到了洛陽,和艾能奇、劉文秀的大軍匯合,大西軍這個名字現在已經不適用了,張獻忠身死之後,這支軍伍便該改名字了,只是當時李定國要回去守靈,所以盧曉航沒來得及爲大西軍更名,如今是時候改名了,畢竟大西軍這個名字聽着確實有一種張獻忠的味道在裡面。

最終經過商議,大西軍正式更名爲陷陣軍,名字自然是取自三國高順的陷陣營,盧曉航的願望便是希望他們可以如同陷陣營一般,每所攻擊無不破者。

陷陣軍大將軍自然便是李定國,左將軍艾能奇,右將軍劉文秀,所有的人手盧曉航全都交由李定國調配,只是軍師一職盧曉航任命的自己人,在盧曉航看來自己對陷陣軍不熟悉,所以不能亂調派,但是對於李定國這幾個人算是熟悉,所以可以根據他們的性格安排軍師更好地輔助他們。

陷陣軍成軍一個月之後,滿清的多爾袞終於又忍不住蠢蠢欲動起來,他已經滅了滿清境內所有的敵人,只剩下大明水師如同跗骨之蛆,讓人如鯁在喉,十分難受。耿仲明等人精心打造的滿清水師還不是大明水師的對手,所以東江鎮還沒有看到收復的希望,多爾袞無奈之下只能在陸地上安排重兵把守,只要他們不襲擾陸地,那東江鎮先由着他們糟蹋便是。

但是他確實要出兵了,不知道這幾年怎麼回事,滿清越來越冷了,若是不去劫掠點東西實在不能安穩地度過冬天。

第38章 蘇州盜門第2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55章 夜宴第90章 盛京的尾聲第16章 奪軍整營第107章 搶人第212章 顛倒黑白第79章 炮灰第33章 霍州之戰(2)第180章 暗流第11章 人心難測第215章 宴請第33章 小姐說她不起牀第80章 隨機應變第162章 朕有兵,黑衣有衛第187章 無計可施第214章 論事第57章 捉鬼(上)第79章 炮灰第30章 要前途還是要哥哥?第193章 商隊第94章 殺你全家第4章 顧君恩第71章 李自成和田見秀第84章 燒糧第8章 廟裡和尚有聖旨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78章 揮斥方遒第59章 一起殺了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31章 忍痛第63章 請戰第8章 小火炮第36章 搖搖欲墜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28章 祭旗第80章 隨機應變第189章 非禮第318章 大婚(七)第13章 反出營去第49章 人情世故第53章 禍不單行第159章 碭山山賊第16章 奪軍整營第14章 戰場反水第209章 惡人先告狀第12章 殺雞儆猴第173章 兵鋒所指第30章 要前途還是要哥哥?第28章 朕哪裡做的不好第58章 心正者天地皆浩然正氣第23章 河間召對第43章 洛陽牡丹好,願與君共賞第69章 豪賭第94章 殺你全家第64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上)第78章 羣謀第52章 夜中襲擾第28章 暗流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第118章 最後的崇禎第8章 廟裡和尚有聖旨第178章 血債第87章 朝會第93章 天下沒了還可以再打第39章 談一筆買賣第16章 城頭還是大順旗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341章 逃脫第11章 人心難測第231章 異心第10章 秘辛(二)第54章 密道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63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30章 要前途還是要哥哥?第88章 援兵第71章 李自成和田見秀第169章 拒絕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62章 夜闖葉府第28章 夜色南京第49章 皇上醒了第171章 忍別離第76章 激戰城頭第82章 娘宮嶼第135章 巢湖水匪第50章 絕處逢生第71章 李自成和田見秀第91章 親切而友好的會談第36章 搖搖欲墜第48章 推出去砍了第148章 英魂當死戰第194章 商隊(三)第8章 小火炮第189章 非禮第19章 忠魂依舊保遼東第33章 小姐說她不起牀第69章 進京
第38章 蘇州盜門第2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55章 夜宴第90章 盛京的尾聲第16章 奪軍整營第107章 搶人第212章 顛倒黑白第79章 炮灰第33章 霍州之戰(2)第180章 暗流第11章 人心難測第215章 宴請第33章 小姐說她不起牀第80章 隨機應變第162章 朕有兵,黑衣有衛第187章 無計可施第214章 論事第57章 捉鬼(上)第79章 炮灰第30章 要前途還是要哥哥?第193章 商隊第94章 殺你全家第4章 顧君恩第71章 李自成和田見秀第84章 燒糧第8章 廟裡和尚有聖旨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78章 揮斥方遒第59章 一起殺了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31章 忍痛第63章 請戰第8章 小火炮第36章 搖搖欲墜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28章 祭旗第80章 隨機應變第189章 非禮第318章 大婚(七)第13章 反出營去第49章 人情世故第53章 禍不單行第159章 碭山山賊第16章 奪軍整營第14章 戰場反水第209章 惡人先告狀第12章 殺雞儆猴第173章 兵鋒所指第30章 要前途還是要哥哥?第28章 朕哪裡做的不好第58章 心正者天地皆浩然正氣第23章 河間召對第43章 洛陽牡丹好,願與君共賞第69章 豪賭第94章 殺你全家第64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上)第78章 羣謀第52章 夜中襲擾第28章 暗流第102章 將河洛軍挫骨揚灰第118章 最後的崇禎第8章 廟裡和尚有聖旨第178章 血債第87章 朝會第93章 天下沒了還可以再打第39章 談一筆買賣第16章 城頭還是大順旗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341章 逃脫第11章 人心難測第231章 異心第10章 秘辛(二)第54章 密道第39章 陸上來的送糧船第63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30章 要前途還是要哥哥?第88章 援兵第71章 李自成和田見秀第169章 拒絕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62章 夜闖葉府第28章 夜色南京第49章 皇上醒了第171章 忍別離第76章 激戰城頭第82章 娘宮嶼第135章 巢湖水匪第50章 絕處逢生第71章 李自成和田見秀第91章 親切而友好的會談第36章 搖搖欲墜第48章 推出去砍了第148章 英魂當死戰第194章 商隊(三)第8章 小火炮第189章 非禮第19章 忠魂依舊保遼東第33章 小姐說她不起牀第69章 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