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火炮手

盧曉航出征之後,盧九德倒是沒有回京師,他按照盧曉航的吩咐將京營的人手全部調到了洛陽之中,這給了朝中的大人們一種很不好的預感,好像盧曉航要遷都到洛陽。

但是現在不是商量這個的時候,京師周圍已經大戰在即,誰也不可能用過多的精力來分散盧曉航的注意力,否則到時候大明沒了,京師在哪兒根本就是無關緊要了。

盧曉航用了五天的時間趕到了京師,這個時候多爾袞的大軍已經開始源源不斷從山海關向着京師方向挺進了,這一次多爾袞沒有選擇攻打山東,大明將兩支強軍拉了過來,多爾袞根本不敢將戰線拉得過長,那樣很容易被人家突襲後方,到時候滿清沒了,這次進軍便沒了意義。

所以多爾袞採取的策略是步步蠶食,而何可綱和阿達禮激戰數日,不分上下,兩軍互有損傷,算不上誰佔了便宜。

這一次算是一次勢均力敵的戰鬥,一方面配備了火器的大明軍伍與滿清的騎兵有了一戰之力,而最主要的一個方面便是大明的軍伍現在已經不是以前的大明軍伍了,以前的大明軍伍吃不飽穿不暖而且沒有軍餉,被文人集團壓制,就算是他們的主將見了監軍太監也要矮上三分,這就讓整支軍伍很難有充足的士氣,大家打仗完全是當兵吃糧混口飯吃,能打贏最好,打不贏抓緊時間跑路,反正死了也不會有什麼撫卹的銀子,反倒是或者還能找點事情養家。

但是現在可不同了,基本上所有的將士都有了自己的餉銀,想着這場仗打完之後可以回家買上幾畝薄田,然後娶個媳婦也算對得起祖宗能夠開枝散葉了,而且這一仗如果打得好,那麼極有可能光耀門楣,就算不幸戰死父母養老的銀子都有了,而且這個時代一家只有一個孩子的情況基本上是沒有的,家裡還有其他兄弟的也不用擔心家裡的香火斷了。

現在打仗說白了打的就是銀子和前程,而且是由皇上親自指揮的,帶隊的將軍也都是熟悉的將軍,文人在軍中只能出謀劃策而不會指手畫腳,這種仗打起來簡直太舒服了,要是大明早這麼幹,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起兵的時候就能直接給他兒子留下十三副鎧甲當遺產,哪兒還有什麼後金甚至還建國了。

大明當時雖然沒有什麼精銳,但是要是沒那些文人太監搗亂絕對成不了現在這種狀況,不過現在也好,崇禎爺那陣根本吃不飽飯,軍餉都被貪墨光了,現在自己將軍的餉銀很多,自然看不上自己這些小錢了,況且誰敢貪墨自己的銀子,直接能去皇上面前告狀,到時候軍法無情可不是說說就算了。

所以整個滿清看來,這支大明軍伍雖然還屬於大明,但是和以前的大明軍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當初除了關寧軍在袁崇煥的軍法下死不畏戰,盧象升的天雄軍也算得上一個很好的對手,其它的衛所官兵見到自己的旗號都能跑得遠遠地。

由於盧曉航之前有令,大軍不得擅自行動,結陣防禦等待自己到來,不過若是緊急情況儘可隨機應變。

盧曉航擔心的是李大牛和黃得功萬一衝動之下用步兵去衝騎兵可就真的貽笑千古了,不是盧曉航自信,關於火器的應用這個時代應該找不出第二個比自己領悟更深刻的人,畢竟後世的那些影視劇可不是白看的。所以沒有緊急情況,不能把火藥白白浪費在沒用的地方。

不過由於多爾袞和他的大部隊在後面跟隨輜重前進,所以滿清一直沒有發動全面進攻,河洛軍和江北軍當然不會主動出擊,每天只是看着關寧營和對面的騎兵戰鬥,然後在一旁用火炮助威。

這些天倒是沒有白費,李大牛和黃得功發現了幾個火炮手的好苗子,那技術簡直到了指哪兒打哪兒的地步,所以一直沒讓他們的炮火停下,李大牛雖然沒有聽過後世那句:好的狙擊手是用子彈喂出來,但是他也知道火炮和弓箭的原理差不多,熟能生巧,既然有了好苗子就不要浪費他們的天賦。

而黃得功心中還存着另一種心思,當初關寧軍在關外用火炮轟傷了敵酋一名,幾個月之後便傳來了努爾哈赤的死訊,袁崇煥在奏摺之中說明了努爾哈赤可能被炮火所傷,崇禎大喜之下昭告天下上次關寧軍白銀十萬兩,讓黃得功可是羨慕了很久,他就想着效仿一下前輩,來上一炮,只要能夠轟死一名大將,自己江北軍也算是一戰成名了。

對於努爾哈赤被明朝的火炮所傷致死,滿清諱莫如深,在史書之中只說是毒疽發作而死,而且他們還列出了寧遠之戰之後努爾哈赤親征蒙古爲由,說明大明方面胡說八道。

但是盧曉航心中卻一直有一個疑問,努爾哈赤據史料記載是在清河湯泉療養,然後乘船由太子河而下轉入渾河,與大妃阿巴亥相見之後才身死的。

爲什麼他早不死晚不死偏偏與阿巴亥相見之後就死了,要知道當時的大妃阿巴亥在努爾哈赤的後宮之中權勢無二,黃太吉要想殺她可是難比登天,若是得知了努爾哈赤的死訊,阿巴亥必定會傾其全力輔助自己的兒子多爾袞上位。所以黃太吉極有可能秘不發喪一直等到阿巴亥孤身前來立刻宣佈努爾哈赤的死訊,然後命令阿巴亥殉葬。

而且毒疽之說實不可信,最可能的便是他被火炮的氣浪上了肺腑,當時閉過氣去,滿清慌忙撤退,途中才發現沒有身死,但是他畢竟六十多歲了,內腑受了傷,所以這纔沒過幾個月的時間便身死,只是可惜了阿巴亥因爲他身子還如往昔康健,沒有絲毫懷疑便去了,一去便是不歸路。阿巴亥若是活着,當時的後金之內必有一場大亂,到時候有沒有滿清這個國家還是兩說,所以後世說大明國運已盡實在是大明的運氣壞到了極點。

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88章 逼宮第19章 忠魂依舊保遼東第35章 備戰待機第81章 步步驚心第291章 亂起(二)第142章 選擇第242章 中計第164章 總壇第48章 妄議者格殺第124章第12章 爭書第110章 軍心第194章 商隊(三)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61章 福王非福王第150章 水上激戰第24章 滋養他的野心第82章 欲哭無淚第226章 痕跡第46章 京師亂第127章 算計第41章 霍州之戰(10)第34章 四好青年盧曉航第14章 戰場反水第17章 大順使者團楊林和戴小蟲二第10章 結陣第167章 進退維谷第93章 南海尾聲第46章 京師亂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192章 商隊第6節 大明文學院第61章 福王非福王第3章 冒死以諫第173章 兵鋒所指第117章 營中的爆炸聲第83章 先鋒大印第38章 雙島之戰第24章 三人遊第225章 沒有奇蹟第125章 陳橋曾兵變第23章 針鋒相對第12章 殺雞儆猴第6節 大明文學院第233章 城外事第95章 召陳奇瑜回京第4章 顧君恩第101章 全面作戰第158章 皇上救我第112章 明殤(二)第2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31章 你怎麼瘦了第151章 跳翻船第87章 朝會第106章 紅顏第83章 先鋒大印第290章 亂起第13章 李巖和紅娘子第48章 十個打一個第42章 殿下面相未定第87章 家底豐厚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42章 對牛彈琴第190章 蔡府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65章 威脅第203章 唸咒語第80章 天子怒第50章 四面結仇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65章 仇人見面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2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29章 亂起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220章 突如其來的大戰第19章 忠魂依舊保遼東第46章 後宮派系第41章 霍州之戰(10)第21章 齊至南京第210章 鄧元化第33章 多爾袞的野望第227章 真相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21章 穩坐泰山的周遇吉第202章 毒計第152章 老狐狸左良玉第83章 先鋒大印第291章 亂起(二)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7章 山上有座廟第44章 烽火再燃第235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三)第41章 油鍋面前第165章 上後山第54章 密道
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88章 逼宮第19章 忠魂依舊保遼東第35章 備戰待機第81章 步步驚心第291章 亂起(二)第142章 選擇第242章 中計第164章 總壇第48章 妄議者格殺第124章第12章 爭書第110章 軍心第194章 商隊(三)第40章 蘇州七大家第61章 福王非福王第150章 水上激戰第24章 滋養他的野心第82章 欲哭無淚第226章 痕跡第46章 京師亂第127章 算計第41章 霍州之戰(10)第34章 四好青年盧曉航第14章 戰場反水第17章 大順使者團楊林和戴小蟲二第10章 結陣第167章 進退維谷第93章 南海尾聲第46章 京師亂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192章 商隊第6節 大明文學院第61章 福王非福王第3章 冒死以諫第173章 兵鋒所指第117章 營中的爆炸聲第83章 先鋒大印第38章 雙島之戰第24章 三人遊第225章 沒有奇蹟第125章 陳橋曾兵變第23章 針鋒相對第12章 殺雞儆猴第6節 大明文學院第233章 城外事第95章 召陳奇瑜回京第4章 顧君恩第101章 全面作戰第158章 皇上救我第112章 明殤(二)第2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31章 你怎麼瘦了第151章 跳翻船第87章 朝會第106章 紅顏第83章 先鋒大印第290章 亂起第13章 李巖和紅娘子第48章 十個打一個第42章 殿下面相未定第87章 家底豐厚第64章 反覆無常是小人第42章 對牛彈琴第190章 蔡府第19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65章 威脅第203章 唸咒語第80章 天子怒第50章 四面結仇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65章 仇人見面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2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29章 亂起第52章 打鐵還需自身硬第220章 突如其來的大戰第19章 忠魂依舊保遼東第46章 後宮派系第41章 霍州之戰(10)第21章 齊至南京第210章 鄧元化第33章 多爾袞的野望第227章 真相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21章 穩坐泰山的周遇吉第202章 毒計第152章 老狐狸左良玉第83章 先鋒大印第291章 亂起(二)第116章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第7章 山上有座廟第44章 烽火再燃第235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三)第41章 油鍋面前第165章 上後山第54章 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