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明清之戰

??第二天一早,多鐸便帶着全部士卒來到營前叫陣,他已經想好了,若是對面還是堅守不出,那麼就直接踹營,哪怕拼着一兩千人的損失也得把對面的人全都留在這裡。

盧曉航倒是不知道多鐸有這種想法,他要是知道了直接就在營中堅守了,多鐸要想踹營沒有三五千人的生命填在這裡休想成功。

不過今天盧曉航倒是決定出營作戰了,畢竟免戰牌雖然好用,但是對於士氣來說打擊太大了,對面的滿清也算是入鄉隨俗,每天在營門口各種謾罵,簡直將河洛軍的祖宗都快罵完了,也就是河洛軍的李大牛對盧曉航的話言聽計從,要是換一個脾氣暴的將領過來,都不知道打了多少仗了,至於黃得功,他更損的便是命令士兵站在營盤高處一邊放炮一邊和對面對罵。

黃得功充分發揮了有理由罵就罵娘,沒理由也要創造理由罵孃的精神,從黃太吉一直罵到努爾哈赤的爺爺,都快把努爾哈赤給李成樑洗腳順便喝洗腳水的事情說成評書了。黃得功這一生服氣的人只有盧九德一個,老爺子來之前告訴他了,皇上讓怎麼打便怎麼打,哪怕前面是火坑,皇上讓你跳進去你也別猶豫,開國封侯少不了你的。

所以黃得功也不出去,不過營中的將士士氣還在不停地下降着,誰都明白雖然自己嘴上沒有落下風,但是不敢出去就是不敢出去,一定是打不過他們將軍纔不讓自己出去的。

這就是盧曉航爲什麼要堅持出征的原因,再不出去全軍的士氣都沒了,這仗也不用打了。這也是後世演義評書裡面一打不過就高掛三個月免戰牌,然後去搬救兵的原因,從來沒聽說過高掛三年免戰牌的,除非是這個將軍已經成爲了整支軍隊的軍魂,否則時間一長,軍隊不戰自潰。

盧曉航這一出戰可把多鐸嚇了一跳,他轉過身對阿達禮說道:“你不是說他們的軍伍都不敢出徵麼?”

阿達禮冷汗都下來了,這可是十分嚴厲的質疑,自己前面的戰報一直在說大明的軍伍避而不戰,所以自己一直沒有辦法取得戰果,結果豫親王來的第一天對面的人便出戰了,怎麼看都是自己在說謊。

阿達禮連忙躬身說道:“對面的大明軍隊確實一直避而不戰,今天不知道怎麼了突然出戰了,可能是他們的援兵到了。”

多鐸無心與他爭辯這個問題,冷聲說道:“來的正好,聽說濟爾哈朗那個蠢貨就是被他們擊潰的,害得本王在山東的軍事行動無功而返,這一次一定要讓他們嘗一嘗滿清鐵騎的厲害。”

河洛軍也是憋着好大的一口氣,當初在滄州城下,滿清的軍伍利用當地的百姓誘使自己出城,結果被滿清的騎兵用一千人換了自己七千弟兄們的傷亡,連累大明河洛軍的名聲都受到了損害,如今便讓他們看一看大明河洛軍真正的實力。

俗話說人數過萬無邊無沿,兩軍排開之後差不多有二十萬人,這是兩軍第一次正面相對,盧曉航和多鐸倒是沒有什麼戰前對話之類的禮節,因爲兩個人一個是大明的皇帝,一個是滿清攝政王的弟弟,誰也不可能說服對方放下武器投降,所以也就不再多費事,直接開戰便是了。

自從春秋時期,宋襄公不肯半渡而擊,然後被完整渡過河的楚軍打敗,這塊大地上再也沒有等着對面的敵人排好陣型再出戰的事情,只要一方準備好了立刻就會出擊,關於影視劇之中那些雙方列好陣型纔對戰的戰術,那都是老朋友之間的戰鬥,先敘舊然後再打,或者基本上都是爲了影視效果,誰會傻乎乎站在那裡等着對面擺好陣型,那還不如抹了自己的脖子,省的麻煩對面的人再過來砍自己的腦袋了。

盧曉航早就排好了陣型,他卻沒有率先出擊,因爲他手下的精銳是步兵,而對面多鐸的精銳則是騎兵,機動性十分強,用步兵衝撞騎兵的事情盧曉航可不會幹,於是一直等着對面的動作。

多鐸手下的人十分混雜,有滿清八旗,有漢八旗,滿清八旗還好,都是他熟悉的人,漢八旗的那些人他只是跟幾個人一起出徵過,有幾個將領只是聽過名字,見都沒見過,而且他們的實力參差不齊,所以多鐸等了好久才勉強等他們整好陣型。在多鐸看來他們都是來搖旗吶喊的,至於打仗還得靠滿清八旗,所以他們實力怎麼樣都不重要。

很快先鋒大將阿達禮便帶着三千騎兵衝了過去,他在大明軍營門口叫陣一個多月了,對面都沒有什麼反應,今天突然出戰簡直給自己一個狠狠的巴掌,自己憋着一肚子氣要撒在他們身上。

很快阿達禮便衝到了河洛軍的射程之內,多鐸雖然把所有的人都拉了出來,但是實際衝過來的只有這三千人,他向來精通軍事,否則也不會在人才濟濟的滿清就闖下這麼大的威名,多次和黃太吉作對黃太吉也不敢將他幽禁。一般來說全軍出擊那種情況只有在摸透了對方底牌的情況下才會出現,他雖然看不起對面的大明軍伍,但是也不想陰溝裡翻船,所以先派阿達禮帶着三千人去試試水,若是對面不堪一擊,那麼大軍很快便會一擁而上,將這夥大明軍伍全部吃下。

其實多鐸雖然嘴上說濟爾哈朗是個蠢貨,但是心裡卻知道濟爾哈朗其實很不錯,尤其是軍事才能,要不然當初也不會決定着朝堂的動向,壓制着自己的二哥不能登基,既然他都在河洛軍手下吃了虧,那對面這支大明河洛軍一定有過人的本事。

盧曉航看着對面衝過來的三千騎兵也繃緊了精神,這一仗決定着大明能夠繼續在這片土地上走下去,還是歷史的軌跡終究是難以改變,滿清終究是這片土地上的主宰,想到這裡他挺直了腰板:“滿清,來吧,這片土地上的漢人終究不會被你們奴役,大明必將一直走下去!”

第127章 算計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210章 鄧元化第25章 咱們反清吧第217章 成都亂(二)第84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二)第21章 言多必失第113章 明殤(三)第95章 召陳奇瑜回京第54章 密道第42章 殿下面相未定第59章 酸梅一夢第36章 搖搖欲墜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67章 對面有鬼兵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3章 多爾袞的野望第140章 動手第88章 逼宮第61章 宴無好宴(下)第29章 亂起第66章 致命的夜襲第32章 無巧不成書第3章 孔胤植第27章 爲難的交易第68章 割袍第28章 夜色南京第12章 漢人不打漢人第65章 威脅第157章 和議第416章 登府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223章 一根繩上的螞蚱第12章 爭書第139章 羣匪第151章 跳翻船第190章 蔡府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21章 霍州楊家第224章 命懸一線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97章 河南義師第86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四)第207章 城中事第25章 太子殿下第36章 三聲炮響第2章 要多少銀子第87章 家底豐厚第299章 看病第261章 雙喜臨門第46章 後宮派系第254章 兵書第539章 底氣要足,可見血第396章 站着死第273章 刺殺第65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下)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195章 坐而分食第3章 孔胤植第22章 班師第51章 上中下三策第92章 傳教試驗田第1章 夢中的洛陽城和現實的紅月亮第65章 仇人見面第219章 成都攻防戰第37章 你連祖宗都敢賣第89章 聽聞太后與攝政王有染第五章第17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197章 屠城的消息第5章 少女殺手和挑糞書生第5章 少女殺手和挑糞書生第533章 兄弟第24章 滋養他的野心第52章 歸順第214章 論事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44章 烽火再燃第20章 借糧食第55章 大戰序幕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48章 推出去砍了第12章 爭書第18章 此事事關國運第14章 戰場反水第38章 蘇州盜門第90章 盛京的尾聲第221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第47章 莫要委屈了自己第14章 封王第14章 世子佈陣與福王教子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53章 轟炸皇城第119章 長平公主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29章 亂起第36章 三聲炮響第39章 霍州之戰(8)
第127章 算計第182章 潰軍不如寇第210章 鄧元化第25章 咱們反清吧第217章 成都亂(二)第84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二)第21章 言多必失第113章 明殤(三)第95章 召陳奇瑜回京第54章 密道第42章 殿下面相未定第59章 酸梅一夢第36章 搖搖欲墜第15章 寧死不回頭第67章 對面有鬼兵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33章 多爾袞的野望第140章 動手第88章 逼宮第61章 宴無好宴(下)第29章 亂起第66章 致命的夜襲第32章 無巧不成書第3章 孔胤植第27章 爲難的交易第68章 割袍第28章 夜色南京第12章 漢人不打漢人第65章 威脅第157章 和議第416章 登府第145章 鄭氏後裔第223章 一根繩上的螞蚱第12章 爭書第139章 羣匪第151章 跳翻船第190章 蔡府第121章 雞蛋不要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第21章 霍州楊家第224章 命懸一線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97章 河南義師第86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四)第207章 城中事第25章 太子殿下第36章 三聲炮響第2章 要多少銀子第87章 家底豐厚第299章 看病第261章 雙喜臨門第46章 後宮派系第254章 兵書第539章 底氣要足,可見血第396章 站着死第273章 刺殺第65章 暮色下的七大家(下)第213章 拜見皇上第195章 坐而分食第3章 孔胤植第22章 班師第51章 上中下三策第92章 傳教試驗田第1章 夢中的洛陽城和現實的紅月亮第65章 仇人見面第219章 成都攻防戰第37章 你連祖宗都敢賣第89章 聽聞太后與攝政王有染第五章第17章 實戰是檢驗戰力的唯一標準第197章 屠城的消息第5章 少女殺手和挑糞書生第5章 少女殺手和挑糞書生第533章 兄弟第24章 滋養他的野心第52章 歸順第214章 論事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32章 霍州之戰(1)第44章 烽火再燃第20章 借糧食第55章 大戰序幕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48章 推出去砍了第12章 爭書第18章 此事事關國運第14章 戰場反水第38章 蘇州盜門第90章 盛京的尾聲第221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第47章 莫要委屈了自己第14章 封王第14章 世子佈陣與福王教子第51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53章 轟炸皇城第119章 長平公主第38章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第29章 亂起第36章 三聲炮響第39章 霍州之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