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大略

崇禎十三年九月初一,盧曉航在福王府中接到了聖旨。

“朕於京師驚聞闖賊猖獗,襲破洛陽。福王不畏賊衆勢大,身先士卒,皇天不佑,不幸身殞。嗚呼痛哉,大明痛失賢王,朕痛失一臂!特追封福王朱常洵爲大明聖賢福王。”

“祖宗禮法不可不尊,今福王世子朱由菘,福王嫡長子,性行淑均,高瞻遠矚。宜繼承福王之位,光耀福王遺風,揚我大明之威。”

“聽聞朱由菘悲傷過度,可暫不入京就藩,事急從權,洛陽就藩即可。望你保重身體,繼福王之志,謹言慎行,朕定要與你看一看朕的大明江山!”

聖旨的最後一句明顯是崇禎自己寫的,至於前面的東西,盧曉航覺得大概是哪個禮部官員編的。除了福王死了是實話,其他的全是虛的。

九月初二,宋獻策說這一天是良辰吉日,盧曉航在福王府就藩。本來歷代王爺就藩都要去京師祭天拜過列祖列宗之後才能算就藩。

如今在福王府擺上了貢品和列祖列宗的靈位,祭天拜過列祖列宗,再次宣讀聖旨。禮成之後,文武兩列齊呼:“拜見王爺千歲!”

盧曉航感覺就像做夢一樣,自己來到了明朝稀裡糊塗成了福王世子,幾個月之後又成了福王。看了這麼多歷史穿越小說,總覺得自己晉升的有點快了。

按照歷史穿越小說的步驟,自己現在也就能當個總兵之類的官職,手下一幫忠心耿耿的弟兄們,一小片自己的根據地。

和他們比起來自己確實像是開了掛一樣。身份已經到了王爺這一步,似乎下一步就能做皇上了。

麾下河洛軍、邊軍、城防軍加起來也有一萬來人了。

下屬黑衣衛已經自錦衣衛發展而來,似乎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情報組織了,遍及順天府、河南省、山東省三個重要的省份。

然而事實卻並非這麼美好,首先大明已經站在了歷史的邊緣,馬上歷史的潮流就會將大明墮入深淵之中。

自己這個大明的遺存王爺一邊會被明朝遺民推上南明皇上的寶座,一邊會成爲大順和滿清的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要知道自己這些人不要說滿清的鐵騎,就連投降過去的關寧鐵騎都打不過。

再加上對面的以吳三桂爲首的三藩將領用兵入神。除了騎兵,耿仲明投降之後更是帶過去了大明朝最先進的工匠和火器,自己這面除了不畏死的人多,簡直沒有一點優勢。

只要清軍入關,自己被迫退入南京之後,三省的黑衣衛隨着大勢所趨必將受到重挫,到時候只怕發揮不出三成的作用。

再加上手下的邊軍只是嘴上臣服,還沒有完全效忠,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所以自己現在手裡的底牌就是大明河洛軍和新招募的城防軍,算起來自己比其他的穿越者也強不到哪裡去,這個王爺的身份是福是禍還說不定呢。

想到這裡,盧曉航終於沒了好像開掛的負罪感,轉而一股危機感涌上心頭。

自己在福王臨死之前可是答應他了,盡全力不讓滿清的鐵蹄踏上大明的土地。

其實按照穿越小說中的說法,最穩妥的方法就是去四川剿滅了張獻忠,然後趁着外面天下亂作一團的時候抓緊訓練自己的軍隊,打造自己的根據地。

最後趁着天下人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出四川蠶食周圍,然後席捲天下。

可是那真是自己想要的東西麼?自己來一趟只是爲了做一次皇上,然後縱橫天下無能能敵,最後打下一片盧氏天下,傳給子孫後代麼?

成吉思汗手裡掌握着天下最強大的力量,窮其畢生之力,統一了多半個亞歐大陸。結果成吉思汗的子孫建國不過百年就被朱元璋趕回了老家放羊,大元朝分崩離析。

自己就算先知先覺,知道身邊的阿三、棒子和鬼子都不是好東西,滅了他們對中國真的好麼?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一個國家周圍總是要留下敵人的,要不然子孫後代沒了上進心只怕中國就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所以,自己的目標絕對不會是替子孫後代出氣征服周邊國家甚至稱霸全球的。

盧曉航的想法很簡單,保住大明,拯救即將被滿清鐵騎蹂躪的大明百姓,接受先進的思想,讓後人能在起跑線上領先一點就足夠了。

他一直相信,一定有過其他穿越者,大家都做了自己該做的事,然後隱身於歷史之中笑傲風雲。

他們都沒有讓人類提前進入工業革命甚至科技爆炸時代,是爲了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真的會出現在歷史的長河中而不是隻存在自己的記憶裡。

盧曉航決定了,自己不去陝西四川等地潛伏了,自己就在洛陽,若是歷史的潮流真的無法逆轉,那麼自己就替身後的手無寸鐵的百姓們守好最後一座城池。

看着周圍這這一羣自己重生以來認識的人,他們因爲自己繼任福王喜悅,或還未走出老福王去世的陰影而情緒低沉。

但是他們都是完全相信自己的,那麼自己就帶着他們一起,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想到自己很可能出現在後世的歷史書上成爲史可法一樣的悲情英雄。

盧曉航的心裡就不住的激動,不知道宿舍裡那幫人學歷史讀到英勇善戰的福王朱由菘會不會有一種和他做過室友的感覺。

就藩大典很快結束了,盧曉航在福王府的議事廳召見了元才良、宋獻策、戴雨農、魯達、李大牛等幾位在自己勢力中佔據重要位置的人。

元才良不明白爲什麼盧曉航第一天就藩就召見大家,於是開口問道:“不知王爺召見我們所爲何事。”

盧曉航咳嗽一聲:“今天召集大家前來,是爲了商議一下福王府該何去何從。”

眼見沒有外人,元才良開口說道:“當然是暗中積蓄力量,伺機而動,直逼京師。”

在座的河洛軍的幾個將領第一次聽到這種大逆不道的話,心臟突然就跳動起來,臉色也變得有些不自然。

李大牛最先反應過來,開口說道:“皇上從來沒給咱們發過一文錢餉銀,要不是殿下..不,要不是王爺,不光咱們,家裡的老小也免不了餓死。我跟着王爺幹了!”

其他幾個人一琢磨,確實是這麼一回事。沒有食君之祿,就談不上忠君之事。於是開口說道:“王爺讓我們幹什麼我們就幹什麼。”

元才良笑道:“幾位將軍深明大義,我深感佩服。另外李將軍要替王爺帶河洛軍,怕是要換個響亮點名字。”

李大牛撓撓頭:“俺覺得大牛挺好聽。”

元才良說道:“李將軍,今時不同往日。你在家裡叫大牛沒關係,以後帶兵打仗可不能叫大牛。讓對面看輕了你,也丟了河洛軍的面子。”

李大牛素來敬佩讀書人,只好說道:“元先生怎麼說我怎麼做便是了,反正回到家裡俺娘還是要叫俺大牛的。”

盧曉航接話道:“既然元叔叔有此提議,那就給大牛起個字吧。”

元才良並不推辭,沉思再三:“李大牛,我今天給你取字興業。爲王爺興大業!”

李大牛唸了幾遍:“李興業,李興業,爲王爺興大業,這名字好,哈哈。”

盧曉航微微一笑:“咱們還是言歸正傳,想一想福王府的前路該如何走。元叔叔那個提議只是一個大方向,但是有不小的缺陷。”

“我們所有的設想都是圍繞在京師還是大明的土地,崇禎還是大明的皇帝,可是萬一京師被闖賊或者滿清打破了呢?我們又該如何是好?”

宋獻策開口說道:“那樣的話豈不是更加的容易,本來老福王就要繼承大統,若是崇禎一支沒了,王爺正好登基爲帝,想必天下人也說不出什麼。”

盧曉航撓了撓頭,他發現所有的人都把目光盯在了皇帝的位置上,卻都沒有考慮過滿清入關的嚴重後果。

“萬一滿清入關之後不走了要和我們爭一爭天下呢?”

聽到這句話元才良和宋獻策同時愣住了,然後思量起來。

宋獻策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滿清畢竟是外族,就算他們想入主中原,只怕這天下人也不答應。”

“不答應就開殺戒呢?”

“天下這麼多人,難道憑着滿清那些人還能殺的光?”

“據黑衣衛報,滿清已經組建了漢八旗。再加上如果關寧一脈全部投靠滿清呢?有了漢人帶路,入主中原不是難事吧。”

宋獻策突然被噎住了,他想不明白王爺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奇怪的想法。

元才良卻說道:“如果真如王爺所說,那麼不光是大明江山不保,漢家的天下只怕也保不住了。”

盧曉航堅定地說道:“我們就以此爲設想,考慮福王府應該何去何從!”

“可是到時候如何抵禦他們自有皇上想辦法,咱們就算想出了辦法只怕也不可能行得通啊。”

“假如那個時候闖賊攻入了京師,皇上駕崩了呢?”

第12章 爭書第8章 大婚(八)第135章 巢湖水匪第490章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第41章 宋獻策第54章 密道第49章 皇上醒了第242章 中計第13章 反出營去第130章 局勢初定第52章 待時而動第77章 對面有鬼兵第312章 大婚(一)第37章 蘇州行第24章 三人遊第32章 無巧不成書第42章 抵足而談第194章 商隊(三)第68章 問鼎中原的心第76章 激戰城頭第38章 雙島之戰第140章 動手第233章 城外事第54章 排擠第40章 霍州之戰(9)第226章 痕跡第46章 大明河洛軍第33章 小姐說她不起牀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25章 一直很安靜第141章 站隊第91章 親切而友好的會談第241章 對質第7章 私怨不擋國事第221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183章 分兵第35章 讓你們久等了第35章 備戰待機第63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59章 一起殺了第43章 我看你們兄弟還是去唱戲吧第152章 老狐狸左良玉第13章 李巖和紅娘子第59章 酸梅一夢第12章 北鎮府司第44章 跟着我去看戲第86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四)第52章 待時而動第72章 出兵(二)第63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197章 屠城的消息第43章 洛陽牡丹好,願與君共賞第183章 分兵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49章 清算第86章 放縱第82章 欲哭無淚第221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第41章 霍州之戰(10)第227章 真相第186章 強敵第86章 放縱第68章 割袍第31章 忍痛第26章 仁壽坊第200章 成都大逃亡(三)第30章 洛陽盧曉航求見莫秋蝶姑娘第510章 人皆有退路,我沒有第155章 撲朔迷離第54章 同一個世界第180章 暗流第3章 孔胤植第78章 揮斥方遒第90章 盛京的尾聲第137章 條件第273章 刺殺第72章 左良玉訓子第539章 底氣要足,可見血第342章 年關第117章 營中的爆炸聲第70章 總哨爺之殤第34章 屠殺第3章 孔胤植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68章 江南尾聲第4章 詭秘的周遇吉第46章 大明河洛軍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191章 談不攏第40章 遼東傻狍子船隊第64章 鋌而走險第197章 屠城的消息第10章 洛陽的漢子第23章 王府故事第146章 大明魂第73章 心戰第69章 李公子不是制將軍第67章 對面有鬼兵第15章 回家的路
第12章 爭書第8章 大婚(八)第135章 巢湖水匪第490章 犯我大明者,雖遠必誅第41章 宋獻策第54章 密道第49章 皇上醒了第242章 中計第13章 反出營去第130章 局勢初定第52章 待時而動第77章 對面有鬼兵第312章 大婚(一)第37章 蘇州行第24章 三人遊第32章 無巧不成書第42章 抵足而談第194章 商隊(三)第68章 問鼎中原的心第76章 激戰城頭第38章 雙島之戰第140章 動手第233章 城外事第54章 排擠第40章 霍州之戰(9)第226章 痕跡第46章 大明河洛軍第33章 小姐說她不起牀第204章 諸葛顯靈第25章 一直很安靜第141章 站隊第91章 親切而友好的會談第241章 對質第7章 私怨不擋國事第221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第11章 李自成出山第183章 分兵第35章 讓你們久等了第35章 備戰待機第63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59章 一起殺了第43章 我看你們兄弟還是去唱戲吧第152章 老狐狸左良玉第13章 李巖和紅娘子第59章 酸梅一夢第12章 北鎮府司第44章 跟着我去看戲第86章 大牛的幸福生活(四)第52章 待時而動第72章 出兵(二)第63章 好死不如賴活着第197章 屠城的消息第43章 洛陽牡丹好,願與君共賞第183章 分兵第166章 你要滅我白蓮教?第49章 清算第86章 放縱第82章 欲哭無淚第221章 狗皇帝和黃臉賊第41章 霍州之戰(10)第227章 真相第186章 強敵第86章 放縱第68章 割袍第31章 忍痛第26章 仁壽坊第200章 成都大逃亡(三)第30章 洛陽盧曉航求見莫秋蝶姑娘第510章 人皆有退路,我沒有第155章 撲朔迷離第54章 同一個世界第180章 暗流第3章 孔胤植第78章 揮斥方遒第90章 盛京的尾聲第137章 條件第273章 刺殺第72章 左良玉訓子第539章 底氣要足,可見血第342章 年關第117章 營中的爆炸聲第70章 總哨爺之殤第34章 屠殺第3章 孔胤植第68章 家國兩難選第68章 江南尾聲第4章 詭秘的周遇吉第46章 大明河洛軍第23章 楊林和戴小蟲(1)第191章 談不攏第40章 遼東傻狍子船隊第64章 鋌而走險第197章 屠城的消息第10章 洛陽的漢子第23章 王府故事第146章 大明魂第73章 心戰第69章 李公子不是制將軍第67章 對面有鬼兵第15章 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