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章 批閱奏疏(求收藏)

第4章 批閱奏疏(求收藏)

明朝沒有摺子,奏摺開始於清朝順治年間。

明朝官員上奏的文書稱爲奏疏和條陳,是用蜀錦或者杭緞等絲絹做底,然後把自己寫的文書裱在上面,類似電視劇裡的聖旨一樣,看起來非常的高檔。

只不過聖旨是明黃,而奏疏是青色,紅色,綠色等其他顏色,根據官員的品階來決定疏本的底色。

說是批閱奏疏,其實也就過個目而已,很多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說一個奏本里說五臺山的主持圓寂了,還有個官員上奏南京有位一個婦人拾金不昧

“這都什麼事啊”朱慈烺有些無語,合着當官的天天都上奏這些破事?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啊!

難怪明朝實行票擬製度,讓內閣去處理,也就是說對於來自全國各方面的奏章,在送呈皇帝批示以前,由內閣大學士“用小票墨書”,把批閱建議寫在紙上並貼在各奏疏的對面,以供皇帝參考。

即便這樣,皇帝也懶得研究,除了親自操筆批紅幾個軍國大事的奏疏,剩下的都讓司禮監掌印、秉筆、隨堂太監代筆,照着內閣票擬的建議用御用硃筆照抄一邊。

這樣也導致了明朝劉瑾、魏忠賢等太監專權的事情發生,皇帝要是懶,什麼都不看,事情自然就交給了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去做,硃筆、玉璽在手,也算無限接近皇權了。

朱慈烺在崇禎皇帝身邊翻看着這些奏疏,忽然聽到崇禎有意無意的問道:“朕聽說你組建了五百人的東宮衛隊,是怎麼回事?”

朱慈烺一聽,倒也光棍,看着自己的皇帝老子,認真道:“父皇陛下,如今大明北有建奴肆虐,南有流寇作亂,皇兒想替父皇陛下分憂,有朝一日上陣殺敵,蕩平天宇。”

崇禎對朱慈烺的回答很意外,心道,朕這個太子還真是個七竅玲瓏心,這麼小就懂得有孝心。

崇禎並沒有多想,嘆了口氣,道:“你才幾歲,還是個孩子,等你長大後再替父皇分憂,現在的大明,父皇會盡力替你掃平,讓你以後登基能做個太平之主。”

聞言,朱慈烺忍不住想要翻白眼,心道:“你得了吧,你再折騰下去大家都得完犢子。”

他當然不敢說出來,不僅沒說,反而在內心深處還有些小觸動。

不管這個便宜老子做皇帝合不合格,但做爲一個父親來說,是一個好父親,從點點滴滴來看,崇禎對自己的教導還是比較到位的,對自己的也是充滿了殷切希望。

至於亡國後砍殺女兒的事情,朱慈烺表示理解,在那些習慣了搶掠的流寇攻下皇宮後,會如何去對待一個公主,不用說大家都知道結果。

最起碼崇禎沒有砍死他的三個兒子,這就證明他並非喪心病狂之人。

即便心中有些觸動,但朱慈烺還是問:“父皇陛下,怎樣纔算長大?”

崇禎一愣,沉吟了一會兒,道:“有自己成熟的思想,獨立有效的解決問題,學會忍耐和承受痛苦,這樣纔算長大。”

十七歲,這是個美好的年齡,而十七歲的崇禎皇帝,因爲一系列的機緣,登上龍座,成爲日薄西山的大明帝國的掌舵人。

此時內憂外患層出不窮,積重難返,帝國風雨飄搖,奄奄一息。

崇禎皇帝宵衣旰食,勉力支撐了十年,才撐到了現在。十年的時間,他真正的長大了。

“父皇陛下,孩兒已然長大了。”朱慈烺認真道,他在爭取。

如果真等自己身體長大了,大明也就涼了,自己的下場會很慘的。

聞言,崇禎笑了笑,也不生氣,看了一眼一直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的王承恩。

王承恩會意,從另一邊的幾份奏疏中抽了幾份,呈給了崇禎。

崇禎接過後沒有打開,直接轉手遞給了朱慈烺,讓他分析和提出建議。

其中一道奏疏是從寧夏發來的,駐守寧夏的士兵,因兵餉無措,發生兵變。

飢兵羣起圍攻官署,巡撫右僉都御史王楫因不能措餉,飢兵索餉無着,乃鼓譟而殺之。

兵備副使丁啓睿率軍鎮壓,捕獲爲首者七人,立即處斬,兵變才被撫定。

還有幾道奏疏表達的意思差不多,有不少地方又發生大饑荒,這些災民沒有糧食吃,只能食樹皮、草葉,樹皮、草葉,吃完了就互相吃人。

山西、河南南陽饑荒尤爲厲害,其中唐王朱聿鍵奏河南南陽飢,甚有母烹其女以食者。

朱慈烺看了批紅,崇禎下詔發三千五百金賑濟山西、河南南陽,並免山西被災州縣新、舊二餉。

這讓他眉頭一皺,三千五百金也就幾萬兩銀子,到下面估計也被盤剝的剩不了幾個子,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就像崇禎四年的時候,陝西饑荒,崇禎派遣御史吳甡帶十萬金賑災。

結果到了地方,被一層層的盤剝,真正用在賑災上的連三分之一都不到。

如此貪污,難怪陝西的農民起義不斷。

崇禎皇帝想讓朱慈烺認清現實,於是開口說道:“皇兒,你對這些奏疏可有何看法?”

朱慈烺說道:“皇兒看了這幾份奏疏,其根源其實就是缺錢。”

崇禎點了點頭,對朱慈烺能一針見血的看出問題所在很滿意。

看到崇禎贊同,朱慈烺又接着說:“皇兒認爲,國庫要想增加財賦,應該開源,如鼓勵經商,收取商稅,但不能做殺雞取卵之事,可根據商人的盈利情況,制定相應的稅制,不得隨便的增派等。”

另外是否可以考慮適當的提高一下商人的地位,允許商人捐爵之類,也可增加國庫的財賦收入。

說道這裡,朱慈烺停頓了一下,看了一眼崇禎,又接着說道:“朝廷還可以要發行紙幣和大錢,增加通貨。”

崇禎聽完朱慈烺的話後,嘴巴微張,大感意外,這是一個七歲稚子所能說出來的話嗎?太不可以常理解釋了。

一般的七歲兒童即便再懂事,也只是知書達理,可這個小太子,如果沒有親耳聽到,任誰都不會相信的,這可是關係到民生的大事啊。

然而,崇禎卻笑了笑,道:“皇兒,你小小年紀能有此見識,已然不凡,可你所說的這兩點,確實難辦。

收取商稅,閹黨魏忠賢也曾實施過,我也有意收取,可那些文官富商們不同意,朕沒辦法只能廢除了。

至於你說的發行紙幣,我朝太祖也曾發行過大明寶鈔,可那東西貶值的極快,搞的民怨沸騰,最終在正德一朝廢止。

前宋也曾發行過交子,由於發行過度,而造成貶值,沒有流通起來,還使財賦崩潰,這都是教訓啊。”

“父皇陛下,皇兒對此有一些粗淺的建議,紙幣這東西可不能爛發行,發行多少需要以一些實物爲根據,比如黃金,如果發行過多,國家就回收不了,紙幣纔會貶值。”

朱慈烺見崇禎有些敷衍的點頭,興趣不大,無奈的繼續道:“我大明幅源廣擴,但對於災害總的來說無非就有四種,一是澇;二是旱;三是天災;四是人禍。

簡單來說,南方要清理河道,加固堤壩,減少澇災;北方要引水灌溉,多挖水井;到於天災,我們人不可控,但是戶部要錢糧充裕,還是可以做到一定的補救;

最後說人禍,也就是那些貪污工程款、救災款、亂加稅逼民造反的官員,對於這些人,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殺!”

說到這裡,朱慈烺一臉的肅殺之氣,大聲說道:“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肅清官場,不殺,不足以平復父皇陛下之怒火,不殺,不足以還一個永樂盛世!”

當朱慈烺將四個‘殺’字說完,幹清宮一片安靜,落針可聞。

崇禎皇帝聽到這裡,心裡一振,詫異的看着朱慈烺。

不止是他,就連王承恩等幾個值班的太監都沒想到,一個虛歲僅八歲的孩子就帶有君王之威,居然能說出這樣的狠話來。

特別是韓三,不着痕跡的摸了摸身上的十兩銀子,額頭虛汗直冒,偷瞄了一眼朱慈烺,彷彿心中下了很大的決心。

崇禎皇帝輕拍了一下朱慈烺,說道:“皇兒的這些想法朕會都好好斟酌一下的,皇兒是長大了。”

朱慈烺在被崇禎皇帝好一番誇講,朱慈烺感覺崇禎對他的建議並什麼興趣,這讓他很無奈。

現在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了,但願能有所改變吧,關鍵的還是要使自己先強大起來。

www ▲тt kΛn ▲c ○

有人說主角太小爭取兵權不現實,我想說,同時代的多爾袞在八歲時就被努爾哈赤立爲和碩額真了,與其他八大貝勒共議國政,並掌管數千兵力,我喜歡一句話:寇可往,吾亦可往!

(本章完)

166.第166章 認慫471.第469章 大開殺戒530.第528章 太子天威767.第764章 一鍋端944.第939章 內閣會議(補更)98.第98章 出征1099.第1093章 非比尋常的圍狩1226.第1220章 你乾脆把我廢了1229.第1223章 要什麼理由?181.第181章 衛所激變773.第770章 西征軍凱旋395.第393章 堅持查案1160.第1154章 爲了大明1073.第1067章 在下朱凡537.第535章 全民防疫449.第447章 戶役制度166.第166章 認慫685.第682章 飛鴿傳情939.第934章 活活鞭死1074.第1068章 劈頭蓋臉一頓罵688.第685章 富春山居圖1193.第1187章 軍火生意756.第753章 司法改革437.第435章 推行新政187.第187章 大刀闊斧1325.第1319章 駙馬回京1118.第1112章 緬甸善後498.第496章 鄭氏三千精甲767.第764章 一鍋端223.第222章 不懂規矩的英國人497.第495章 苦惱的鄭芝龍1307.第1301章 陰險狡詐朱皇帝1222.第1216章 大明遠勝大清1045.第1039章 噶爾丹入朝1198.第1192章 亂局902.第897章 錦衣衛現身說法366.第364章 義州變故286.第284章 針鋒相對492.第490章 鄭家的實力974.第969章 技術革新1249.第1243章 聯姻帝室1309.第1303章 八皇會戰(2)1060.第1054章 柳暗花明1315.第1309章 天武風雲會1265.第1259章 偉大的發明53.第53章 炮打騎兵1016.第1010章 懲奸令994.第989章 和平大業1110.第1104章 如有神助662.第659章 天武新政805.第802章 轟炸江戶1126.第1120章 瘋狂炮轟1286.第1280章 先鋒對戰1244.第1238章 駙馬238.第237章 一員狂將673.第670章 出兵東番1311.第1305章 八皇會戰(4)290.第288章 互相套路1094.第1088章 緬甸之變1223.第1217章 謠言72.第72章 凱旋儀式163.第163章 南下1349.第1343章 就藩9.第9章 向皇后借錢438.第436章 羣英薈萃181.第181章 衛所激變1236.第1230章 陰狠226.第225章 水師 鑄炮367.第365章 後路被切(爲盟主魂淡踩我腳了9.第9章 向皇后借錢623.第620章 議和532.第530章 薅羊毛與鹽稅改革106.第106章 聯合作戰766.第763章 證我強明!195.第195章 安排 落水(爲盟主JackieZXW加575.第573章 遼東危局1237.第1231章 滅口353.第351章 國丈的神操作227.第226章 回鳳陽1250.第1244章 二十四總督370.第368章 明軍陣中的大清皇帝633.第630章 互相試探616.第614章 驢車漂移1112.第1106章 空中轟炸797.第794章 我大明有曹操嗎?1182.第1176章 刻石記功582.第580章 神武揚威1009.第1003章 女皇的心思924.第919章 吃,給朕吃足了!424.第422章 進入南京城277.第275章 兩軍會合677.第674章 緣分1202.第1196章 重新洗牌864.第860章 一邊倒的屠殺425.第423章 南京勳貴236.第235章 大明第一清官379.第377章 暗棋927.第922章 使團的遭遇147.第147章 出爾反爾1316.第1310章 摧枯拉巧
166.第166章 認慫471.第469章 大開殺戒530.第528章 太子天威767.第764章 一鍋端944.第939章 內閣會議(補更)98.第98章 出征1099.第1093章 非比尋常的圍狩1226.第1220章 你乾脆把我廢了1229.第1223章 要什麼理由?181.第181章 衛所激變773.第770章 西征軍凱旋395.第393章 堅持查案1160.第1154章 爲了大明1073.第1067章 在下朱凡537.第535章 全民防疫449.第447章 戶役制度166.第166章 認慫685.第682章 飛鴿傳情939.第934章 活活鞭死1074.第1068章 劈頭蓋臉一頓罵688.第685章 富春山居圖1193.第1187章 軍火生意756.第753章 司法改革437.第435章 推行新政187.第187章 大刀闊斧1325.第1319章 駙馬回京1118.第1112章 緬甸善後498.第496章 鄭氏三千精甲767.第764章 一鍋端223.第222章 不懂規矩的英國人497.第495章 苦惱的鄭芝龍1307.第1301章 陰險狡詐朱皇帝1222.第1216章 大明遠勝大清1045.第1039章 噶爾丹入朝1198.第1192章 亂局902.第897章 錦衣衛現身說法366.第364章 義州變故286.第284章 針鋒相對492.第490章 鄭家的實力974.第969章 技術革新1249.第1243章 聯姻帝室1309.第1303章 八皇會戰(2)1060.第1054章 柳暗花明1315.第1309章 天武風雲會1265.第1259章 偉大的發明53.第53章 炮打騎兵1016.第1010章 懲奸令994.第989章 和平大業1110.第1104章 如有神助662.第659章 天武新政805.第802章 轟炸江戶1126.第1120章 瘋狂炮轟1286.第1280章 先鋒對戰1244.第1238章 駙馬238.第237章 一員狂將673.第670章 出兵東番1311.第1305章 八皇會戰(4)290.第288章 互相套路1094.第1088章 緬甸之變1223.第1217章 謠言72.第72章 凱旋儀式163.第163章 南下1349.第1343章 就藩9.第9章 向皇后借錢438.第436章 羣英薈萃181.第181章 衛所激變1236.第1230章 陰狠226.第225章 水師 鑄炮367.第365章 後路被切(爲盟主魂淡踩我腳了9.第9章 向皇后借錢623.第620章 議和532.第530章 薅羊毛與鹽稅改革106.第106章 聯合作戰766.第763章 證我強明!195.第195章 安排 落水(爲盟主JackieZXW加575.第573章 遼東危局1237.第1231章 滅口353.第351章 國丈的神操作227.第226章 回鳳陽1250.第1244章 二十四總督370.第368章 明軍陣中的大清皇帝633.第630章 互相試探616.第614章 驢車漂移1112.第1106章 空中轟炸797.第794章 我大明有曹操嗎?1182.第1176章 刻石記功582.第580章 神武揚威1009.第1003章 女皇的心思924.第919章 吃,給朕吃足了!424.第422章 進入南京城277.第275章 兩軍會合677.第674章 緣分1202.第1196章 重新洗牌864.第860章 一邊倒的屠殺425.第423章 南京勳貴236.第235章 大明第一清官379.第377章 暗棋927.第922章 使團的遭遇147.第147章 出爾反爾1316.第1310章 摧枯拉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