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第532章 加徵三餉

第532章 加徵三餉

賺錢,不管在什麼時代,都是個國際性的難題。

太子朱慈烺在江南雷厲風行的推行一系列新政,使得稅收翻了數翻,雖有成功案列在眼前,但崇禎卻不能依葫蘆畫瓢的實施。

首先是他出於自尊心的不情願,作爲年輕有爲的在位皇帝,事事還要學***的政策,這要是傳出去,皇帝的顏面何存?

更何況楊嗣昌等文臣也不會答應的,他們還堅持着從百姓身上收稅,寧可得罪百姓也不願觸動士紳地主們的利益,說到底朝中的官員就是那些人的保護傘,也受益他們,怎可自斷前程呢?

皇極殿中的議事進行了半個時辰,羣臣也沒議出什麼來錢快的路子。

最後兵部尚書陳新甲提議道:“陛下,臣建議復征剿餉!”

剿餉是專門鎮壓農民起義所徵收的費用,總數兩百八十萬兩,主要徵自田土,當初原議只徵一年,實際上從崇禎十年起,直到崇禎十二年李自成鑽進商洛山後才停止。

崇禎面露憂色,他擔心復征剿餉會讓別人說自己出爾反爾,失信於天下。

對於皇帝憂慮失信這個問題,陳新甲說道:“陛下,不妨礙的,加賦出於土田,而擁有土地者,多爲地主大戶,上百畝的田地纔多徵銀三四錢,小錢也!”

崇禎依舊在糾結,到底該不該復征剿餉,正在此時,內侍傳來楊嗣昌急遞進京的上書。

崇禎打開一看,掃了幾眼之後面色竟然轉憂爲喜,讚了一聲道:“還是楊卿體恤朕躬.”

殿中諸臣都是大眼瞪小眼,眼下皇帝最犯愁的頭等大事就是沒錢,能讓皇帝轉憂爲喜的,應該和錢有關係,莫非楊嗣昌忽然發財了,不需要朝廷接濟了?

衆人眼巴巴的等皇帝開口解釋,到底是什麼事讓他這麼開心的。

崇禎將手中奏疏遞給王承恩,讓其當庭宣讀。

原來楊嗣昌提議徵派練餉,對外名義上是訓練邊兵,加強九邊各鎮防禦力量,對付建奴,實際是爲了對付農民起義。

練餉依舊從天賦中徵收,類似攤丁入畝,田賦每畝加一分,楊嗣昌在奏疏中連總數都算出來了,每年可徵銀七百三十餘萬兩。

崇禎心中盤算着,現在李自成又反,局勢靡爛,要剿滅其部,需要的糧餉可能達天文數字,若是徵收三餉,合遼餉、剿餉、練餉三數,每年國庫可增賦一千六百七十萬兩。

只要有了銀子,便可練出大量新軍,無懼流賊。

按照楊嗣昌的計算,大明天賦極低,每畝田地即便加徵三餉,不過是多了幾斤小米錢,遠達不到“重賦”的標準,這也是讓崇禎轉憂爲喜的原因。

刑部尚書馮英聽後,臉色一變,道:“陛下,臣有本奏!”

崇禎眉頭微蹙,暗道怎麼又是這個老東西?或許他同意徵收三餉之舉?

馮英直接跪倒在地,亢聲道:“徵收練餉之事,陛下萬萬不可施行,此舉若行,何異於竭澤而漁?”

崇禎皇帝端坐龍椅之上,冷冷的看着馮英道:“此策不行,你倒是給朕想個能解這燃眉之急的法子來?”

馮英卻並不接茬,繼續道:“萬曆四十六年全國兩京十三省加派遼餉,每畝土地加徵稅銀九釐,崇禎四年加課銀至一分二,崇禎十年又加增剿餉,若是徵收這練餉,再增加一分課銀,必然苦累小民!”

他斷然直言“如此層層加稅,百姓困苦不堪,又逢連年的天災人禍,如再加稅,百姓們被壓的喘不過起來,剔脂刮髓,以致民窮盜起,天下將更亂啊!”

馮英的話很明確,現在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不造反纔怪呢。

陳新甲卻是不以爲然,道:“真是危言聳聽!楊相提議加征剿餉,也是權宜之計,只收今年一年,解了燃眉之急,來年不徵便是”

馮英長長的嘆了口氣,道:“楊相提出的練餉雖解決了眼下的大難題,然他想過沒有,各地土地有肥沃貧瘠,產量各不相同,統一按畝徵收賦稅,會造成大量的悲劇!”

狀元郎魏藻德立馬站隊陳新甲,說道:“陛下,臣以爲朝廷需實行鐵腕手段實行加徵三餉,徵稅再苦,仍然有中興大明的希望,但若是不徵稅,各地流寇不能徹底剿滅,終將是大患。”

陳新甲看得連連點頭,暗道這姓魏的不錯,不僅書讀的好,還很有眼光,是個人才!

崇禎若有所思,終於下定決心,他嘆息道:“朕便傳詔開徵三餉,暫累吾民一年,盼望匪賊盡滅後天下重歸太平,百姓安居樂業。”

馮英心中發冷,雖說暫定一年,只怕將來會成了定製。

皇帝只看表面上的稅率,每畝地只收幾分銀子,稅率最多不過一成多,百姓應該能扛得住。

他卻不知道到了下面地方,老百姓的負擔將會增到何種程度,各級貪官污吏絕不會放過這個搭車搜刮的大好機會,暗爲加派者,不知幾百千萬,只怕是私派多於正賦,數倍乃至數十倍。

馮英常年執掌刑部,看過不少貪官的案卷,有些地方官吏撈了錢後,卻藉口老百姓負擔重,不忍心收,扣下餉銀不上交朝廷,自己享用。

他還曾看過近期一樁案卷,山東之地有些官員,竟私派賦稅高達六倍之多!

徵收三餉,原是爲了維護內外秩序穩定,但如此殺雞取卵的做法,無疑是逼老百姓鋌而走險,因加派而逼民爲寇,要蕩寇又得加派,於是惡性循環,大明能扛得住?

馮英連忙站出來道:“陛下,全國每年的正稅不過四五百萬兩,而加徵的副稅高達一千多萬兩,最重要的是,戶部在冊的田地大多是藩王、勳貴、士紳官員、士子文人的,很多是不交稅或是逃稅的!如此攤派下去,最終的負擔只會轉嫁到普通百姓身上!”

此話一出,衆臣譁然,馮英的膽子也太大了,竟然連這種大實話都敢說,他是不想混了嗎?

太子在江南數省取消了所有階層的納稅特權,但北方各省依舊保持如常,很多人對此事都避而不談,馮英卻當衆說了出來!

崇禎皇帝也是驚怒,他盯着馮英的眼神充滿殺意,卻半晌不發一言,人家說出這種大實話,一時間還真不知道以什麼理由殺他。

見皇帝遲疑,陳新甲道:“陛下,此時若是不爭,再過幾年李賊勢大無法遏制,即便是想徵都徵不了啊!”

陳新甲的話如一道驚雷,將崇禎震住,他忽然想到,九邊加中原各地,共計十八萬大軍,若是稍有失利,便是萬劫不復。

崇禎非常果決,立時道:“傳旨,立即加徵三餉,不論豪門百姓,三教九流,誰敢抗稅,殺無赦!”

見大事已定,陳新甲等人歌頌道:“陛下聖明!”

皇帝雖如此說,但真到了下面,地方官員敢徵收藩王、士紳的稅?你怕是不想用腿走路了?

最後,馮英完全豁了出去,跪在地上大呼道:“陛下萬萬不可,朝廷一邊剿賊,一邊加稅,只會讓百姓們無法求生,最後被流賊裹挾而去,結果只會是流賊越剿越多,我大明危矣!”

崇禎頓時怒了,喝道:“你一口一個大明危矣,是何居心?來人吶,將他打入死牢!”

被兩名錦衣衛拖走,馮英感不懼,仍然大呼道:“是驅民以爲賊也,又何平賊之有!陛下何以不明這個道理!”

崇禎冷冷的看着他被拖走,他心中也在好奇,在冊田畝這麼多,百姓負擔說起來也不重,爲什麼他們總是紛紛抗拒甚至造反呢?

無暇想那麼多,他冷哼一聲,說道:“此事便這麼定了,內閣一會擬個章程,儘快實施下去!”

陳新甲鬆了一口氣,能搞來銀子,楊閣老在河南的戰事便穩了,待楊閣老剿滅流寇,創不世之功,班師回朝後,自己入閣之事也該妥了!

至於會不會有災民大規模的加入流寇,陳新甲並沒有當回事,亦或是揣着明白裝糊塗。

待結束朝會,崇禎剛回到幹清宮時,只聽慈寧宮太監哭着前來彙報:昭妃老孃娘薨逝了

崇禎十五年二月,萬曆皇帝妃嬪,在宮中渡過了六十四年的劉太妃薨逝,享壽86歲,葬於銀錢山,諡爲“宣懿康昭太妃”。

這卷還有幾章就結束了,寫這些是埋雷,準備下捲過渡到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兵臨京師。

(本章完)

226.第225章 水師 鑄炮768.第765章 直搗黃龍610.第608章 清廷的外援1034.第1028章 盡忠1324.第1318章 廟號1259.第1253章 天地會361.第359章 有來無回378.第376章 一個頭鐵的逃跑人士578.第576章 吳三桂剃頭1168.第1162章 幕後黑手(補更)59.第59章 前來送死804.第801章 兵臨江戶灣206.第205章 追擊革左五營1136.第1130章 漢王的自信542.第540章 水淹開封337.第335章 武裝泅渡335.第333章 火炮對轟553.第551章 京師諸人反應1051.第1045章 出兵安南529.第527章 遭殃的揚州府官員328.第326章 請命平遼1061.第1055章 徐府869.第865章 大報恩寺琉璃塔308.第306章 預言老歪脖樹27.第27章 老老實實交銀子254.第252章 佯攻475.第473章 燒燬東林書院659.第656章 大明未來的軍力部署1090.第1084章 天武帝是好皇帝316.第314章 天子守國門597.第595章 美人計1110.第1104章 如有神助602.第600章 忠臣58.第58章 僞軍爲先鋒1310.第1304章 八皇會戰(3)778.第775章 天武七年651.第648章 徵北都護府997.第992章 搶灘登陸(補更2)1047.第1041章 內閣調動239.第238章 演武對戰808.第805章 黨爭529.第527章 遭殃的揚州府官員631.第628章 後方236.第235章 大明第一清官1357.第1351章 秦王掃六合631.第628章 後方956.第951章 熱情的大洋馬們(補更)378.第376章 一個頭鐵的逃跑人士455.第453章 給勳貴們登臺的機會255.第253章 十面埋伏1017.第1011章 壯丁728.第725章 宣府465.第463章 謀劃兵諫163.第163章 南下5.第5章 東宮衛隊652.第649章 漢家禮儀611.第609章 漠南變故657.第654章 杯酒釋罔替1332.第1326章 殺功臣943.第938章 名畫再現1365.第1359章 完本感言988.第983章 噠噠噠噠噠1297.第1291章 活捉沙皇235.第234章 所見所聞944.第939章 內閣會議(補更)1181.第1175章 噶爾丹的小心思1198.第1192章 亂局594.第592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223.第222章 不懂規矩的英國人1058.第1052章 刷新了世界觀(補更)226.第225章 水師 鑄炮403.第401章 驚天財富(爲舵主流年似水年華666.第663章 微服出宮474.第472章 都老實了464.第462章 殺稅監 大亂起448.第446章 再加一把火,商稅835.第831章 朱有能陣前勸降180.第180章 密謀1168.第1162章 幕後黑手(補更)1365.第1359章 完本感言1288.第1282章 惡毒計策304.第302章 皇太子萬歲108.第108章 口令1236.第1230章 陰狠736.第733章 這也叫軍隊?1246.第1240章 表態871.第867章 神棍的絕望887.第882章 明軍出兵平亂252.第250章 軍令1070.第1064章 皇明軍校122.第122章 強行裝逼265.第263章 天武軍閱兵378.第376章 一個頭鐵的逃跑人士685.第682章 飛鴿傳情350.第348章 準備抄家的崇禎47.第47章 裝逼者死349.第347章 京師捐款800.第797章 聯軍436.第434章 滾!673.第670章 出兵東番
226.第225章 水師 鑄炮768.第765章 直搗黃龍610.第608章 清廷的外援1034.第1028章 盡忠1324.第1318章 廟號1259.第1253章 天地會361.第359章 有來無回378.第376章 一個頭鐵的逃跑人士578.第576章 吳三桂剃頭1168.第1162章 幕後黑手(補更)59.第59章 前來送死804.第801章 兵臨江戶灣206.第205章 追擊革左五營1136.第1130章 漢王的自信542.第540章 水淹開封337.第335章 武裝泅渡335.第333章 火炮對轟553.第551章 京師諸人反應1051.第1045章 出兵安南529.第527章 遭殃的揚州府官員328.第326章 請命平遼1061.第1055章 徐府869.第865章 大報恩寺琉璃塔308.第306章 預言老歪脖樹27.第27章 老老實實交銀子254.第252章 佯攻475.第473章 燒燬東林書院659.第656章 大明未來的軍力部署1090.第1084章 天武帝是好皇帝316.第314章 天子守國門597.第595章 美人計1110.第1104章 如有神助602.第600章 忠臣58.第58章 僞軍爲先鋒1310.第1304章 八皇會戰(3)778.第775章 天武七年651.第648章 徵北都護府997.第992章 搶灘登陸(補更2)1047.第1041章 內閣調動239.第238章 演武對戰808.第805章 黨爭529.第527章 遭殃的揚州府官員631.第628章 後方236.第235章 大明第一清官1357.第1351章 秦王掃六合631.第628章 後方956.第951章 熱情的大洋馬們(補更)378.第376章 一個頭鐵的逃跑人士455.第453章 給勳貴們登臺的機會255.第253章 十面埋伏1017.第1011章 壯丁728.第725章 宣府465.第463章 謀劃兵諫163.第163章 南下5.第5章 東宮衛隊652.第649章 漢家禮儀611.第609章 漠南變故657.第654章 杯酒釋罔替1332.第1326章 殺功臣943.第938章 名畫再現1365.第1359章 完本感言988.第983章 噠噠噠噠噠1297.第1291章 活捉沙皇235.第234章 所見所聞944.第939章 內閣會議(補更)1181.第1175章 噶爾丹的小心思1198.第1192章 亂局594.第592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223.第222章 不懂規矩的英國人1058.第1052章 刷新了世界觀(補更)226.第225章 水師 鑄炮403.第401章 驚天財富(爲舵主流年似水年華666.第663章 微服出宮474.第472章 都老實了464.第462章 殺稅監 大亂起448.第446章 再加一把火,商稅835.第831章 朱有能陣前勸降180.第180章 密謀1168.第1162章 幕後黑手(補更)1365.第1359章 完本感言1288.第1282章 惡毒計策304.第302章 皇太子萬歲108.第108章 口令1236.第1230章 陰狠736.第733章 這也叫軍隊?1246.第1240章 表態871.第867章 神棍的絕望887.第882章 明軍出兵平亂252.第250章 軍令1070.第1064章 皇明軍校122.第122章 強行裝逼265.第263章 天武軍閱兵378.第376章 一個頭鐵的逃跑人士685.第682章 飛鴿傳情350.第348章 準備抄家的崇禎47.第47章 裝逼者死349.第347章 京師捐款800.第797章 聯軍436.第434章 滾!673.第670章 出兵東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