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第657章 文武分治

第657章 文武分治

當天,奉天殿內舉行大朝會,當庭正式宣佈旨意,改組內閣與軍機。

旨意中明確表示,皇帝之下分爲內閣和軍機。

內閣辦公地點在紫禁城奉天殿東邊的文華殿,軍機辦公地點在奉天殿西邊的武英殿。

住在文華殿的永王和定王二人,搬出紫禁城,朱慈烺將抄家所得的魏國公府和保國公府,分別賜給定王和永王,作爲王府。

內閣大臣管理全國政務,治理國家促進發展,掌管除軍隊和宗室外的一切國政事物。

內閣下屬吏部、戶部、禮部、工部、刑部、教化部、財政部(稅務部)、海事部、鴻臚寺(外交部)、翰林院。

軍機大臣管理軍事,負責軍事作戰,開疆拓土。

軍機控制全國的軍隊,掌軍令,可以對軍隊發號施令,對武官選拔、考覈、升降、賞罰。

軍機下屬兵部、情報部、後勤部、軍器部、贊畫部、軍工研究院、皇明軍校。

其中兵部是軍屯部和五軍都督府的集合體,新的五軍都督府包括了軍屯職責,總部以前叫大都督府,朱慈烺將其直接改爲兵部。

軍機與內閣的職權平等,凡軍機要務,內閣無權過問。

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氣,分別向皇帝奏事,皇帝利用兩者之間的異同,直接控制軍權和政權。

遇到戰事,皇帝召開御前會議,商量要不要打,打的話將要達到什麼戰略目的,然後軍機去執行,下達作戰命令。

內閣只負責調動各省的後勤支援,當然了,各地都督府也會在當地設立後勤戰備倉儲,隨時應對戰爭,避免文官們後勤不繼拖後腿,影響戰況。

內閣大臣和軍機大臣,皆由皇帝親自任免,主要以政績與軍功爲依據。

除了皇帝可以制約內閣與軍機,朱慈烺又將都察院和軍法部獨立於內閣與軍機外。

都察院監察文官,軍法部監察武將,按章程辦事,形成制衡,聽命於皇帝。

朱慈烺本想將財政權也單獨拿出來的,後來想想還是放棄了,財權要是拿出來,就是北宋的二府三司制了,容易造成冗官的現象,行政效率差。

爲了保持行政效率,朱慈烺採用問責制,明確官員崗位職責,任務不重合,是誰的責任由誰來承擔。

追究具體問題的具體過錯,不問功勞苦勞,不搞將功抵過,形成真正的賞罰分明。

最後,在殿上,朱慈烺宣佈了內閣大臣和軍機大臣的名單。

吏部尚書,楊廷麟,內閣首輔,太師,侯爵,文華殿大學士。

戶部尚書:張國維,內閣次輔,伯爵,文華殿大學士。

禮部尚書:朱繼柞,內閣大臣,文華殿大學士。

工部尚書:方孔照,內閣大臣,伯爵,文華殿大學士。

方孔照本是內閣次輔,因兒子方以智擔任浙江巡撫,他避免方家權勢過重,樹大招風,因此甘願讓出位置,掌管個沒什麼影響力的工部.

刑部尚書:馮英,內閣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兼任應天府府尹,掌天下刑獄。

教化部尚書:李巖,內閣大臣,文華殿大學士,年輕遭人妒忌,未封爵,留用教化部。

財政部尚書:程國祥,內閣大臣,伯爵,文華殿大學士。

海事部尚書:沈廷揚,內閣大臣,文華殿大學士。

鴻臚寺卿:(外交部)冒襄,內閣大臣,這是唯一一個不是文華殿大學士的內閣大臣。

若不是外交工作日益重要,以這位學渣的資歷,再努力十年都入不了內閣!

翰林院大學士:楊士聰,內閣大臣,伯爵,文華殿大學士。

翰林院集中了知識分子中的精英,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爲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

原本翰林院的老大隻是五品學士,其他官職都是些六七八九品的小官,每天只負責抄抄寫寫的工作,致力於文化學術事業的傳承。

朱慈烺有意將翰林院搞成智囊團,特地在原有的學士上面再設大學士一人,正二品銜,楊士聰爲首任大學士,掌翰林院。

都察院院長:李邦華,負責監察以上所有部門官員,不入閣,授正一品特進光祿大夫。

朱慈烺覺得左都御史這個官職沒逼格,不配當都察院的老大,於是在左都御史上面又加了個院長

軍機大臣及下設部門。

兵部尚書:孫應元,首席軍機大臣,秦國公。

情報部尚書:李廷表,軍機大臣,太保,侯爵。

此時的大明情報網主要分成三部分:錦衣衛主要側重於軍事情報,往別國派出細作;

龍驤夜不收相當於特種偵查大隊,隸屬於軍機;

東廠接管全國官員和民事情報網,直接對皇帝負責。

後勤部尚書:太監盧九德,軍機大臣,祖墳冒青煙,成爲歷史上唯一一位太監當官的傢伙。

軍器部尚書:趙景麟,軍機大臣,侯爵,掌管各地軍器局、武器製造。

贊畫部尚書:趙士驤,軍機大臣,伯爵。

贊畫相當於參謀,主要職責是整理戰鬥信息,爲軍事長官提供資料並提出一定的戰略戰術,爲行軍部隊指路、以及爲將帥們起草報告和文書。

經軍事長官授意,贊畫可以向下面單位佈置具體的戰鬥任務。

最重要的是,贊畫部要對士兵們進行思想教育,精忠報國,守護百姓,讓士兵們在任何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夠積極的戰鬥,充滿必勝的信念

朱慈烺很明白,這樣的文武分治制度,不一定很完美,而且面對時代的發展,以後也需要再作出調整,比如拓展海外時,隨着地盤的變大,很多問題又會出現。

最後,朱慈烺確定了巡撫制度,命吳忠宣佈各省巡撫的名單。

巡撫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基本上是皇帝派遣官員出巡邊鎮和賑災撫民。

大明開國之初,在各省設立都司(都指揮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分別主管軍事、民政、司法,合稱三司。

按道理說這三權分立的制度挺好的,然而不到百年的時候,隨着土木堡之變後,文官集團勢力做大,武將集團地位下降,三司的平衡被打破。

加上社會矛盾激化,三司條條分割,都在推卸責任,運轉不靈。

這個時候,大明朝廷才另置巡撫,地位在三司之上,使三權歸一,掌管地方軍政大權,行政效率蹭蹭往上提,朝廷對地方的統轄權也重新得到加強。

即便如此,大明的巡撫依舊是非地方正式軍政長官,哪裡不穩定就往哪裡派出巡撫,基本都是都察院的御史兼職。

巡撫開始是主管民政方面的,隨着天啓、崇禎朝地方戰事變多,巡撫側重於主管軍事,走了文官指揮軍隊的下坡路。

鑑於此狀況,朱慈烺正式確立巡撫制度,在各省設一名巡撫,從二品,掌管一省民政、司法、監察大權,不掌軍事。

老鐵不要急,設置這些後,再頒佈天武新政內容,奠定治國的基礎,主角立馬出宮嗨,開展感情線

(本章完)

528.第526章 磨刀霍霍向鹽商5.第5章 東宮衛隊975.第970章 小小軍火商的逆襲1344.第1338章 高牆323.第321章 狡詐的多爾袞122.第122章 強行裝逼1349.第1343章 就藩547.第545章 決戰582.第580章 神武揚威655.第652章 邊疆政策389.第387章 放肆三日1149.第1143章 欺負年輕人485.第483章 視察海防811.第808章 天皇的小心思174.第174章 駕臨中都663.第660章 大明中央銀行806.第803章 端幕府老巢799.第796章 殉艦850.第846章 崇禎與順治60.第60章 轟他孃的!1315.第1309章 天武風雲會157.第157章 溫體仁下課520.第518章 賜婚1083.第1077章 兵棋推演649.第646章 封狼居胥66.第66章 無須請旨,直接格殺675.第672章 邂逅美人77.第77章 苦逼的崇禎1342.第1336章 父子1192.第1186章 升官發財635.第632章 天上掉下個奴才734.第731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927.第922章 使團的遭遇928.第923章 歐洲的小洋馬274.第272章 清軍的絕死突圍(加更)431.第429章 有個找死的傢伙920.第915章 微服陝西614.第612章 敗局已定1137.第1131章 準噶爾甕中捉鱉739.第736章 詔獄新客144.第144章 勇衛營譁變974.第969章 技術革新240.第239章 軍陣大師(月票加更3)1224.第1218章 太子調兵910.第905章 選駙馬1027.第1021章 幕府爭端1225.第1219章 訓斥太子391.第389章 進軍蒙古796.第793章 打傻了1142.第1136章 自由撤退923.第918章 硬氣的都察院(補更)1362.第1356章 百歲壽誕957.第952章 國王的演講1110.第1104章 如有神助252.第250章 軍令659.第656章 大明未來的軍力部署181.第181章 衛所激變403.第401章 驚天財富(爲舵主流年似水年華294.第292章 誘敵深入478.第476章 宏大的藍圖1245.第1239章 統一天下530.第528章 太子天威1243.第1237章 一場莫名其妙的戰事460.第458章 這還得了?(補請假的更新)1225.第1219章 訓斥太子459.第457章 巡撫遇刺178.第178章 衛所 土地582.第580章 神武揚威409.第407章 太廟祭祖送血食184.第184章 以暴制暴1362.第1356章 百歲壽誕1040.第1034章 發兵關東941.第936章 細思恐極1235.第1229章 上面有人501.第499章 鐵人軍857.第853章 奴顏婢膝557.第555章 崇禎大殺四方171.第171章 戰流寇1033.第1027章 破陣(補更)935.第930章 主子來了274.第272章 清軍的絕死突圍(加更)386.第384章 寒酸的盛京皇宮1193.第1187章 軍火生意1056.第1050章 全球部署(必看,結尾有大事41.第41章 新營723.第720章 大明董事會179.第179章 清查土地73.第73章 崇禎皇帝的肯定980.第975章 不愧是劍人1026.第1020章 士兵的日記1357.第1351章 秦王掃六合610.第608章 清廷的外援726.第723章 皇后有喜803.第800章 明軍洗掠九州島1089.第1083章 東宮比試379.第377章 暗棋745.第742章 進京告御狀498.第496章 鄭氏三千精甲877.第873章 強硬的新任總督638.第635章 蒙古人的戰術
528.第526章 磨刀霍霍向鹽商5.第5章 東宮衛隊975.第970章 小小軍火商的逆襲1344.第1338章 高牆323.第321章 狡詐的多爾袞122.第122章 強行裝逼1349.第1343章 就藩547.第545章 決戰582.第580章 神武揚威655.第652章 邊疆政策389.第387章 放肆三日1149.第1143章 欺負年輕人485.第483章 視察海防811.第808章 天皇的小心思174.第174章 駕臨中都663.第660章 大明中央銀行806.第803章 端幕府老巢799.第796章 殉艦850.第846章 崇禎與順治60.第60章 轟他孃的!1315.第1309章 天武風雲會157.第157章 溫體仁下課520.第518章 賜婚1083.第1077章 兵棋推演649.第646章 封狼居胥66.第66章 無須請旨,直接格殺675.第672章 邂逅美人77.第77章 苦逼的崇禎1342.第1336章 父子1192.第1186章 升官發財635.第632章 天上掉下個奴才734.第731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927.第922章 使團的遭遇928.第923章 歐洲的小洋馬274.第272章 清軍的絕死突圍(加更)431.第429章 有個找死的傢伙920.第915章 微服陝西614.第612章 敗局已定1137.第1131章 準噶爾甕中捉鱉739.第736章 詔獄新客144.第144章 勇衛營譁變974.第969章 技術革新240.第239章 軍陣大師(月票加更3)1224.第1218章 太子調兵910.第905章 選駙馬1027.第1021章 幕府爭端1225.第1219章 訓斥太子391.第389章 進軍蒙古796.第793章 打傻了1142.第1136章 自由撤退923.第918章 硬氣的都察院(補更)1362.第1356章 百歲壽誕957.第952章 國王的演講1110.第1104章 如有神助252.第250章 軍令659.第656章 大明未來的軍力部署181.第181章 衛所激變403.第401章 驚天財富(爲舵主流年似水年華294.第292章 誘敵深入478.第476章 宏大的藍圖1245.第1239章 統一天下530.第528章 太子天威1243.第1237章 一場莫名其妙的戰事460.第458章 這還得了?(補請假的更新)1225.第1219章 訓斥太子459.第457章 巡撫遇刺178.第178章 衛所 土地582.第580章 神武揚威409.第407章 太廟祭祖送血食184.第184章 以暴制暴1362.第1356章 百歲壽誕1040.第1034章 發兵關東941.第936章 細思恐極1235.第1229章 上面有人501.第499章 鐵人軍857.第853章 奴顏婢膝557.第555章 崇禎大殺四方171.第171章 戰流寇1033.第1027章 破陣(補更)935.第930章 主子來了274.第272章 清軍的絕死突圍(加更)386.第384章 寒酸的盛京皇宮1193.第1187章 軍火生意1056.第1050章 全球部署(必看,結尾有大事41.第41章 新營723.第720章 大明董事會179.第179章 清查土地73.第73章 崇禎皇帝的肯定980.第975章 不愧是劍人1026.第1020章 士兵的日記1357.第1351章 秦王掃六合610.第608章 清廷的外援726.第723章 皇后有喜803.第800章 明軍洗掠九州島1089.第1083章 東宮比試379.第377章 暗棋745.第742章 進京告御狀498.第496章 鄭氏三千精甲877.第873章 強硬的新任總督638.第635章 蒙古人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