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召見

蔣校長帶着國民政府的一批高層人員來到了西安,但是蔣校長恐怕做夢都不會想到,這次的西安之行,讓他失去了太多。

蔣校長的侄子蔣孝先被打死,蔣校長的結拜兄弟邵元衝被打死,蔣校長從浙江老家帶來的嫡系警衛,也是死的死,傷的傷,就連蔣校長也在逃跑的時候,腰部也受到了傷害。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張楊二人的做法,確實已經違背了一些道義,而楊虎城部隊的殘暴,卻是很多人無法想象的。

在蔣校長趕赴西安之後,給甘肅的孫興華髮來了電文,蔣校長讓孫興華趕赴西安,一同參加不久之後召開的作戰會議,畢竟名義上面,孫興華還是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即便蔣校長要把張楊部隊趕出西安,但是孫興華這個副總司令,對於蔣校長而言,還是有用處的。

孫興華知道這次的西安之行,無異於是羊入虎口。但是蔣校長下達了命令,孫興華是不好不去的,要是以往還可以不去,但是如果這次不去,恐怕在西安事變之後,蔣校長會思考這件事情,對孫興華起疑心。

1936年12月五日,孫興華乘坐專機從甘肅趕赴西安。

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楊虎城,西北剿匪代總司令職務的張學良,以及在西安的中央大員,授命赴機場迎接。

這次孫興華的排場很大,讓一些人目瞪口呆。

航空隊的第一大隊。第三大隊,總共七十二架飛機沿途護送孫興華,直到專機在西安機場降落之後,七十二架飛機在西安上空盤旋。這才離去。

張學良和楊虎城目瞪口呆,兩個人對視了一眼,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迎接孫興華的中央大員,算是孫興華的老相識,陳誠,蔣鼎文,錢大均等人都是在黃埔時候的教官,與孫興華感情自然不錯。

在整個國民政府裡面。孫興華和蔣校長偶爾會有爭端,但是與各個中央大員之間,卻沒有任何利益糾紛。

孫興華控制的三個省份,也沒有妨礙這些人的利益。所以這些中央大員,也願意和孫興華這樣的一方諸侯交好。

“孫教官。”衆人看到孫興華從飛機上走了下來,紛紛敬禮說。

這些人算起來,當初可都是孫興華的部下。

張學良尷尬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他的軍銜可是陸軍一級上將,整個中國只有九個人擁有這樣的軍銜,讓他向孫興華敬禮,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於楊虎城。他是不得不敬禮的。

孫興華回禮,一一和在場的人握手。

不知道是不是有意。孫興華竟然沒有和張學良楊虎城二人握手。

衆人坐在了轎車上面,孫興華則是故意慢了一步。

楊虎城和張學良兩個人站在了一起。看到孫興華慢了一步,兩個人一臉的疑惑,等到兩個人和孫興華站在一起的時候,孫興華開口說話了。

“烏雲蔽日,看來西安是有大事情發生了。張總司令,楊主任,你們怎麼看?”孫興華意有所指的說着。

張學良面露驚訝之色,楊虎城卻是沒有任何情緒變化。

“孫副總司令,數十萬中央軍雲集陝西,西安難免會有大事情發生的。”楊虎城笑着說了一句,語氣不冷不熱。

“西安是千年古城啊,要是毀於戰火,恐怕是很多人不願意看到的。張總司令楊主任要三思啊。”孫興華冷冷的說了一句,朝着前面的轎車走了過去。

張學良是目瞪口呆,而楊虎城也是眉頭微微皺了起來。不過楊虎城是何許人也,過了一會後,臉上卻沒有了任何的表情。

孫興華趕到西安之後,先是到華清池面見蔣校長。

蔣校長這次到西安來,也是異常的小心,並沒有居住在西安城內,而是住在了距離西安三十公里的驪山北麓到華清池。

華清池內部由蔣校長攜帶的警衛負責安全,外圍則是由東北軍負責。

蔣校長不信任楊虎城,卻信任自己的小兄弟張學良,但是蔣校長絕對不會想到,正是張學良的東北軍,負責來抓他的。

車輛到達華清池後,直接通往了內部。

到達內部之後,孫興華下車,朝着蔣校長的房間走了過去。

“孫主任,請您留下配槍。”一個侍從來到孫興華的面前,敬禮說。

後面的錢大均急忙走了過來,看着孫興華說:“是校長的命令,所有覲見校長的人,都要留下配槍,張楊二人也不例外。”

孫興華笑了笑,將配槍交給了一旁的侍從,由錢大均帶領,朝着裡面走了過去。

房間裡面的蔣校長根本就沒有注意到外面發生的事情,此刻的蔣校長正站在地圖上,看着陝西的地圖,面色帶有幾分欣喜。

“校長。”孫興華走進去之後,敬禮說。

蔣校長回頭看了看,臉上露出了笑容。

“輔國,這麼多年了,你仍然如同黃埔時期一樣,沒有任何的改變。我不行了,老了啊。”蔣校長嘆息了一聲,拉着孫興華的手臂說。

錢大均目露驚訝之色,恐怕蔣校長難得會做出這樣的動作。

孫興華被蔣校長拉到了地圖面前,蔣校長似孩童一樣,指着幾處說:“陝北這幾塊地方,是他們最後的根據地,數十萬中央軍已經在兩廣前線雲集而來,輔國,這次我要徹底解決他們了。”

說到了最後,蔣校長的身體微微出現了顫抖,明顯是很興奮的狀態。

孫興華點頭不語,事情恐怕未必是蔣校長預料的那樣。

如果沒有西安事變,恐怕蔣校長的美夢就要成真了。但是有了西安事變,蔣校長的美夢,就像玻璃那樣破碎。

孫興華一直不明白,即便有了西安事變,蔣校長也完全可以撕破協議,畢竟那是在蔣校長被張楊二人掌握下所答應的協議,在法律上面根本就不算數。

更何況,古來成大事者,哪個人會被一紙協議所約束?

即便西安事變後,蔣校長也有機會徹底完成那個美夢,當時的情況,總共六十萬的精銳中央軍雲集陝西,而他們的對手,是剛剛經歷過大戰,走了很多路,補給和戰鬥力嚴重下降的部隊。

指揮這些中央軍的部隊,可不是胡宗南之流,國軍少有的悍將衛立煌擔任前敵總指揮,一路追隨的民國第一驍將薛嶽也已經趕到。

所以說,即便是發生了西安事變,蔣校長也完全可以撕破協議去攻擊,但是蔣校長卻沒有那樣去做。

從這一點上面來看,蔣校長是有一些幼稚的。

一個是把《資治通鑑》讀了十幾遍的人,一個是把《曾文正公全集》讀過十幾遍的人,很顯然是兩種不同的性格。

“校長,綏遠的事情,我已經聽聞了。軍政部下達的修築國防工事,我已經開始着手準備了,在寧夏境內進行修築國防永備工事,以備不時之需。根據35年度防衛計劃大綱,甘肅已經也已經在重要戰略重鎮修築國防工事,並且擬定守備兵力。”孫興華打斷了蔣校長的話,說明了一下青寧甘三省的情況。

孫興華和蔣校長會面,談的最多的仍然是抗日上面的問題。

而從不輕言抗日的蔣校長,也似乎願意在這個問題上面和孫興華進行談論。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1935年擬定的《1935年度防衛計劃大綱》,其中就有孫興華不少的功勞。

而根據35年擬定的方位計劃大綱制定的《1936年度國防計劃大綱》,在制定完成之後,軍委會第一時間派遣特使呈送到甘肅,由孫興華親自修改。

在國民政府之中,只有少數人知道國民政府的計劃,而在整個甘肅,除了孫興華葉正清外,幾乎沒有任何人知道國民政府的計劃。

“他們將全國劃分爲四個大區,分別是抗戰區、警備區、綏靖區、預備區。設冀察、晉綏、山東、江浙、福建、粵桂6個國防軍總指揮部,1個預備軍總指揮部,以軍事委員會爲最高指揮機構。這件事情你怎麼看?”蔣校長繼續的詢問道。

孫興華指着牆壁上面的地圖,繼續說出了自己的見解。

而蔣校長則是有意,把孫興華安排在預備軍總指揮的位置上面。

孫興華對於蔣校長的好意,自然是拒絕的,他不會留在後方,只要戰端開啓,孫興華就要帶領部隊奔赴前線抗戰禦敵。

蔣校長和孫興華根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制定的36年國防計劃大綱,談了不少的問題,其中有抗戰區作戰部隊的問題,又有後方部隊的整編問題。

孫興華適時的提出可以前方抗戰,後方整編的整軍方案,受到了蔣校長的重視,特意讓侍從室主任錢大均記在本上。

國民政府的抗戰計劃,只有一小部分人知道,這些人都是處於國民黨高層核心。國民政府可不會大聲的喊着抗日,蔣校長採取的策略,表面對日拖鞋,遷就日本的行爲,但是在暗地裡,卻是制定了國防計劃大綱,積極的整編部隊。

在日後張學良回憶的時候,還曾抱怨說,蔣先生有抗日計劃,也應該和我說的,他不說我怎麼知道。

可是張少帥,似乎有點高估了自己,以他的少爺本性,這麼機密的事情,只要他知道了,恐怕天下人都要知道了。(未完待續。。)

第150章 校長婚禮第75章 駐守惠州(二)第85章 機要秘書第120章 死守陣地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359章 大膽計劃第65章 黨軍一團(上)第314章 閩變第136章 平定福建(一)第120章 死守陣地第235章 九一八事變(九)第51章 棉湖大戰(十)第19章 到達虎門第113章 北洋精銳第237章 九一八事變(十一)第12章 廣州之行第157章 開赴河南第285章 反攻1第174章 戰爭孩童第215章 中原大戰(十四)第394章 打援3第358章 首次空戰第319章 銀彈第163章 初戰日寇(四)第297章 參謀副總長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87章 股份公司第124章 圍殲援軍第2章 火攻西關第228章 九一八事變(二)第76章 駐守惠州(三)第332章 民心第135章 招撫人才(下)第340章 局面第113章 北洋精銳第66章 黨軍一團(下)第353章 浴血南口第19章 到達虎門第11章 特別官佐第68章 二次東征第395章 沉默第24章 兩個方案(下)第245章 九一八事變(十九)第381章 榮辱第331章 謀略第190章 圍殲馬麒(中)第261章 長城抗戰5第396章 調兵第39章 淡水之戰(三)第360章 突變第381章 榮辱第311章 行動第136章 平定福建(一)第252章 報國疆場上(六)第257章 長城抗戰1第219章 中原大戰(十八)第13章 軍事演習第62章 槍擊事件第59章 廣州平叛(四)第260章 長城抗戰4第101章 留守部隊第264章 長城抗戰8第197章 三家聯盟(四)第122章 慷慨就義第121章 阻敵增援第23章 兩個方案(上)第192章 獵日坦克第9章 初見總理第293章 反攻9第321章 迂迴第150章 校長婚禮第27章 防禦寮步(中)第295章 反攻11第42章 棉湖大戰(一)第216章 中原大戰(十五)第212章 中原大戰(十一)第57章 廣州平叛(二)第304章 刺殺第141章 黨軍一師第371章 預備役第232章 九一八事變(六)第314章 閩變第297章 參謀副總長第249章 報國疆場上(三)第265章 長城抗戰9第373章 陣前換將第125致命一擊第82章 兄弟情深第55章 校場訓話第170章 迷霧陣陣(下)第316章 獠牙第221章 清剿土匪第355章 晚餐第357章 阪垣之膽第275章 南天門5第305章 回甘第283章 南天門13第63章 刺廖事件(上)第314章 閩變第263章 長城抗戰7
第150章 校長婚禮第75章 駐守惠州(二)第85章 機要秘書第120章 死守陣地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359章 大膽計劃第65章 黨軍一團(上)第314章 閩變第136章 平定福建(一)第120章 死守陣地第235章 九一八事變(九)第51章 棉湖大戰(十)第19章 到達虎門第113章 北洋精銳第237章 九一八事變(十一)第12章 廣州之行第157章 開赴河南第285章 反攻1第174章 戰爭孩童第215章 中原大戰(十四)第394章 打援3第358章 首次空戰第319章 銀彈第163章 初戰日寇(四)第297章 參謀副總長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87章 股份公司第124章 圍殲援軍第2章 火攻西關第228章 九一八事變(二)第76章 駐守惠州(三)第332章 民心第135章 招撫人才(下)第340章 局面第113章 北洋精銳第66章 黨軍一團(下)第353章 浴血南口第19章 到達虎門第11章 特別官佐第68章 二次東征第395章 沉默第24章 兩個方案(下)第245章 九一八事變(十九)第381章 榮辱第331章 謀略第190章 圍殲馬麒(中)第261章 長城抗戰5第396章 調兵第39章 淡水之戰(三)第360章 突變第381章 榮辱第311章 行動第136章 平定福建(一)第252章 報國疆場上(六)第257章 長城抗戰1第219章 中原大戰(十八)第13章 軍事演習第62章 槍擊事件第59章 廣州平叛(四)第260章 長城抗戰4第101章 留守部隊第264章 長城抗戰8第197章 三家聯盟(四)第122章 慷慨就義第121章 阻敵增援第23章 兩個方案(上)第192章 獵日坦克第9章 初見總理第293章 反攻9第321章 迂迴第150章 校長婚禮第27章 防禦寮步(中)第295章 反攻11第42章 棉湖大戰(一)第216章 中原大戰(十五)第212章 中原大戰(十一)第57章 廣州平叛(二)第304章 刺殺第141章 黨軍一師第371章 預備役第232章 九一八事變(六)第314章 閩變第297章 參謀副總長第249章 報國疆場上(三)第265章 長城抗戰9第373章 陣前換將第125致命一擊第82章 兄弟情深第55章 校場訓話第170章 迷霧陣陣(下)第316章 獠牙第221章 清剿土匪第355章 晚餐第357章 阪垣之膽第275章 南天門5第305章 回甘第283章 南天門13第63章 刺廖事件(上)第314章 閩變第263章 長城抗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