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一五計劃”(3)

共和2751年(西元1910年)11月11日,內江,沱動集團。

“沱動”的全稱是“沱江動力設備集團公司”,隸屬於中國星科實業集團,它成立於最早只是屬於星科機器廠的一個分廠,負責製造鍋駝機和熱球機。經過4年多的飛速發展,目前的沱動已經成爲擁有4個研究所,15個公司和製造廠的超大型企業,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也是技術最先進的發動機製造企業。

它的產品包括從最初級的蒸汽機、熱球機、汽車發動機一直到技術含量最高的軍艦用蒸汽輪機和航空發動機。“沱動”現在賣得最火的產品就是鍋駝機和煤氣型熱球機,熱球機在亞洲市場佔據了98%的份額,在澳洲、非洲和南美市場佔了90%的份額,即使在歐美市場也佔據了85%的份額,完全可以說是壟斷了。

沒辦法,中國的煤氣型熱球機比起現在其他的同類,是有着代差的優勢。相同功率的機器,中國的更輕更小,熱效率更高,燃料用得更少,價格還只有同類產品的70%,就是傻子也知道選哪種。

鍋駝機也是一樣,雖然這種東西對於各大工業國來說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但中國的設計更先進,人機功效更好,操作更簡單。轉速達到300轉/分,超過同類產品一倍。又附加了凝汽器,更加節省水。加上採用了焊接技術,重量和體積也輕巧了許多,甚至還有裝上輪子的可移動型號。這種代差上的優勢和更低廉的價格,四年來就佔據了全球市場的90%以上,亞洲地區市場更全部成了“沱動”的天下,讓國外的鍋駝機廠家倒閉了一批,轉產了一批,只剩下極少數的還在不死不活的支撐着,

幾年下來,鍋駝機和熱球機已經賣出去超過二十萬臺,配套的煤氣發生器也賣出去十萬多臺。

其實的出口強項就是汽車發動機,這也是與同類產品有着代差優勢的拳頭產品。由於這幾年汽車在世界的流行勢頭越來越猛,汽車廠如雨後春筍般的冒起,而發動機的需要量也是呈幾何級數的增長。

星科汽車廠在1908年就打入了歐美市場,憑着漂亮別緻的外形設計,和遠超同類的良好人機功效,紅旗(豪華及特種車系列)、寶馬(高檔車系列)、奔馳(中檔車系統)、大衆(低檔車系統)、悍馬(越野車系列)、金龍(客車系列)、解放和東風(載重貨車系列)這幾個系統的車輛很快就以恐怖的速度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現在紐約、巴黎、柏林這些街頭上跑着汽車裡面,十輛裡面就有六七輛是中國貨。而在毗鄰的日本,更是佔領了九成的市場,日本皇室現在的專車就是從中國買的紅旗防彈型豪華轎車。

但汽車這種東西是不可能吃獨食的,畢竟列強也是要臉的,再加上儘管中國汽車的性能好是好,但產能還是不足以滿足所以需要,所以外國的汽車廠還是能過日子。當然他們爲了不使自己的產品差得太多,就得購買中國的汽車發動機。

於是沱動就靠着這股東風大賣發動機,柴油機和汽油機都買了不少,08和09這兩年的出口總量是8萬多臺。(1907年時,星科就花了800萬馬克,從狄塞爾那裡買到了柴油發動機的專利授權許可。)

最後就是航空發動機,國外的幾大列強雖然都得到了全套的飛艇圖紙,但是他們回去後發現,自己的發動機根本比不上從中國買來的樣品,列強們雖然對自己很有信心,認爲一定能夠做出達到甚至超過中國產品性能的發動機,但一時半會的肯定不行,至於目前要用的那就只有找中國買了。

文德嗣也很慷慨的讓沱動接下了所有的航發訂單,然後在成本上加個十幾二十倍賣出去就是。這些單子可不小,單是英國就一口氣定了500臺各種型號的飛艇發動機,加上其他國家,訂單數量超過2000。然後就是飛機發動機,主要是美國和德國在買,也賣出去了600多臺。

嗯,這些賣出去的航發和車發都是猴版,性能都都低於自用的型號,尤其是航發更是低了一個數量級,但即使是這樣也比他們自己的好多了。

出口量極少的產品就是大型往復式蒸汽機和汽輪機,這兩者都是產量不足,連國內需要都滿足不了,自然無法提供太多的出口服務。

…………

現在,沱動汽輪機廠的第十車間里正在組裝一臺新產品。

“王師傅,都裝好了……”班長跑過來說道。

“好的,我看看……”王啓年拿着圖紙走過去,反覆覈對着每一個部位。

這臺汽輪機比他們以前製造的艦船用汽輪機和工業用汽輪機都要小一些,直徑只有三米多不到四米,結構顯得很緊湊。

王啓年在進入星科之前還是個文盲,就連自己的名字都只認得最簡單的“王”字。進了星科之後,經過公司的集中掃盲教育,不到一年時間就脫盲了。而在之後的時間裡,他積極的參加工廠的學習班,還進了工人夜校。

在去年初,連續兩年成爲先進生產者的王啓年被沱動廠選送進了生產骨幹進修班,在西南理工大學進行了爲期半年的脫產學習。前面說了,西南理工大學是配了一套“夢境學習機”的,半年的學習起碼要當正常學習十年的進度。而王啓年本身又足夠努力,他的進度高於這個平均值。

從進修班畢業出來的王啓年已經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中級技術人員了,在加上他自己的實踐經驗,在去年年底通過了技師考試,成爲了一名熱動力機械專業的技師。今年年初,他被公司從熱球機廠調動到汽輪機廠,擔任總裝車間工段長。

王啓年在機器上爬上爬下,認真的查看了一遍,才點頭說道:“乾的不錯,我沒發現問題……好了,去請設計師和質檢員來做最後檢查,沒問題就可以試車了……”

設計師和質檢員很快趕了過來,他們進行了最後的檢查。半小時後,他們都點點頭,總裝的項目都合格,沒有問題了,接下來就看試車了。

因爲這是新產品,廠裡非常重視。總工程師在試車現場親自坐鎮,王啓年作爲總裝的負責人自然也要陪着。經過72小時的連續試運轉,各項參數都達到甚至超過了設計要求,所有考覈項目的結果全部都是優或良!新產品大獲成功!

總工程師在檢驗證書上籤了字之後,就向王啓年問道:“王師傅,這種機器你們組裝一臺,要花多少時間。”

王啓年翻了翻筆記本,答道:“這臺機器我們一共安排15個人花了57個小時,共855個工時……這是因爲新產品,大夥不熟悉,所以有很多時間都花在研究圖紙和裝配方式上。如果熟練起來的話,我想能夠壓縮到500個工時左右……”他說得比較保守,如果按他自己的技術,他相信可以壓縮到300個工時。

總工程師點點頭:“嗯,不錯。這種汽輪機今後將大量生產,你們要成立一支總裝隊伍,專門負責這種汽輪機的組裝……”

“劉總,這種汽輪機大量生產?難道是說,今後咱們的火車頭都要換成汽輪機的?”王啓年驚訝的問道。作爲生產負責人之一,他當然知道這種汽輪機是火車頭用的。現在這臺弄好的汽輪機馬上就要送到資陽機車公司去。

劉總工笑道:“是的,傳統的那種往復式蒸汽機機車已經落後了,中鐵總公司已經計劃在五年內,把所有幹線和部分重要支線上的蒸汽機車頭,都換成汽輪機車頭,原有的車頭都換到各支線去。這可是幾百臺的生意呢,要是再加上新增,起碼上千臺,夠咱們忙上好幾年了……”

王啓年好奇的問道:“哦,他們資陽機車廠不是已經柴油機車頭了嗎?難道這種還更好?”在1909年年,資陽機車公司就已經開始製造柴油機車了,11月就造出來世界上第一臺柴油機車,現在聽說都有幾十臺了。(原時空首臺真正意義上的柴油機車於1912年的瑞士誕生。這臺柴油機車重量爲95噸,功率爲883千瓦,最高速度100公里/小時。)

劉總工說道:“柴油機車要用油啊,咱們中國缺油,現在我們就只有玉門和延長兩個油田,年產量才百萬噸,根本不夠用。現在我們大部分油都是從美國、墨西哥、印尼這些地方進口的。現在咱們到處都要用油,柴油機車可是油老虎,中鐵的那點配額是養不了太多的。但我們不缺煤炭,所以汽輪機比柴油機更適合我們國家的情況。再說,這汽輪機可比柴油機夠勁多了,哈哈哈哈……”

王啓年笑了:“那是,咱們這臺汽輪機是2000千瓦的,柴油機才1200千瓦……”

在原時空,汽輪機機車非常少見,但不是沒人想到,其實很早就有人搞這東西。它之所以沒有成爲主流機車,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英制軌距的車頭太小,而初期的汽輪機體積又太大,合適的汽輪機根本裝不進車頭,裝得進去的功率又不夠,於是就悲劇了。第二個原因就是它生不逢時,等到小體積的高功率汽輪機出現了,更先進更好用的電力機車又出來了,於是這種很有想法的機車就徹底悲劇了。

但在這個位面就不一樣了,首先中國的軌距是2。5米的超寬軌,車頭空間足夠大,而且星科的汽輪機技術來自後世,比此時同類小多了,也就不存在裝不下的問題。第二個問題也不是問題,雖然星科的技術現在要造電力機車也沒問題,但要命的是現在中國的發電量遠遠不夠,連好多城市的工業用電和照明用電都還沒搞好,哪有條件玩電力機車?

所以至少在本位面的中國,蒸汽輪機機車將大行其道。

第133章 戰火再開第5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640章 法蘭西救國軍第687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第386章 地中海風雲(完)第381章 南洋的科考團第49章 合格的軍火商第254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中)第24章 佈局美國第330章 航空工業的成果第485章 中國的應對第391章 大西洋上的獵人第45章 神展開的北洋兵變第143章 西門的春天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第200章 釣魚島大海戰(二)第86章 基層(中)第394章 席捲全球的瘟疫第660章 歸化人(3)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517章 西班牙武器展銷大會(上)第689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3)第657章 優惠政策第415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中)第586章 審判第591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上)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第348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上)第244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94章 本時空PLA成立!第413章 琉球的秋收(下)第151章 “一五計劃”(2)第227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611章 崩潰第460章 南美烽火(上)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國第646章 法德談判第98章 安排第698章 打擊(6)第18章 人生贏家第550章 全面換裝(上)第152章 開國大典第315章 非洲和西亞的事態第334章 南洋攻略(二)第3章 開局的計劃第672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2)第75章 城管無敵(上)第512章 五五計劃的成就第183章 奧斯曼的拐點第544章 血花,盛開在斯卡帕灣(下)第296章 國內的情況第626章 藉機收篷第195章 舟山海戰(二)第497章 漢京奧運會第247章 電視機第111章 大天使長文德嗣第81章 研究機構和黑科技第144章 間諜(上)第685章 次大陸戰爭(4)第102章 修約和關稅(下)第381章 地中海風雲(三)第554章 美日對峙(上)第25章 團練第19章 當官了第600章 志願者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150章 “一五計劃”(1)第373章 轉手生意第363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下)第276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第233章 來人啊,喂陛下吃餅...第188章 宣戰第249章 西亞風雲(上)第143章 西門的春天第84章 地主和模範第2章 376年前的地球第407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上)第386章 地中海風雲(完)第703章 文德嗣的全球戰略(下)第118章 清廷末日,吸金收網第192章 中日癸丑戰爭(四)第654章 法國佬要退場第662章 拿破崙的戰旗第662章 拿破崙的戰旗第335章 南洋攻略(三)第264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上)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615章 巨型航空鑽地炸彈第533章 凜冬將至第682章 次大陸戰爭(1)第449章 革命前夜第242章 炮灰(下)第396章 都不滿意的結果第649章 雷神之威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31章 巴納扎爾的奮迅第112章 傳檄而定(上)第394章 席捲全球的瘟疫第725章 核平時代(下)
第133章 戰火再開第5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640章 法蘭西救國軍第687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第386章 地中海風雲(完)第381章 南洋的科考團第49章 合格的軍火商第254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中)第24章 佈局美國第330章 航空工業的成果第485章 中國的應對第391章 大西洋上的獵人第45章 神展開的北洋兵變第143章 西門的春天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第200章 釣魚島大海戰(二)第86章 基層(中)第394章 席捲全球的瘟疫第660章 歸化人(3)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517章 西班牙武器展銷大會(上)第689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3)第657章 優惠政策第415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中)第586章 審判第591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上)第140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下)第348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上)第244章 隔岸觀火好種田第94章 本時空PLA成立!第413章 琉球的秋收(下)第151章 “一五計劃”(2)第227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611章 崩潰第460章 南美烽火(上)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國第646章 法德談判第98章 安排第698章 打擊(6)第18章 人生贏家第550章 全面換裝(上)第152章 開國大典第315章 非洲和西亞的事態第334章 南洋攻略(二)第3章 開局的計劃第672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2)第75章 城管無敵(上)第512章 五五計劃的成就第183章 奧斯曼的拐點第544章 血花,盛開在斯卡帕灣(下)第296章 國內的情況第626章 藉機收篷第195章 舟山海戰(二)第497章 漢京奧運會第247章 電視機第111章 大天使長文德嗣第81章 研究機構和黑科技第144章 間諜(上)第685章 次大陸戰爭(4)第102章 修約和關稅(下)第381章 地中海風雲(三)第554章 美日對峙(上)第25章 團練第19章 當官了第600章 志願者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150章 “一五計劃”(1)第373章 轉手生意第363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下)第276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第233章 來人啊,喂陛下吃餅...第188章 宣戰第249章 西亞風雲(上)第143章 西門的春天第84章 地主和模範第2章 376年前的地球第407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上)第386章 地中海風雲(完)第703章 文德嗣的全球戰略(下)第118章 清廷末日,吸金收網第192章 中日癸丑戰爭(四)第654章 法國佬要退場第662章 拿破崙的戰旗第662章 拿破崙的戰旗第335章 南洋攻略(三)第264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上)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179章 中美馬尼拉協議第615章 巨型航空鑽地炸彈第533章 凜冬將至第682章 次大陸戰爭(1)第449章 革命前夜第242章 炮灰(下)第396章 都不滿意的結果第649章 雷神之威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31章 巴納扎爾的奮迅第112章 傳檄而定(上)第394章 席捲全球的瘟疫第725章 核平時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