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黃泉路近心存憂

嘆息之後,李坤看了看周圍的諸多御醫,擺擺手道:“你們都先出去吧。”

這御醫聽得此言,卻不敢隨意遵從,他們這時候聽了皇帝的話出去,如果突然之間李坤的病情惡化,發生了什麼意外,那可都是他們的責任了,如何能夠疏忽?

爲首的太醫就道:“還請陛下……”

這話沒有說完,就被李坤打斷道:“朕的身子,自己知道,至少今日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李坤的話,當然沒有多少說服力,但一再堅持,那些個御醫終究還是拗不過的,但也不敢走遠,就在殿外的開間等候——

這些御醫也都看出來,皇帝其實是有話要說,不方便讓他們聽到罷了,想來這話也不會說上多久,等上一會就能進去了。

待得御醫們退了出去,李坤深吸一口氣了,平息了一下心神,隨後打起精神,之前說的幾句話,耗費了他不小的精力,自是要休息一下,回回神。

那魏公公則是靜候在旁,同時目光一掃,視線掃過不遠處立於角落的小黃門和侍衛。

這個時候,李坤再次開口道:“我真正擔心的,其實是太子的性子。”

魏公公聽得此言,並未言語,而是微微低頭,他知道皇帝在這種情況下、這個時候提起此事,絕不是單純的感慨,而是有着託付後事的意思。

面對這種情況,魏公公只要靜聽即可,不需要多言,真正要做的。是在今後的日子裡,將之施行。

“我這毛病,大伴你也是知道的,根源、根本還是幾年以前的那件事,即便還陽。但壽元有限,隨時都有隕落之險,所以平時對太子也就有諸多期望,甚至將許多不該他在那個年齡知道的事情,也在試着教授給他……”

李坤後面的話,其實魏公公並不陌生。因爲其中的很多事情,他都算得上是見證人。

那話中的意思,魏公公同樣明白緣由,關鍵的原因,還在於皇帝生恐自己不知什麼時候就要命歸黃泉。怕來不及將爲君之道的一些技巧與道理,傳授給太子,便提前了這個過程。

不要以爲生在皇家,然後接掌了皇位,就能順順利利的成爲皇帝,然後平衡官吏、勢力,這其實是一個對個人技術要求很高的職業。

遠的不說,就說大瑞之前的大齊。就有許多少年、乃至幼年登位的皇帝。

這種皇帝本身不具有執行權力的能力,自然需要旁人代爲執掌,而且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無人敢真正訓斥與教訓,無疑就使得其人有着肆無忌憚的性子,成長起來後,很難成爲明君。

更不要說,還有那奸佞獻媚之徒的存在,刻意或者無意識的將幼年皇帝。給引導的走向歧路,爲所欲爲。

不要說是幼年的皇帝。就連那意外得到皇帝位置的成年人,有時候也很難把持得住。又或者真正執掌。

還是前朝的例子,就有那意外得到皇位的藩王、親王,也有心要做一個好皇帝,奈何沒有經歷過真正的皇家權術、技巧的人,很難真正駕馭的了皇位——

“朕在踏上皇位之前,以爲這皇帝乃是要治理天下,爲萬民謀福祉,爲萬世開太平,但真正坐上了這個位置,才明白,這治理天下不是皇帝的本職,約束、平衡與治理官吏,纔是每天要面對的事情,其他的一切,其實都是此事的延伸……”

耳中聽着這些,魏公公卻不敢插話,甚至漸漸將頭低了下去,因爲他心裡清楚,這些事情並不是他能知道的,皇帝之所以說,除了信任的原因外,還是想要找人傾訴,同時想讓魏公公將這些話記下來,日後點醒、提示下一任皇帝。

“而且,很多事情,想要做成,並不是一蹴而就,更無法勇猛精進,反而要迂迴、曲折,在各方的妥協中前進,朕剛登基的時候,看着那些因循守舊的大臣,覺得他們太過保守,但後來才明白,這些大臣或許也有私心,但也並非對大瑞漠不關心,這裡面的度,着實難以把握。”

說着說着,李坤的眼神略有迷離,似乎陷入了回憶之中。

“可惜,當時並不瞭解,一意支持新黨,如今卻是讓大瑞陷入了黨爭之中,即便有朕在其中平衡,異論相攪,但終究是留下了隱患,這些也不知太子能否明白。”

他微微嘆氣,然後笑道:“爲君者當仲裁百官,而非被百官之言牽着鼻子去走,朕剛登基的時候,重德行勝過才幹,但這爲官畢竟不是爲學,有的時候私德不應作爲主要考量,更不應一人私德敗壞,就拿那張厚來說,其人雖然風評不佳,但爲官做事比許多清廉之官卻要更勝一籌,況且這樣的人更容易掌控,因爲他們心中有着畏懼。”

想到這裡,李坤話鋒一轉:“這些話,我也前前後後,或多說少的給太子說過,但他卻沒能明白深意,只是知曉了皮毛,而且流於表面,看不清實質。”

他看着魏公公,道:“前兩年,我曾經對他說過,邱卿其人,志不在官場,但亦不該怠慢,當時時在意,是指望日後邱卿爲太子之臂膀,大爲倚仗,讓他不可太過依賴,卻沒有料到,他被人稍加挑撥,就生出要敲打邱卿的念頭來了,這邱卿是他一個孩童就能敲打的麼?就算是朕,也只能以恩情待之,可他倒好,只是看了表面……”

說到這裡,李坤心中有氣,語氣不知不覺就重了許多。

聽到這裡,魏公公卻要表態了:“太子如今已經有所變化,如今更是對邱尚書禮遇有加,很是推崇。”

“哼!”李坤卻忍不住冷哼一聲,“他自然是要推崇的,他做的那些事情,以爲能瞞過誰?想要讓邱卿出醜,結果找的那些人,連邱卿的弟子都遠遠不如,最後連自己都被說的啞口無言,然後心悅誠服,只是前倨後恭,這樣的人,邱卿如何能輕易原諒,現在是朕還在,若是朕不在了,這朝廷再也無法維繫與邱卿的人情,那時他掛冠而去,一心爲學,就是我大瑞天大的損失!”

也是說,李坤越是來氣,看的魏公公心驚膽戰,有心要提醒,但李坤哪裡不知,擺擺手止住其人,道:“大伴,剛纔太醫的話,你也都聽到了,朕的這條性命,不知何時便要歸去,朕自問無愧於祖宗了,但唯一擔心的就是死後的事情,這些話今日不說,說不定日後就沒有機會說了。”

聽聞此言,魏公公越發悲傷,卻也知此言不假,如今李坤的身子太弱,就連讓武修之人給他過渡元氣,用以強身健體、續命,都不可爲,反而有可能刺激其最後一點潛能,成就油盡燈枯、迴光返照之相。

這和當初不同,當初李坤魂歸天外,魏公公與另外的武修高手,以氣血補充,維持的是屍體的生機和活力,那人魂不在,就是死了,已經是最壞的情況了,當然不用考慮許多,但現在故技重施,就是害人了。

好在李坤隨後喘息幾息,將那氣息理順後,面色好轉,就問道:“大伴,你可知道邱卿最近提的以戰養戰之策?”

魏公公點頭道:“老奴知道,是南洋那邊有人屠戮中土苗裔,當地的土王派人過來求援,邱尚書力主出兵,劫南洋土人之糧,供養天朝大軍,爲日後平定屋脊之地做好準備!只是朝中大臣認爲此舉有違聖人教化,大爲反對。”

“他力主出兵是假,想要藉機擴大水軍,這話他從前也給朕說過幾次,甚至還特地拿了幾張圖紙,上面盡數都是造船之法,但朕卻沒有準,大伴可知爲何?”

“老奴不知。”魏公公豈會不知,只是有些事情不能由他來說。

李坤微微一笑,道:“半年前,馬老相國病重,然後請辭了宰輔之位,那位置當時朕曾想讓邱卿來坐,後來卻讓給了岑帛,就是考慮到朕命不久矣,將這樣的機會留給太子,同樣的,這擴大水軍的事情,也要由他來做,朕本來還擔心他心有牴觸,但如今卻對邱卿之學推崇備至,想來日後邱卿之議,他應會遵從些許時日。”

聽到這裡,魏公公又要再說,卻還是被李坤擡手搖了搖頭:“你不用替他分辨,太子的性子我豈能不知,耳根子軟得很,被人一說,很容易就會讓念頭有變,所以對邱卿不會永遠遵從,等他心起他念之時,也就是邱卿辭官之日了,可惜啊。”

魏公公忍不住就勸道:“以邱尚書之才學,就算只留朝堂十年,也足以造福天下了。”

李坤搖頭道:“朕自然知道,朕擔心的不是朝堂留不住邱卿,而是邱卿歸於田園之後,專心爲學,那知行之道流傳天下之時,怕是朝廷再也難以掌控了。”

言語之中,有一股揮之不去的暮氣。

魏公公則是一驚,隨即搖了搖頭,明白了皇帝之心,只可惜若是皇帝還能再活些年頭,或許還有辦法,可現在……

………

翌日,朝陽初升。

太子李炎就帶着幾名隨從,匆匆出宮,去往城郊的一處佔地不小的院落。

ps:感謝“曲盡源”、“風逸醬”、“爲我未見”的打賞!

感謝“緋色劍域”、“書v龍”投出的月票!

第523章 驚同考新舊易位第486章 興京穀米貴,都堂宰執吼第1398章 墨家語墨待變臨第1376章 夢中夢,念與心第507章 馬嘶猿哮龍來到第955章 陰靈元嬰爲引第438章 邱某之言,盡在其中第1049章 人有何美?第63章 行善積德,自有民佑第587章 木秀於林,必惹人來第781章 胸有萬方手有力,何懼凡俗?第1172章 萬變世界,邱安傳誡第1132章 理屈詞窮怨鬼神第744章 滅人國,絕人族,去人名第1401章 黑白催冥,人間剎那如鬼蜮第27章 雞鳴狗盜,物盡其用第1165章 各留氣運在網間第85章 八擡大轎落門前第1404章 法相星脈入冥門第1078章 借刀殺人!第503章 林中魂歸第933章 上下四方在掌中第9章 性命之道第179章 性命之爭,家中熟人第788章 上門,一網打盡!第781章 胸有萬方手有力,何懼凡俗?第1465章 指路天庭星雲聚第826章 且將草原印帝心第1059章 運涌裂天,他朝之果抵現災第1241章 明法方可落子第1360章 雷成樹第558章 天庭情報第1160章 廟堂也動殺機,渾儀承載望筒第1460章 文傳邊陲,網羅英傑第950章 長河觀洲人道改第457章 人言可畏迎刃上,舉世皆敵心有理第625章 備前朝之制度,具歷代之得失第992章 莫**,悲慼絕念壯惡神第395章 篤信在心,有災禍將臨第261章 上算天文,下推曆法第719章 推門可入深處,還身還需兩書第309章 泉佑往事,林中起始第1443章 神人隔世同第783章 天將借雷壓神,歸來卻探暗星第1311章 世外三界今相逢第198章 暗潮第1264章 海水燃,風暴由一人第180章 殃及池魚,怒火暗生第578章 禮到白衣來第1334章 傀儡非傀儡,玉璽催真龍第681章 能得何種果,全看世上人第332章 入龍四步第337章 七冊在心,可省幾年功第627章 柔羅三水,驅狼吞虎第327章 疑是地上霜第633章 有胡如稚童第1328章 各方皆來,難分敵友第1029章 以法度而制規則第1027章 造化第795章 因果助我道,賞罰出本心第485章 今日因,他日果第889章 網爲生機,南北呼應第1135章 忽聞星隕,星空異動第1109章 坐山觀森羅,免戰藏禍心第128章 熟人第554章 承龍散道,人心爲種第734章 堂駁,隔水戰,冥星雛形第1048章 收官前奏第784章 三神何所憑,引雷轟暗星第1000章 仲尼有文章 ,必有武備第641章 環中單足鳥,筆下展翅鶴第1255章 圖窮匕見尋帶路第884章 得之,予之第401章 陰差陽錯第998章 衆志成城,萬衆一心!第815章 押錯寶了!第883章 書山學海作書,勤勉刻苦入境第317章 陰冷縈繞於身,義理迷惑在心第288章 小人作祟,文染修路第105章 要麼現在就報……第84章 天、地、人,各有所寄第1112章 莫言其他,且說來意第885章 展文網,知行或成匙第561章 身承神入世,兵捉文離榜第166章 竈山第351章 山碎殿碎人何在第218章 人道豈爲一時?第1307章 畫皮如牢鎖三念第558章 天庭情報第898章 一劍絕五命,兩顆心魔種第1288章 島爲部洲,海爲星空第805章 知在心,行在身,致知踐行!第1051章 血獄血光出血日!第864章 過門入海,意境成水第820章 逍遙不在肆意,誣陷不使心慌第537章 檀木盒子藏玄虛第602章 強扭信民念!第656章 書成定陽火,意升過雷霆第1110章 京城風雨滿門屠第1382章 離宮丈土山下株
第523章 驚同考新舊易位第486章 興京穀米貴,都堂宰執吼第1398章 墨家語墨待變臨第1376章 夢中夢,念與心第507章 馬嘶猿哮龍來到第955章 陰靈元嬰爲引第438章 邱某之言,盡在其中第1049章 人有何美?第63章 行善積德,自有民佑第587章 木秀於林,必惹人來第781章 胸有萬方手有力,何懼凡俗?第1172章 萬變世界,邱安傳誡第1132章 理屈詞窮怨鬼神第744章 滅人國,絕人族,去人名第1401章 黑白催冥,人間剎那如鬼蜮第27章 雞鳴狗盜,物盡其用第1165章 各留氣運在網間第85章 八擡大轎落門前第1404章 法相星脈入冥門第1078章 借刀殺人!第503章 林中魂歸第933章 上下四方在掌中第9章 性命之道第179章 性命之爭,家中熟人第788章 上門,一網打盡!第781章 胸有萬方手有力,何懼凡俗?第1465章 指路天庭星雲聚第826章 且將草原印帝心第1059章 運涌裂天,他朝之果抵現災第1241章 明法方可落子第1360章 雷成樹第558章 天庭情報第1160章 廟堂也動殺機,渾儀承載望筒第1460章 文傳邊陲,網羅英傑第950章 長河觀洲人道改第457章 人言可畏迎刃上,舉世皆敵心有理第625章 備前朝之制度,具歷代之得失第992章 莫**,悲慼絕念壯惡神第395章 篤信在心,有災禍將臨第261章 上算天文,下推曆法第719章 推門可入深處,還身還需兩書第309章 泉佑往事,林中起始第1443章 神人隔世同第783章 天將借雷壓神,歸來卻探暗星第1311章 世外三界今相逢第198章 暗潮第1264章 海水燃,風暴由一人第180章 殃及池魚,怒火暗生第578章 禮到白衣來第1334章 傀儡非傀儡,玉璽催真龍第681章 能得何種果,全看世上人第332章 入龍四步第337章 七冊在心,可省幾年功第627章 柔羅三水,驅狼吞虎第327章 疑是地上霜第633章 有胡如稚童第1328章 各方皆來,難分敵友第1029章 以法度而制規則第1027章 造化第795章 因果助我道,賞罰出本心第485章 今日因,他日果第889章 網爲生機,南北呼應第1135章 忽聞星隕,星空異動第1109章 坐山觀森羅,免戰藏禍心第128章 熟人第554章 承龍散道,人心爲種第734章 堂駁,隔水戰,冥星雛形第1048章 收官前奏第784章 三神何所憑,引雷轟暗星第1000章 仲尼有文章 ,必有武備第641章 環中單足鳥,筆下展翅鶴第1255章 圖窮匕見尋帶路第884章 得之,予之第401章 陰差陽錯第998章 衆志成城,萬衆一心!第815章 押錯寶了!第883章 書山學海作書,勤勉刻苦入境第317章 陰冷縈繞於身,義理迷惑在心第288章 小人作祟,文染修路第105章 要麼現在就報……第84章 天、地、人,各有所寄第1112章 莫言其他,且說來意第885章 展文網,知行或成匙第561章 身承神入世,兵捉文離榜第166章 竈山第351章 山碎殿碎人何在第218章 人道豈爲一時?第1307章 畫皮如牢鎖三念第558章 天庭情報第898章 一劍絕五命,兩顆心魔種第1288章 島爲部洲,海爲星空第805章 知在心,行在身,致知踐行!第1051章 血獄血光出血日!第864章 過門入海,意境成水第820章 逍遙不在肆意,誣陷不使心慌第537章 檀木盒子藏玄虛第602章 強扭信民念!第656章 書成定陽火,意升過雷霆第1110章 京城風雨滿門屠第1382章 離宮丈土山下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