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至孝(爲吃飽撐着2013盟主加更)

得了張雲意的首肯,下觀監院張陽明點頭道:“是,那貧道便將此間詳情說一說。我和郭方丈是正月抵達京城的,至今已有五個月了,皇帝要給生父追諡‘皇考’的來由,諸位真師都是清楚的,我便略過不提。只說如今朝中兩派意見,夏閣老的意見,當追諡興獻王,因爲皇帝是入嗣大宗,從法理上來說,只能認先帝爲皇考。嚴閣老等人的意見,可追諡‘皇考’,改先帝爲‘皇伯考’,他們以爲,當年太后遺詔所云‘嗣皇帝位,奉祀宗廟’,此詔無入嗣先帝之意,乃嗣皇統,故此,皇帝想要敬孝,當可嘉許。”

頓了頓,張陽明續道:“關於孝康皇后遺詔一事,已經派人徹查了,遺詔乃當年楊閣老所擬,秉筆太監趙德批紅,皇后用印下發的,楊閣老已經病逝,趙德也於九年前畏罪自縊。”

張雲意問:“太后如何了?”他問的“太后”,就是當年用印頒詔的孝康皇后。

張陽明道:“太后終日以淚洗面……”太后當年一份不經意間的遺詔,被皇帝和部分朝臣抓住其中的疏漏,當真是悔不自勝。若是皇帝將先帝改爲“皇伯考”,她就成了“皇伯母”,將來的日子還怎麼過?

張雲意點了點頭,問:“陽明,你的意見呢?還有云敬,都說說吧。”

張陽明道:“我意,還是當定爲‘小宗入嗣大宗’,追諡興王爲‘興獻王’。關於遺詔一事,雖無入嗣之意,但也沒有‘不入嗣’的說法,此遺詔不當爲證。皇帝登基已經二十一年,此刻再做變動,如何向天下交待?”

沈雲敬道:“小道的意見,變動也可,不變亦可,無關大局,無論如何,只是需真師堂儘快拿出意見,以安天下之心。”

這兩位說完,張雲意轉向其餘真師,道:“諸位都說說吧,各抒己見,雲敬說得不錯,需要儘早定下來,不可拖沓了。”

三清閣坐堂天師武陽鍾當即道:“這還有什麼好猶豫的?皇帝想要將本宗改爲大宗,這叫以小纂大,不合體統!當年他登基之時便已有了定論,尊先帝爲皇考,如今改什麼?有什麼好改的?咱們坐在這裡討論什麼?照我說,陽明你就應該直接給他駁回去!”

張陽明嘆了口氣,道:“奈何朝中羣情洶洶,很有一批大臣爲皇帝叫好。”

“都是些什麼人?”

“內閣中爲嚴閣部,禮部顧鼎臣,兵部張聰,吏部方獻夫,湖廣總督席書……”

張陽明片刻間便列出一大串名諱,令堂上衆人直皺眉。

武陽鍾卻不以爲意,不屑道:“一幫跳梁而已,理他作甚。”

寶經閣坐堂真人郭弘經咳了一聲,插言道:“以我看,還是謹慎些好,既然有那麼多人都認爲皇帝是對的,其中必定還是有些道理的。”

武陽鍾瞥了一眼郭弘經,道:“哪裡有什麼道理?”

郭弘經道:“孝道,皇帝想要敬孝,這便是道理,否則武天師以爲,皇帝是三歲小兒,改諡是改來玩鬧的?”

武陽鍾“哼”了一聲,道:“他不是改着玩鬧,他是打算挑釁我道門定下的規矩!”

郭弘經道:“武天師言重了,皇帝到底怎麼考慮的,貧道建議聽一聽陳天師怎麼說,畢竟咱們真師堂中,以陳天師留鎮京城的時日最長,也最瞭解其中詳情。”

陳善道看向張雲意和王常宇,見這兩位合道境的大修士都衝他點了點頭,於是道:“其實也無須我多說,想要知道皇帝的心意,找他身邊人最合適。爲了今日之議,我將內官監少監陳洪喚了來,問一問他皇帝近況,諸位便知。”

諸位真師議事,按慣例周圍是不安排值守道士的,一切都是爲了防止機密外泄,因此陳善道從紫宸殿中飄然而出,親自去元福宮外領人。不多時便領進來一個太監,在衆人面前跪拜:“奴婢拜見各位仙長。”

陳善道向他問話:“陳洪,有話問你,你老實回答,不可稍有隱瞞。”

陳洪叩首:“奴婢不敢。”

“今年自三月以來,陛下上過幾次朝?”

“三月上朝五次,四月兩次,本月尚未上朝。”

“這是爲何?”

“陛下侍奉興王靈位前,整日哭泣不止,心傷神損,上不得朝。”

“皇帝還說些什麼?”

“陛下常說,吾父子不得獲全,此大不孝也,如何有面目生於天地之間。”

“還有呢?”

“陛下還說,母親相隔千里,二十年未得一見,人生之痛,莫不於此。”

“皇帝想見興王妃?”

“是。陛下想念興王妃,欲迎王妃入宮奉養之,奈何名位不正,故此想追諡興王爲皇考,加興王妃爲太后,由是便可名正言順了。”

雷霄閣真人許雲璈忽問:“陳洪,原內官監李芳呢?”

陳洪遲疑片刻,道:“因衝撞了陛下,已於去年下獄處決了。”

許雲璈點了點頭,沒再多問。陳善道問堂上諸位真師:“各位道友還有想問的麼?”

衆人搖頭,於是陳洪退出紫宸殿。

郭弘經嘆道:“皇帝一片純孝,世間難得。我等高修,豈可阻其父子想得、母子團聚?此非人倫之道也!”

武陽鍾正想駁斥,忽見紫宸殿門檻外莫名間多了一位老道,花白鬍子,身量頗高,揹着雙手來回踱步。

不僅他看見了,殿中所有真師全都看見了,陳善道和郭弘經對視一眼,相顧駭然。這是何等修爲,居然在那麼多天師和真人面前,神不知鬼不覺的冒了出來,就連大天師張雲意和大真人王常宇都沒發現!

就見張雲意和王常宇一齊起身,飛步趕到殿門口,向這老道稽首,恭恭敬敬道:“恭迎通微顯化大真人,不知大真人蒞臨,還望恕罪。”

武陽鍾、許雲璈也趕了過去,口稱“見過通微顯化大真人。”在他二人身後,是器符閣的司馬天師、雷霄閣的杜天師。

在座真師堂一共十三位真師,除了上述六人,其餘七位都沒見過這老道,但“通微顯化真人”的名號卻是如雷貫耳般響亮,聽說是這位到了,都趕忙過來拜見。

熱烈祝賀吃飽撐着2013榮升盟主,於今日午時五刻渡劫成功,潛通變化神光見,從此朝天近玉皇。需要聲明的是,該道友未受天庭符詔而擅自飛昇,罰天庭掃圊三個月!

第三十章 獨特的行走方式第八十五章 複雜的局面第三十八章 來自興慶的消息第十三章 新的年關第六十五章 第三條道路第四十一章 離別第一百零二章 喬遷第五十二章 陽山書院第四十八章 密會蔣高功第六十七章 轉圜第十一章 忙碌的又一個正月第七十章 常務(爲saverage加更)第六十五章 一把手和二把手第六章 大禁術第三層第十五章 九天玄龍大禁術第三十一章 貧道是那種人嗎第十章 陣法之道(上)第七十二章 診治第二十章 孔縣尊的疑惑第二十章 告狀第一百三十章 兩份公文第十九章 快要餓死的大師第六十三章 嘉靖十六年的冬天第四十二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八十七章 元宵節後第六十章 脊樑第五十一章 師徒五個第四十七章 嗣教天師和嗣教真人第七十七章 天是灰色的第六十二章 豁出去了(爲落葉聽風啊盟主加更)第十六章 慈善堂第一百三十四章 猴門關第一百二十七章 輸了第二十五章 阿含悟難經第二十九章 苟二立威第十四章 瘦弱的拳頭第八十二章 了結第三十六章 送一送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等的問題(爲沖沖寶盟主加更)第九十八章 配售第二十章 恍如四年前第四十二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五十六章 調和第二十六章 另一個故事第八十八章 以君山廟的名義第十七章 三本道書第一百四十七章 腹痛如絞第一百零八章 想聽故事嗎第一章 散骨丹第四章 感同身受第五十八章 筆記第五十二章 整人的藝術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驚無險的結果第五十九章 君山會議第一百一十四章 道門不能亂第八十六章 拜年第五十四章 慶雲山的日常第四十章 刺蛇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概念(爲沈立平盟主加更)第三十五章 新晉黃冠第五十八章 繼續聽和尚講故事第四十八章 物歸原主第八十四章 話別第五十四章 鬆藩的情況第三十五章 定罪第二十五章 炒作和水牌第四十七章 嗣教天師和嗣教真人第三十五章 鄭師姐的推論第二十四章 一泉飛瀑掛潭邊第二章 在路上第八十七章 送信(爲星漢浮槎盟主加更)第三十二章 烏乘大師第三十五章 新晉黃冠第十章 君山廟的擴建問題第四十二章 壞消息第十章 第一股功德力第四十二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三十八章 阿羅漢金身第四十三章 廟前鬥法第七十七章 天是灰色的第三十二章 月鳴幻景第十九章 慈善堂風波第一章 趙師弟和諸師弟第二章 投石問路第十七章 修煉的日常第二十八章 一飛沖天的雪蓮花第三十七章 要人第五十八章 大戰正酣第二十五章 樓觀的年輕人第一百零二章 關於人才(爲靈狐二中盟主加更)第一百一十四章 筆會和筆記第三十八章 蹲牆根的日子第二十七章 狙擊雪蓮第三十四章 槍打出頭鳥第五十四章 元福宮議事第三十二章 月鳴幻景第十九章 別在傷口上撒鹽第三十二章 再見張雲兆第二十二章 老都管第三十六章 董致坤的腦回路
第三十章 獨特的行走方式第八十五章 複雜的局面第三十八章 來自興慶的消息第十三章 新的年關第六十五章 第三條道路第四十一章 離別第一百零二章 喬遷第五十二章 陽山書院第四十八章 密會蔣高功第六十七章 轉圜第十一章 忙碌的又一個正月第七十章 常務(爲saverage加更)第六十五章 一把手和二把手第六章 大禁術第三層第十五章 九天玄龍大禁術第三十一章 貧道是那種人嗎第十章 陣法之道(上)第七十二章 診治第二十章 孔縣尊的疑惑第二十章 告狀第一百三十章 兩份公文第十九章 快要餓死的大師第六十三章 嘉靖十六年的冬天第四十二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八十七章 元宵節後第六十章 脊樑第五十一章 師徒五個第四十七章 嗣教天師和嗣教真人第七十七章 天是灰色的第六十二章 豁出去了(爲落葉聽風啊盟主加更)第十六章 慈善堂第一百三十四章 猴門關第一百二十七章 輸了第二十五章 阿含悟難經第二十九章 苟二立威第十四章 瘦弱的拳頭第八十二章 了結第三十六章 送一送第一百三十五章 平等的問題(爲沖沖寶盟主加更)第九十八章 配售第二十章 恍如四年前第四十二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五十六章 調和第二十六章 另一個故事第八十八章 以君山廟的名義第十七章 三本道書第一百四十七章 腹痛如絞第一百零八章 想聽故事嗎第一章 散骨丹第四章 感同身受第五十八章 筆記第五十二章 整人的藝術第一百三十七章 有驚無險的結果第五十九章 君山會議第一百一十四章 道門不能亂第八十六章 拜年第五十四章 慶雲山的日常第四十章 刺蛇第一百八十八章 新概念(爲沈立平盟主加更)第三十五章 新晉黃冠第五十八章 繼續聽和尚講故事第四十八章 物歸原主第八十四章 話別第五十四章 鬆藩的情況第三十五章 定罪第二十五章 炒作和水牌第四十七章 嗣教天師和嗣教真人第三十五章 鄭師姐的推論第二十四章 一泉飛瀑掛潭邊第二章 在路上第八十七章 送信(爲星漢浮槎盟主加更)第三十二章 烏乘大師第三十五章 新晉黃冠第十章 君山廟的擴建問題第四十二章 壞消息第十章 第一股功德力第四十二章 責任重於泰山第三十八章 阿羅漢金身第四十三章 廟前鬥法第七十七章 天是灰色的第三十二章 月鳴幻景第十九章 慈善堂風波第一章 趙師弟和諸師弟第二章 投石問路第十七章 修煉的日常第二十八章 一飛沖天的雪蓮花第三十七章 要人第五十八章 大戰正酣第二十五章 樓觀的年輕人第一百零二章 關於人才(爲靈狐二中盟主加更)第一百一十四章 筆會和筆記第三十八章 蹲牆根的日子第二十七章 狙擊雪蓮第三十四章 槍打出頭鳥第五十四章 元福宮議事第三十二章 月鳴幻景第十九章 別在傷口上撒鹽第三十二章 再見張雲兆第二十二章 老都管第三十六章 董致坤的腦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