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趟行程將是你的死亡之旅。
“每個行爲必有反應;每個起因必有結果;每個開始必有結束。”
“沒有意外,沒有巧合,無處可逃。”
“人,沒有意外死,沒有橫死,沒有冤死,也沒有慘死,只有註定的一死。”
這是一部電影的經典語錄,這電影的構思非常獨特,不同於一般的恐怖片。
片中根本沒有恐怖片中慣用的暴力鏡頭,而是通過緊張的音樂和不斷出現的黑影、陰風和千奇百怪的死法給人帶來無盡的恐懼。
“窗戶中映出的像機翼的圖像,在雨中似乎搖曳不穩,預示之後的飛機事故。”
“吊着的玩偶在地上的影子像一個被吊死的人,預示託德的死狀。”
“雜誌上的圖片顯示法國大革命的斷頭臺,預示比利的死狀。”
“……”
死亡模式這種設計,把生命的無常和無奈加諸於每一個人身上,觀衆很容易產生代入感;而主角們自我救贖的失敗也傳達給觀衆以深刻的絕望,恐懼感油然而生。
如被命運扼住喉嚨,想逃,但有又無法逃掉。
這電影,就是在前時空被譽爲十大經典驚秫片之一的——《死神來了》!!!
王尚來回踱步,心臟正在砰~砰~砰~快速跳動,根本就控制不下來。開始回想着電影中的一幕幕。
主角7人因爲預知飛機失事而避免死亡,隨後遭遇着死神的不斷來襲的死亡設計……
“這個時空沒有!太好了!”
“這電影,應該可以爲這個時空的驚秫片開創一個新的高度!!”
王尚停下腳步,開始打開劇本編輯器,敲擊起鍵盤來。
“鵬城第四十四高中,高三(4)班學生正準備坐上航班前往東南亞旅遊……”
“在飛機起飛的前一刻,主角預見了飛機失事的場面,回到現實中,發現一切如預見的一樣一一發生……”
“主角慌亂逃離,最後五同學一老師跟隨下了飛機,倖免於難。”
“不過正當他們慶幸的時候,死神設計降臨了……”
“你可能得到第二次活着的機會,但你無法欺騙死神!!”
2月的天氣雖然依舊冷,但王尚卻覺得自己全身細胞在沸騰!
在興奮!
在戰慄!
……
就在王尚在努力寫着《死神來了》劇本的這段時間,《那些年》正在臺灣、曰本、韓國、還有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新鮮上映。
東南亞、曰本、韓國等地區雖然有着相近的文化氛圍,但《那些年》在這些地區上映之後,仍然成績平平。
基本都是每週一兩百萬,不慍不火。在上映了將近四周之後,就被迫下映,總票房摺合人民幣也就只有3000萬元,出去稅、渠道各項費用基本沒賺。
不過與在這些地區票房反應不同的是,在臺灣的票房則是用神蹟來形容了。
《那些年》憑藉着‘故事改編自一個臺灣人的自述’的宣傳噱頭,一在臺灣上映,就引起了整座寶島的巨大轟動。
上映第一週,就直接收穫了5000萬臺幣,摺合1000萬人民幣!直接竄到臺灣票房榜第二位!讓無數人瘋狂!!
第二週,隨着當地發行公司的宣傳攻勢的加強,無數的高中、大學學生聞風而動,涌入到了電影院觀影。
觀影出來之後,大部分的女生都被感動得流淚,而男生更是爲沈佳宜那清新脫俗的沈佳宜所傾倒。
“大愛柯景騰,大愛沈佳宜!”
第二週,繼續着第一週的瘋狂,橫掃了臺灣整個電影市場,登臨周票房榜的冠軍,拿下了7000萬臺幣!!
整個臺灣市場紛紛驚呼大陸人用臺灣的故事打敗臺灣的電影。不過喜歡它的人依舊喜歡,好奇的人依舊洶涌向各個電影院,出來之後繼續大讚。
上映持續火爆,直把星星娛樂和臺灣發行商樂得找不着北!!
隨後,臺灣開始掀起了一股‘找人’風波。
他們毫不費力通過電影中的劇情尋找到了《那些年》的學校精誠中學,然後瘋狂的人肉着那個存於現實當中的‘柯景騰’。
最後還真讓他們找到了現實版的柯景騰和沈佳宜,同樣的學校,也叫柯景騰,女的不叫沈佳宜而叫沈佳儀,不過讓他們失望的是,柯景騰還只是一個調皮的學生,整天逃課,然後被老師罵。
而沈佳儀雖然是個好學生,雖然也長得不錯,但還對柯景騰表示不屑。
還有相同的謝明和、曹國勝、許博淳、廖英宏、胡家瑋……
出奇地非常統一,但都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他們都還沒長成熟啊!!”
“我要看長大的柯景騰,不是要看小屁孩!!!”
“坑爹啊!!!”
所有的觀衆都不斷冒出各種吐槽。
而現實版的柯景騰和沈佳宜也好奇的跑到電影院去看,結果在感動流淚的同時,也表示對對方的不屑:“就他/她?哼!!”
不過也有不少的同學將他們開玩笑道:“柯景騰,沈佳儀,你們以後一定要在一起哦。”
搞得兩人既臉紅又有點異樣。
而對於電影中胡家瑋在以後取得的成就,不少的同學就在起鬨:“大畫家,一定要堅持哦!”
隨着電影的火爆上映,那本《那些年》小說也被挖了出來,在臺灣獲得極其恐怖的銷售成績,僅僅一週就賣掉了驚掉所有人眼球的200萬冊!
買到了小說的人突然發現,小說裡面的描述更加細緻,跟精誠中學一草一木都非常吻合,而且爲小說裡的人物一一找到了現實原型。
名字、姓格,除了有一點點詫異之外,其他都驚人的吻合。
是預言?還是一系列巧合結合在一起的奇蹟?所有的人都對小說中提到的那個‘講故事人’非常好奇:“他到底是誰?”
不過他們都可以肯定,王尚這個純粹的大陸人,是不可能知道那麼多臺灣事的。
就因爲這個非常神奇的巧合事件,《那些年》在臺灣更加火爆了,簡直就是在上映票房神話!!
第三週票房更加兇猛,直接斬獲了8000萬臺幣,摺合人民幣1800萬!!
整個臺灣都在上演着一股《那些年》風暴!!
柯震冬、沈瑤、王尚也因此成爲了不少青少年的粉絲。而且還有不少的學校、電視臺想要邀請王尚到臺灣做客或者是採訪,不過都被天王工作室委婉拒絕了。
《那些年》在臺灣的上映一直持續到了4月份才結束,總票房直接漲到了4.1億臺幣,摺合人民幣8500萬,直接登頂臺灣華語影史票房冠軍!!
這個消息一出,立馬整個臺灣島震上三震,轟動了!!
記錄被刷新了!!
這恐怖的成績簡直就讓星星娛樂發行還有臺灣的發行公司喜得三天睡不着覺。
當王尚接到電話的時候,都愣住了,不過很快就釋然了:在《海角七號》和《賽德克.巴萊》(上)還沒出現的時候,它確實是可以登臨票房冠軍寶座。
等到臺灣的票房成績出來之後,《那些年》電影院上映的‘全球’票房總成績終於有結果了。
大陸上映5.4億,臺灣8500萬,東南亞、曰韓等地區3000萬。
總票房6.55億人民幣!!
當天王工作室將這個總票房成績掛出來的時候,再次轟動了整個華夏的娛樂圈。
“麻痹!!這傢伙能不能低調點?”
“臺灣怎麼這麼恐怖的??我們的電影在那裡上映也沒那麼恐怖啊?”
“聽說在臺灣那邊找到了人物的原型了,連名字都一模一樣,學校也叫精誠中學,不過都是小孩,還沒長成熟。”
“看來那本小說的噱頭並不是假的,不過怎麼主人公都變成小孩了?”
“那個自述人難道是那幾個青年的父親、母親、親戚?”
“是預言還是巧合?”
當這個問題逐漸愈演愈烈的時候,所有的媒體都紛紛發現一個問題:“王尚呢??哪去了?兩個月沒出現了啊。”
王尚此時正陪着父母在海南島旅遊。
春天,鶯飛草長,正是海南一年四季中最美的時候。當北方都還是春來仍寒的時候,海南卻已經陽光明媚、風和曰暖,海洋的味道正濃,正是旅遊的大好時節。
自《甄嬛傳》開始,除了春節之外,其他時間王尚都沒有好好地陪父母。現在《那些年》的工作基本都是由發行公司在艹作,需要艹心的事都可以交到總經理畢翰受傷。
現在王尚終於可以空出時間來了,陪陪自己的父母了。
不過在旅遊的同時,王尚也在慢慢構思着《死神來了》的情節。王尚不想自己完全照搬原電影的劇情,而是想着自己琢磨,以免長時間沒有用過腦子導致編劇能力減退。
就這樣,白天陪着父母在海南周邊遊玩,晚上挑燈夜戰,慢慢在梳理劇本,一直持續了一個半月。
這段時間,王尚也算是享受到了那種無憂無慮,痛快遊玩,然後把工作當做另類放鬆方式的輕鬆愜意。這兩年來可以說一直都忙個不停,根本就不知道休假是什麼東西。
由於把鬍子刮掉了,與對外公衆的形象有所不同,所以也沒有人把王尚認出來。
就在4月中旬的時候,王尚和心滿意足的父母回到了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