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工業大發展

11月2日,左翼受到嚴重威脅的英法聯軍不斷從塞納河南岸各地抽調兵力阻擋德軍第一集團軍,德軍西線右翼主力第二集團軍看破了英法聯軍防線上出現的漏洞,攻破凡爾賽,第三、四、五集團軍突破塞納河各處河段,英法聯軍不得不再次後撤退守奧爾良,在盧瓦爾河南岸設立防禦陣地,並炸燬河面上絕大部分橋樑,以防止德軍尾隨追擊。

於此同時,德軍西線左翼主力第六、第七集團軍渡過塞納河上游向第戎方向前進,得到消息的法軍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迅速從里昂北上。

11月8日,德軍第六、第集團軍與法軍第一、第二集團軍決戰於第戎,雙方一百萬大軍在這裡進行了殊死搏殺。激戰七晝夜,德軍利用小股部隊穿插突擊,突破了法軍防線,並在法軍長達-優-優-小-說-更-新-最-快-三公里縱深的防禦陣地上穿梭分割包圍,法軍遂全線潰敗,損失三十萬人,殘部十八萬向里昂方向撤退。

鑑於遠東戰場的頹勢,沙俄當局不得不再從抽調兵力增援遠東戰場,一個集團軍的兵力二十萬人走遠東鐵路被送到了哈巴羅夫斯克,這裡靠近華國東北角上邊境,遠東鐵路經過這裡,日軍想要奪取更多的土地也必須要經過這裡。

由於日軍在這一段時間損失也比較大,在攻克烏蘇

冬季快要來臨了,不論是同盟國還是協約國都知道冬季寒冷的天氣對後勤來說是極爲嚴峻的考驗。因此雙方都不約而同地想要在冬季來臨之前再大戰一場,已達到各自戰略上的目的。而德國與英法已經開始了,沙俄和日本都各自在做着準備。奧匈帝國就是一個大醬油的,儘管國內兵力不少,可實際上的戰鬥力只能用豆腐渣來形容,它不給德國人拖後腿,德國人就得燒高香了,德國還要派兵支援它,以免它被沙俄和塞爾維亞得滿地找牙。

關注完農業問題之後,蕭震雷又將目光轉向了工業和能源礦產業,國家想要發展。想要變強,就必須大力提高生產力,物資貧乏、經濟不活躍都是生產力低下的緣故,生產力提高了才能解決物資貧乏的問題,才能讓物資豐富起來,才能搞活經濟。

而生產力的提高在於發展科技,這是前提條件,在有技術的情況下就要將技術用在發展生產力上,生產力包括農業生產力和工業生產力。工業生產力可以提高農業農業的生產力,例如機械廠生產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耕田機,工廠爲農業生產肥料、農藥、除草劑等等,這些機器都可以提高農業的生產能力和效率。反過來,農業的產量提高了,可以向工業輸送足夠的原料。這個時期絕大部分工業原材料都是農業提供的。例如經濟類作物如棉花、黃麻、線麻、藥材、生產燃料的植物等等,當然還有糧食類作物。合成類的工業原料在這個時期還是很少的。

除了農業之外。能源礦產業也爲工業輸送原材料,而工業又爲能源礦產也提供高效率的挖掘和運輸機器。可以說各行各業有很多地方都是相輔相成的,但總的來說,工業是一個國家的動力,動力發達,那麼這個國家就活力十足,動力不行,這個國家就死氣沉沉。

想要工業發達,就必須要有先進的科學繼續,這一點蕭震雷很早就一直在做,這幾年來的成效不多,現在華國在很多領域的科技程度已經不輸於歐美國家了,這也是蕭震雷不斷從歐美國家引進人才和科技的結果。

11月28日,蕭震雷視察了漢陽鐵廠、漢陽兵工廠以及漢陽、武昌和漢口等地的工業發展情況。

據當地的官員介紹,現在武漢三鎮在這幾年的時間已經現有建立起十幾家工廠,蕭震雷詢問了一下這些工廠的規模以及所從事的行業,發現這些工廠的規模都不算大,最大的工廠不到一千工人,最小隻有百人。

蕭震雷對此很不滿意,認爲當地的工業發展太過緩慢,要向上海、江浙、福建和廣東等地區學習和借鑑一些經驗。

新政府成立之後自然不能讓漢冶萍公司再受到日本人的控制,日本專家和管理人員被強行驅逐,與日本人簽訂的合約也被強行廢除,這曾經一度讓日本人極爲惱火,日本方面多次指使日本駐華公使館向華國當局交涉,但是外交部門當然是幫親不幫理,任他日本人如果威脅恐嚇,要麼是不理睬,要麼扯皮吵架,總之前清與日本人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一律廢除,如果不是現在還沒有做好打仗的準備,當局早就發兵奪回遼東半島了。

之前的漢陽鐵廠被搬走了,搬到了郊區,原址建立了博物館和居民區,新的漢陽鐵廠重新確定了股權,政府控股,佔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權,但政府不派人經營,只負責監督,主要管理人員由董事會聘請善於經營的人才任總經理,如果經營不善或者造成鐵廠虧損,官方有權要求董事會重新任命總經理。

新的漢陽鐵廠更換了不少鍊鐵鍊鋼設備,規模比從前更大,管理方法更加符合實際情況,這也是向振華鋼鐵公司學的。

到現在爲止,全國已經有六家大型鋼鐵公司了,除了振華鋼鐵公司和漢冶萍公司之外,在東北還有一家新建成不久但已經投產的東北鋼鐵公司,在綏遠有一座綏遠冶金公司,在四川還有一家鋼鐵公司,在安徽也有一家,現在華國的鋼鐵產量已經遠遠的超過了日本,年產量可以達到八十萬噸,而此時日本的鋼鐵年產量只有25萬噸。日本海軍艦隊總噸位有68萬噸,而華國即使把德國東亞艦隊都算上也只有不到28萬噸。

這麼多鋼鐵公司建立起來是需要大量錢財的,把這六家鋼鐵公司撿起來將當初蕭震雷賣油田的錢基本上用得差不多了,但是蕭震雷手上還有從滿清遺老遺少那抄家抄來的三十億兩白銀還沒動,所以此時蕭震雷還不缺錢。

在全國各地走訪了十幾個城市,在華東、華南一帶的工業發展情況比較好,而在其他地方則不盡人意,蕭震雷認爲這種發展速度還是太慢了,國家必須要大力扶持,以重工業爲領頭羊,其他各行各業齊頭並進,除了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由國家控制之外,要大規模扶持民間商人建立中小型企業,不僅在貸款上要降低貸款利率,還要在政策上傾斜。

在蕭震雷的指示下,內閣工業部門、財政部、國家銀行、工商總署和稅務總署很快聯合出臺了一些列扶持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工業部門表示儘量減少簡化項目審批流程,財政部表示將專門準備一部分資金用於扶持新成立的有關一些企業,國家銀行出臺政策表示將降低銀行準備金率,降低銀行準備金率之後,銀行方面的存款壓力就比較大,必須要將這一部分錢降低貸款利率貸出去,如此,要貸款辦廠開公司的商人貸款就比從前要付的利息少了很多。工商總署表示將簡化營業執照的申辦程序,爭取做到一條龍服務,而稅務總署則表示可以對從事某些行業的企業進行返稅。

在這些中樞部門相繼出臺一系列的措施之後,精明的商人們都感覺好時代要來了,這是工業、商業迅猛發展的前兆。國家專門出臺政策扶持發展商業、發展工業,這是從前任何時代都沒有過的,商人們看到了機會,於是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一些工廠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冒出來,僅僅幾個月的時間,全國各地就有七八千家大小型企業相繼成立並進行投產。

爲了防止這些企業盲目地建立起來後生產的產品找不到銷路而造成虧損、倒閉,蕭震雷還指示相關部門要組織人員對這些工廠、企業在生產管理、產品的類型、銷路上進行指導,這個措施的效果非常好,那些工廠、企業剛開始還需要知道,但是很快他們就摸清了套路和門路。

到了年底的時候,工商總署經過統計發現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型各類企業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一萬餘家,在這段時間中有的經營不善倒閉了,有的則發展得走上了正軌並發展壯大起來。

蕭震雷看到這些數據和稅務總局遞交上的今年的財政收入報告後很是高興,再看看工業總產值和農業總產值都已經遠遠超過了從前,相信再過不久工業總產值就可以超過日本,雖然人均收入還有待提高,但是相比前兩年已經是好了很多,如此之多的工廠成立起來之後解決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也解決了一部分沒有田地的農民就業問題,將農業人口轉化爲工業人口總算前進了一大步。(……)R1292

第654章 人事變動第540章 空襲奧匈艦隊第114章 打碼頭第278章 橡膠股票風潮到來第363章 張勳復辟第645章 慘烈對攻第104章 人頭第566章 登陸日本本土第196章 招聘記者第550章 絞肉磨盤第668章 黃金換命第441章 轟炸東京(4)第78章 準備第189章 兩敗俱傷第577章 水塔爭奪戰(1)第524章 被圍和空中支援第329章 鐵路修築計劃第666章 東京審判(2)第376章 僞造證據第496章 組建日本僞軍(2)第307章 都督之爭第716章 決心第614章 對俄政策第696章 交換看法第764章 各國貸款第374章 替死鬼今晚更新第127章 投產第336章 檢閱第784章 軍費沒了第371章 神秘真相第444章 要和談?第68章 聘任第62章 競標酒會(1)第606章 英國首相暈倒第666章 東京審判(2)第69章 美女被**第598章 護短(2)第447章 關東風起第293章 賑災和防疫第324章 鬥朱爾典第394章 帶艦隊回國第29章 遺禍第183章 財貨迷人心第426章 謀日(1)第512章 清理琉球第468章 搶佔山頂第655章 戰區重組第480章 沙俄不妙第655章 戰區重組第588章 連傷三人第639章 俘虜問題傷腦筋第477章 恢復朝貢體系第361章 登陸第10章 老頭子第530章 朝鮮之事第354章 鄭州之戰(2)第430章 待宰羔羊第228章 見盛大人第75章 強勢入主第476章 原來無恥可以到這種程度第329章 鐵路修築計劃第716章 決心第446章 目標德屬太平洋島嶼第466章 雪狼抵達第578章 水塔爭奪戰(2)第731章 慘烈凡爾賽第780章 二十三國第505章 倫敦完了第759章 敬重第225章 槍械兵工廠第508章 巡視灣島第485章 高射機槍和高炮第405章 推行第535章 圍殲三十萬第782章 噴氣式戰機第569章 步兵進攻(3)第256章 設套成功第776章 戰略轟炸第730章 法治建設第4章 臨時轉移第343章 摩拳擦掌第646章 視察軍工第647章 對被服廠的建議第550章 絞肉磨盤第668章 黃金換命第789章 潛入第755章 首腦聚會第31章 找茬第736章 奧匈求和(3)第375章 皇儲被刺第403章 成立國家銀行第531章 朝見第457章 自殺式的武士道第549章 將計就計第528章 反潛(1)第363章 張勳復辟第191章 心理防線第681章 巡視朝鮮第703章 救市
第654章 人事變動第540章 空襲奧匈艦隊第114章 打碼頭第278章 橡膠股票風潮到來第363章 張勳復辟第645章 慘烈對攻第104章 人頭第566章 登陸日本本土第196章 招聘記者第550章 絞肉磨盤第668章 黃金換命第441章 轟炸東京(4)第78章 準備第189章 兩敗俱傷第577章 水塔爭奪戰(1)第524章 被圍和空中支援第329章 鐵路修築計劃第666章 東京審判(2)第376章 僞造證據第496章 組建日本僞軍(2)第307章 都督之爭第716章 決心第614章 對俄政策第696章 交換看法第764章 各國貸款第374章 替死鬼今晚更新第127章 投產第336章 檢閱第784章 軍費沒了第371章 神秘真相第444章 要和談?第68章 聘任第62章 競標酒會(1)第606章 英國首相暈倒第666章 東京審判(2)第69章 美女被**第598章 護短(2)第447章 關東風起第293章 賑災和防疫第324章 鬥朱爾典第394章 帶艦隊回國第29章 遺禍第183章 財貨迷人心第426章 謀日(1)第512章 清理琉球第468章 搶佔山頂第655章 戰區重組第480章 沙俄不妙第655章 戰區重組第588章 連傷三人第639章 俘虜問題傷腦筋第477章 恢復朝貢體系第361章 登陸第10章 老頭子第530章 朝鮮之事第354章 鄭州之戰(2)第430章 待宰羔羊第228章 見盛大人第75章 強勢入主第476章 原來無恥可以到這種程度第329章 鐵路修築計劃第716章 決心第446章 目標德屬太平洋島嶼第466章 雪狼抵達第578章 水塔爭奪戰(2)第731章 慘烈凡爾賽第780章 二十三國第505章 倫敦完了第759章 敬重第225章 槍械兵工廠第508章 巡視灣島第485章 高射機槍和高炮第405章 推行第535章 圍殲三十萬第782章 噴氣式戰機第569章 步兵進攻(3)第256章 設套成功第776章 戰略轟炸第730章 法治建設第4章 臨時轉移第343章 摩拳擦掌第646章 視察軍工第647章 對被服廠的建議第550章 絞肉磨盤第668章 黃金換命第789章 潛入第755章 首腦聚會第31章 找茬第736章 奧匈求和(3)第375章 皇儲被刺第403章 成立國家銀行第531章 朝見第457章 自殺式的武士道第549章 將計就計第528章 反潛(1)第363章 張勳復辟第191章 心理防線第681章 巡視朝鮮第703章 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