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黃河,繞不過去的話題

雲崢不願意留在東京城唯一的原因就是因爲他不喜歡浪費生命,這座城池太繁華,太舒適,如果在這裡停留的太久,雄心壯志會被逐漸消磨掉的,而云崢自認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所以必須離開,而且是帶着全家離開。

生活和志向他一樣都不想鬆開。

“你拿什麼去和青塘那些彪悍的年輕人比拼?你的戰象已經被運送到了南方,你的武勝軍已經被分割的凌亂不堪,你的九個軍侯,已經成爲大宋各個軍隊的主官,你敢調用一個都是大麻煩。”

“如果不這樣,我怎麼可能全家都離開啊?我打算去當秦州知府,是文官,又不是武官,帶着家眷上任豈不是合情合理?”

狄青不聽雲崢的廢話,直接道:“你拿什麼去說服龐籍這些人同意你去秦州?‘

雲崢拿手搓搓自己的臉頰道:“會有辦法的,那些人沒一個蠢的,知道我這是去幹什麼,明顯對大宋有利的事情,他們不會阻攔的,現在其實是最好的時候,朝堂裡沒有真正的惡人,有的都是一羣想要幹事情的人。

你看看龐籍,他表面上在和我們死磕,但是對西北邊軍的撥款卻從未延誤過,包括在我看來數量已經多的可疑的火藥,他也是第一時間滿足了那些人。不管是選軍,還是換防,都乾得很專業,當然,咱們大宋缺馬這件事他也沒有好法子,我打算找他好好地談談。沒有戰馬,我們的夢想基本上都是空談,想要靠兩隻腳在西北的大地上追趕上那些蠻族,這根本就是做夢啊。

所以說,我打算找個合適的時間和他仔細說說,他不一定會阻止我出去,他還不是一個爲了官位就喪盡天良的人。

一切都放在明面上談,我不覺得這是一個過於爲難的事情。上元節已經過完了,春天就要來臨了,大宋也該年號了。一切都應該有一個新的開始纔好。”

狄青點點頭道:“既然如此。老夫這個尸位素餐的副樞密使也該動動了,就和我們以前想的那樣,你去西北,我去河間府。爲了不讓遼國忌諱。老夫此去也不擔任軍職。”

雲崢艱難的給了狄青一個笑臉道:“將在外。君命才能不受!”

說完這些話,倆人似乎都放下了心事,攤開四肢躺在皮毛堆裡享受冬日的暖陽。只不過一個像老虎,一個像熊羆……

大宋很久以來都沒有這樣安靜過了,開衙之後,各地的文書傳來,趙禎沒有找到那些讓他頭疼不已的蠻人寇邊的文書,遼人打草谷,西夏捉生軍也好像杳無音訊,邊軍傳來更多的消息卻是屯田開荒的好兆頭。

如果屯田能夠滿足邊軍三成糧食所需,大宋今年財政結餘就有望突破百萬貫,就能把力量轉移到治理黃河上面來,工部早就有文書證明,治理黃河不能依靠修修補補,必須進行一次最大規模的治理,如此才能長治久安。

慶曆四年春,開封開寶寺的開寶塔倒掉了,這座木質建築只矗立了五十五年,這是太祖皇帝修建的寶塔,原想着能夠矗立到很多年以後,沒想到,一場雷暴就讓它成爲了開封城最大的火炬。

開寶塔的倒掉,也開啓了慶曆年間災難的開始,從那一年開始,無窮無盡的災難就落到了大宋百姓的頭上,直到儂智高叛亂之後,開寶塔的重修已經被大臣們提到了議事日程上,因爲所有人都認爲,雷火襲擊了開寶塔,擊潰了大宋的國運。

趙禎雖然不相信,但是爲了安慰天下的百姓,他不得不在皇佑元年在東京重修開寶塔,不過這一次他沒有修建木塔,而是用磚石和琉璃在上方寺重修了一座磚石結構的塔,幾年的風吹雨淋之後,這座塔變得黑黝黝的,如同鐵塔,所以他原來的名字逐漸被人忘記,人們開始稱呼他爲鐵塔!

趙禎如今你就站在鐵塔上,他不需要低頭,只需平視就能看到黃河上的白帆,都說開封人頭頂上頂着一盆水,這句話說得過於平淡了,應該說東京人頭上懸着一條要命的絞索。

自古以來治河從來都是大功業,海晏河清是這條害河變得渾濁之後所有的帝王共同的夢想,每年的這個時候,趙禎都會來到這裡看黃河,因爲每年的這個時候,正是開河的時候,滾滾的黃河水攜帶着大量的冰塊從上游雷霆萬鈞的向下遊砸下來。

東京地勢平坦,冰塊到了這裡就會淤積起來,如果一次性的融冰下來的過多,而下游的冰還沒有融化乾淨就會在河道里築起一道冰壩,最後造成一種顛覆性的後果。

這條河從來就沒有讓人省心過,總是這樣堵根本就不是辦法,總有一天淤積的泥沙會擡高河牀,當下遊地勢比上游還高的時候,就是黃河崩潰的時候。

這個問題趙禎自己知道,大臣們也知道,大家都在等待黃河大堤崩潰的一天,只是不知道那一天何時降臨,以什麼方式降臨,這種等死的滋味簡直讓人發狂。

趙禎在看黃河,彭蠡先生帶着雲二和蘇軾蘇轍他們也在看河,雲蘇兩家最不缺的就是戰馬,所以老人家坐着馬車,三個少年人騎着馬,後面還跟着七八位彪悍的家將。

這樣的人羣一看就是勳貴,寬闊的黃河大堤上往來的人羣自然會避開,還以爲這些貴人閒的發慌來看景緻,此時黃河兩岸的垂楊柳還沒有吐綠,能看到什麼呀?

每走百丈,就會有家將下到河邊用罐子裝滿一罐子黃河水,雲二和蘇軾會做好標誌,再小心的放到後面的牛車上,牛車上已經放了十幾個這樣的罐子,看樣子他們在大堤上行走的時間已經不短了。

老年人到底精力有些不濟,彭蠡先生不知不覺的睡了過去,醒來的時候發現馬車已經停了下來,自己身上裹着厚厚的毛皮,這一覺也不知道睡了多長時間。

馬車外面有少年人討論的聲音傳來進來,聲音很低,看樣子是怕吵到自己。

“剛纔把這些罐子都稱量了一遍,最上游的一罐子水,比最下下游的那一罐子重了一兩三錢,也就是說,一罐子泥水走了三十里地之後,泥沙就少了一兩三錢,這一兩三錢泥沙全部淤積在這段河牀上了,如果我們再計算一下黃河的流量,就很容易得出每年有多少泥沙在淤積,也就能計算出什麼時候黃河會徹底的潰堤。”

“話是沒錯,只要淤積的速度比人加高河堤的速度快,黃河鐵定潰堤啊。”

“不光是這樣,你還要計算河牀拔高的速度,下游的河牀越高,河水的流速就越慢,泥沙淤積的速度也就更快,這是一種變量反應,不能簡單的用恆量計算,數值一定是遞進的才行。”

“知道災難發生的日子不算本事,能想出治理黃河的法子,纔是真本事。”

“我大哥說過,其實最好的法子就是將給黃河改道,與其讓黃河自己選擇改道,不如我們先給他選好出路,這樣能把損失降到最低,可是我總覺得這法子行不通,我們沒可能過幾年就給黃河修一條直達大海的河道。”

“大哥說大宋治理黃河的人其實都是傻瓜,和古時候大禹的父親一樣傻,光知道加高河堤,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法子,和自殺有什麼區別?

其實治理黃河不是讓黃河的河面變寬,而是要讓他變窄,只有變窄之後,水流的速度纔會加快,水流一旦變快,水流就會自動往下切削河牀,湍急的河水會繼續帶着泥沙這樣一來,河面就會越變越低,豈不是解決了河牀不斷加高的問題了嗎?”

彭蠡先生見三位弟子討論的很熱烈,就從窗口探出腦袋笑道;“想的還是簡單了,慶曆八年,黃河在澶州商胡埽決口,便由此改道折向西北,經河南內黃之東、河北大名之西,經今滏陽河和南運河之間,沿着南宮之東,棗強、武邑之西,獻縣之東,至青縣匯入御河,經界河入海。

你們只想着解決東京的麻煩,怎麼就不想想大名府百姓的苦衷?治河從來都不是一個單一的事情,他幾乎是整個帝國意志的體現。

那裡該分流,那裡該加高,甚至那裡該放棄都需要很清晰地論證,而做出決斷的皇帝恐怕也需要有極強的控制手腕才行,否則民變就在眼前。”

蘇軾笑道;“我是治河的,統御百姓另有其人,不相干,我只負責提建議,至於成不成,能不能做不關我事!”

彭蠡先生一戒尺敲在蘇軾的頭上道:“混賬!”(未完待續……)

第七十章情殤第四十五章執拗的李東楚第十六章 老實的狄青第七十二章小感情和大禮儀第六十四章喜宴第五十四章簡單的收買第七十六章 自作自受的困獸第三十八章潑皮!第五十章流民入戶籍第三十五章 貪婪 2第五十六章孫子一樣的活着第七十章情殤第六十二章好夥伴第十六章 富貴盈門第六十八章情爲何物?第二十章大變革就要到來了第四十七章白馬軍第四十七章二柄第十六章容易着火的洪福寺第五十九章兵爭一口氣第五十一章司馬光砸缸的疑問第六十一章 官兵來了第六十九章 全部去死吧第二十二章 五穀裡數不過豌豆圓第二十八章皇帝夢第六章大來頭!!第十四章太子的最後一課第五十五章 發瘋的種諤第六十三章鬥殺!第七節讀書第七十章一得一失第三十八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第二十四章溫水煮青蛙第十八章郎坦的計劃第二十三章剛一開始就被忘記第三十七章 鄒同的對比法第六十一章忽聞海上有仙山第八十三章蘇軾的守護者第四章 雄心勃勃的蘇拉海牙第五十七章 希望第六章事情總是出乎人們預料的第四十五章一葉落而知秋第二十四章佛國天下第四十四章讀兵法的商人第十三章族羣第四十七章全大宋最重要的事情第三十七章不合理的禁令第二十章強盜還是夥計?第七十章青山隱隱水迢迢第五十二章戰爭離不開思考和智慧第八章卸甲!第五十六章孫子一樣的活着第六十五章給蕭打虎準備的陷阱第九章信念第三十二章莫須有殺人法第十六章 交子的運用第七十七章弱肉強食的真諦第三十一章出征,點將出徵第十四節劉都頭的考驗第四十四章藍藍走了第三十五章誰是魚肉?第五十六章 一切都沒變化啊第三十五章李常的野望第六十九章種諤的見聞第七十章 名動九重天第三十八章 什麼氣都比不上運氣第六十五章 張方平的智慧第五十六章 一切都沒變化啊第六十五章給蕭打虎準備的陷阱月底求清倉第十八章兄弟間的相似性第十六章誰的悲傷逆流成河?第四十一章烈女第八章沒藏訛龐的成功第八章刁買人心第六章你什麼時候離開?第十一章弩炮和火炮第四十二章美人和公雞第四十五章像淑太妃的女子第一章 大災害第八章刁買人心第六十四章 罪惡第七十一章戰爭之神第十七章崑崙關第九章無賴和孝義第十五章太子的世外桃源第六章死城第四十四章對錯只有天知道第七十五章酒裡有毒?第四十三章 魔鬼的蜜糖第七十二章受盡委屈的登徒子第四章在人間第四十二章人羣裡的和尚第十七章金印,令人傷心的金印第三章 野驢島上桃花開第六章死城第六十一章血洗儀州第六十章非悍卒不得成其功第六章思舊事第三十三章古道熱腸
第七十章情殤第四十五章執拗的李東楚第十六章 老實的狄青第七十二章小感情和大禮儀第六十四章喜宴第五十四章簡單的收買第七十六章 自作自受的困獸第三十八章潑皮!第五十章流民入戶籍第三十五章 貪婪 2第五十六章孫子一樣的活着第七十章情殤第六十二章好夥伴第十六章 富貴盈門第六十八章情爲何物?第二十章大變革就要到來了第四十七章白馬軍第四十七章二柄第十六章容易着火的洪福寺第五十九章兵爭一口氣第五十一章司馬光砸缸的疑問第六十一章 官兵來了第六十九章 全部去死吧第二十二章 五穀裡數不過豌豆圓第二十八章皇帝夢第六章大來頭!!第十四章太子的最後一課第五十五章 發瘋的種諤第六十三章鬥殺!第七節讀書第七十章一得一失第三十八章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第二十四章溫水煮青蛙第十八章郎坦的計劃第二十三章剛一開始就被忘記第三十七章 鄒同的對比法第六十一章忽聞海上有仙山第八十三章蘇軾的守護者第四章 雄心勃勃的蘇拉海牙第五十七章 希望第六章事情總是出乎人們預料的第四十五章一葉落而知秋第二十四章佛國天下第四十四章讀兵法的商人第十三章族羣第四十七章全大宋最重要的事情第三十七章不合理的禁令第二十章強盜還是夥計?第七十章青山隱隱水迢迢第五十二章戰爭離不開思考和智慧第八章卸甲!第五十六章孫子一樣的活着第六十五章給蕭打虎準備的陷阱第九章信念第三十二章莫須有殺人法第十六章 交子的運用第七十七章弱肉強食的真諦第三十一章出征,點將出徵第十四節劉都頭的考驗第四十四章藍藍走了第三十五章誰是魚肉?第五十六章 一切都沒變化啊第三十五章李常的野望第六十九章種諤的見聞第七十章 名動九重天第三十八章 什麼氣都比不上運氣第六十五章 張方平的智慧第五十六章 一切都沒變化啊第六十五章給蕭打虎準備的陷阱月底求清倉第十八章兄弟間的相似性第十六章誰的悲傷逆流成河?第四十一章烈女第八章沒藏訛龐的成功第八章刁買人心第六章你什麼時候離開?第十一章弩炮和火炮第四十二章美人和公雞第四十五章像淑太妃的女子第一章 大災害第八章刁買人心第六十四章 罪惡第七十一章戰爭之神第十七章崑崙關第九章無賴和孝義第十五章太子的世外桃源第六章死城第四十四章對錯只有天知道第七十五章酒裡有毒?第四十三章 魔鬼的蜜糖第七十二章受盡委屈的登徒子第四章在人間第四十二章人羣裡的和尚第十七章金印,令人傷心的金印第三章 野驢島上桃花開第六章死城第六十一章血洗儀州第六十章非悍卒不得成其功第六章思舊事第三十三章古道熱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