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北伐(1)

爲了從江南採購或者討要軍餉。這些年來忽必烈、阿里不哥、張榮家族和李璮家族都沒少花力氣疏浚京杭運河,雖說南宋和阿里不哥撕破臉皮後斷絕往來,京杭運河對阿里不哥已經失去價值而遭到廢棄,但是從兩淮一直到李璮家族控制的最北端騰州,運河還是一路暢通無阻,所以賈老賊親自率領的東路軍行軍速度極快,四月初便已抵達了騰州境內。

過了騰縣碼頭,水路開始變得難走起來,將近三年無人的治理河道淤塞狹窄,小船還稍微好些,大船卻常常出現觸底擱淺的情況,還好賈老賊對此早有準備,船隊主要是由以吃水淺又輕便靈活的中小船隻組成,因而主力行軍速度受影響不大。同時又組織民夫百姓疏通運河,一邊疏通河道開闢道路一邊前進,準備建立一條兩淮直抵華北腹地的安全水道——短時間內最起碼能讓小船通航,以便宋軍的輜重糧隊能直抵前線。

從兩淮到騰州之間的土地一直被李璮和張榮家族輪流控制,靠着南宋朝廷的經濟援助,這兩個軍閥對民間的搜刮還不算特別厲害,百姓還能勉強過活,境內也還算安定和諧。可是沿着運河北上進入阿里不哥軍控制的濟州境內後,大部分都是來自江南繁華之鄉的宋軍將士官兵不禁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了。

在運河船上放眼四顧,運河兩岸的萬畝良田長滿雜草荊棘,運河岸邊白骨累累,在地上隨便抓一把土,就能抓起好幾塊的白色人骨,偶爾有幾個百姓出現在路邊看熱鬧或者乞討食物,也個個是衣不遮體,皮包骨頭,瘦得和骷髏基本沒什麼區別。百姓們所定居的村莊房屋更是被燒成一片廢墟,幾無一處遮風擋雨之地。見此情景,宋軍各級將領自然是乘機煽動漢人軍民對蒙古軍隊的仇恨,鼓舞鬥志,賈老賊則是黯然無語——如果不是歷史因他而改變,恐怕要不了幾年,江南土地和江南百姓只怕也要變成這樣的景象了。

東路軍主力抵達濟州治府任城時,任城城池早已經被阿里不哥軍拆毀殆盡,城中街道房屋也大部分被蒙古軍隊放火燒燬,大軍無法駐紮,城中百姓也只剩下數十名僥倖沒有餓死的老弱病殘。賈老賊也不着急,一邊讓大軍背靠運河紮營,一邊撒出大量斥候偵察周圍動靜,同時將殘餘百姓集中在一起,賜以酒食,親自向他們打聽蒙古軍隊的動向。

蒙古軍隊最拿手的事就是殺人,爲了不暴露行蹤,在經過之處見人就殺也是家常便飯。所以這些靠着躲在死人堆裡和地窖裡才僥倖逃生的百姓自然不可能提供什麼情報,僅有一位藏在城外樹林中得以脫身的老者提供了一個非常模糊的情報——蒙古軍隊強迫任城百姓遷移時,走的是東平府這條道路。也就是說,阿里不哥軍是把任城百姓遷往了比較遠的濟南,而不是相對較近的大名府。

“老人家,你確定看清楚了嗎?韃子押着百姓是往東平府這邊的官道去了?”賈老賊小心追問確認。那戴着一頂破爛儒巾的老者點頭答道:“官老爺,小老兒可以對天發誓,小老兒在山腰上看得清清楚楚,韃子和真宋軍隊押着百姓走的就是東平府的官道。”賈老賊這才放心,又說道:“哦,那麻煩老人家了。來人,送這位老人回家,順便幫他的房子修補一下,給他一些糧食和衣服。”

送走千恩萬謝的老者,賈老賊轉向一旁的宋軍衆將,微笑說道:“如果這條情報在其他城池得到印證的話,那麼韃子在山東的步兵主力應該是駐紮在了濟南,騎兵主力則是駐紮在大名府。”

“爲什麼?”來自江西軍的邛應不解問道:“韃子既然把百姓集中到了濟南,那麼他們的主力也應該是大部分駐紮在濟南纔對,爲什麼又把騎兵駐紮在西面的大名府?”

“韃子是想發揮他們騎兵的機動力。”賈老賊的主要副手李庭芝首先醒悟過來,解釋道:“韃子把步兵和青壯百姓集中在了濟南。是想加強濟南的守衛能力,讓我軍無法迅速攻下濟南。然後乘我軍陷於攻堅苦戰的時候,他的騎兵就可以突然偷襲我軍背後或者切斷我軍糧道了。”

“不錯,就是這道理。”賈老賊點點頭,又微笑道:“韃子的算盤打得挺好,可惜他們的對手是我。”說到這,賈老賊猛然提高聲音,命令道:“傳令下去,大軍在此休息一夜,明日起繼續北上,沿運河舊道進梁山泊,將糧倉設於梁山,讓韃子看得着摸不着!軍隊沿北清河(黃河舊道)而下,直取濟南!”

…………

和賈老賊分析的一樣,濟南城確實是阿里不哥軍山東戰術中的誘餌,真正的殺着則藏身於大名府。也和賈老賊預料的一樣,當偵察到宋軍把糧倉設於四面環水的梁山湖心島後,阿里不哥軍立即產生一種老虎啃刺蝟無處下口的感覺,看得着卻摸不着,同時因爲梁山水泊有北清河水路可通濟南,等於又是給宋軍的糧道上了一層保險,阿里不哥軍的騎兵即便想要劫糧都困難重重。所以阿里不哥在惱怒之下,馬上叫來劉整破口大罵,指責他出的餿主意弄巧成拙。

“大汗,請勿動怒,賈似道老賊用兵謹慎,將糧草屯於梁山,取北清河水道攻濟南,這點早在微臣預料之中。”儘管被阿里不哥罵得狗血淋頭。劉整卻毫不作急,只是笑嘻嘻的說道:“但賈似道老賊不管如何奸詐,最終還是落入了大汗彀中,將主力軍隊集中到我軍守備嚴密的濟南城下消耗,爲我軍騎兵穿插迂迴提供了機會。”

“放屁!老子的戰馬又不會游水,打不着宋蠻子的糧倉有屁用?”阿里不哥沒好氣的問道。劉整陰笑答道:“大汗,我軍騎兵是拿宋蠻子主力的糧倉沒辦法,可大汗不要忘了,宋蠻子還有一路分兵去攻益都,這一路可沒有八百里水泊保護糧倉!——我們如果能先吃掉宋蠻子的這支分兵,不僅削弱宋蠻子的北伐力量,對宋蠻子的士氣打擊也將是巨大的。”

“不錯,是這個道理。”阿里不哥轉怒爲喜,當場拍板道:“這事就交給你去安排了,這是我軍和宋蠻子北伐軍隊的首場大戰,只許勝,不許敗!”

“大汗,末將認爲此舉只是理論可行,實際難以成功。”也速察跳了出來,反對道:“我軍在山東的騎兵主要集中在大名府,如果要出兵偷襲李璮蠻子後路,必然要經過宋蠻子主力的行軍道路,容易被宋蠻子主力發現。失去出其不意的先機。”

“國舅不要誤會,微臣可沒有說過要從大名府出兵。”劉整微笑答道。也速察先楞了一下,這才驚叫道:“難道你想從涿州直接出兵?那涿州的防衛怎麼辦?”

“不錯,從涿州直接出兵,我軍鐵騎只需十日時間,就可迂迴至益州城下。既可以躲開蠻子斥候偵察,又可起到更加出其不意的效果。”劉整獰笑道:“至於涿州的防衛,難道國舅爺認爲賈似道老賊會隨便冒險偷襲涿州嗎?而且就算賈似道老賊有這個膽子,平原之上,我軍再回援涿州還不是輕而易舉?”

要換個性比較穩重的忽必烈,也許未必敢採納劉整置大本營於不顧的冒險迂迴。可阿里不哥卻截然不同,十分欣賞劉整的這個冒險計劃,又當場拍板說道:“劉將軍言之有理,打仗本來就是冒險,不冒點險那來的勝利?就這麼決定了,朕和劉整親自率領三萬鐵騎迂迴包抄李璮蠻子後路,也速察你守涿州,發現宋蠻子偷襲只許死守,不許出戰,我自然會率領鐵騎回援。”

“末將遵命。”也速察無奈,只得抱拳答應。那邊阿里不哥又補充道:“還有,我走了以後,你叫蒙古諸王的援軍加快速度南下,這次吃掉宋蠻子的北伐主力,我們就可以乘勝打到宋蠻子的江南老家,別做夢只想撈好處不想出力,朕還沒那麼傻。還有高麗棒槌那邊,叫他們也快點把糧食和軍隊運到塘沽口,告訴他們,朕答應他們的請求,打下大都以後,讓他們在大都屠城報仇。”

宋蒙兩軍都制訂了或謹慎或冒險的戰術,並且迅速付之於行動,先是宋軍疏通了任城到梁山泊的運河水道,浩浩蕩蕩殺入昔日讓北宋軍隊頭疼無比的水滸賊巢,在賊窩梁山上建起北伐糧倉,留下李庭芝率軍鎮守並繼續疏浚水道,然後賈老賊親自率領六軍隊水陸並進,沿着北清河殺向濟南。而阿里不哥則和劉整親自率領着三萬精銳騎兵從涿州大本營出發,走滄州道迂迴撲向益都,把矛頭對準了宋軍分兵李璮軍。

…………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不去說蒙古騎兵枯燥無味的千里迂迴,單說賈老賊率領的宋軍主力晝行夜伏,終於在五天後,也就是鹹淳八年的五月初八,抵達了濟南府境內——而李璮的軍隊纔剛剛走完一半。抵達沂水。發現宋軍主力把矛頭對準自己後,阿里不哥軍的濟南守將玉木忽兒沉不住氣了,召集塔塔海、韓世安和張弘朝等文武官員,商議對策。

“各位,這是大汗三天前發來的命令,讓我們死守濟南,把宋蠻子的主力拖在濟南城下。”玉木忽兒先亮出阿里不哥的命令,又說道:“雖然大汗的命令,我們不能不聽。可我總覺得死守城池太被動了,打算主動出擊和宋蠻子碰一下,試探一下宋蠻子軍隊的真正戰鬥力,你們覺得如何?”

“末將認爲不可。”張弘範的六哥張弘朝第一個站了起來,提出自己的見解道:“玉木將軍,你不願被動防禦的心情,末將理解,但宋蠻子這次北伐非同小可,可以說是傾盡全國之力,而且面對的是賈似道老賊親自率領的蠻子主力,無論是將領還是士兵都是蠻子軍隊精銳中的精銳,我軍貿然離開城池與之決戰,只怕凶多吉少。”

“張將軍,何必如此的膽小如鼠?”韓世安冷哼起來,韓世安是蒙古宗王合必赤的漢人養子,對蒙古最是忠心耿耿,同時又對漢人無比敵視蔑視,是屬於那種典型的外漢內蒙的宋代版香蕉。韓世安大聲說道:“玉木將軍,末將認爲應該主動出城迎戰,我濟南守軍正規軍隊足有三萬之衆,其中騎兵近萬,換成以前,這些兵力已經足以橫掃天下無敵手,攻城掠地戰無不勝,即便面對百萬蠻子也絲毫不落下風,何必懼怕宋蠻子的區區六萬兵馬?”

“末將也認爲可以出戰,蠻子有一句話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首先得弄清楚宋蠻子的戰鬥力究竟是強是弱。”塔塔海站在了韓世安一邊,並建議道:“不過爲了謹慎起見,我軍出動的兵力不能太多,依我看出動步騎兵各五千就足夠試探出宋蠻子的真正戰鬥力了。如果接戰不利,可以快速退回城中,損失也不會很大。如果宋蠻子的戰鬥力象以前那麼不堪一擊,我們也可以及時調整戰術,主動出擊。”

“就這麼辦。”玉木忽兒十分滿意塔塔海的建議,站起來命令道:“韓世安將軍,你和我率領步騎兵各五千去戰蠻子,試探宋蠻子的真正戰鬥力。張弘朝將軍,塔塔海將軍,你們小心看守城池。”

命令發出後,濟南城裡的阿里不哥軍和僞宋軍隊立即行動起來,調兵遣將分頭出城集結隊伍,準備主動迎擊,而宋軍斥候偵察到這一動靜後,立即快馬稟報已經抵達濟南府歸德鎮的賈老賊。賈老賊聞訊大喜,笑道:“來得好,正好可以考驗我軍演練已久的步騎兵協同戰術,看看這套戰術究竟有沒有缺陷。”

“太師,小僧認爲大不可全力以赴。”子聰陰森森的說道:“玉木忽兒以弱勢兵力主動出擊,肯定是想試探我軍真實戰鬥力,我軍倘若佯敗一場,讓玉木忽兒嚐到一些甜頭,再把他誘出堅城決戰就容易得多了。”

“大師言之有理。”南宋樞密院都承旨——實際上也就是宋軍總參謀長咎萬壽也贊成佯敗誘敵,咎萬壽分析道:“這些年來,我大宋軍隊在平原上和阿里不哥韃子決戰的記錄爲零,阿里不哥軍隊裡的韃子將領肯定十分想知道我軍的平原野戰力量究竟如何,我軍如果佯敗一場,可以讓阿里不哥韃子產生輕敵之心,有利於我軍以後的戰事。”

“不,本官的看法和你們截然相反!”賈老賊斷然搖頭,沉聲說道:“此戰是大宋軍隊的北伐首戰,若能全勝,定可鼓舞全軍士氣,今後也可以勢如破竹。倘若佯敗,只會自泄士氣,於我北伐大計不利。”

說到這,賈老賊又微笑着補充一句,“要換以前,二位的建議本官定然聽從——本官自己也會選擇詐敗誘敵。但這一次不同了,爲了讓韃子主力集中在一起與我軍決戰,我軍每一戰都必須全力爭取勝利,給韃子製造壓力,也爲我大宋北伐的最終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太師高見,小僧(下官)自愧不如。”子聰和咎萬壽一起拱手拜服,這才明白賈老賊此次是鐵了心要以絕對實力震懾和消滅敵人,自己們以前那些拿手的詭計陰謀,在這次北伐決戰中只怕用途已經不大。賈老賊則大聲喝道:“傳令下去,全軍暫停前進,就地列陣迎敵,本官要親自指揮這場北伐首戰!”

第91章 掎角之勢第14章 故友重逢第11章 賈膿包詐退忽必烈第90章 韃虜血(2)第47章 好戲開場!第19章 首尾兩端第73章 洪澤湖水戰第87章 決戰關鍵第71章 襄陽血(1)第63章 陰雲蔽日第16章 濟南突圍第104章 解迷第25章 神秘刺客第46章 好戲開場?第7章 宇宙第一大國第41章 決戰前幕第64章 常敗將軍出手(中)第11章 胯下之辱第8章 樹上開花第45章 偷雞不着反蝕米第69章 懲治漢jian第79章 保衛瀘州第1章 半閒堂落成日第56章 釜底抽薪第4章 奸佞對毒瘤第107章 歸來第73章 衙內救美第103章 貌似和諧的結局第101章 武陽關決戰第78章 第三次鄂州和約第79章 並不順利的歸途第69章 懲治漢jian第35章 最強搭檔誕生第69章 懲治漢jian第49章 防守反擊第52章 翻手爲雲第23章 逆轉(下)第73章 衙內救美第69章 置於死地第103章 貌似和諧的結局第18章 定心丸第92章 內奸的頂級表現第89章 大戰前夜第97章 冬雨更冷第74章 招降(中)第22章 蒙古內亂起第99章 決戰前夜(下)第94章 漢中決戰(2)第44章 流產的偷襲第103章 不和諧的結局第20章 殺韃歌第13章 兄弟相煎第28章 穩紮穩打第105章 忠貞子聰第84章 護陴籬索第79章 屢戰屢敗第14章 偷襲滸黃州(3)第80章 橫生枝節第11章 賈膿包詐退忽必烈第72章 你們做了什麼?第79章 出征再鬧劇第61章 狼心狗肺第44章 恐怖的回回炮第89章 重慶兵變(上)第5章 餓狼呲牙第102章 鄂州最終戰第11章 人面獸心第3章 未雨綢繆第33章 成都兵變(下)第1章 戰後審判第76章 高麗信使第84章 最毒婦人心加強版第3章 禿驢子聰第109章 火燒南陽第7章 計謀襄陽第29章 大人物第38章 罵陣第74章 得不償失第21章 俘虜問題(中)第4章 凱旋第75章 風雲變幻(中)第47章 再次議和!第42章 諜影重重第54章 虛張聲勢第100章 漢中決戰(8)第23章 賈老賊捱揍第32章 廟山大營第20章 青石磯阻擊戰(4)第10章 火燒南少林(上)第54章 盟友來訪第39章 北伐(8)第20章 俘虜問題(上)第27章 無招勝有招第17章 青石磯阻擊戰(1)第62章 好兄弟第41章 山雨欲來第108章 趁火打劫第50章 丁大全落馬第93章 漢中決戰(1)第91章 掎角之勢
第91章 掎角之勢第14章 故友重逢第11章 賈膿包詐退忽必烈第90章 韃虜血(2)第47章 好戲開場!第19章 首尾兩端第73章 洪澤湖水戰第87章 決戰關鍵第71章 襄陽血(1)第63章 陰雲蔽日第16章 濟南突圍第104章 解迷第25章 神秘刺客第46章 好戲開場?第7章 宇宙第一大國第41章 決戰前幕第64章 常敗將軍出手(中)第11章 胯下之辱第8章 樹上開花第45章 偷雞不着反蝕米第69章 懲治漢jian第79章 保衛瀘州第1章 半閒堂落成日第56章 釜底抽薪第4章 奸佞對毒瘤第107章 歸來第73章 衙內救美第103章 貌似和諧的結局第101章 武陽關決戰第78章 第三次鄂州和約第79章 並不順利的歸途第69章 懲治漢jian第35章 最強搭檔誕生第69章 懲治漢jian第49章 防守反擊第52章 翻手爲雲第23章 逆轉(下)第73章 衙內救美第69章 置於死地第103章 貌似和諧的結局第18章 定心丸第92章 內奸的頂級表現第89章 大戰前夜第97章 冬雨更冷第74章 招降(中)第22章 蒙古內亂起第99章 決戰前夜(下)第94章 漢中決戰(2)第44章 流產的偷襲第103章 不和諧的結局第20章 殺韃歌第13章 兄弟相煎第28章 穩紮穩打第105章 忠貞子聰第84章 護陴籬索第79章 屢戰屢敗第14章 偷襲滸黃州(3)第80章 橫生枝節第11章 賈膿包詐退忽必烈第72章 你們做了什麼?第79章 出征再鬧劇第61章 狼心狗肺第44章 恐怖的回回炮第89章 重慶兵變(上)第5章 餓狼呲牙第102章 鄂州最終戰第11章 人面獸心第3章 未雨綢繆第33章 成都兵變(下)第1章 戰後審判第76章 高麗信使第84章 最毒婦人心加強版第3章 禿驢子聰第109章 火燒南陽第7章 計謀襄陽第29章 大人物第38章 罵陣第74章 得不償失第21章 俘虜問題(中)第4章 凱旋第75章 風雲變幻(中)第47章 再次議和!第42章 諜影重重第54章 虛張聲勢第100章 漢中決戰(8)第23章 賈老賊捱揍第32章 廟山大營第20章 青石磯阻擊戰(4)第10章 火燒南少林(上)第54章 盟友來訪第39章 北伐(8)第20章 俘虜問題(上)第27章 無招勝有招第17章 青石磯阻擊戰(1)第62章 好兄弟第41章 山雨欲來第108章 趁火打劫第50章 丁大全落馬第93章 漢中決戰(1)第91章 掎角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