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水淹敵軍

雙峰口兩側的山丘底下不知道是不是有巖體,如若不是,這土木壩體經水浸泡幾天,必然會開始鬆動,固定壩體基礎的巨木坑槽,也許不等宣威軍動手,很快就會徹底鬆動消失,巨木滑動,潰壩在即。

楊叢義站在十幾丈遠的山丘上,望向上游大片湖水,這壩體已經無法加固,宣威軍能做的只能加快潰壩,而不能延遲,也許等不到中午壩就沒了,最好敵人已經動身趕往那梭鎮,不然這一戰,只憑他們兩千人很難打贏。

站了一會兒之後,他回到營地,拿出地圖,仔細研究這一帶的地形,如果這水不能將敵人大部消滅,就必須要做後手準備。

大水之後,敵人要麼進,要麼退,如果進,那得等大水完全退去之後,在這期間可以設下埋伏,對敵營發起襲擊,引誘小股敵人追擊,而後一口口吃掉,如此便可有效殺傷敵軍,但此計不可長久,一次兩次可以,次數一多,便不會奏效,宣威軍糧草有限,而敵人已經拿下富饒的東興鎮,若久拖不決,他們肯定會被敵人拖垮,最終不得不退回安遠縣,回到欽州城。

或可等大水南下道路損毀,那梭鎮周邊一片汪洋,敵人難以東進之際,派遣宣威軍迂迴南下,奪回東興鎮,補充宣威軍糧草,斷絕他們的後勤供應,如此一來他們必然要回師重奪東興,可在他們返回東興的路上再設埋伏,繼續殺傷敵軍,這樣一來,戰線雖長,卻是擊退敵軍的一個方法。

楊叢義仔細比對地圖,覈查地形,開始構思退敵之策。

不知過了多久,在再壩邊值守的軍士來報,水已經漫過壩頂,流向壩外。

他聞得稟報,收好地圖,便出營來到水壩外。

只見壩外堆積的土石小山在水流衝擊下,出現道道溝壑,黃土沙石隨流水不斷流進下游河道,形成渾濁的水流,大河水慢慢漲起來了。

但願水壩能堅持一天半天,等到敵人都聚集在那梭鎮西側的河岸,可就目前情形看來,這水壩堅持不了多久,全是木頭和泥土沙石,經水一浸一漫,潰壩就在幾個時辰之內的事情。

那梭鎮西一里外。

數千李越人敵軍正在行進,今天一早將軍就傳下令來,午時之前要進入那梭鎮休整。

這些天可把他們折騰的厲害,幾乎每天都會受到騷擾,晚上不敢安心睡覺,白天不敢大膽行軍,總怕會中了伏擊,全軍一定要等到前出五里的前哨探子傳回消息,纔敢繼續前進。原本應該早幾天到達那梭,誰知先受騷擾,後又遭遇一場大雨,河水暴漲,道路積水泥濘,難以行軍,直到昨天雨歇,才得意行軍五里。

今天一早得到消息,三裡外便是那梭鎮,鎮裡空無一人,並且曾經有軍隊駐紮的痕跡,經仔細勘察後,發現是自己人留下的,看來北路軍已經先走一步,由那梭鎮東進。

半個時辰之後,行進的李越軍停了下來。

“去看看前軍怎麼回事,爲何停下來?”李越軍統帥騎在馬上,向身旁的近衛下令。

近衛得令,迅速踩着啃啃哇哇泥濘的土地,向前軍跑去。

李越軍統帥騎在馬上,環首四望,發現此處地形,果然如探子所報,向北向東,地勢平坦,一望無際,向南雖不平坦,但也是高不過數丈的土丘。這等地形不適合埋伏,狡猾的大宋人,不會來這裡送死。

等大軍在前邊的鎮子好好休整一番,揮師東進,一口氣拿下安遠縣城,再進逼欽州,半個月內便可將欽州西部全部拿下,而後伺機攻打欽州城,一旦欽州拿下,便能北上騷擾邕州,爲大軍東進左州、邕州創造機會,如果一切順利,大軍此次定然可以將廣南大部州縣納入李越囊中,等封功受賞之時,他憑藉獨自拿下欽州的功績,定然會再次高升,統帥萬人也是輕而易舉。

當他還沉浸在拿下欽州受賞的幻想中時,近衛來報:“將軍,前軍被大河所阻,沒有船隻無法渡河,他們正在想辦法,搜尋船隻。”

“什麼?大河?今天一早探子不是來報,前邊這條河水深不過兩尺,能淌水過河嗎?是不是前軍走錯路了?”統帥大怒。

近衛小心翼翼的回道:“將軍,沒走錯路,河對岸正是那梭,能看到那邊有不少房屋。”

“那河流怎麼會漲水?”統帥怒問。

近衛不知如何回答,他怎麼可能知道原因。

話一出口,統帥便知問錯了對象,細想之後,一催身下馬,吩咐道:“走,上前看看。”

身後一隊近衛,立即上前開道:“都讓讓,將軍來了!”

站在路中等待的李越軍,聽得喊叫,紛紛向左右避開,頓時統帥大馬所到之處,讓開八尺寬的道來。

不多時,統帥來到河邊,只見滿是泥漿的渾濁河水,緩緩流動,將二三十丈寬的河面鋪滿。

“將軍,探子的消息有誤,早上他們說這河不深也不寬,淌水能過河,可眼前這河莫說淌水,就是有船都不一定能過河,真不知道他們怎麼淌過河的,難不成他們有一丈長的腿。”前軍先鋒官上前見過統帥,並把前哨探子批判一番。

“下水去探了嗎?”統帥望着河對岸問道。

“下了,水很深,下水的兵士直接沉水了,要不是有準備,就得淹死在河裡。用長杆量過,這河至少有一丈深,河中間更深。”先鋒官很是氣惱。

“沿河上下探了嗎?有沒有能渡河的地方?”統帥再問,探子不會說假話,可能是他們選擇渡河的位置不對。

“已經查探,上下一里範圍內,河面都在二十多丈寬,最窄的地方也有數十丈,水都不淺。”先鋒官道。

“你覺得會是什麼原因導致河水暴漲?”統帥看着呈現出黃色的河流。

先鋒官想一會兒,小聲道:“莫非是河流上游又開始下大雨了?”

“應當是,不然如何解釋這渾濁的河水。”統帥擡頭向北邊遠眺,只見遠處有高山,雖不算巍峨,卻是連綿不斷,這河流必是發自北方山中。

“河這麼寬,水這麼深,我們接下來如何?”先鋒官問道。

“傳令全軍,就地紮營,等河水消退。”統帥望了一眼對面的鎮子,催馬走到離河岸半里地外。

隨後向近衛吩咐道:“就在這兒紮營。”

李越軍隊迅速在河西岸紮營,靜等河水消退。

楊叢義再次出營,來到水壩前,經水流衝擊一個多時辰之後,壩外的土堆消失了厚厚一層,壩內又有數塊土層滑落水中。

這水壩應該奔潰在即,撐不了多時。

將近午時,潛伏在那梭鎮周圍的探子帶回了敵軍已在那梭西邊紮營的好消息。

楊叢義那顆一直懸着的心,終於落下來,琢磨了一兩個時辰的後續退敵計劃,看來是用不上了,如此更好。

大河下游的水位,此時應該已經恢復到截流之前,沒有船隻斷然難以渡河,李越敵軍理當覆滅。

“傳令姚昶,做好毀壩準備。”楊叢義下令之後,便坐在距離水壩十幾丈遠的山丘上,他要親眼看看大水南下是何等壯觀的模樣。

一個時辰,兩個時辰,三個時辰,被水沖刷去大半土堆的水壩,還沒有奔潰,看來有些低估水壩的堅固程度了。

天色漸暗,已到傍晚,夜間潰壩,是最理想的滅敵時機,楊叢義決定動手毀壩。

隨即徵召數十名宣威軍,他們腰綁繩索,手拿鐵鍬,慢慢從山丘下到水壩邊,水壩東西同時開動,將水壩與山丘相接的地方,分別剷出一條三尺來寬,三尺多深的小溝。

等外側水溝鏟好,衆人爬上山丘,楊叢義一聲“防水”,守在水壩內側,靠近湖水一側的宣威軍,迅速將水溝最後一段鏟通。

湖水瞬間將兩尺來寬的水溝灌滿,嘩啦啦流出水壩,衝向壩外的封土堆。

小溝水流集中,迅速將土堆衝出一道泥溝,滾滾而下,匯進下邊的大河。

不多時,土堆便以眼睛可見的速度開始奔潰,大片大片的泥土滾進河中。

天將黑時,只聽一聲巨響,外側加固水壩的封土堆終於全部崩潰,滑落進大河,將河口擋住。

用不了多久,水壩就會奔潰,衆人很想看看潰壩之後,五丈高的水牆直衝而下,是多麼壯觀的景象,但天色已經徹底暗下來,想看是看不到了,除非水壩能堅持到明天。

未免出意外,宣威軍全軍退回營地,任何人不得走下山丘。

這一夜,宣威軍營地裡沒有人休息,全都在等潰壩那一刻來臨。

夜間,不知道等了多久之後,正疲乏之際,只聽“轟隆”一聲巨響,衆人精神一振。

“潰壩了!潰壩了!”漆黑的營地響起了一陣陣激動的喊叫聲。

他們爲此等待了多久啊,水壩奔潰,便意味着下游的敵人要全軍覆沒,這一刻,他們完全可以慶祝。

宣威軍在黑夜中大喊大叫,肆意狂歡。

而楊叢義聽到那聲巨響之後,徹底放下心來,倒頭在嘈雜聲中,沉沉睡去。

第721章 皇帝承諾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433章 獨力支撐第510章 一家人第767章 明覆第293章 水攻之計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770章 自投羅網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573章 要鐵不要錢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789章 合圍燕京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739章 合圍關中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80章 絕路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179章 商船進港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732章 三選一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792章 放權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768章 隔河對峙第100章 分鍋大會(上)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585章 遼陽起事第428章 最終決斷第543章 輾轉益都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432章 召集令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716章 五龍觀第102章 武學第787章 投降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283章 重聚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697章 三個條件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123章 送別第486章 傷心處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497章 心灰意冷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589章 請纓出戰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82章 推想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786章 出路第51章 挑花眼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166章 初見陸游第21章 閒人第288章 分歧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633章 取信建王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655章 取臨沂第66章 宋頭領第774章 三軍皆動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700章 帝師自決
第721章 皇帝承諾第788章 親征燕京第433章 獨力支撐第510章 一家人第767章 明覆第293章 水攻之計第731章 佔據城池第694章 老帥凋落第542章 親赴蓬萊第770章 自投羅網第773章 圍攻海子村第460章 集訓展示第573章 要鐵不要錢第310章 先行一步第374章 如實招認第442章 此生相隨第640章 擒拿叛逆第240章 火光四現第535章 重獲新生第789章 合圍燕京第207章 煙花爲號第739章 合圍關中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324章 李耕的難題第80章 絕路第642章 攻城掠地第564章 奇異氣味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698章 宋金議和第701章 兩帝共存第179章 商船進港第351章 酒前胡話第732章 三選一第734章 副帥釋疑第387章 中場休息第792章 放權第570章 共謀大事第317章 棄守大南關第768章 隔河對峙第100章 分鍋大會(上)第248章 離開孤島第496章 文武全才第531章 返回大宋第585章 遼陽起事第428章 最終決斷第543章 輾轉益都第662章 幫扶信任第464章 不得還魂第506章 無子之惱第432章 召集令第692章 金軍來襲第244章 隨風入海第716章 五龍觀第102章 武學第787章 投降第388章 分歧仍在第283章 重聚第139章 加入回易第697章 三個條件第129章 太學辯議(二)第276章 緊閉營門第453章 給你差事第123章 送別第486章 傷心處第224章 討價還價第177章 修建港口第490章 諸軍命運第685章 完顏亮的困境第743章 禦寒之難第497章 心灰意冷第328章 別無他途第589章 請纓出戰第186章 準備離營第372章 關鍵證詞第82章 推想第458章 全軍集訓第786章 出路第51章 挑花眼第482章 選將重啓第166章 初見陸游第21章 閒人第288章 分歧第541章 交易不順第558章 壟斷交易第601章 戰前檢驗第239章 封鎖谷口第633章 取信建王第271章 礦石作畫第181章 趕回老家第476章 進退兩難第153章 招募新軍第231章 木牆圍城第777章 運河冰碎第115章 一言是非第228章 敵軍來襲第655章 取臨沂第66章 宋頭領第774章 三軍皆動第367章 畫像畫師第700章 帝師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