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

陽雄踞黃河南岸,北屏邙山,南系洛水、東呼虎牢、四周羣山環抱,中爲洛陽平原,伊、洛、瀍、澗四水流貫其間,既是形勢險要,又風光綺麗,土壤肥沃,氣候適中,漕運便利。

故自古以來,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等八朝建都於此。所謂河陽定鼎地,居中原而應四方,洛陽乃天下交通要衝,軍事要塞。

楊廣即位後,於洛陽另選都址,建立新都。新皇城位於周王城和漢魏故城之間,東逾瀍水、南跨洛河、西臨澗河,北依邙山,城周過五十里,宏偉壯觀。楊廣又以洛陽爲中心,開鑿出一條南達杭州,北抵郡,縱貫南北的大運河,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連接起來,洛陽更成天下交通商業的中心樞紐。

身爲聖上,御宇十三年,夾着十三萬精兵,又有着大破瓦崗軍之勝勢,頓時,洛陽不攻自破,城門大開,王世充、獨孤峰、還有越王楊都前來迎駕:“臣等拜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喊萬歲,聲鎮全城。

楊廣自御車而下,銳利如箭的眼神,往他們看來。

王世充跪在地上,自上而看,只見得鬢邊花斑,多了幾根白,楊廣記起他本是西域胡人,字行滿。

此人甚通兵法,楊玄感反隋時,朱、管崇於江南起兵響應,世充募江都萬餘人破之。齊郡農民義軍孟讓率十萬衆至:&1t;破之。

又鎮壓河北格謙餘部及南陽盧明月,如今爲洛陽守備。洛陽城中,有兵八萬,此時盡在其人之手,不過。他掌兵權不過半年,根基不穩,所以才無法拒之。

而另外一人,獨孤閥之主獨孤峰。鷹勾鼻,堅毅臉形,自自己離開洛陽,其人就掌洛陽城中的禁衛,共分衛、騎衛、武衛、屯衛、御衛、侯衛等共十二衛,每衛約五百人,總兵力過五千,實力不可輕視。

直到看到身穿王服。年十三越王楊,才露出一絲笑意,柔聲說着:“諸卿請起,起駕皇宮,於大殿中,召見羣臣。”

衆人轟然應喏,引十餘萬精兵入內,一時間。城中集二十二萬精兵,又得了興洛倉,頓時兵強馬壯,稱雄天下。

在衆兵圍繞之下。楊廣進入皇宮。

皇宮分爲皇城與宮城兩部分。皇城圍護在宮城的東、南、西三面。呈“凹”形。北面與宮城有城牆分隔。皇城城牆都是夾城,有兩重城牆。北面則有三重。更增其防禦能力。皇城內東西有四條橫街,與南北三直道交錯,中央大道居中軸線,省、府、寺、尉等官署分別排列在大道兩側的橫衝,衆星拱月般,不離皇宮左右。

宮城則是皇帝地居處和接見羣臣的地方。宮城之北,再有曜儀和圓壁兩城,使宮城處於重重包圍之中,防範嚴密處,更勝江都的皇城。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洛陽留臣也自不少,等上了殿,上百名朝臣一齊跪伏在地,額頭觸地,高喊萬歲。

聽到這種萬歲聲,楊廣沉穩步履聲晌起,踏上主座。

又是一個穩重的足音,在下一層地臺階處晌起來,卻是一個十五歲的少年。

楊廣柔聲說着:“衆卿家平身,賜燕王座。”

儀官頓時唱偌,羣臣謝恩之後,不由看了看這個少年。

隋煬帝北上洛陽,把幼子留下,卻帶上了太子楊昭的長子,也就是長孫燕王楊倓,是合法的繼承人。

其實,隋煬帝地太子楊昭,大業元年就立爲皇太子,此人武功高強,善弓箭,可惜早死,如果不死,三十歲坐鎮長安,關中頓時固若金湯,哪會派得楊這個不滿十五的小孩坐鎮長安。

“朕有大旨,羣臣聽侯。”楊廣目光掃過羣臣,說着。

“臣等侯旨。”一行人又跪下。

“太子早去,朕心懷悲痛,然天下不可一日無儲君,今朕就立太孫楊倓爲皇太孫,以後同政參事,諸臣可奉命。”

“臣等領命,拜見皇太孫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在這樣的情況下,羣臣當然沒有絲毫反抗的餘地,各個拜下,確定隋朝正統。

王世充和宇文化及,都是臉色大變,只有低頭,不露出來。

皇帝回到洛陽,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立太孫,實是抓住要害,甚有國事家法章程,也是對長安的事情的迴應。

長安本有楊,李淵攻入長安,立他爲帝,改年號爲“義寧”,遙尊煬帝爲太上皇,楊稱帝,只不過是李淵手中的傀儡,這誰都知道,現在楊廣不一言,只是立了皇太孫,頓時長安的所作所爲,宛然小丑一樣。

也確定了正

伐叛亂地大義所在,讓天下人都看得清楚。

當然,更是理清內部系統的要點,大統確定,早早安排,哪怕自己萬一,也可由太孫登基,不至於內亂,而獲一線生機。

至於同政參事,就等於皇太孫監國,早早讓他熟悉政事,培養嫡系,此時楊廣,這纔是英明神武的晉王風範啊!

“諸臣起來吧!”

羣臣都起身,王世充不由乘機深深的看了看上座的皇太孫楊倓一眼,楊倓果然一表非凡,尤其端坐在那裡,眸子冷靜自信,竟有幾分當年楊廣的風采,心中大凜。

楊廣最大的問題,就是誅殺了太子楊勇,又牽連了許多宗室,先帝楊堅之子幾乎無一倖免,或殺或囚,導致楊隋皇室中人,幾乎沒有成年棟樑,其實隋煬帝的兒孫,都是一時之選,自小就表現出英明地素質,只是都太過年幼,不能當得大事。

而此時。太孫楊倓,畢竟十五歲了,卻是不同,如是再給二三年。並監國事,就可成冠禮,無論是身份還是才能上,都有資本駕御羣臣。統帥江山了。

“皇上,臣有本奏。”王世充上前。

“卿且說來。”

“皇上大破瓦崗賊軍,五十萬人皆崩,真是千古偉績,只是,大部雖破,而各小股,各有數千數萬不等。盤踞各郡,還未清除,臣願起兵爲皇上清掃之,願吾皇聖裁。”王世充稟告的說着。

他爲洛陽守備,這等事情,正在職權之內,當然可如此奏得。

雖然低頭奏着,但是出於一流高手的敏銳。他感覺到上階,楊廣和楊倓凝視着他,一時間,不自覺地。心“霍霍”跳動起來。

楊廣嘴角露出一絲笑意。說着:“這事朕已經知道了。王卿家少安毋躁,朕自有主張。不日就會宣佈,現在王卿家可以退下了。”

等朝議之後,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向着宮門之外而行,沿途盡是甲胃鮮明地禁軍,顯見洛陽城地控制權已全落入楊廣手中。

宮城之上,門分兩重,深達二十許步,左右連闕,被寬約十八步地城牆相接,城關高達十二丈,氣象莊肅,又佈滿甲兵,令人望之生畏。

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出得宮門,這時禁命撤消,街上人車漸多,但是不時有一隊隊甲冑鮮明地禁衛經過。

王世充和宇文化及都是心中大凜,楊廣擊破瓦崗軍,聲勢威嚴大震,又是正統,將士歸心,現在入得洛陽,糧食又充足,可所謂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他手上,二人雖是大將,又各掌數萬軍,但是竟然產生旦夕不保地感覺。

不過,王世充自持受到楊廣信任,與宇文化及的感覺還是不一樣,再加上二人都是謹慎之人,怕在這個節骨眼上給楊廣誤會,落得被打擊的對象,因此都只是淡淡交流,沒有多說什麼,都各自回營,找自己地部下商議。

在宮中,楊廣卻攜帶着皇太孫在御花園中,雖說是花園,但是假山延綿伸展,奇峰處處,又配於湖泊,在雨霧下蒼茫虛莽,景色變幻無定,極盡幽奇。

數十米高的山坡上,更是古木森,挺立山坡,華蓋蔽天,小小一地,就營造出山澗谷底,峭壁危崖的美景,可所謂一園小天下。

許久,楊廣才嘆息的說着:“朕登基之後,就建此城,以爲東都,以南北爲中軸,讓洛水橫貫全城,分爲南北,又以四座大橋接連,而城內洛水又與其它伊、瀍、澗三水聯接城內,使城內河道縈繞,把山水之秀移至城內,予人天造地設於一城之力。”

皇太孫楊倓不敢出聲,靜靜聽着。

“朕又遷來了數萬戶富商巨賈於此城,又將三千戶工匠安置到郭城東南隅的洛河南岸十二坊居住,以爲軍工之實,當時朕以爲二都之實,天下之固,斷無亂事,想不到今日朕落得這個田地,不過,昨日之果,今日還得之,皇太孫,你可知今日朕爲何不許王世充出都討伐呢?”楊廣問着。

“稟陛下,皇上是要攘外必先安內吧,留得王將軍在,纔可對付宇文家?”皇太孫楊倓到底已經年已十五,又處於宮廷之中,見多了,因此謹慎的說着。

畢竟宇文家近於謀逆,說這個不會有問題。

“攘外必先安內,說的好,說的好!不過,皇太孫你畢竟還年輕,朕就給你解釋。”楊廣大喜,說着。

“瓦崗賊軍亂我大隋,切斷南北,纔給天下賊子可趁之機,朕心深恨之,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瓦崗賊軍,已被朕擊破,但是死而不僵,如果朕大力討伐,只怕一年都未必全部肅清,到了那時,只怕朕真地要困死洛陽了。”

“現在,瓦崗賊軍餘部,大部分投靠楊宣凝這亂賊

就由得他們而南下,不給予爲難,等他們都離開,附至整個淮北地區,都在朕的手中,再無亂事,朕才能入關,一旦朕能入關,重得關中,我大隋可再興。”

“皇上,那楊宣凝這亂賊,爲何不北上?”

“因爲他所謀深遠,想讓朕當他的刀,看準了朕之將士,都是關中人。不可能與之在南方糾纏,所以才放朕回去,你看他,只是偏師。奪彭城、下、東海三郡,佔了淮北一角,不但是圍剿李子通,也是爲日後北上所用。而把整個淮北大部留給朕,不跟朕糾纏,放朕北上攻入關中,主力卻徵淮南,又向江夏去,顯是要先平荊州,又攻巴蜀,以完成以南攻北之格局。朕也不得不佩服。”

“但是朕也不是他的刀,這就看時間了,是看他楊宣凝,先佔巴蜀,還是朕先回關中,如朕能先回關中,我大隋實力,還是天下第一。假以時日,掃平南方,再現朕當年以北攻南,破陳之事。也是可能。至不濟。也可平分天下,由你日後來解決。”

皇太孫楊倓頓時明白了。楊宣凝是怕楊廣實力不足,進攻關中被破,反而給李閥得了大便宜,而且,攻打淮北,隋朝就再無生機,楊廣那時狗急跳牆,根本不可能乖乖北上,又有二十萬軍,說不定二者就在淮北糾纏,打上幾年,讓李閥笑掉了大牙,趁機崛起。

只有真正給楊廣留下隋朝再興的生機,才能讓楊廣竭盡全力,進攻關中,這是隋朝地最後一線氣數所在,楊廣明知其用意,也不得不如此。

而且,巴蜀和淮北,以楊宣凝的實力,只可取其一,既然如此,就先緩淮北,而全力取空虛的巴蜀了。

當然,如是等楊宣凝取得巴蜀,楊廣還沒有入關,那楊廣就沒有利用價值了,楊宣凝自會全面攻向淮北,取得洛陽,再掃平北方。

國手佈局,無非如此,所以楊宣凝送錢送糧,又準備佔了奪彭城、下、東海三郡,以鎮淮北一角,卻不大舉北上,與楊廣爭淮北,而楊廣也不攻瓦崗軍,坐看瓦崗軍南下,一一收編空出地郡縣,以壯大實力,君臣之間,仇深似海,卻可所謂空前默契。

“皇太孫明白了吧?朕無能,讓祖宗江山落到這地步,不過,假如在朕,甚至在你地手中,能夠重興,也是鳳凰再生,再不受朝野明暗鉗制,是故等於重打天下,正了得國的名分,瓦崗賊軍南下,不過一二個月就可,等朕收編完淮北,就是朕掃平內部之時,時不待我啊,朕何惜史上留罵名,說朕對臣殘暴,這些朕有準備了,無論怎麼樣,一年內,朕必須攻向關中,朕這一去,不知是不是能夠回來,朕不能給你留下禍端啊!”說到這裡,楊廣目現殺機,又是語氣悲涼:“宇文家,朕不會留下,王世充,也不會給他掌得大部兵權,至於獨孤閥,朕要全部帶去關中,不過,城中還有大將,而裴仁基和裴行儼父子,原本是張須陀部下,雖在張須陀戰死,父子投降瓦崗賊軍,但是這次,朕還是保留了下來,不給予加罪,爲你日後所用。”

皇太孫楊倓聽到這裡,突然之間明白了,楊廣已生出死志。

此去關中,不死不休,要爲自己拼殺出一條路來。

只要得了關中,自己纔可以穩居二都,控制三百里秦川,以圖最後一道氣數,掃平北方,南北分立,再看後世子孫的氣數以定天下。

但是在之前,雖知希望渺茫,也要給自己留個乾淨地君臣系統,至少不能讓自己一開始,就當人傀儡,受制於人。

想到這裡,他地眼淚就不由落下來:“爺爺。”

“天子死社稷,朕也只是盡本分,朕帶你回去,卻留你叔楊在江都,就是爲了這點私心,雖朕想不到江都如此快落下,但是楊宣凝畢竟是楊素地孫子,還會給朕留下這點根,皇太孫,不要嫌朕無能,朕此時,已經盡力了,如果朕破不了關中,你當皇太孫,是朕害了你,只怕留得清閒百姓也不可得。”楊廣淒涼的說着。

“皇上放心,孫臣既爲皇太孫,必死社稷,才得以見列祖列宗。”皇太孫楊倓卻一咬牙,說着。

這話一出,帝孫君臣,相對而泣。

此時,在小亭外,雨點愈趨綿密,雨水順着人造山崖陡峭,蜿蜒往下,身置其中,仿似進入一個越人世地世界。

一條黑龍,鱗破血濺,滿身傷痕,卻露出了不死不休的猙獰牙齒。

幾乎同時,關中青龍盤旋,與大蛇爭鬥,而白蛟盤旋南方,漸有龍相。

第三章 拜禮(上)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一章 醒來(上)第七章 鹽路(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四章 說意(上)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一章 醒來(上)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八章 餘杭(下)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三章 拜禮(下)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九章 水寇(上)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一章 醒來(下)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六十章 蛻化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八章 餘杭(下)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
第三章 拜禮(上)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爲絕頂我爲峰(下)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九十七章 宴中第一章 醒來(上)第七章 鹽路(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四章 說意(上)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一章 醒來(上)第八十章 大戰尾聲第七十三章 登基稱王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八章 餘杭(下)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一百十五章 開元登極第五十九章 北上無變數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十四章 休妾(上)第十二章 殺戮(下)第二十七章 模糊(下)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八十八章 鎮南王第二十九章 讖言(上)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一百十八章 積蓄雷霆第一百十七章 臨別第五十七章 土地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二十章 叢林(上)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三十七章 代理第三章 拜禮(下)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九十三章 兵法正道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二十一章 正義(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一百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五十章 宇文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九章 水寇(上)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一百零一章 天子死社稷第一百零三章 大事都來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一章 醒來(下)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八十三章 淡然入化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二十四章 雪中(下)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三十六章 破殺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六十九章 魯妙子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九十四章 春江花月夜第十一章 賭場(上)第六十章 蛻化第四十二章 見面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零二章 萬民累大業第四十一章 突厥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十七章 事先(上)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八章 餘杭(下)第六十三章 唐王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五十四章 本色安然故第十九章 名傳(下)第二十三章 神似(上)第七十六章 虎頭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