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

宣凝四顧

會稽城外,東有東湖,南有個鑑湖。嚴格地說,這兩個湖都可不算天然湖泊。前者是採石工人的傑作,後者是東漢會稽太守馬臻的政績。

會稽郡,平原沃野千里,一望無際,其間有縱橫交錯的河道和星羅棋佈的湖泊,構成一片稠密的水網,這城就算在此時,也有史,再加上南遷,是南方少數的重點展地區,實是神州大地上,可算得帝王之資的一批名單之中。

來到湖畔,映人眼簾的是,突兀崢嶸的奇巖,綠水盈盈合抱的東湖,碧水籠煙,清風徐來,使人心胸開闊,耳目清新,精神暢爽。

但是,這樣美的景色,必定是作爲戰場了。

旁邊的張一低呼說着:“他們來了!”

張宣凝冷然注視,果然,密密麻麻的人都涌入,看人數,默默的估計一下,竟然有五百之多,倒使他吃了一驚。

焦烈注目望去,說着:“主公,有徐家寨的人蔘與,所以纔有五百。”

“袁宗在不?”張宣凝問着。

“在!”焦烈觀察了一下,說着。

“在就好,別的事情也就不管了。”張宣凝冷笑:“走,跟我去看看。”

張一跟了上去,二人運用武功,向前疾行,雖然附近多是密林,到處是隱蔽的地點,但是別人也不是傻瓜。5oo,圍起來就是一個橫跨幾十米地團,別說什麼戒備森嚴了,就是人數這點就可以使他們頭腦附近成爲不可靠近的空間。

就算是以張宣凝的身手,亦不可能在衆目睽睽之下。靠近對方的腦,這就是勢力的好處了。

離遠一點地叢林,二人伏在地上,耳貼向所向,功聚於耳,聽覺的靈敏度立時以倍數提升,把這數百人的足音,以及相互說話,甚至跑了遠一點的路。而有點粗重點的吸氣喘息的聲音,全部一絲不漏的收進耳裡。

但是這樣還不足夠,張宣凝閉上眼睛,心神在這個聲音的世界中進行選擇,把其它不重要的聲音全部過濾排除,直到聽見中間腦們說話地聲音。

“今日。徐家寨與我結成盟友,攜手合作。必可讓焦烈授。”這是一個男人的聲音,聽起來就知道年紀很大了。

張宣凝心中恍然,就知道此人是袁宗,又聽見一聲問着:“焦烈不過區區小人,幫主說要借敝家的力量清除他,事情當然是非常嚴重,這裡到底是爲什麼呢?”

其實他的意思就是,焦烈你砍了就是,難道辦不成?再說。砍了焦烈也沒有多少利益,你許的東西卻已經包括大部分利益了,你到底怎麼想的?

張宣凝心中一震,注意力提升,傾耳細聽,就聽見袁宗冷哼一聲:“成幫立派,道上討個生活,立足就是仁義誠信,焦烈殺主自立,這個風氣不可開了。開了,道上地規矩就沒有了。”

這個當然。一旦下面小弟隨時想着造反,上面怎麼活啊?當然要嚴厲鎮壓了。

但是衆人也不以爲就這點可以如此興師動衆,果然,袁宗又說着:“而且,內情不是這樣簡單,焦烈帶來了一批人,這羣人雖然全力掩蓋,但是還是有些蛛絲馬跡,也正巧被雲大人覺了,雲大人深以爲憂,要我等解決,所以才邀請得你來。”

頓時,那個徐家寨的人,壓低聲音說着:“雲大人?是管城中治安地決曹吏大人嗎?”

袁宗也壓低了聲音,說着:“正是如此,據說是焦烈引進來的人中,有一個私稱大人,並且各以官職相稱,只可惜對方戒備森嚴,消息出了一次,就沒有出來過,雲大人很是擔心,因此要我們迅解決。這次我們行動,那邊幾人就是官府的人,他們就是監視全程,所以至緊要的是手腳乾淨,不要留任何活口,也不要多說多看,免留下後患!”

徐家寨的人頓時表態:“袁幫主放心,我們會辦的很好,只是,爲什麼不直接逮捕,要我們出手呢?還有,那人是不是可信呢?”

“此人原本就是雲大人眼線,應該可信,而且,就一些片言,也無法定說,可能涉及其它官府的人,雲大人也不想多事,既然此人是以賊出現,那就索性讓我們殺了,也就是了,我就是這樣想的,不知道雲大人到底是怎麼度量。”

“那我們,是不是有危險了?如是追究起來?”

“這倒不用太擔心,我們都是有實力的,官府想追究,也不是這樣容易,應該不會輕易把我們當成替罪羊。”

“這就好,這就好。”說到這裡,隊伍已經減,靠近了談判地地點了,幾個腦也不多說了,只是號施令,想是要提前準備。

張宣凝聽得,不由一絲冷汗,自己實在太小看官府的力量了,就算自己緊密監視,但是還是露出了風聲,不過也是僥倖。

知道不知道這個消息,對官府的態度可是完全不一樣的。

按照道理,還必須有個二方老大相互談判,然後再破裂的過程,可是張宣凝根本不準備搞這套,他潛了回去,一聲不說,直接上馬,而五十騎就上前馬。

“我們殺上去,張三,你指揮其它人等。”

“是!”張三立刻應着。

張宣凝信奉這樣的話:什麼事情都要未雨綢繆,不算者廢,算多者勝,同時,保持實力是第一位的事情,爲了以上目標,逃跑並不可恥,但是關鍵時,又必須有赤搏上陣,拼光本錢的勇氣。

特別是對方根本沒有長槍、兵陣、堅城這三項剋制騎兵的利器,再多的人也無濟於事。

當下,一騎當先,五十騎同時喊,正面朝敵人殺去。

眼見騎兵出現,又策馬前衝,正在準備地幫衆個個面面相覷,又是大驚失色。

他們就算知道一些蛛絲馬跡,但是如此軍隊真正出現在他們的面前,還是使他們難以接受。

就在這時,正面地二個持棍的人,不得不大喝一聲,迎勢攻去,希望可憑聯手之力,抵抗一下騎兵的衝勢。

處於衝鋒第一尖銳點的張宣凝,內勁沿着馬匹而下,稍調整一下腳步,別看這個動作簡單,但是實際上已經包含了極高明的馬術,正處於最好的攻擊位置和時機。

長刀揮出。

“蓬!”鮮血飛濺,二人竟然連阻擋一下也沒有,要害處各中一下,頓時直跌出去,連掙扎也沒有,就被後面趕上的馬蹄掩蓋,變成肉泥。

趁勢而行,在路線上的二十多名大漢,只聽慘叫連起,殺得左僕右跌,手下竟無一合之將。

他攻擊的對象,就是這一羣聯軍的腦,這時,望見來勢的腦,已經面如土色,不過,到底是刀上舔血的,二十多名大漢,雖然臉露驚容,但是還是擋在了面前。

張宣凝雙目殺機森森,直衝上去。

就在這時,一個幫中好手終於反應過來了,他怒吼一聲,持着長矛直刺而來,這是幫會中人罕見的持有長武器的人。

張宣凝看也不看,長刀一點,點在長矛尖上,雖然看似輕飄飄,但是長矛猛的一震,那個好手口中噴出血泉,仰後拋擲,撞倒另一個人身上,後面一人也立刻口吐鮮血,滾往地下,竟然爬不起來。

也就在這時,張三出了命令,五十餘才變成了軍士的混混,以最簡單的戰陣向前進攻着,在後面,二個親兵敲着的戰鼓,響徹附近。

就在對面,一個敵人再按捺不住心中的恐懼,一聲喊,掉頭便走,而張宣凝也不在意,馬匹直接疾電越過於他,插向了敵人腦之處。

“噗噗”二聲,又是二個混混被斬殺當場,張宣凝直衝而上,笑着:“果然是一羣烏合之衆,就把人頭拿給我吧!”

說罷,馬匹已經衝到了這數人的面前,生死關頭,這幾人也一聲吶喊,各持武器,衝了上去,二隊交錯,張宣凝渾身一震,幾點血花出現,而在身後,二個人頭已經破空而飛,鮮血宛如噴泉。

眼見如此,聯軍頓亂,聰明點的立刻高喊投降,不聰明的卻企圖逃亡,但是哪能逃得過馬,一一被斬殺。

沒有多少時間,東湖之戰就結束了。

張宣凝騎在馬匹上。啞然失笑說着:“果是不堪一擊。”

張宣凝原本所在的朝廷,由於起事時是農民,因此對歷代農民都有所提高,特別是宣傳之中,似乎官兵就是腐朽無能。而起義軍就是勇敢作戰,現在才知道全部是狗屁。

沒有熱兵器來彌補差距,就體力和組織上,就使任何一個朝代地起義軍都不可能有什麼好下場。

劉邦一開始就不是單純的起義軍,受官於楚,以軍法治軍,特別是到了蜀中,就封漢王,更是推行正規軍政。日後纔可以取天下。

而在日後,數千年來,農民起義軍,動不動幾十萬上百萬,但是都是被屠殺的份,特別是三國時。以幾百幾千官兵破黃巾賊數萬十數萬都是等閒。

而黑社會其實比農民強不多了多少,雖然個人勇武比農民強多了。但是如是沒有組織性的話,也根本不是軍隊的對手。

當然,這個世界地大幫會,也已經有了一些軍事組織性了。

不過,這羣人還根本算不上大幫會。

“殺八十七人,附四百零九人,無一漏網。”沒有一會,張一就前來報告。

“查出誰是官府的人了嗎?”張宣凝冷然說着。

“已經查出,就是這幾人。”說着。一行十幾人已經被拉了出來,個個面如土色,這時半點官家的氣度也沒有了。

“還有,那些幫會中的核心人員呢,也自給我們找出來。”張宣凝冷哼的說着。

命令一下,就有着焦烈這個幫會內奸,上前一一把原本幫會骨幹找出來,本來是同一城中的幫會,誰不知道底細呢?

一下子找出了上百個,就在這時。人人已經不好,但是這時他們又解除了武裝。面對5o兵,以及十數弓箭手,個個顫抖,雖有反抗,但是立刻被砍殺,於是他們還是乖乖的被綁上了。

人就是這樣賤,這是很平常的事情,張宣凝一個個望去,這才冷笑着對不是骨幹的人說着:“你們想活還是想死?想死地,就別動,想活的,就到這邊來。”

就有人猶豫着不說不走。

軍中這樣的情況見多了,一個親兵就獰笑而上,直接問一個人:“大人在問你呢,看你不動,想必是願意死了?”

“老子十幾年混道上,怕個鳥,有本事,你殺我啊?”

親兵獰笑,也不說,就是一刀,只見這刀“噗”的一聲,直穿而入,那人頓時喉嚨咯咯作響,露出不敢相信的神色,這才緩緩撲在地,死了。

話說,張宣凝最不恥的就是刀在脖子上,還死硬地喊這句:“有本事就殺我啊”

還真以爲別人不敢殺?

拜託,是殺別人,又不是殺自己,刀一送就是了,還不簡單?

刀在脖子上,還這樣囂張的找死,這種腦殘程度簡直是難以想象,當然,那種偏偏不殺,說着:“你想死,我就不殺你。”

更是腦殘徹底,不過,假如二者配合,就標準地腦殘劇本了,據說有一段時間很流行的說。

不過,餘下的人可沒有這個劇本的覺悟,見得如此,這時,什麼廉恥,什麼義氣,都立刻飛走了,餘下的人吶喊一聲,就拼命的向着張宣凝指定的方向跑去。

原本地點,頓時一空。

“很好,你們如是想活,給我一個個上前,各砍那些人一隻手一隻腳下來,他們百多人,而你們有三百人,也差不多分上一隻手一隻腳來,如是不夠,可以挖一隻眼睛,上吧,想活命,就必須上。”

頓時,所有人面面相覷,親兵上前,又砍死幾個,這時,其它人等又吶喊一聲,各自手腳上前,挖得原本大哥和官人的眼睛,又用小刀,砍得手腳下來。

頓時,血淋淋的一地,慘叫聲不絕於耳。

張宣凝露出了冷笑,這就是投名狀了,但凡好漢們入夥,須要納投名狀,以示無法回頭地意思。

日後的《水滸傳》就有“投名狀”一說。

水滸傳第十一回“朱貴水亭施號箭衝拿一個人頭來當見面禮。

林沖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來投入夥,何故相疑?”

王倫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夥,把一個投名狀來。”林沖便道:“小人頗識幾字,乞紙筆來便寫。”

朱貴笑道:“教頭你錯了。但凡好漢們入夥,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

只是這種投命狀根本沒有用,因爲殺個路人算什麼,其實約束力不強,現在要他們挖自己幫會的骨幹和官府中人的眼睛,砍他們的手腳,偏偏又不徹底殺死,這樣比徹底殺死還難以回頭——別的不說,這羣被害者怎麼也不會原諒他們。

雖然還沒有徹底解決,但是至少眼前,是可以驅使這羣混混了,這也足夠了。

如是時間足夠,他也不想用這辦法,但是現在,既然已經被官府覺蛛絲馬跡,那就由不得他了,哪怕用恐懼和殺戮,也必須使這羣人無法回頭,被迫從事。

當然,真論起來,這還不夠,但是,下面的事情,就可以使他們進一步無法回頭了。

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九章 水寇(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二章 明悟(上)第六章 家酒(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二章 明悟(上)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二章 明悟(上)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九章 水寇(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七章 鹽路(上)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
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一百零七章 大勢已成當化龍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四十章 千古真相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十三章 香主(上)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十三章 香主(下)第六十四章 魏徵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二十六章 舍利(上)第九章 水寇(上)第六十二章 生意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九十九章 漢統興矣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九十五章 送於聖上糧第十二章 殺戮(上)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二十八章 殺場(上)第二十章 正義(下)第八十九章 長安事急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一百十九章 無衣妃暄第一百十二章 禮制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七十章 徐子陵第十四章 休妾(下)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一百零四章 進蜀之定第二十五章 寶藏(下)第五十五章 決斷千古臣第三十五章 勢成第八十二章 旖旎風光第六十八章 破賊第二十七章 模糊(上)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二十章 叢林(下)第三十三章 夜戰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二十二章 沿路(上)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一百章 落雁來投第五十六章 永嘉第二十九章 讖言(下)第十七章 事先(下)第九十六章 宴前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六十六章 機運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四十七章 易縣第三十四章 肉湯第十一章 賭場(下)第九十一章 大婚第八十七章 宋玉致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四十九章 始拜君臣說龍第一百二十四章 萬事預備第六十五章 關鍵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七十八章 明局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下)第二章 明悟(上)第六章 家酒(下)第三十章 歌以詩傳(上)第五十三章 說人第二章 明悟(上)第八十五章 屠城第二十四章 雪中(上)第十九章 名傳(上)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五十八章 二郡第十六章 說相(上)第九十章 西秦霸王第四十三章 先機第二十二章 沿路(下)第八十一章 交易第二章 明悟(上)第九十八章 禮包師妃暄第四十五章 入城第九十二章 財大氣粗千古一帝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子定千秋第七十一章 石之軒第九章 水寇(下)第三十一章 虯髯客(上)第四十六章 投名狀第十八章 命數(上)第七章 鹽路(上)第二十八章 殺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