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無形的戰場

“把酒和鹽送出去,也算省事。”

李憶安自知難以守住這兩樣東西,哪怕是紙和印刷術,最後也有可能被敵人給弄到手,不過這些就不用擔心,反正有李世民在。

送走了他們後,眼看天色不早了,李憶安剛回到院子裡,李君羨剛好前來敲門。

“先生,長安日報效果很好,今天的五千份,據說發完之後,還有人不斷地問我們,還有沒有,明天會有多少。”

李君羨繼續說道:“陛下讓我來問先生,明天能不能加印?”

“明天加印兩萬份,你多找幾個人過來拿報紙。”

李憶安點頭說道:“對了,還有一件事,關於鹽和酒方面,我做出一些小調整。”

他繼續把程咬金倆人的事情,簡單地說了一下。

“我知道了!”

李君羨點頭道。

很快又到了第二天早上,李君羨再一次帶人過來,把兩萬多份報紙全部搬走。

“報紙又來了!”

長安東西和西市的百姓看到李君羨麾下的人出現,就知道又可以領取一份免費報紙,所有人同時包圍過去。

“今天的內容是旱情問題。”

“報紙上面寫,河北的旱情基本得到控制,山東的旱情問題也不大,朝廷已經大量運送糧食去山東。”

“晉陽地龍翻身,所有受災的百姓,朝廷也給予補償,損失全部由朝廷承擔,陛下仁義啊!”

“陛下是真的仁義,之前還有傳言說陛下得位不正,不仁不義,依我看全部是假的。”

……

那些拿到報紙的百姓,無不議論紛紛。

李義府和高智周等人又聚集在一起,一羣寒門士子在看着長安日報,然後發出一聲聲感嘆。

他們剛看完旱情的消息,目光落在另外一個板塊上,印刷着關於長安書局的問題。

“陛下設立長安書局,以朝廷的名義印刷書籍,爲的也是我們寒門士子。”

李義府拿着報紙激動地說道:“我們現在想買一本書,普通的也得好幾百錢,報紙上面說,長安書局的書,一本最貴不會超過二十錢,這真的是爲了我們啊!”

高智周贊同地說道:“義府兄說的沒錯,朝廷此舉,應該是爲了秋季的科舉,爲我們士子做好準備。”

“我們應該努力讀書,考取功名,千萬不能讓朝廷失望,也不能讓陛下印刷書籍的人力物力,還有財力,白白浪費了。”

他的話剛說完,馬上得到其他人的贊同。

“世家欺人太甚,要得到一個舉薦名額,必須讓我幫他們免費抄書三年,如今科舉制度,那是我們的機會。”

“你這三年還算好了,我需要五年時間。”

“無論如何,我們都得支持科舉,努力考好科舉。”

那羣寒士的決心更爲堅定,紛紛表示響應朝廷的做法。

“你們看這裡,陛下是真的要和世家抗爭到底。”

一個寒士翻過長安日報,背面寫的又是那些世家隱私,和昨天一樣勁爆,就盧家和崔家的隱私,都足夠李憶安連續準備一個月。

“世家也在反抗陛下了。”

便在這時候,一個寒士從人羣外跑回來,他手裡也拿着一份報紙,續道:“今天印發長安日報的數量,是昨天的好幾倍,可見陛下的決心,但世家那邊,又開始傳播陛下得位不正,引來上天懲罰的事情。”

“消息可以肯定是出自崔家,他們着重在質疑陛下殺兄囚父一事。”

衆人同時安靜下來,有些事情不是他們不想討論,是不能隨意討論。

幾乎在這同時,盧玉麟和崔茂也拿到一份報紙,倆人聚在一起繼續商議。

“要不是這份長安日報,我們也不清楚,李二郎居然暗中掌握着我們那麼多事情。”

盧玉麟看着他們倆家的醜聞,感到背脊發寒,毫無隱私可言,最重要的是上面所寫的內容,全部真實。

“朝廷雖然不如我們七家強盛,但掌握着權力,能做到如此也正常,不過我們起家屹立數百年,也不是這些醜聞能打敗。”

崔茂鄭重地說道:“這一次朝廷印刷的報紙,據說有過萬份,應該是動了李二郎的根本,就算他們還能再印報紙,明天可能也是最後一天。”

“只要明天一過,所有言論,將會由我們來主導。”

他繼續說道:“到時候,哪怕是李二郎來求饒,我也不會輕而饒恕他。”

盧玉麟哈哈笑道:“只怕那些言論傳播得太厲害,他還沒有來求饒的機會。”

這些言論在長安流傳得不到控制,很容易會引起百姓的恐慌,說不定還有人會將李世民推翻。

改朝換代,往往是從各種流言開始。

至於世家的醜聞,他們毫不在意,要消滅一個言論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用時間來淡化,他們有的是時間,不怕外面的人罵。

他們敢罵得太兇,盧玉麟二人有的是方法,可以讓他們後悔和閉嘴。

再說了,哪個世家背後,沒有一些骯髒事蹟?

接下來的事件裡,他們和朝廷繼續這場看不到的鬥爭。

很快又過了一天,到發行報紙的第三天。

“盧兄,情況不妙啊。”

崔茂皺起眉頭說道:“怎麼第三天他們印發的報紙,要比第二天還要多幾萬份?我們在外面的人看到,朝廷安排了五十個人在外發報紙,每人手裡都拿着一千份,他們不是沒錢了嗎?”

事情發展到這時候,又和他們所想的不太一樣。

“李二郎從哪裡來的錢,可以製作那麼多紙,還有各種雕版。”

盧玉麟同樣想不透,很快便冷聲道:“肯定是李二郎困獸之鬥,我就不相信,明天他們還能印發。”

然而,報紙發行的第四天,眨眼間便到了。

這次朝廷免費發送的報紙非但不減少,還增多到十萬份以上,裡面不只是他們兩家的醜聞,還有各種朝廷可以對外公佈的政令。

當然了,他們兩家的醜聞,還是最主要的部分。

“不可能的,朝廷的國庫,怎會還有那麼多錢?”

盧玉麟得到最新的消息,幾乎要抓狂起來,這已經超出他們的預判。

報紙一天比一天多,哪怕是他們世家,連續好幾天下來,也會吃不消。

第23章 少女心事第453章 被發現了第210章 青樓女子第47章 農耕神器第17章 逆天改命第341章 父母的過往第466章 求救第246章 秘密泄露第97章 參觀工廠第250章 不堪一擊第498章 先生真奸詐第16章 位極人臣第314章 來錯地方第55章 長安苦四害久矣第206章 限制佛門第120章 你這是欺君?第229章 李承乾的小心思第96章 柴紹第488章 父母的離開第430章 攻佔突厥牙帳第14章 蛇鎖靈竅第3章 退敵之計第446章 錯在何處第426章 搶掠第245章 神秘玉牌第92章寒士之喜第276章 認親第122章 裂縫第156章 殺人滅口第393章 投誠的家族第17章 逆天改命第408章 出征第352章 忠義之家第278章 茶山被搶第24章 一塊廢鐵第103章 偷竊第236章 程咬金飛走了第262章 試驗第307章 第一位女皇第168章 曲水流觴第81章 反壟斷第425章 假死第179章 賺大錢第369章 未來的猛將第152章 爲情所困第381章 三大首領第62章 賣糧前的準備第133章 誕下龍子第150章 關門,放長安四害第26章 不祥之兆第118章 宣戰第337章 解釋第155章 爭風吃醋第250章 不堪一擊第67章 經濟槓桿第211章 入幕之賓第324章 玉簪第446章 錯在何處第277章 這個我見過第213章 挾持戴胄第304章 強勢第9章 深藏不露第466章 求救第347章 控制盧家第227章 很容易滿足第290章 惡人先告狀第225章 這弓弩真過癮第373章 成都第279章 利益關係第2章 邊關告急第146章 好詩好詩第429章 狡猾第283章 殺人第255章 不服輸第114章 整頓鹽鐵第339章 下跪第369章 未來的猛將第388章 拖延第268章 授醫第486章 全軍覆沒第227章 很容易滿足第226章 周楠再上門第61章 十四鬥米第442章 自衛戰第158章 各懷鬼胎第1章 算命先生第74章 世家的憤怒第499章 再北上第259章 天花第27章 冤假錯案第343章 他們還沒死第459章 回家第363章 我會幫一個敵人?第73章 壓價第41章 無憑無據第137章 言論殺人第3章 退敵之計第412章 上山第47章 農耕神器第248章 往大里鬧
第23章 少女心事第453章 被發現了第210章 青樓女子第47章 農耕神器第17章 逆天改命第341章 父母的過往第466章 求救第246章 秘密泄露第97章 參觀工廠第250章 不堪一擊第498章 先生真奸詐第16章 位極人臣第314章 來錯地方第55章 長安苦四害久矣第206章 限制佛門第120章 你這是欺君?第229章 李承乾的小心思第96章 柴紹第488章 父母的離開第430章 攻佔突厥牙帳第14章 蛇鎖靈竅第3章 退敵之計第446章 錯在何處第426章 搶掠第245章 神秘玉牌第92章寒士之喜第276章 認親第122章 裂縫第156章 殺人滅口第393章 投誠的家族第17章 逆天改命第408章 出征第352章 忠義之家第278章 茶山被搶第24章 一塊廢鐵第103章 偷竊第236章 程咬金飛走了第262章 試驗第307章 第一位女皇第168章 曲水流觴第81章 反壟斷第425章 假死第179章 賺大錢第369章 未來的猛將第152章 爲情所困第381章 三大首領第62章 賣糧前的準備第133章 誕下龍子第150章 關門,放長安四害第26章 不祥之兆第118章 宣戰第337章 解釋第155章 爭風吃醋第250章 不堪一擊第67章 經濟槓桿第211章 入幕之賓第324章 玉簪第446章 錯在何處第277章 這個我見過第213章 挾持戴胄第304章 強勢第9章 深藏不露第466章 求救第347章 控制盧家第227章 很容易滿足第290章 惡人先告狀第225章 這弓弩真過癮第373章 成都第279章 利益關係第2章 邊關告急第146章 好詩好詩第429章 狡猾第283章 殺人第255章 不服輸第114章 整頓鹽鐵第339章 下跪第369章 未來的猛將第388章 拖延第268章 授醫第486章 全軍覆沒第227章 很容易滿足第226章 周楠再上門第61章 十四鬥米第442章 自衛戰第158章 各懷鬼胎第1章 算命先生第74章 世家的憤怒第499章 再北上第259章 天花第27章 冤假錯案第343章 他們還沒死第459章 回家第363章 我會幫一個敵人?第73章 壓價第41章 無憑無據第137章 言論殺人第3章 退敵之計第412章 上山第47章 農耕神器第248章 往大里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