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佛儒之爭

自捅破了弘福寺裡的那此假佛之後,杜荷就知此事關係長安百姓的民心,已經不是一件小事了,當即決定取消今日的行程,進宮稟明一切。

高陽自然是滿心不喜,撅着張嘴,嘀嘀咕咕,羅哩羅唆。

長樂勸說無果,杜荷不得已,答應下次再帶她出來玩。

高陽方纔喜笑顏開,俏臉兒掛着得意的笑容,身爲皇家女她早已知道什麼是公事爲上,如此做法只是要一個承諾。

正如杜荷想的一般,他纔將長樂、高陽送到宮門口,李世民宣見的消息就傳到了他的耳中。

說句直接的,李世民根本沒有讓人去找杜荷,而是派人到皇宮門。候着,他知道發生了那麼大的事情,杜荷一定會趕回來的,直接讓他前往承慶殿議事。

來到承慶殿,站在門口,杜荷就聽殿冉火藥味甚濃,吵得不可開交。

此事如今不僅只是和尚奢靡的問題,已經隨着大勢,漸漸牽扯到了佛道儒之爭以及夷夏之辨。

〖中〗國文化燦爛,源遠流長,對外來佛教文化的融合吸收,就顯示了中華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寬廣胸懷。但佛教初期自西漢傳入中國盛爲〖中〗國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前,並不是那麼順利的。

佛道儒之爭,從一開始就一直沒有停歇過。

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使得儒學,蓬〖勃〗發展,一日千里。道教固然不如儒家”但老子與孔子”在理論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也未受到多少影響,發展同然比不上儒學”但也呈現爭長之勢。

佛教初傳〖中〗國其勢力弱小,尚不能與儒、道相抗衡,需藉助於儒、道的勢力來發展自己。這一時期,三教“夷夏之辨”剛剛萌芽體現於東漢末年牟子所著《理惑論》中,在梳理時人對佛教的困惑和誤解過程中牟子提及了儒生用“夷夏”問題來詰難佛教牟子對此也作出了有理有據的應答。但這個時候的佛教就如受委屈的小媳婦,捱了打,不敢還手,只是輕聲細語的解釋着。

但隨着佛教的漸漸壯大,在東晉時期,已經展開了反擊。

前述元魏僧徒所作《漢法本內傳》,便是這種反擊武器之一。還有許多和尚們寫的不少經典著作”多稱佛,也就是釋迦牟尼爲老子並且亦是孔子的老師,甚至更長輩。比如東晉名僧支遁在《釋迦文佛像贊序》中說:“昔周姬之末,有大聖號佛:…………絡聘周以曾玄。”書中不但把佛說成是老子的師父,而且還是他的“太爺”輩;老子和莊子則成了佛的“曾別”和“玄別”,連當弟子的資格都不夠。以後的《正誣論》又說老子聞道於竺乾古先生。古先生即是佛,所以“老子即佛弟子也。

”《清淨法行經》也說:“佛遣三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薩,彼稱孔丘。淨光菩薩,彼稱顏回。摩訶迦葉,彼稱老子。”

這裡的震旦即指〖中〗國,到了這裡儒道的祖師都成了佛弟子的化身”也就是說〖中〗國的儒道文化都是從佛學演變來的。

這種論點無疑是跟棒子的某些習性很俄面對這種荒唐的事悄。

儒道,自然展開了有利的反擊。

儒家多從治國安民的角度對佛教進行批評,奉佛造寺,使國貧民窮:僧尼激增,使國家承擔賦役者人減少:僧尼離開親人出家,不要妻子”違背儒家的倫理綱常:佛教教理虛妄,對民衆進行欺騙等等。

而佛家也不甘示弱,逐一進行駁斥”指出佛教對社會民衆施行教化,於治國有利:通過個人出家修行而使祖先親屬的靈魂超脫苦海”也是盡孝的表現;佛教與世俗禮儀不同,以斷除情累爲志向,棄妻剃髮,出家修行,是無可非議的。

但〖中〗國的百姓君王大多都很理性,曠日持久的佛、道、儒三教之爭,始終僅限於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範圍內。即使有殺害,也只是懲辦幾位被視爲首惡者。就如祟佛的齊文帝宣佈滅道教,便僅殺了四名不肯落髮的道士。周武帝滅佛,亦不肯殺一個僧人。

這是〖中〗國傳統文化氛圍所使然。因爲古代儒家講究中庸、寬容,道家講究清靜無爲,而佛教則更是高揚和平與平等的大旗。不像西方的宗教戰爭,一打就是幾十年、上百年、數百年。

三方的爭鬥到了唐朝方纔告一段落。

唐朝完全可以說是〖中〗國曆史上最開明的國度,他們對於各族文化都以一種海納百川的氣度接納。

在唐朝你可以打吐蕃傳來的馬球,穿北方胡人的衣服,看西域來的歌舞, 高麗娘們……

只要你有心,你可以在大唐,在長安體會到各種各樣的異族風情。

佛、道、儒三教之爭也因爲這種氣度而緩解,李世民對於佛、道、儒三教沒有什麼偏袒,秉着只要你們不惹事,就不介意他們在大唐傳教的心態。

可弘福寺的案例,恰好打破了這種和平的姿態。

李世民在歷史上的地位很高,除了上了年級之後出現一些奢靡之氣以外,在中前期,對於百姓是非常關照的。而弘福寺卻收刮民脂民膏,以百姓的錢財,行揮霍奢侈之風,已經觸及了李世民的底線,讓他龍顏大怒。

在得到房玄齡、杜如晦的奏報之時,李世民氣得拍案而起,把自己的手都打腫了,立刻召開羣臣商議此事。

在杜荷沒有抵達承慶殿之前,議會已經開始。

魏徵、褚遂良這些正統的文士,對於佛教有着心靈深處的鄙夷,面對這一羣腐敗的和尚,立刻展開了潮水攻勢,三言兩語將佛教貶低的一文不值。

朝中如蕭璃一般的佛教信徒也大有人在,他們自然不甘示弱,言辭犀利的展開還擊。

全新的佛儒之爭,有着越演越黑的架勢。

至於房玄齡、杜如晦二人,則不發表意見。

他們兩不偏幫,不加入爭吵的行列。

以出身而言,房、杜二人都出生於書香門第,是正統的儒家弟子。然他們並未有大多儒家學子的死板,懂得變通。就如治國,房、杜二人都是當世英傑,身負雄才,在處理政務的時候,早已發覺尋常的儒家知識根本不足以處理天下諸多事務,靈活變通的打着儒家的旗號,以法家的手段來處理。對於這即將產生的儒佛之爭,抱以中立的態度。

李世民原先有着同樣的想法,比起尋常的帝王,他的思想要開明的多。他並不像秦皇漢武一般,以學說來禁錮思想,達到控制百姓的目的,他的方式傾向於漢初的無爲之治,管得寬鬆,管得自然,管若未管,不管而管,採用放任自流的態度。百姓喜歡什麼,讓他們〖自〗由的選擇。

也因如此,大唐纔有這矚目璀璨的文化風氣。

李世民也不討厭和尚。在他的映象中,一羣和尚還曾在軍事上幫過他一把,那是他攻打王世充時候發生的判杳了。

武德四年春天,當時戰功赫赫的李世民以太尉、尚書令、陝東道益州道行臺、雍州牧、左右武侯大將軍、使持節、涼州總管、上柱國、秦王等身份督軍與王世充作戰。王世充算是亂世梟雄,但跟李世民比起來相差不止一點。不過兩月,王世充已經兵敗如山倒,但是因爲竇建德率兵十餘萬增援,戰局暫時變得複雜起來。當時的戰場主要在洛陽附近,在洛陽與少林寺之間有一個轅州,是隋文帝賜給少林寺的廟產,在寺西北五十里處,因其地勢險要,屬兵家必爭之地,王世充將之據爲己有,作爲軍事要塞,讓侄子王仁則據守,自己擁兵與之不遠的洛陽,互相呼應支援,以抗拒唐軍。少林寺那甘心家園被霸佔,四月二十七日這一天,少林寺的和尚聯合王仁則手下的轅州司馬趙孝宰,裡應外合,抓住了王仁則,將之送給了唐軍。三日後,李世民論功行賞,賜地四十頃,水碾一早這就是“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真相。沒有刀光劍影,沒有畫角悲鳴,沒有血流漂櫓,沒有美女愛情。相信誰也想不到如此平淡如水,簡單無奇的歷史事件,會讓後世吹成“十三棍僧救唐王”而故事。

雖然這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功績,但李世民比較念舊,並沒有忘記,可今日的事情,卻讓他對和尚、佛教惡感大增,心中也動了滅佛的念頭。

魏徵剛直,正直無私,可若視他爲一個老實人那就大錯特錯了。只有認識魏徵的人才知道,這傢伙的底細,面善心黑,他要不就不做壞事,要做就做的最絕。曾經在對待塞外民族上,滿朝文武商議如何對待。

向來不主戰的魏徵出了一個主意,種族滅絕,不但殺光突厥人,還要毀滅草原人賴以生存的草場,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

這個計策,連李世民都嚇了一跳,最終他決定“興滅繼絕”並沒有採納魏徵的計策。

現在這位老實人又一次露出了自己的獠牙,陰森森的看着在他心中屁也不是的佛教。

老實人心一但黑了,下場是很可怕的。

第31章 定州旱情第38章 撤軍……對決第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36章 誰是黑手?第45章 代理都督第57章 送了勁旅,再送名將第31章 定州旱情第9章 神駒贈英雄第13章 追逐線索第45章 侯君集的下落第29章 龍虎爭鋒(下)第12章 妙齡少女武照第42章 殺倭寇第37章 以一當千的神秘人?第9章 喬裝下江南第72章 情深意重第9章 武媚孃的怒火第21章 七千人,不成氣候第52章 一員小將第3章 杜荷的偵探思維第8章 李世民的用心第34章 史上第一枚金牌得主第5章 有膽氣還是無知第53章 餘孽未平第21章 抵達封地第48章 大殺四方第44章 程咬金髮威第13章 史上第一種熱兵器誕生第64章 古往今來,可有一人?第8章 李世民的用心第58章 一切爲了媚娘第11章 杜荷的書法第23章 新式練兵第11章 薛延陀的軍事會議第22章 初戰告捷第14章 拉開對決的序幕第19章 損失慘重第41章 徒手搏獅第6章 另類的單騎踹營第23章 武媚孃的麻煩第12章 五十年前的舊案第11章 借屍還魂第13章 海上遇寇第28章 想娶兩個第4章 小正太與大胖子第48章 功居第一?第39章 背水決戰第35章 佛也認錢第17章 請求約會第29章 長樂與高陽第26章 杜荷的滅族之計(上)第46章 誘敵深入第7章 箇中緣由第15章 朝野震動第32章 燒不起來的三把火第65章 相互算計第8章 長孫小狐狸第35章 賀禮(下)第44章 薛延陀覆滅第15章 夜襲第22章 長樂的心事第15章 夜襲第22章 禮物第26章 杜荷的滅族之計(上)第48章 大殺四方第20章 作戰失敗第45章 找尋芳蹤第34章 房遺愛歸來第11章 軍用火藥第45章 口服心服第53章 風流才子第39章 背水決戰第29章 膽大妄爲第9章 杜荷縱論高昌第25章 異族良將的吶喊第27章 八百里加急第39章 馬蹄鐵第24章 與佳人尷尬的初見第42章 兵器論第3章 與李世民小酌閒聊第2章 杜荷改變大唐的決策(下)第37章 杜荷的無解奇招第49章 烈火燒城第35章 大軍迫近第8章 長孫小狐狸第12章 長相思第55章 唐軍殺來了第38章 軍神之孫第38章 不平等條約第12章 李世民的雄心第26章 找到賊窩第32章 奇技淫巧之辯第59章 步步牽連第16章 對戰羅通第25章 久違了,長孫老狐狸第33章 頡利之子第37章 火爆女第9章 喬裝下江南第47章 悲劇中的悲劇第10章 告白
第31章 定州旱情第38章 撤軍……對決第40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36章 誰是黑手?第45章 代理都督第57章 送了勁旅,再送名將第31章 定州旱情第9章 神駒贈英雄第13章 追逐線索第45章 侯君集的下落第29章 龍虎爭鋒(下)第12章 妙齡少女武照第42章 殺倭寇第37章 以一當千的神秘人?第9章 喬裝下江南第72章 情深意重第9章 武媚孃的怒火第21章 七千人,不成氣候第52章 一員小將第3章 杜荷的偵探思維第8章 李世民的用心第34章 史上第一枚金牌得主第5章 有膽氣還是無知第53章 餘孽未平第21章 抵達封地第48章 大殺四方第44章 程咬金髮威第13章 史上第一種熱兵器誕生第64章 古往今來,可有一人?第8章 李世民的用心第58章 一切爲了媚娘第11章 杜荷的書法第23章 新式練兵第11章 薛延陀的軍事會議第22章 初戰告捷第14章 拉開對決的序幕第19章 損失慘重第41章 徒手搏獅第6章 另類的單騎踹營第23章 武媚孃的麻煩第12章 五十年前的舊案第11章 借屍還魂第13章 海上遇寇第28章 想娶兩個第4章 小正太與大胖子第48章 功居第一?第39章 背水決戰第35章 佛也認錢第17章 請求約會第29章 長樂與高陽第26章 杜荷的滅族之計(上)第46章 誘敵深入第7章 箇中緣由第15章 朝野震動第32章 燒不起來的三把火第65章 相互算計第8章 長孫小狐狸第35章 賀禮(下)第44章 薛延陀覆滅第15章 夜襲第22章 長樂的心事第15章 夜襲第22章 禮物第26章 杜荷的滅族之計(上)第48章 大殺四方第20章 作戰失敗第45章 找尋芳蹤第34章 房遺愛歸來第11章 軍用火藥第45章 口服心服第53章 風流才子第39章 背水決戰第29章 膽大妄爲第9章 杜荷縱論高昌第25章 異族良將的吶喊第27章 八百里加急第39章 馬蹄鐵第24章 與佳人尷尬的初見第42章 兵器論第3章 與李世民小酌閒聊第2章 杜荷改變大唐的決策(下)第37章 杜荷的無解奇招第49章 烈火燒城第35章 大軍迫近第8章 長孫小狐狸第12章 長相思第55章 唐軍殺來了第38章 軍神之孫第38章 不平等條約第12章 李世民的雄心第26章 找到賊窩第32章 奇技淫巧之辯第59章 步步牽連第16章 對戰羅通第25章 久違了,長孫老狐狸第33章 頡利之子第37章 火爆女第9章 喬裝下江南第47章 悲劇中的悲劇第10章 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