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發展

炎黃大陸的第一次科舉考試,考試時間和考試內容,都是統一的。當然了,這也是因爲是第一次的緣故。

以後的話,各國之間的試題,肯定會有所變動的。

這一次,報名的人猶如過江之鯽,人數爆滿。

在華夏國或者是新魯國和新齊國,想要報考科舉,是有一定的限制條件的。

比方說,你上過多少年的學。

或者是,你在家裡自己自學也成,但是必須通過一次資格考試。

而現在,炎黃大陸這邊,正是百廢待興,剛剛開始的時候。

一切都是新規矩。

這種資格審覈,暫時自然也是沒有的。

恐怕幾年之內,都不會有。

比方說,資格審覈至少需要你上過五年學。

那麼在五年之內,就沒有一個人滿足這個條件。

難道這五年,都不允許這些原住民參加考試嗎?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這一次的報名條件,就是基本上沒有條件。

前提是,報名的時候,需要填寫一張表格。

你必須能夠書寫自己的名字,寫下自己的基本狀況。

如果連名字都不會寫的話,對不起,自然是不可能讓你參加考試的。

因爲條件寬鬆如此,因此報名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

就憑炎黃大陸現有的這些考場,指定是不夠用的啊!

不過,面對這種情況,李愔絲毫不慌。

因爲接連建立華夏國、新魯國和新齊國,李愔處理過太多的突發事件。

處理這種事情,擁有無比豐富的經驗。

因此,李愔很快就下達了一道旨意。

命令各地方部門,對所有報名的考生,進行一次簡單的考覈。

而考覈的試題,他們可以自己出題,之要能夠刷下那些濫竽充數的人就足夠了。

而爲了防止地方官員作弊。

李愔還特意做出一個說明。

如果等到真正考試的時候,那個地方出現一個通過他們的考覈,但是在考試中考零分或者是分數極低的考生。

到時候,是要追責地方官員的責任的。

有這一條,李愔相信,沒有人敢冒險作弊。

事實上也是這樣。

本來那些地方官員,都是從當地人之中選取出來的。

一是華夏國暫時還沒選取出那麼多人才來,暫時沒有那麼多人手充當地方官。

二是,也只有從地方上選拔出來的官員,才更熟悉當地的情況,工作才更加容易開展。

而這些選拔出來的地方官,雖然是儘可能的選拔賢能。

但是這裡面,素質難免參差不齊。

再加上,以前他們這裡,就是腐敗成性,留下非常不好的傳統。

而這些地方官也非常清楚,一旦等華夏國騰出手來,選拔出人才來之後。

他們這些官職,怕是就做不成了。

因此,好多人,都是想着能夠撈一把。

而這一次考試的預考,試題居然讓他們地方自己出題,對他們來說,絕對是一次絕佳的大好時機啊!

不過,當他們看到後面的那一條之後,他們狂熱的心,馬上就冷卻下來。

金錢雖然可人,但是小命更重要啊。

其實他們當官,薪酬還是十分豐厚的。

根本就沒有必要,爲了貪污一點錢,而把自己葬送進去。

君不見,那些貴族,就因爲不配合工作,說砍頭就砍頭了。

就更不要說自己這些人了。

因此,他們都害怕了。

就算動手腳,也小心謹慎,不敢太過分。

比方說,如果本身一點都不會,那是肯定不成的。

如果都會,那也沒有手腳可以施展。

就那些半會半不會的人羣,纔是他們可以一展身手的地方。

可以向這些人,適當的撈一些好處。

對於這種事情,其實李愔也有所耳聞。

要知道在炎黃大陸上,徐惠早就派人再這裡建立了信息網。

而等到他們真正的建立之後,信息網更是驀然間龐大起來。

這些消息,自然是瞞不住人的。

不過,李愔在知道了這些消息之後,並沒有要追究到底的意思。

水至清則無魚。

更重要的一點是,現在纔剛剛清理完貴族。

如果再因爲這麼一點小事,而對這些基層的官員下手的話。

很有可能,會讓那些原住民感覺到不安。

會認爲華夏國對待他們,完全是在區別對待。

一旦讓他們心理產生這種想法,到時候就很難消除。

所以,對這些事情,李愔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反正這些官員,也只是過渡官員。

等到人才選拔出來之後,遲早是要替換掉的。

經過第一次的篩選之後,真正參加考覈的考生,一下子就少了許多。

這一次,考場勉勉強強的,算是夠用了。

很快,就到了考試的時間。

無數的考生,魚貫走入考場之中。

李愔坐在電腦之前,從電腦畫面上看到這一幕,臉上不由露出欣慰之色。

看到這麼多人才走入考場,李愔心裡升起一種天下英雄,盡入自己彀中的感覺。

這第一次的考試試題,並不難。

而參加考覈的考生,雖然有很大一部分人,水平能力不夠。

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從大唐或者是華夏國,新魯國和新齊國那邊走過來的。

這些人,水平都非常高。

這也導致,等考試過後,批改完試卷之後,得出的分數線,是十分驚人的。

原本他們以爲,這是第一次考試。

並且需要的人才缺口有些大。

這一次考試,怕是錄取分數會很低很低。

怕是會創造一個最低的記錄,再難被突破了吧?

但是等真正分數出來之後,卻是嚇了所有人一跳。

低分固然有不少。

但是高分實在是太多了。

畢竟,這一次試題的難度,相對小一些。

那些從大唐和華夏國新魯國新齊國來的考生,幾乎每一個都能取得高分。

最終的錄取分數線,也是高的嚇人。

所以,超過九成九九的,錄取的都是大唐、華夏、新魯和新齊這幾個國家的考生。

當然了,錄取之後,還需要經過幾個月的培訓之後,才能上崗。

而李愔,也會根據他們的分數,對他們進行以後培訓方向的分配。

比方說,有些人,會被下放到地方爲官。

擔任村官或者是鄉官,有一些,也會進縣市擔任基層的公務員。

這些人的培訓,自然會有專門相應方向的培訓方法。

還有其他一些地方去向的,都會進行鍼對性的培訓。

至此,第一次科舉考試,圓滿結束。

接下來,李愔準備在炎黃大陸,大力發展農業。

整片炎黃大陸的地形,以平原爲多,地勢低平,平坦開闊。

而這裡,非常適合種植小麥。

在後世,這裡小麥的產量,大約佔世界總產量得百分之五十。

同時,畜牧業也是非常的發達。

但是現在,這裡的農業發展,真的很一般。

在沒有統治這裡之前,華夏國是向這裡,大量的出售農具。

但是關於農業技術,還有各種優質的種子,並沒有向他們敞開。

因爲當時華夏國主要是靠向這裡出售糧食爲主,以此來換取他們想要得到的資源。

但是現在,這一片區域,都變成自己的領土,結果自然是不一樣了。

李愔從華夏國調集來大量的農業專家,根據各國之間不同的地形。

引導當地的百姓,開始種植小麥。

並且大力發展畜牧業。

在這個時代,畜牧業完全沒有形成規模。

大多數,都是貴族進行養殖,或者一些個別的散戶發展,完全沒有形成應有的規模。

並且,這裡的品種,也極爲落後。

而現在,在李愔的大力扶持之下。

各地開始根據自己的條件,迅速建設畜牧業培養基地。

隨着畜牧業的開展,能夠提供大量的工作崗位。

當然了,畜牧業想要見效,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首先,你要形成規模。

就要足夠多的奶牛。

但是這些奶牛,是需要從小繁殖並且養大的,不會從天而降。

想要繁殖並且改善奶牛的品種,並且形成足夠的規模,這就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所以,這些畜牧業,一開始是要向裡燒錢的。

而單靠朝廷,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發展畜牧業。

所以,朝廷也只能出臺一些優厚的扶持政策,來吸引大量的商人前來投資。

而一開始的時候,因爲付出太大,收入不可預期,吸收到的投資仍然不多。

直到中華商行出手,一口氣投入了多個畜牧養殖場,才讓衆多的商家,開始投資。

他們都不傻,但凡是中華商行投資的行業,哪一個不火爆?

哪一個不是暴利?

所以,跟在中華商行後面喝湯,一準兒沒錯。

而接下來,就是要大力的發展農業了。

第一次科舉考試錄取的那些人才。

經過幾個月的培訓之後,已經分別安排到地方。

而現在的時間,已經到了秋冬之際。

整片炎黃大陸上面,所有的土地,都已經丈量完畢。

這些剛剛分配下去的官員,他們的任務,就是將這些土地,一一分發下去。

而分發的原則,就是要預留下來一少部分的土地,剩下的,再進行分發。

預留下來的土地,一是爲了應對將來的人口增長。

再一個就是,這些土地,可以承包出去。

而承包費,就是各地方的財政收入之一。

這項任務,在李愔看來,其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務。

底層的百姓,能不能公平公正的分到土地,關係到將來的發展。

因此,這項工作,李愔可不敢放給原本的那些官員去做。

而現在,新官員到位。

這些人,絕大多數的,都是華夏人。

經過多年的培訓,在思想上,是絕對可以信賴的同志。

有了他們的監督,分發土地的事情,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開始實施了。

分發土地的原則,是平均每個人,能分到多少的土地。

比方說,現在人口相對較少。

一般的地區,每個人都能分到大概十畝左右的土地。

一家五口人,就能分到五十畝土地。

如果能夠將一家人的土地,全部分到一起,就非常利於管理。

但是實際上,根本就不可能採取這樣的分配方法。

因爲土地也有好壞,有肥沃利於澆灌的土地。

還有不怎麼長莊稼的沙土地。

如果一家人的土地,全部都分在一起的話。

如果全部都是上好的土地,那麼他們自然就賺大了。

但是如果全部都是沙土地怎麼辦?

豈不是把這一家人都害苦了嗎?

因此,每個地方,就只能將土地,分出一二三等來。

然後再將這些土地,用抽籤的方式,一一分發下去。

將土地分發下去之後。

接下來,他們將早就從華夏國運送過來的優質小麥種糧,出售給那些百姓。

當然了,這個並不是強制的,而是採取了自願的方式。

但是在這段時間,電視臺上,早就播放了這些小麥是如何抗蟲害,如何高產。

這麼高產的種糧,除非是傻子纔不買。

所以,基本上所有的百姓,都購買了種糧。

耕種下去之後,就等着明年的產量就可以了。

暫時之間,因爲糧食還沒有豐收。

在收入上,他們比以前,是增加了一些。

主要是以爲,現在大量的建設,提供了好多的工作崗位。

並且,因爲建設,也提供了好多的機遇。

就算是開個店,做個小吃,都能賺錢。

在收入上,他們增加的,其實並不是很多。

但是他們卻是感覺到,生活更加的有了奔頭。

首先就是各種苛捐雜稅沒有了。

農業稅也大大的降低。

現在國家之內,也沒有了貴族,沒有人可以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

而周圍的情況,更是越來越好。

這也讓他們,有着足夠的理由相信,他們的生活,會芝麻開花節節高。

而接下來,李愔又在諸國之間,重新制定了節假日。

元旦的節日,仍然保留了下來,到時候,有七天的假期。

而春節,則是有着半月的假期。

或許,他們一時之間,對春節並沒有太多的認可。

但是假期卻是實實在在得。

李愔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喜歡上這個節日。

甚至於,他們會完全的融入到這個節日之中去的。

第六百六十四章:移民局第九十二章:撒下香餌釣金鰲(第三更)第二百五十九章:王妃心計第二百九十九章:恫嚇(第三更)第七百零一章:連下七城第二十六章:打抱不平第一百八十八章:爲去封地做準備第五百九十七章:大唐娛樂圈第七百一十五章:隆中對第四百二十章:系統新功能第七百章:熱武器首亮相第一百九十九章:凝水爲冰,以冰取火第一百六十二章:翠花的感激(五更)第五百零五章:另類和親第四百零五章:殿下你好壞第六百二十一章:殺還是不殺第十二章:還清欠款第三十一章:武士彠第一百零九章:戰神李靖怕打針第四百四十三章:前隋舊臣第六百零八章:火燒蜀王府第三百一十一章:陰險的父子倆第二百八十五章:以彼之道第二百四十章:本王全包了(三更畢)第四百六十七章:認可武媚娘第二百五十三章:當李愔面挖牆角第二百零一章:研製冰激凌第六百三十一章:出兵倭國第四百六十一章:崔十娘第五百三十三章:粉碎陰謀第五百七十二章:蜀王的欺君之罪第五百六十章:一幫老貨請病假第五百四十四章:長孫皇后隕落第一百五十六章:摺扇文化第二百六十六章:還能要點臉不?第六百二十章:謀反案第三百二十九章:磨些蠻人第三十七章:我不會作詩第五百二十七章:十五公主求學第四百三十章:吃貨的力量(三更畢)第三十三章:算計孔穎達第四百六十九章:借雞下蛋(三更畢)第三百四十九章:人性之惡第一百七十八章:蛻變的王方翼第四百八十九章:崔十孃的感動第四百九十六章:難題(四更)第二百二十九章:大唐彩票第六百九十四章:哈立德之悲第七百六十二章:皇上看女婿第四百七十九章:收網第三百八十七章:斷糧第五百七十章:李元芳的煩惱第六百六十六章:莫欺少年窮第四百四十九章:一個都不能放過第七百四十三章:各國送公主第四百三十一章:冬小麥豐收第十九章:無題無題第二百三十一章:李愔賣彩票第六百三十八章:自己挖坑埋自該第五百九十四章:燒燃的河水第四百七十一章:十娘出手第三十章:賣炭翁第四百五十二章:親自指揮第二十六章:打抱不平第二百五十三章:當李愔面挖牆角第二百零九章:新羅使者被嚇尿第五百六十五章:席捲大唐第三百三十八章:軟飯皇帝第四十五章:薛仁貴(第八更)第八十六章:清理叛徒第七百三十章:新功能上線第二十八章:身份暴露第一百二十九章:花解語(第五更)第四百八十三章:程咬金被耍第五百零八章:蹊蹺的案子(爲堂主1314758706加更)第七百四十章:輿論宣傳的攻勢第五百三十四章:女子學校第三百一十二章:沐浴(兩更畢)第五百九十章:君王一怒第三百五十七章:看到鐵路修到我家鄉第二百八十一章:帥印丟失第三百三十八章:軟飯皇帝第五百六十四章:造勢第六百九十一章:人生若只如初見第四百零七章:大唐第一任節度使?第四百五十一章:太廢物(三更畢)第五百二十六章:崔十孃的困惑(爲長老海角加更)第六十四章:此味只應天上有第五百四十二章:亞運會雛形第三百三十三章:弱者退散第七百一十二章:登基爲皇第二百章:李淳風拜師第六百六十一章:幫人就是幫己第七百六十七章:嚇尿第三百章:抄家第七十二章:新流派(第四更)第四百三十三章:嚇死耶了(三更畢)第三百一十七章:折衝府第二百七十八章:益州勢力第四百一十三章:冬捕
第六百六十四章:移民局第九十二章:撒下香餌釣金鰲(第三更)第二百五十九章:王妃心計第二百九十九章:恫嚇(第三更)第七百零一章:連下七城第二十六章:打抱不平第一百八十八章:爲去封地做準備第五百九十七章:大唐娛樂圈第七百一十五章:隆中對第四百二十章:系統新功能第七百章:熱武器首亮相第一百九十九章:凝水爲冰,以冰取火第一百六十二章:翠花的感激(五更)第五百零五章:另類和親第四百零五章:殿下你好壞第六百二十一章:殺還是不殺第十二章:還清欠款第三十一章:武士彠第一百零九章:戰神李靖怕打針第四百四十三章:前隋舊臣第六百零八章:火燒蜀王府第三百一十一章:陰險的父子倆第二百八十五章:以彼之道第二百四十章:本王全包了(三更畢)第四百六十七章:認可武媚娘第二百五十三章:當李愔面挖牆角第二百零一章:研製冰激凌第六百三十一章:出兵倭國第四百六十一章:崔十娘第五百三十三章:粉碎陰謀第五百七十二章:蜀王的欺君之罪第五百六十章:一幫老貨請病假第五百四十四章:長孫皇后隕落第一百五十六章:摺扇文化第二百六十六章:還能要點臉不?第六百二十章:謀反案第三百二十九章:磨些蠻人第三十七章:我不會作詩第五百二十七章:十五公主求學第四百三十章:吃貨的力量(三更畢)第三十三章:算計孔穎達第四百六十九章:借雞下蛋(三更畢)第三百四十九章:人性之惡第一百七十八章:蛻變的王方翼第四百八十九章:崔十孃的感動第四百九十六章:難題(四更)第二百二十九章:大唐彩票第六百九十四章:哈立德之悲第七百六十二章:皇上看女婿第四百七十九章:收網第三百八十七章:斷糧第五百七十章:李元芳的煩惱第六百六十六章:莫欺少年窮第四百四十九章:一個都不能放過第七百四十三章:各國送公主第四百三十一章:冬小麥豐收第十九章:無題無題第二百三十一章:李愔賣彩票第六百三十八章:自己挖坑埋自該第五百九十四章:燒燃的河水第四百七十一章:十娘出手第三十章:賣炭翁第四百五十二章:親自指揮第二十六章:打抱不平第二百五十三章:當李愔面挖牆角第二百零九章:新羅使者被嚇尿第五百六十五章:席捲大唐第三百三十八章:軟飯皇帝第四十五章:薛仁貴(第八更)第八十六章:清理叛徒第七百三十章:新功能上線第二十八章:身份暴露第一百二十九章:花解語(第五更)第四百八十三章:程咬金被耍第五百零八章:蹊蹺的案子(爲堂主1314758706加更)第七百四十章:輿論宣傳的攻勢第五百三十四章:女子學校第三百一十二章:沐浴(兩更畢)第五百九十章:君王一怒第三百五十七章:看到鐵路修到我家鄉第二百八十一章:帥印丟失第三百三十八章:軟飯皇帝第五百六十四章:造勢第六百九十一章:人生若只如初見第四百零七章:大唐第一任節度使?第四百五十一章:太廢物(三更畢)第五百二十六章:崔十孃的困惑(爲長老海角加更)第六十四章:此味只應天上有第五百四十二章:亞運會雛形第三百三十三章:弱者退散第七百一十二章:登基爲皇第二百章:李淳風拜師第六百六十一章:幫人就是幫己第七百六十七章:嚇尿第三百章:抄家第七十二章:新流派(第四更)第四百三十三章:嚇死耶了(三更畢)第三百一十七章:折衝府第二百七十八章:益州勢力第四百一十三章:冬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