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章 監考(2)

考試進行兩個時辰,已經到了中午時分,下面的雜役送來的酒菜,趙子良等人一邊吃飯喝酒,一邊閒談。

“對了,這次科考的結果張榜公佈之後,吏部的選試何時進行?”趙子良吃着菜問道。

李揆回答說:“一般是張榜公佈之後,上榜及第的考生們在三天之後前往吏部參加選試!”

參加科考的考生們中了進士之後就有了做官的資格,但能不能直接做官還需要參加吏部的選試,選試的內容主要是身、言、書、判四個方面。先考書、判,即考其書寫工整、文理通達的程度,然後再試身、言,即觀察是否相貌端正、口齒清楚。

吏部的選試就相當於最後一次面試,如果吏部的選試沒有通過,就不能直接做官,只能給官員做幕僚佐官、輔官,例如岑參當年中了進士之後就沒有通過吏部的選試,只能給別人做佐官。做佐官也是有途徑能夠躋身進正式官僚的行列中的,如果被主官信任並得到舉薦,也可以成爲正式官員。

趙子良說道:“日後吏部的選試要增加內容,要考察學子們對大唐的忠誠度、要判斷考生的性格特點、爲人處世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

元載說道:“攝政王這個提議老臣贊同,如果一個考生只知道讀死書而不善於與人交往、缺乏與人進行溝通,這就是閉門造車,這樣的人又怎能讓下屬執行他的決定,又如何與百姓們溝通呢?”

考試的第二天,明經科就要開始進行口試,口試的考題都很簡單,這也是因爲明經科的錄取分數都比較低、錄取人數較多的原因,明經科就跟後世的函授一樣,它怎麼說也是一個文憑,比高中畢業強一些,但不大被社會上層看好。

趙子良一個主考官和太子李適、宰相元載和禮部尚書李揆四個人分別各開一個單間對參加明經科考試的考生進行口試。因明經科容易考中,但一般不被朝廷重視,很難做到大官,而進士科被朝廷重視,容易做大官。古代文人大多自命不凡,因此參加明經科考試的人不多,而參加進士科考試的人很多,反而不容易考上。

這也不是說考明經科的考生中就沒有人才,不過即便有能力有才學,高層官員本身就對其文憑很鄙視,天生帶有偏見,得不到提拔,你能力再強也是白搭。

第二天的口試中,趙子良一連考了三十多個考生,他出的題雖然簡單,但回答得能讓他滿意的卻沒有一個,不過這些人的答案也是中規中矩,沒有大問題,他還是給了他們高分。

“學生夏侯審拜見考官大人!”一個三十許的年輕人走進來向趙子良行禮道。

趙子良負責的口試考場與太子李適、元載和李揆不同,他讓人在這裡準備了一張凳子,以供考生們就坐。

趙子良看了看他,伸手揮着板凳:“坐!”

“呃?”很顯然,這個叫夏侯審的考生真沒想到考官會讓他坐着答題,他已經參加過不止一次科考,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的情況。但他很快反應過來:“多謝大人!”

等夏侯審坐下,趙子良隨意的問道:“今年多大了?”

夏侯審有些緊張,回答道:“學生今年三十有一!”

“都三十一了?用市井的話說,三十歲還沒有考上明經科已經是很老了,而五十歲還沒有考中進士還很年輕,你這明顯是屬於很老的一類啊,呵呵!好了,不用緊張,咱們正式開始吧,第一道題:李忠臣你知道吧?朝廷對他不薄啊,他爲何要反呢?”

夏侯審這時卻不緊張了,思維很清晰,稍稍思考了一下就說道:“李忠臣初爲安祿山的部將,安祿山叛亂之後他殺死安祿山手下重臣呂知誨,擁立劉正臣做了節度使,自己爲兵馬使。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李忠臣並不是一個很忠心的人,他善於投機。同時,他殺死呂知誨之後擁立劉正臣做節度使,節度使是朝廷封疆大吏,是皇帝才能任命的,是他一個小小的裨將想擁立就能擁立的嗎?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李忠臣這個人其實對朝廷並不怎麼敬畏和忠誠。他既然能夠背叛安祿山,自然能夠背叛朝廷,區別只在於利益的多寡。安史之亂平定之禍,各地將領擁兵自重,叛亂屢次生,朝廷國庫空虛,圍剿不力,李忠臣早就看出了朝廷的虛弱,他知道以現在朝廷的實力既要震懾其他各地藩鎮,又要維持朝廷的穩定已經有些捉襟見肘了,想要消滅他是很困難的。因此在皇帝決定削藩之後,他就果斷的動了叛亂,因爲削藩觸動了他的切身利益!”

這是所有口試的考生中最讓趙子良滿意的一個答案,他滿意的點點頭,“回答得不錯!第二個問題,安史之亂前夕,爲何流民越來越多?”

夏侯審直言不諱地說:“這是因爲土地兼併嚴重和天災**的原因,世家大族、王公貴族與官府官吏進行勾結,明搶暗奪,兼併自由農的田地,我朝經過一百多的展,自由農的田地被大族和貴族傾吞越來越多,因此無地的農民只能給世家大族當佃戶,如此一來,全國田地大多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朝廷收到的賦稅越來越少,再加上連續天災,各地官府官吏**,賑濟不力,才造成了大量流民的產生!”

趙子良暗暗點了點頭,問出了第三個問題:“近年來,國庫爲何總是空虛?”

夏侯審想了想說道:“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連年戰亂造成許多戰亂之地的生產停頓,生產既然停頓,賦稅自然是收不上來了;第二,朝廷用兵接連打仗需要龐大的軍費開支,原本就不充盈的國庫如何能夠承擔?第三,朝廷不但要負責受朝廷控制的軍隊軍費開支,爲了安撫各地藩鎮,還要給他們送去軍費;而各地藩鎮所得的賦稅卻被他們自己截留,從不上交。也就是說朝廷在用僅能控制地區的賦稅供養全國所有軍隊;第四,各地貪官污吏對賦稅的貪墨並以種種藉口虛報損耗!”

趙子良點點頭:“好,回答得不錯,你先回去吧!”

“是,大人!”

夏侯審走後,趙子良在給了一個高分評分,同時記下他的名字。這是一個人才,對時勢分析得很透徹和全面,是一個有大局觀的人,此人思維清晰、口齒清楚、言行舉止都還得體,經過一番磨礪之後應該可以擔當一些重任。

在第三天的口試中,趙子良又現了一個頗有才學的考生,這人叫苗,這人對他的考題又有另外一番見解,同時也讓趙子良打開了更廣闊的視野。

三天科考結束後,趙子良和幾位副主考官開始進行閱卷,這次的考生雖然比以往少了很多,但趙子良等人閱卷依然用了兩天的時間。

十月二十二,科考的結果終於出來了,上午,就有禮部官員拿着榜文出來張貼,數百考生擠在榜文下觀看是否有自己的名字。

及第的考生們有的手舞足蹈、有的欣喜若狂、有的微微一笑,而沒有及第的考生有的人黯然失色、有的人傷心欲絕、有的人頓足捶胸,人生百態盡在這一刻顯現出來。

攝政王府。

趙子良看着李揆遞過來的上榜考生的名單,問道:“這些人就是上榜的考生名字?”

李揆回答道:“是的!臣等已經把考卷一一覈對幾遍,沒有差錯,這才登記成冊!”

科考結束之後,趙子良是親自參與過閱卷的,因此對一些考得比較好的考卷很熟悉,對於名詞排列在前幾位的幾個考生的策論文章都詳細看過,最後還是他拍板定的名次,但他定名次之前是沒有看考生名字的。

看見韓翃、盧綸、錢起、耿湋等人的名次名列前茅,趙子良笑道:“看來這些參加第二次科考的幾個人還是對自己的才學很自信的,你看看,他們幾個的名字都排在前列!”

李揆說道:“是的,除此之外,遲到的兩個考生盧綸和司空曙兩人也都考得不錯,一個第二名,一個第七名。還有那還俗的道士吉中孚考了第五名,都是不錯的成績。”

趙子良點頭道:“元載還是有識人之明的!”

除了以上幾人之外,排在前列的還有李端、崔洞,而明經科排在前列的是夏侯審和苗。

進士科參加考試的人有四百八十多人,但上榜的人數有三十二人,明經科參加考試的只有六十多人,上榜有十六人。

趙子良想了想,對站在一旁的杜甫吩咐道:“去傳話給吏部尚書李峴,讓他馬上來一趟!”

“是!”杜甫答應,轉身去派人傳話給李峴了,李揆隨即告辭離開。

不久,李峴來到攝政王府,他是信安王李禕第三子,今年也有六十歲了。

“李峴拜見攝政王!”

趙子良擡手道:“樑國公免禮,來人,上座!”

侍衛擡來椅子,李峴行禮後落座。

趙子良說道:“樑國公是宗室,當年令尊信安王對本王多有提攜,本王至今不敢忘,如今你我二人同朝爲臣,還是要多爲朝廷、爲天下百姓着想!”

李峴不知趙子良的意思,說道:“攝政王把老臣叫過來想必是有事吩咐,攝政王有何吩咐就請直言吧,只要對朝廷對天下有利,老臣自然無不應允!”

李峴雖然是宗室,但一生經歷極爲豐富和坎坷,他如今雖然是禮部尚書,但同樣也是宰相,他一生歷任多州州牧,兩度出任江陵,多次擔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書,七次擔任專門大使。歷任要職,在任多有功績。

第635章 大踏步發展(2)第232章 用人第514章 攻城(2)第1117章 連下兩城第1374章 道術VS魔法(3)第424章 計議(2)第1351章 財帛動人心第44章 守城第878章 變相軟禁第1156章 搶先機第1458章 追兵至第839章 真正的目的!第631章 大刀闊斧(2)第837章 會盟第696章 現學現賣第827章 長期國策第221章 整頓(1)第1547章 抵抗頑強第1453章 順藤摸瓜第666章 東征正式開始第67章 合夥第566章 尷尬第1531章 噩夢開始第394章 敲打阿史那昕第1067章 叛軍聯合第921章 戰果巨大第1377章 出竅必殺第490章 號召力第1327章 兄弟相殘(1)第1253章 王者宴會第468章 覆滅後突厥第989章 主持朝會(2)第102章 動向第112章 燈下黑第1236章 意外撤軍第1447章 追蹤第811章 生命不止戰鬥不息第819章 使臣第1363章 私了?第265章 重拳出擊(2)第16章 策反細作第833章 脅迫第523章 王忠嗣入獄第234章 阻擾第458章 來了一羣禍害!第385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889章 割讓第421章 全套班子都爛了第740章 會見諸邊鎮第984章 衛伯玉來投靠第850章 驅虎吞狼第607章 曠世大戰(4)第621章 緊追不捨第1217章 保加爾人的叛徒第221章 整頓(1)第1344章 口袋(2)第1341章 要突圍第1021章 新鮮血液注入第379章 求情、信安王死第1462章 挾持第27章 冒死救人第1321章 一觸即發第1003章 監考第228章 衝突第1124章 君士坦丁堡的謀劃第1388章 落難的阿瓦爾汗國公主第518章 攻城(6)第249章 老家來人第202章 教導第81章 疏勒來人第134章 小勝第923章 掃平南天竺第1142章 重賞第851章 拜占庭和可薩人之間的齷蹉第765章 四聖齊聚(1)第370章 千里奔襲(4)第415章 初步小勝一場第120章 強國外交的態度第1296章 拂曉刺殺(1)第1508 信第375章 田仁琬的拉攏第92章 剷除爪牙(1)第422章 尋求支持第697章 好男兒第775章 不容置疑第1333章 開羅血戰(1)第1527章 霸佔地中海第238章 口蜜腹劍李林甫第559章 張網以待(1)第658章 風雲變幻馬嵬驛(5)第299章 夫人做媒第1315章 聯手第287章 殘酷的淘汰第391章 都是不是吃乾飯 的第1518章 破關挺進奇裡乞亞第161章 鐵甲騎兵第330章 城下叫陣挑戰第305章 慘兮兮的大斗軍第1240章 耶路撒冷之戰(3)第1035章 離間(2)
第635章 大踏步發展(2)第232章 用人第514章 攻城(2)第1117章 連下兩城第1374章 道術VS魔法(3)第424章 計議(2)第1351章 財帛動人心第44章 守城第878章 變相軟禁第1156章 搶先機第1458章 追兵至第839章 真正的目的!第631章 大刀闊斧(2)第837章 會盟第696章 現學現賣第827章 長期國策第221章 整頓(1)第1547章 抵抗頑強第1453章 順藤摸瓜第666章 東征正式開始第67章 合夥第566章 尷尬第1531章 噩夢開始第394章 敲打阿史那昕第1067章 叛軍聯合第921章 戰果巨大第1377章 出竅必殺第490章 號召力第1327章 兄弟相殘(1)第1253章 王者宴會第468章 覆滅後突厥第989章 主持朝會(2)第102章 動向第112章 燈下黑第1236章 意外撤軍第1447章 追蹤第811章 生命不止戰鬥不息第819章 使臣第1363章 私了?第265章 重拳出擊(2)第16章 策反細作第833章 脅迫第523章 王忠嗣入獄第234章 阻擾第458章 來了一羣禍害!第385章 借你人頭一用第889章 割讓第421章 全套班子都爛了第740章 會見諸邊鎮第984章 衛伯玉來投靠第850章 驅虎吞狼第607章 曠世大戰(4)第621章 緊追不捨第1217章 保加爾人的叛徒第221章 整頓(1)第1344章 口袋(2)第1341章 要突圍第1021章 新鮮血液注入第379章 求情、信安王死第1462章 挾持第27章 冒死救人第1321章 一觸即發第1003章 監考第228章 衝突第1124章 君士坦丁堡的謀劃第1388章 落難的阿瓦爾汗國公主第518章 攻城(6)第249章 老家來人第202章 教導第81章 疏勒來人第134章 小勝第923章 掃平南天竺第1142章 重賞第851章 拜占庭和可薩人之間的齷蹉第765章 四聖齊聚(1)第370章 千里奔襲(4)第415章 初步小勝一場第120章 強國外交的態度第1296章 拂曉刺殺(1)第1508 信第375章 田仁琬的拉攏第92章 剷除爪牙(1)第422章 尋求支持第697章 好男兒第775章 不容置疑第1333章 開羅血戰(1)第1527章 霸佔地中海第238章 口蜜腹劍李林甫第559章 張網以待(1)第658章 風雲變幻馬嵬驛(5)第299章 夫人做媒第1315章 聯手第287章 殘酷的淘汰第391章 都是不是吃乾飯 的第1518章 破關挺進奇裡乞亞第161章 鐵甲騎兵第330章 城下叫陣挑戰第305章 慘兮兮的大斗軍第1240章 耶路撒冷之戰(3)第1035章 離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