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配合削藩

趙子良在城外莊園會見了張守瑜和高秀巖,這莊園當初就是趙子良在長安任職時居住的莊園,後來離開長安去了北庭就把這莊園賣了,去年回到長安並出任攝政王,趙子良又出錢把這莊園買了回來。

爲了以示重視,趙子良親自到山莊門口迎接,這讓張守瑜和高秀巖二人受寵若驚的同時又極爲感動,二人見到趙子良當即俯身下拜:“臣等拜見大王!”

趙子良微笑着上前將二人扶起:“不必多禮,快起來!”

二人順勢起身,已經六十多歲的張守瑜頭髮鬍鬚都花白了,但身體還很健朗,他抱拳道:“老臣多年不見大王,大王風采依舊啊,威武更勝從前,可喜可賀!”

高秀巖也笑道:“是啊,大王越來越威武,老臣等越來越老態龍鍾了!”

“哈哈哈······多年不見,你們二人也學會拍馬屁了!”趙子良大笑,“今年本王也四十七了,不行了,年紀越來越大,身體越來越不如從前了,每當想起這個,心裡就感覺時不待我,大唐江山如今是千瘡百孔,本王未完成的事業還任重道遠啊!”

說到這裡,趙子良收住話題,指着二人身後的二將問道:“這二位是?”

張守瑜拉着身後側一個年近五十的壯漢說道:“哦,這是犬子,名獻恭!獻恭,還不快拜見大王!”

相貌威猛、額頭寬闊、留着長鬚的張獻恭上前一步對趙子良抱拳行禮:“微臣張獻恭拜見大王!”

趙子良微笑着打量着張獻恭,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好,是一員大將!如今朝中正缺像你這樣的大將,本王身邊也需要得力的幫手,來長安做右羽林將軍,怎麼樣?”

“呃······”張獻恭一愣,沒反應過來。

張守瑜連忙喝道:“還不快多謝大王賞識!”

張獻恭抱拳道:“是,微臣多謝大王賞識!”

高秀巖把自己身後一個近四十歲的壯漢拉過來介紹給趙子良:“大王,這是犬子高如嶽。今年四十一,如嶽,快拜見大王!”

高如嶽抱拳行禮道:“如嶽拜見大王!”

趙子良笑着觀察了一下高如嶽,點頭道:“果然是將門虎子。催旰叛亂如今剛剛平定不久,西川那邊各部兵馬無人管束,給本王去西川做成都太守如何?”

高如嶽也是一愣,他但反應快一些,忍不住扭頭看向自己的父親高秀巖,趙子良笑道:“怎麼?都過了不惑之年了,這事還需要徵得你父親的同意?本王十五歲從軍,十七歲就已經坐鎮一方當家做主了!”

高如嶽被趙子良這麼一激,見父親高秀巖沒有任何表示,當即抱拳道:“微臣領命!”

趙子良點頭笑道:“這纔對嘛,男人不能一直呆在父母身邊,否則永遠也長不大。”

說完,趙子良對高秀巖和張守瑜道:“你們遠道而來,一路車馬勞頓,本王已經讓人給你們準備了廂房,讓下人們帶你們先去洗漱一番,酒宴正在準備當中,等你們洗漱完畢,本王在宴會廳等你們!走,咱們進去!”

進入山莊之後,高秀巖和張守瑜兩對父子被山莊的下人們帶着去洗漱,下人們準備好洗漱用具和水就退了出去。

廂房內,高如嶽說道:“父親,張伯伯,大王讓獻恭兄做右羽林將軍,又讓我去西川做成都太守,這是什麼意思?難道真如大王所說,朝廷缺少大將?不見得吧?”

張守瑜和高秀巖互相看了一眼,高秀巖嘆道:“我們在來的路上就聽到了朝廷已經在關中地區削藩的消息,同華節度使周智光是大太監駱奉先的人,他起兵造反,還沒過五天就被大王派李晟出兵剿滅了。看來這次朝廷削藩的決心已下,大王的意志很堅決。大王這次寫信讓我們過來一趟,說有要事相商,雖然沒有明說,但我和你張伯伯都猜到了,削藩已經是大勢所趨,誰也阻擋不了了!大王的意思只怕是想讓我們主動交出漠北和雲中,至於如何安排我們,這就要看大王的意思了!剛纔大王讓獻恭賢侄到長安當任右羽林將軍,這隻怕是試探之意!”

張獻恭問道:“父親、高叔叔,如果大王真是要讓我們主動交出漠北和雲中,父親和高叔叔打算怎麼辦?”

“怎麼?難道你想帶兵跟大王對陣不成?”說到這裡,張守瑜嘆道:“說到底,我們能在漠北和雲中立足,當年也是大王一力促成的,沒有大王當年打下好底子,我們不可能在漠北和雲中安逸這麼多年。如今漠北和軍中與中原隔絕多年,軍中將士們大多年紀大了,年紀最大的兵士都有六十多歲,最小的也有三十大幾,氣力大不如前,戰力下降很快,漠北軍和雲中軍失去了朝氣和銳氣,如果再過五年、十年,漠北軍和雲中軍就會廢了。削藩是大勢所趨,沒有誰能阻擋得了,再說了,我們的年紀也大了,更不想、也不能與大王直接對抗。你們這些兄弟勇力是有的,但是真說到指揮作戰,咱們所有人加起來也不是大王的對手,僅僅他手下一個李晟就可以橫掃關東!”

高秀巖點頭道:“是啊,當年我和守瑜兄在河西都只是普通的校尉,是大王賞識,提攜我們,讓我們做了將軍,跟在他們身邊學行軍打仗。大王高升也沒忘了提拔我們,讓我們官至軍副軍使、軍使。後來大王被調往河東,我們二人留在了河西,卻遭到李林甫黨羽的陷害,丟官罷職!最後還是大王收留我們,把我們留在身邊聽用,又委以重任,接連提拔。沒有大王,就沒有我等的今日啊!”

幾人感嘆了一番,張守瑜收拾心情說道:“不說了,這件事情咱們就這麼定了,若大王把我們找來真是爲了削藩的事情,我們就主動全力配合,如今獻恭和如嶽分別被任命爲右羽林將軍和西川防禦使,這也是大王的一種態度,以大王的爲人,想必不會虧待我等!”

一頓酒宴,吃得是賓主盡歡,在酒宴上趙子良並未說削藩的事情,只是與張守瑜和高秀巖一起回憶了當年一些事情,又談了一下朝廷情況和整個大唐的局勢。

接下來的幾天,張守瑜等人就在莊園中休息,也時常到郊外踏青。趙子良忙着處理政務,無法脫身。

直到三月二十,趙子良才抽空從城外回到山莊,派人把張守瑜和高秀巖父子幾人叫過來說起削藩的事情。

“自安史之亂開始,這天下已經紛亂十幾年了,很多地方州縣幾乎是百里無人煙,百姓們過得苦不堪言,不少州縣的生產幾乎陷入停頓,這都是因爲戰亂引起的。不能再亂下去了,百姓們都希望這天下能夠平靜下來、不再有戰亂,但是如果任由各地藩鎮繼續割據,這種局面就不會停止,藩鎮割據是動亂的根源,因此朝廷已經開始了削藩,首先從關中地區開始,逐步取消節度使這種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官職,以後不但朝廷要文武分開,各地方州縣也要進行文武分治,太守和縣令只管政務、防禦使和縣尉等武官只管軍務、稅收由戶部在各級官府成立下屬衙門徵收,不經過府衙和縣衙的手。御史臺會在各州縣成立下屬衙門監察地方官吏,大理寺也會在各州縣成立下屬衙門,對案件進行審判!”

“本王這次寫信把你們找過來,就是想跟你們商議削藩之事,就目前的藩鎮情況來說,漠北和雲中的實力不會比河朔三鎮差到哪兒去,本王也知道你們都不是貪戀權利、貪圖享樂的人,我們在戰場上拼殺這麼多年,難道真的只是爲了這麼一點權利和錢財?我們這些年提着腦袋刀頭舔血,就是爲了能讓大唐繁榮強盛,能讓百姓們安居樂業、日子越過越好,這就是我們一生的事業。如果只是爲了權利和錢財,就算我們官位做得再高,撈的錢財再多,卻沒有做一件值得百姓們稱道的事情,我們死後又能留下什麼?我們若能夠通過努力讓大唐天下安定下來,讓百姓們能安心生產、生活,讓大唐恢復榮光,即便日後史書上沒有留下我們的名字,至少在我們心裡也是高興和滿足的······”

“大王!”張守瑜起身,抱拳深深施禮:“大王的思想高度已經不是老臣等任能夠企及了,老臣等只怕永遠拍馬也趕不上了,但老臣等並不愚昧,老臣等知道大王這麼做是對的,即便我們不理解,但我等堅決擁護大王的決定。如今削藩已經在關中地區和西川開始進行,接下來就從漠北開始吧,老臣自願交出漠北軍政之權,請大王另選賢臣接任!”

高秀巖也道:“老臣也願意交出雲中軍陣之權,請大王另選賢人接掌!”

趙子良點了點頭,很是欣慰地說:“本王還沒有說出來,你們就猜到了本王想說什麼,本王多謝你們體諒朝廷的難處,削藩之事不能拖延、推遲和停頓,必須要一鼓作氣的執行到底,如果能在漠北和雲中執行下去,其他藩鎮的膽子就沒有那麼大了!這樣吧,漠北和雲中的軍務依舊由你們二人主持,政務方面朝廷會另派官員接手,你們有什麼要求可以提出來,本王盡力而爲!”

第1304章 保釋和保釋金第500章 逼死祿力第439章 利益瓜分(1)第1473 蒼鷹盜賊團的覆滅第431章 一網打盡(2)第281章 拍賣武舉大比廣告位(1)第575章 藏起來第402章 正面衝突第1548 西方聯軍(1)第634章 大踏步發展(1)第1305章 君心深似海第292章 哥舒翰第41章 見好就收第659章 何去何從?第699章 太原解圍第365章 大舉南征第687章 數百萬難民和流民的安置第918章 政治秀(3)第1280章 驚天秘聞第904章 繼續南侵第990章 主持朝會(3)第1569章 戰略包圍第1188章 失策第571章 計議第880章 挑撥(1)第252章 暗中巡視(3)第812章 迴歸第815章 軍政大動作第834章 態度強硬第1309章 趙霆監國第1579章 中計第870章 決定建國第380章 威逼第529章 封口費第699章 太原解圍第38章 軍情變第615章 戰果頗豐第351章 漏網第1157章 爭奪高地(1)第358章 目標石堡城第96章 整肅軍紀(2)第905章 天竺局勢複雜第563章 交換人質第360章 拂曉偷襲第1447章 追蹤第693章 風吹草動第1501章 木橋上遇刺第1449章 墮落者第1337章 金字塔內的秘密第677章 弓騎兵出擊第1006章 面試第922章 海軍艦隊第1276章 裝瘋賣傻?第1339章 缺口第227章 赴會第1489章 試劍第1097章 皇帝的目的第435章 洞悉第394章 敲打阿史那昕第52章 論功行賞第1315章 聯手第617章 殺雞駭猴第152章 攻城噩夢第445章 遊擊(3)第1196章 調回第229章 暗諷皇帝第1197章 借款第1150章 巷戰第383章 敵人出現第1587章 最後的決戰(2)第1138章 燒糧第716章 馬燧第1329章 喋血皇宮(1)第1363章 私了?第134章 開羅血戰(2)第1475章 掌握主動權第214章 明升暗降第1188章 失策第1232章 阿薩德湖戰役(2)第221章 整頓(1)第501章 壓服第1243章 耶路撒冷之戰(6)第1469章 滅殺皇家第九衛隊第705章 皇帝提親第62章 不按劇本演第373章 功虧一簣第402章 正面衝突第626章 城破人逃第五章 交心第1342章 倉惶出逃第1261章 退位(衆王之王)第1381章 使臣官邸第910章 一戰殲滅第640章 奪權第991章 主持朝會(4)第1565章 試探·識破第六章 夫蒙靈詧第467章 皇甫惟明之死第339章 裡應外合第652章 誓師(3)
第1304章 保釋和保釋金第500章 逼死祿力第439章 利益瓜分(1)第1473 蒼鷹盜賊團的覆滅第431章 一網打盡(2)第281章 拍賣武舉大比廣告位(1)第575章 藏起來第402章 正面衝突第1548 西方聯軍(1)第634章 大踏步發展(1)第1305章 君心深似海第292章 哥舒翰第41章 見好就收第659章 何去何從?第699章 太原解圍第365章 大舉南征第687章 數百萬難民和流民的安置第918章 政治秀(3)第1280章 驚天秘聞第904章 繼續南侵第990章 主持朝會(3)第1569章 戰略包圍第1188章 失策第571章 計議第880章 挑撥(1)第252章 暗中巡視(3)第812章 迴歸第815章 軍政大動作第834章 態度強硬第1309章 趙霆監國第1579章 中計第870章 決定建國第380章 威逼第529章 封口費第699章 太原解圍第38章 軍情變第615章 戰果頗豐第351章 漏網第1157章 爭奪高地(1)第358章 目標石堡城第96章 整肅軍紀(2)第905章 天竺局勢複雜第563章 交換人質第360章 拂曉偷襲第1447章 追蹤第693章 風吹草動第1501章 木橋上遇刺第1449章 墮落者第1337章 金字塔內的秘密第677章 弓騎兵出擊第1006章 面試第922章 海軍艦隊第1276章 裝瘋賣傻?第1339章 缺口第227章 赴會第1489章 試劍第1097章 皇帝的目的第435章 洞悉第394章 敲打阿史那昕第52章 論功行賞第1315章 聯手第617章 殺雞駭猴第152章 攻城噩夢第445章 遊擊(3)第1196章 調回第229章 暗諷皇帝第1197章 借款第1150章 巷戰第383章 敵人出現第1587章 最後的決戰(2)第1138章 燒糧第716章 馬燧第1329章 喋血皇宮(1)第1363章 私了?第134章 開羅血戰(2)第1475章 掌握主動權第214章 明升暗降第1188章 失策第1232章 阿薩德湖戰役(2)第221章 整頓(1)第501章 壓服第1243章 耶路撒冷之戰(6)第1469章 滅殺皇家第九衛隊第705章 皇帝提親第62章 不按劇本演第373章 功虧一簣第402章 正面衝突第626章 城破人逃第五章 交心第1342章 倉惶出逃第1261章 退位(衆王之王)第1381章 使臣官邸第910章 一戰殲滅第640章 奪權第991章 主持朝會(4)第1565章 試探·識破第六章 夫蒙靈詧第467章 皇甫惟明之死第339章 裡應外合第652章 誓師(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