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對策

承慶殿內,此刻的氣氛有些沉重,太宗痛苦地坐在案几旁,這幾日天氣轉陰,他當年隨軍征戰之時留下的暗傷又在隱隱作痛。再加上這些日子,他一直在範興的死惋惜,如今他能做的,也不過是將來真的等到北伐成功之時,將杜睿寫得那首《正氣歌》立於範興的墓前,以慰那位爲國盡忠,不顧個人名節,不惜一死的忠臣之心了。

範興的事讓太宗憂心,但此刻還有另一件事,更讓太宗愁眉不展,頡利攻破綏州,城中民衆死傷大半,但還有三萬軍民被頡利擄去了,如今頡利已然開出了價碼,讓太宗用財帛去贖,一想到子民的死傷,太宗又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又是一筆血債!是朕沒有把這國家治理好,讓突厥欺凌了我們這麼多年,朕這個大唐天子,只能看着百姓受戮,實在是有愧啊!”

長孫無忌看着心裡難受,他本想說句寬慰皇帝的話,又一時不知用什麼樣的措辭好,這時岑文本出班對太宗道:“聖上,頡利讓我朝納貢三十萬石糧食,十萬匹絹,以換取被他擄去的三萬軍民,不知聖意如何?”

太宗聞言,往桌上猛一拍,一臉悲憤地說:“殺了朕那麼多子民,還要敲這麼大一筆竹槓。三十萬石糧食,十萬匹絹!這比武德九年逼着咱們從國庫裡拿出來的還多,朕都登基四年了,難道還要再次忍受這樣的奇恥大辱嗎?罷了,就算我軍不堪一戰,朕也要與頡利決死一搏!”

太宗將“不堪一戰”四字說得很重,岑文本打量着太宗的臉色,揣摩聖上此話的意思,略一停頓即跪倒在地滿面誠摯地道:“臣願爲皇上牽馬墜鐙,萬死不辭。眼下涇州已有二十多萬人馬,再從各地抽調邊兵,府兵,足可得四五十萬人,就算突厥鐵騎真的都是鐵打的,也要和他們拼一場。”

“愛卿請起,若是我大唐人人都像愛卿這般不惜性命,突厥又有什麼好怕的!”太宗將岑文本扶起,將臉轉向立在一旁的長孫無忌問道:“輔機,你說呢?”

長孫無忌看看太宗,又看看岑文本,他從太宗的目光中看出了某種期待,顯然這位當朝天子雖然做出一副強硬的姿態,但心裡其實並不想馬上與頡利決戰,長孫無忌略爲沉吟,用低沉的語氣說:“臣以爲,茲事體大,最好召集重臣和諸王子們商議,周密籌劃爲宜。”

有了大舅哥給墊的這級臺階,太宗不假思索的接上話茬,道:“你說的也有道理,好,那就這麼辦吧!”

太宗的旨意很快就傳達了下去,李承乾作爲東宮太子,自然也有份參與,一想到明日就要到太極殿揍對,李承乾的心裡就沒什麼把握,他對邊事一竅不通,想不出好辦法,只能再次來求教杜睿。

到得杜睿府上,將事情說了,杜睿沉吟片刻道:“太子!此時絕不能戰,戰亦不能勝,還記得小弟當日對太子所說的嗎?”

李承乾點頭,道:“記得到是記得,只是如今朝野上下,人人均要與突厥人一戰,我若是說不戰,那些三弟,四弟的人豈不是又有了攻訐我的口實。”

杜睿想了想道:“邊廷之民,確實飽受了突厥人欺凌,他們此刻盼的是一支能打勝仗的王師,但爲了這最終的勝利,我大唐必須要有超凡的堅忍之志,等國力和軍力準備到足以戰勝對手之時,再思雪恥才行,如今冒然決戰,那是拿大唐的天下做賭注,小弟以爲萬萬不可,恐怕聖上的意思也是如此。”

李承乾一驚,道:“承明!你的意思是說,我父皇也不想打這一仗!?”

杜睿點頭道:“正是,如果聖上執意要與突厥決戰,還用的着廷議嗎?聖上這樣做,正是想要傳達一個信號,一個不可戰的信號!太子明日廷議之時,絕不可冒然言勇,只能勸聖上再忍讓一時。”

李承乾還是有些猶豫,道:“可是如果我那般說,那些想要一戰的大臣肯定會反對我的!到時候,他們再言易儲之事,豈不是就有了藉口!”

杜睿道:“太子!這正是太子爲聖上分憂的好時機啊!擔上小小的罵名,又如何?”

李承乾聞言,醒悟道:“既然如此,我便做了,能爲我父皇分憂,也是做兒子的本分,只是~~~~~唉!我終究是個無能的太子,便是和劉阿斗相比,也真是不遑多讓了!”

杜睿聞言,突然大聲道:“太子絕不是阿斗,退一萬步講,就算您是阿斗,也強過那連生身父親都敢弒殺的煬帝!德行是與生俱來的,才學卻是可以後天陶冶的,太子還年輕,絕不可喪志,只要能延請天下名師,認真調教,太子一定能繼承聖上的偉業,成爲一世英主的。”

李承乾苦笑一聲,看着杜睿道:“遍延名師?我父皇給我找的師傅還少嗎?可是在那些大臣們的眼中,我還是處處都比不上三弟,四弟!這東宮的位子賴着,也沒什麼意思!”

杜睿道:“於寧志,李綱這些人都是大儒,能教的不過是些經史之學,眼下四海未靖,太子當學一些經世治用的本領纔是。”

李承乾聞言,突然眼前一亮,道:“經世治用的本領?承明,不如我去求父皇,讓你來做我的太傅如何!”

杜睿險些被李承乾的這句話給嗆死,忙道:“殿下不可亂言,小弟年幼,不通世事,哪裡能教得了太子殿下。”

李承乾急道:“我說你能,你便能!”

杜睿無奈,只好說道:“小弟還在爲老父守孝,不如這樣,太子殿下如果有什麼不解的地方,可以來尋小弟,小弟能盡力之處,決不推辭!”

李承乾剛纔只是一時衝動,此時也清醒了過來,知道自己有些孟浪了,尷尬的一笑,說:“既然如此,也好!”

杜睿稍稍的鬆了一口氣,道:“殿下!明日廷議,對突厥再一次妥協是肯定的了,到時聖上肯定要尋一身份足夠尊貴的人去出使突厥,太子殿下一定要將這個任務接下來!”

李承乾聞言一驚,道:“什麼?我去出使突厥,那豈不是送羊入虎口嗎?當年我被送到羅藝軍中爲質,便險些餓死,萬一到時突厥人將我扣下,那該如何是好!”

杜睿笑道:“殿下不用擔心,只要依着小弟所言,萬保無恙。”

次日廷議之時,果然如杜睿想的一樣,雖然滿朝文武氣勢洶洶的要與突厥決一死戰,但是因爲李承乾站出來力排衆議,力勸太宗忍讓,再對突厥妥協一次,再加上長孫無忌,房玄齡等重臣也站在李承乾這一邊,太宗皇帝還是採納了忍讓一時的建議。

一旁的蜀王李恪本來也是要勸太宗忍讓的,但是沒想到卻讓李承乾給搶了先,這讓他的心裡一陣憤憤不平。

太宗則看着李承乾,心裡一陣高興,他早就得了密報,說太子昨夜又去了杜府,知道這個主意是杜睿出的,但是李承乾能虛心納諫,接受正確的建議,太宗也十分滿意。

“既然如此,朕便再忍上一時,如今既要與突厥和談,不知哪位愛卿願往!”

左僕射封德彝第一個便站了出來,道:“聖上!老臣願往!”

太宗皇帝見封德彝走路都顫顫巍巍的樣子,顯然已經時日無多了,本來他對這個一心懷念着前朝的老臣十分不滿,但是此刻見他自告奮勇,心裡還是微微感動。

“德彝年事高大,朕怎麼忍心再讓你勞苦奔波!難道就沒有其他人願爲國分憂了嗎?”太宗說着目視李承乾。

本來太宗對李承乾請命出使沒抱多大期望,只是希望他能長進一點兒,但是卻沒想到李承乾居然真的站了出來,躬身道:“國家有難,兒臣身爲太子,自當爲國分憂,頡利的營盤就算是刀山火海,萬丈深淵,爲了大唐的萬世基業,兒臣也願意去闖!”

太宗一怔,久久地看着李承乾,沒想到從這個孩子口中竟然說出這麼一番話來,他突然站起身一步走上前,伸出雙手扶起李承乾,一拳砸在他的肩窩上:“承乾,你做得對!做得好!這纔像我李世民的兒子,像我李世民的兒子啊!”

旁邊的李恪見了,心中頓時一陣苦,他知道這一局又是李承乾贏了,他現在唯一能盼着的就是頡利能突然腦袋發昏,將李承乾殺了。

心中突然冒出了這樣一個想法,就連李恪自己都被嚇了一跳,此刻他的心裡突然燃燒起了一團火焰,對那張龍椅的渴望從來都沒有這麼強烈過。

李恪微不可查的表情變換,沒能逃得過太宗的眼睛,心中既有憤怒,也有悲哀,難道上一代人的慘劇,當真要報應在他的兒子身上嗎?

第63章 安定地方第五十二章第40章 幻滅第2章 貞觀十年第13章 孤女第十四章第12章 消失?第39章 譁變第4章 憫農第44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24章 喋血城頭第9章 劉仁軌第65章 大獲全勝第34章 懲戒第75章 登陸倭島第30章 軍神廟第39章 血戰七寶山第55章 所謂騎士第七章第52章 諫太宗十思疏第20章 頭疼第41章 衰頹第22章 心有所屬第三十三章第37章 各懷心思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44章 勇猛無敵第32章 泉蓋蘇文第3章 翹家少女第46章 攻取石堡城第24章 返京第33章 軍議第六十七章第1章 我們回家了第50章 嚴拒第34章 偷襲和龍第38章 日不落帝國第2章 長安消息第10章 第一桶金第三十六章第40章 平壤第43章 定計第44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7章 夷州土人第54章 三站而下第四十五章第46章 攻取石堡城第34章 文明古國第五十一章第56章 癡心妄想第39章 死而不僵第二十八章第四十六章第8章 紛紛擾擾第十五章第五十六章第六十六章第95章 急症第1章 重生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56章 癡心妄想第57章 圍城第二十二章第25章 怒不可遏第80章 日食第4章 西行漫記第13章 囑託第14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67章 三國博弈第29章 陳三事第34章 瑪雅奸第50章 不速之客第34章 孔孟無用第35章 有教無類第40章 亞歷山大港第39章 血戰七寶山第9章 野心第70章 蘇烈第二十九章第58章 侯君集發難第9章 野心第69章 先聲奪人第25章 怒不可遏第14章 南下第4章 財政預算爲哪般?第六十七章第八十一章第4章 財政預算爲哪般?第39章 死而不僵第五十五章第1章 晉陽有喜第五十九章第37章 各懷心思第48章 罪惡源泉第67章 三國博弈第48章 橫生枝節第39章 神兵天降第20章 叛軍第71章 密談第64章 搜府
第63章 安定地方第五十二章第40章 幻滅第2章 貞觀十年第13章 孤女第十四章第12章 消失?第39章 譁變第4章 憫農第44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24章 喋血城頭第9章 劉仁軌第65章 大獲全勝第34章 懲戒第75章 登陸倭島第30章 軍神廟第39章 血戰七寶山第55章 所謂騎士第七章第52章 諫太宗十思疏第20章 頭疼第41章 衰頹第22章 心有所屬第三十三章第37章 各懷心思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44章 勇猛無敵第32章 泉蓋蘇文第3章 翹家少女第46章 攻取石堡城第24章 返京第33章 軍議第六十七章第1章 我們回家了第50章 嚴拒第34章 偷襲和龍第38章 日不落帝國第2章 長安消息第10章 第一桶金第三十六章第40章 平壤第43章 定計第44章 君不君臣不臣第7章 夷州土人第54章 三站而下第四十五章第46章 攻取石堡城第34章 文明古國第五十一章第56章 癡心妄想第39章 死而不僵第二十八章第四十六章第8章 紛紛擾擾第十五章第五十六章第六十六章第95章 急症第1章 重生第89章 大唐之事,讓爾多嘴!第56章 癡心妄想第57章 圍城第二十二章第25章 怒不可遏第80章 日食第4章 西行漫記第13章 囑託第14章 太歲頭上動土第67章 三國博弈第29章 陳三事第34章 瑪雅奸第50章 不速之客第34章 孔孟無用第35章 有教無類第40章 亞歷山大港第39章 血戰七寶山第9章 野心第70章 蘇烈第二十九章第58章 侯君集發難第9章 野心第69章 先聲奪人第25章 怒不可遏第14章 南下第4章 財政預算爲哪般?第六十七章第八十一章第4章 財政預算爲哪般?第39章 死而不僵第五十五章第1章 晉陽有喜第五十九章第37章 各懷心思第48章 罪惡源泉第67章 三國博弈第48章 橫生枝節第39章 神兵天降第20章 叛軍第71章 密談第64章 搜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