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兒子多了也有好處

“寬兒,你的臉色怎麼有點難看?”

當李寬回到楚王太妃的跟前的時候,老人家立馬就發現了李寬的細微變化。

果然,在殺母之仇的面前,哪怕是李寬已經儘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了,熟悉的人還是能夠感受到差別來。

“王爺,要不我們差不多也回去了?”

程靜雯是知道德妃有什麼秘密告訴李寬的,從現在李寬的反應來看,這個秘密,果然不簡單。

不過,她也知道不合適在楚王太妃面前去討論這個事情。

已經年過花甲的楚王太妃,讓她開開心心的渡過晚年就行了,沒有必要讓她再操心。

“祖母,沒什麼!就是德妃娘娘請求我在父皇面前救李祐一條性命,並且還說了一些求情的話,也替當初她父親的做法進行了道歉。”

李寬半真半假的解釋了一下。

果然,楚王太妃聽了立馬就信了。

因爲李寬說的這個內容,跟她剛纔心中猜測的完全相符合。

“只是讓你救李祐一條命嗎?沒有求你連她弟弟的命也一起救吧?”

“自然是沒有的!”

“哼!還算她有幾分自知之明!”

楚王太妃冷笑了一聲,顯然對陰家的仇恨,她一直都記在心中。

“陰弘智死不足惜,不死不足以平民憤,不死不足以消除陛下心中的憤怒,不死不足以維護大唐律的尊嚴。德妃對此自然也是很清楚,不會提這種無理的要求。”

“李祐的話,畢竟是你的五弟,說服陛下留下他一條命,對你不會有什麼威脅,反而能夠讓朝中大臣見識到你的仁慈,倒也不是不可以答應。”

“孫兒也是這樣想的,陛下雖然兒子不少,但是肯定也不願意看到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事情,等會出宮的時候,我就去一趟宣政殿,跟陛下好好的勸說一下。”

“去吧,德妃來大角殿的事情,肯定很快就會在宮中傳開來,你早點去給陛下解釋一下,反而有好處,要不然指不定會傳出什麼流言。如今宮裡面,韋貴妃和楊妃爲了爭奪後宮之主的位置,斗的很厲害,德妃算是雙方都在爭取的人物。不過,寬兒你記住,後宮之中的爭端,你儘量不要介入其中,陛下對這個事情非常敏感!”

別看楚王太妃平時都是少言寡語,但是很多事情,其實看得很透徹。

“祖母放心,孫兒曉得!”

李寬當然不會參與到皇后爭奪戰之中,因爲李世民壓根就沒有重新考慮立後的問題。

長孫皇后一去世,後宮之中很多人都升起了別樣的念頭,也沒有誰能夠像長孫皇后壓住大家,所以各種宮鬥是絕對難以避免的。

“嗯,陛下現在應該在宣政殿批閱奏摺,想來也是聽說了德妃去見你的消息了,你現在就過去吧!”

關鍵時刻,楚王太妃的腦子還是非常清晰的。

別看李世民不怎麼管後宮的事情,但是後宮發生了什麼,他是一清二楚。

……

“陛下,英國公和劉尚書已經到了長安城外了。”

伴隨着一隻信鴿落在了宣政殿門口,李忠立馬將最新的消息給李世民進行了彙報。

“傳朕口諭給劉德威,讓他搞清楚陰弘智到底在長安城拉攏了多少人,軍中有沒有誰是跟他有私下聯繫的。”

李世民面無表情的一邊批閱着奏摺,一邊下達了指示。

“跟陰弘智有過聯繫的人,可能不在少數,但是參與到了本次叛亂的,估計不多。百騎司也正在篩查那些陰弘智早年的部下和上司,看看他們跟齊州叛亂有沒有關聯。”

不管是哪個朝代,涉及到叛亂,帝王都是非常謹慎,一定不能有漏網之魚。

李世民也不例外。

“刑部也安排高手好好的審一審陰弘智,就說朕說了,如果他願意交代一些問題,朕可以給他一個全屍!”

李世民對陰家的仇恨,早就過去了。

相比這些恩怨,他更在乎的是帝國的穩定。

“陛下,楚王殿下求見!”

就在此時,蘭和小跑着來到李世民身邊。

“寬兒求見?讓他直接進來吧。”

李世民很清楚李寬的德性,絕對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就是不知道今天過來是要說什麼事情。

“見過陛下!”

李寬讓程靜雯先回家,自己獨自一人來到了李世民跟前。

“說吧,有惹什麼禍事了嗎?”

“陛下,看您說的!微臣今天是想跟陛下彙報一下我們大唐的海外戰略的事情。您也知道,觀獅山書院剛剛派出了史上最強的出海探險船隻,準備前往傳說中的美洲,不僅爲了尋找高產農作物,也爲我大唐開疆拓土。”

李寬自然不會一上來就跟李世民說:陛下,您饒了齊王殿下吧。

這是最低級的求情方法。

“海外戰略?”

李世民雖然知道東海漁業在海外的貿易搞得如火如荼,但是在他看來,大唐的重心永遠都是關中地區,是中原地區。

再不濟,開發江南道和嶺南道,也比開發海外要靠譜啊。

說實在的,大唐對土地的需求,並沒有那麼旺盛。

那些遠在天邊的海外之地,對李世民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所以李寬提到海外戰略的時候,他纔會覺得詫異。

“是啊,不管是倭國、南北高句麗、新羅、百濟,還是林邑、天竺、大食,這些海外的國家,都是我們有接觸的,難以完全避免的。但是怎麼跟他們打交道,怎麼讓大唐的利益最大化,這就需要好好的考慮了。”

李寬沒有指望着大唐把全球都納入到統治之中,既沒有必要,也不現實。

凡事只有對比,才能找到差距。

如果全球人都是大唐人,唐人還怎麼體現優越感呢?

再說了,海外很多地方都貧窮落後,大唐去佔據這些地方,完全是給自己找麻煩。

當然,有礦的不算。

可是,只要方法運用的妥當,不佔據這些地方,一樣可以開礦。

“那你說說你想怎麼考慮?難道讓朝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跟開發蒲羅中一樣的在海外修建城池嗎?那國內的百姓會怎麼想?雖然這幾年大家的日子變好了,但是離生活過得好,還有很遠的差距呢。”

李世民的這個想法,顯然是代表了許多人的想法。

“陛下體恤百姓,實在是我輩楷模。大唐百姓能夠有這麼一個天子,實在是幸事啊。不過,發展海外,其實也是爲了讓我們大唐的百姓生活的更好。像是去倭國做生意,就可以換回來大量的黃金白銀,去南洋可以換回來大量低價的香料;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讓瓷器、茶葉、絲綢、玻璃鏡子等東西的價值,得到幾倍、幾十倍的放大,爲大唐換回來更多的東西。而做這些事情,是需要一個規劃的,是需要有一支強大的大唐水師在背後支持的,也是需要大唐在各地有足夠的支撐點才能完成的。”

“繞來繞去,你不會是又想跟朕提擴建大唐水師的事情吧?這不是第一輪擴張都還沒有完成嗎?”

李世民有點不滿的瞪了李寬一眼。

雖然他也從海外貿易中感受到了好處,但是要他把發展海外的重要性放在比發展國內更高,他是怎麼也不會同意的。

“陛下,微臣今天說的事情跟大唐水師沒有關係!”

“哦?那你到底想要說什麼!”

“海外戰略啊!您也知道這些年,我們從海外獲得了多少好處,要想讓這種好處維持下去,並且繼續擴大規模,就不得不上升到戰略層面。如今我們的船隊已經開始向美洲進軍,澳洲的開發也已經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而南洋的各條海路上,更是每天都有大唐的商船在行走。

可是,一旦這些商船遭遇到大規模的襲擊,或者航線上新崛起了一些國家,我們就會變得很被動。舉個例子,商船要是在澳洲被襲擊了,先不說消息能不能傳回來,哪怕是傳回來,估計都是半年以後的事情了,再等到大唐安排船隊去救援,黃花菜都涼了!”

李寬說的這個情況,其實現在就已經在發生。

只不過問題還不嚴重。

每年,都會有一些船隊失蹤,這些船到底是被風暴摧毀了,還是被海盜搶劫了,亦或是沿途的小國家出手的,誰也不清楚。

伴隨着大唐商隊變得越來越富裕,這種情況肯定會越來越多。

李寬不打算統治全球,但是更加沒有打算讓大唐百姓受欺負啊。

誰敢搞我,百倍奉還!

“你說的沒錯,所以大唐的發展重心,還是應該放在十一個道,而不是什麼海外之地。只要能夠源源不斷的從海外掙回來銀子,能夠將貨物賣出去,就夠了。”

“可是當海外崛起越來越多的大食帝國這樣的強國的時候,陛下覺得我們的商人還能源源不斷的從海外掙回來銀子嗎?市舶稅還能每年不斷增加嗎?要知道,市舶稅如今已經佔據了戶部每年賦稅收入的一成多了!如果再加上相關的作坊出口貨物獲得的利潤,這個影響要大很多。”

李寬一邊說,一邊想着怎麼把話題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引導。

“但是朝廷能夠養得起的將士有有限的,我們不可能長期向海外派遣大量的軍馬,那樣的代價太大了。”

李世民這話說的沒有錯。

大唐目前實行的是府兵制,平時爲農夫,戰時爲士卒,真正的常備軍力,還不到二十萬。

畢竟,這個年代的生產力,如果要養百萬大軍,負擔實在是太重了。

一不小心,就搞出事了。

“陛下說的沒有錯,大唐連各個州府都沒有辦法常備大量的軍力,海外自然是更加不可能了。不過,微臣想到了當初西周的分封制。最開始的時候,周朝也只不過是一個小國,但是同個分封制,周朝的文化體系迅速的蔓延到整個黃河中下流領域,爲周朝文化的傳播和延續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並且,當初周朝四周幾乎都是蠻夷之地,分封制有力的爲周朝的開疆拓土做出了貢獻,擴大了統治範圍,並且新成了交通網絡。當然,後面因爲出現了大諸侯吞併小諸侯的情況,導致周天子的影響力越來越弱,這個自然也是他的缺點。

如今海外的那些島嶼對於大唐來說,也就跟周朝實行分封制之前的狀態是差不多的,基本上都是蠻夷之地,我們大唐對這些領地的影響力非常有限。不說其他的,就說南洋,單單各種各樣的島嶼就有超過一萬個,百分之九十九的島嶼,上面都沒有一個唐人。

如果陛下將一些犯過錯誤的親王、國公等勳貴分封到南洋各島,假以時日,整個南洋將成爲我們大唐真正控制的領域。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還可以在西洋和前往美洲的航線上,尋找合適的補給點,把一些犯錯的官員和勳貴貶謫到這些地方。

這麼一來,哪怕是朝廷失去了對這些島嶼的控制,最終這些島嶼也還是掌握在我們漢家子弟的手中,好過落在蠻夷手中。當然,這個分封制,只適合海外的蠻夷之地,如果放在大唐境內的話,就不合適了。所謂橘生淮南則爲橘,橘生淮北則爲枳!分封制可以有力的促進大唐在海外的發展,但是用在國內,則是會給大唐的分裂埋下隱患。”

李寬洋洋灑灑的說了一大通,李世民慢慢的察覺到了他的目的。

“說來說去,你是想爲李祐那個孽子求情?”

“陛下,也談不上求情!說實話,微臣跟齊王殿下沒有什麼交情,雖然剛剛在大角殿的時候,德妃娘娘拜託我幫忙給齊王殿下說情,但是微臣回來陛下這裡,主要還是爲了大唐的海外戰略考慮,只不過齊王殿下的事情,剛好碰到一起了。”

李寬這話,倒也不算是假話。

至於主動提出德妃找他的事情,反而能夠提高李寬話裡的真實程度,也能消除李世民心中的懷疑。

畢竟,德妃突然前往大角殿,這種事情哪怕是她做的再隱秘,也是不可能瞞過李世民的。

“南洋的島嶼,聽說大部分比嶺南要更加的荒涼,更加的溼熱,不適合居住。朝廷把官員貶斥到瓊州,已經是非常嚴厲的處罰了,繼續貶斥到南洋島嶼的話,他們能夠在那裡活下去嗎?”

李世民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瓊州都已經被人認爲是天涯海角了,繼續往南,會不會很多人寧願死在長安城,也不願取南洋啊?

畢竟,客死他鄉,在這個年代,還是讓許多人都接受不了的事情。

“陛下,如果只是單獨把犯了事情的官員和勳貴貶斥到南洋荒島,他們要活下來肯定是很有困難的。但是如果允許他們攜帶一部分同樣是犯了錯誤的下屬以及家屬一併前往,並且東海漁業還可以從中居間幫忙的話,要活下來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

雖然南洋的氣候跟關中很不一樣,但是那裡炎熱的環境,卻是讓許多水果和作物生長的非常迅速,只要勤勞一點,不要說餓死,發家致富也不是什麼難事。這些貶斥在外的人員,終生不得回長安,說不定反而會更加有動力去經營好當地的事情呢。”

無論如何,李寬都得想辦法說服李世民。

這不僅是爲了李祐,更多的是爲了李寬的海洋戰略。

如果南洋的主要島嶼都有大唐的據點,那麼海盜的生存空間就會大大的被壓縮,當地的土著想要崛起也會困難異常,至於大食等帝國想要進軍南洋,無疑將會變得難度大增。

“哼,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幫李祐和他身邊的亂臣賊子求情!”

“不,陛下,微臣覺得齊王殿下身邊的主要謀士,全部都要梟首示衆,特別是那陰弘智和燕弘信,絕對需要凌遲處死!其他主要的案犯,也不能輕饒。但是,齊王殿下以及其他普通的將士、下人,微臣則認爲可以網開一面,把他們貶斥到南洋的一處島嶼,讓他們在那裡自生自滅。

如果他們夠厲害,可以在那裡建立一座城池,日子過得不見得比長安城差到哪裡去;如果他們的水平太差,活不下去,死在了南洋,那也是罪有應得,是他們的命!”

與其把南洋的那些島嶼留給猴子,不如留給大唐的後人。

哪怕是哪天有些島嶼上面的主人起了別樣的心思,脫離了大唐中央王朝的控制,至少這塊土地,也還在漢人的手中。

“你想把李祐安排在哪個島嶼?”

李世民指了指桌上的地球儀問道。

“在這裡!陛下,這是大食帝國從海上前往大唐的必經之路。如今島上有兩個小的王國不斷的紛爭,但是蒲羅中的市舶水師已經在年前佔據了這座島的一個港口,有了落腳之地。把齊王殿下貶斥在萬里之外的島上,既能震懾其他王公貴族,又能起到幫朝廷抵抗大食的作用。

至於齊王殿下的安全,由蒲羅中水師在那裡的港口幫襯,想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至於齊王殿下能不能把這座島嶼都納入到統治範圍,那就要看他的水平了!”

李寬雖然答應了德妃救李祐一命,但是他對李祐也並沒有什麼好感。

所以乾脆選擇了這麼一個地方來安置李祐。

這也算是爲自己將來進軍大食打下一個基礎。

畢竟,李祐身邊的將士、下人,受到這次叛亂影響的,至少有幾千人,這還是朝廷寬大處理的情況。

有這麼幾千人的力量突然來到這個島嶼,立馬就能改變泰米爾王國和僧伽羅王國勢均力敵的局面。

到時候,就看這兩個王國是否識相了!

“從長安城去到這個島嶼,跟去澳洲的永平港,想來也是差不多了。單單海上漂泊的時間,就差不多需要半年,倒也算是一種懲罰了。”

李世民雖然已經想了要不要處死李祐的問題,甚至已經做好了準備。

但是如果有更好的選擇,有臣子給自己臺階下,他也是不想自己的手中沾染着親生兒子的鮮血啊。

再怎麼不爭氣,再怎麼不喜歡,那也是自己的兒子啊。

“沒錯!齊王殿下開了這個頭之後,今後其他犯事的勳貴官員,也都可以參照類似的方法處理。甚至各個州縣牢房裡頭的犯人,也都可以把他們發配到澳洲或者其他島嶼上面去,這也算是一種懲罰了!如果不是罪大惡極的人,只要在發配之地安分守己的生活一段時間,朝廷可以還給他們一個清白身份。

除此之外,宗室子弟也可以做一個表率,陛下可以安排一些沒有封地的王子王孫前往海外,給他們冊封一片海外領地,這也算是大家解決了一條出路,不至於整天遊手好閒的鬧事!”

雖然出海有這樣那樣的好處,但是安土重遷的百姓,要說服他們冒着那麼大的風險,還是非常難的。

特別是大唐國內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上升,願意冒險的人就更少了。

這個時候,怎樣讓更多的唐人出現在海外,就是李寬需要考慮的問題了。

至於坑那些宗室子弟一把,李寬一點負擔也沒有。

反正李世民也好,那些宗室也好,往往都有一堆兒子。

這兒子多了,也是有好處的。

只要不是嫡子,派幾個去海外,沒有誰會心疼的。

“可以!正好東海漁業在海外有好些個補給點,到時候就以這些補給點爲中心,設立州縣;等到發展到一定規模,朝廷可以單獨設立一個海外行省,專門處理海外的各種事情。”

李世民只是不願意把發展重心放在海外,但是這並不表示他就不想要發展海外。

如今按照李寬這個辦法,朝廷並不需要付出什麼代價,就有可能獲得大量的好處,他自然是要支持的。

“陛下聖明!海外行省的設立,其實可以儘早開始,如今大唐除了在倭國等處有據點,在蒲羅中更是建成了南洋最大的城池,在澳洲的永平港也像模像樣了。這些地方,也需要朝廷委派一些官員前往管理,或者授權管理,否則時間一久,規矩就壞了。”

聽了李寬這話,李世民有點意外的看了李寬一眼。

蒲羅中的存在,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的。

但是這座城池的修建並沒有花費朝廷一文錢,他也不好多說什麼。

在他看來,這應該就是李寬爲自己準備的後路。

如今李寬居然主動的跟自己提出要朝廷安排官員去管理這些地方,實在是出乎他的意料啊。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好!朕會盡快找時間跟玄齡他們商討,然後擬出一個方案出來。你要是有什麼建議,也可以告訴朕!大唐的海外領土,都是你負責開發的,到時候,還得多辛苦你一下了!”

李世民這話,讓李寬心中一跳。

莫非這個海外行省,要由自己負責?

這個權利可就很不一般了。

別看現在生活在海外的唐人沒有多少,海外行省能夠管理的人員還不如一州刺史。

但是,假以時日,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別說是一州,哪怕是一道,影響力也比不上海外行省啊。

更不用說道在大唐,本來就不是實際的管理機構。

當然,以後的情況,除了李寬之外,其他人都想象不到會是什麼情況。

要不然,李世民還敢不敢把海外行省交給李寬負責,可就真的不好說了。

第1045章 抱大腿的代價,有點高啊第422章 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第86章 誰說涼州荒涼?第951章 讓天竺人開開眼界第315章 好人卡(求訂閱)第1009章 有人盯上了土豆第607章 來者不善啊第266章 宿命嗎第1233章 函館漁場第1008章 長孫衝:還能這樣嗎?第946章 一爭高下第766章 忐忑的程處亮第380章 吐蕃國的使臣第342章 勳貴們的新愛好第1290章 投資方向第15章 手術成功第1252章 最古老而又最新穎的藝術第269章 什麼叫霸榜第266章 宿命嗎第1054章 鮑魚炒飯,鮑魚哪去了?第1201章 天花不再值得恐懼第736章 孤注一擲的金勝曼第157章 誰給誰下馬威第1580章 想搞事?第610章 家大業大也吃不消第505章 這篇文章不一般第1490章 看不開也沒辦法第835章 你到底還有多少?第1537章 競品分析第785章 遼東城的百態第366章 不出意外的火了(求月票)第818章 開啓大航海時代第108章 雞鴨成羣第1345章 非同尋常的鋼管第412章 帝王之家,哪有一個不心黑的?第403章 離京還有這個福利?第591章 哈梅迪的新生意第552章 微臣有個不情之請第975章 對付天竺的大招第65章 涼州行第1475章 不講情面第861章 我需要你第1405章 陸戰隊第349章 跟風的人什麼時候都有第604章 喜笑顏開的勳貴們第1196章 局勢惡化第35章 纖毫畢現第1528章 意外的助攻(萬字大章再現)第1581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大章,求訂閱,求月票)第608章 物美價不高第1464章 能收回成本嗎?第604章 喜笑顏開的勳貴們第416章 這個場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樣啊第412章 帝王之家,哪有一個不心黑的?第152章 難波津見聞錄第998章 重磅利好第1447章 王爺,你說的是真的嗎?第1372章 騷擾第200章 夜黑風高第386章 推廣南洋水稻第489章 造紙作坊吃肉的日子來了第552章 微臣有個不情之請第786章 從小農場開始第856章 林然的瘋狂想法第1105章 蝗災沒有那麼可怕?第1387章 殃及池魚第697章 演講的套路第79章 西北貿易第393章 冉冉升起的長安城一霸第1125章 亂七八糟的研究所第782章 滿堂紅牙行第1556章 算不算拔苗助長?第516章 各方反應第1073章 畫風大變第375章 終究是打開了潘多拉盒子第620章 拉風的楚王府護衛隊第715章 炒房團的前身?第80章 變廢爲寶第33章 哪裡都有攀比第1199章 李治的變化第1273章 讓更多的人受到刺激第1549章 驚喜總是來源於意外(繼續日萬)第932章 必須承認,天才是存在的第970章 現代紡織業的萌芽第1155章 依葫蘆畫瓢第1424章 這次真的是意外?第901章 這是要在涼州搞大事啊第198章 殺雞儆猴(下)第1195章 逃離第816章 探索新大陸第670章 觀獅山書院的突破第844章 程靜雯:誰當太子都可以,但是魏王不行第1476章 您覺得是否有勝算?第1192章 奇怪的疾病第449章 有人要打小玉米的主意,還有人性嗎?第863章 史上最貴的廣告費第761章 什麼纔是對大唐最有利的?第822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390章 楚王殿下,這種事情,我哪裡敢騙你?(第3更來了)第535章 楊本滿的抉擇
第1045章 抱大腿的代價,有點高啊第422章 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第86章 誰說涼州荒涼?第951章 讓天竺人開開眼界第315章 好人卡(求訂閱)第1009章 有人盯上了土豆第607章 來者不善啊第266章 宿命嗎第1233章 函館漁場第1008章 長孫衝:還能這樣嗎?第946章 一爭高下第766章 忐忑的程處亮第380章 吐蕃國的使臣第342章 勳貴們的新愛好第1290章 投資方向第15章 手術成功第1252章 最古老而又最新穎的藝術第269章 什麼叫霸榜第266章 宿命嗎第1054章 鮑魚炒飯,鮑魚哪去了?第1201章 天花不再值得恐懼第736章 孤注一擲的金勝曼第157章 誰給誰下馬威第1580章 想搞事?第610章 家大業大也吃不消第505章 這篇文章不一般第1490章 看不開也沒辦法第835章 你到底還有多少?第1537章 競品分析第785章 遼東城的百態第366章 不出意外的火了(求月票)第818章 開啓大航海時代第108章 雞鴨成羣第1345章 非同尋常的鋼管第412章 帝王之家,哪有一個不心黑的?第403章 離京還有這個福利?第591章 哈梅迪的新生意第552章 微臣有個不情之請第975章 對付天竺的大招第65章 涼州行第1475章 不講情面第861章 我需要你第1405章 陸戰隊第349章 跟風的人什麼時候都有第604章 喜笑顏開的勳貴們第1196章 局勢惡化第35章 纖毫畢現第1528章 意外的助攻(萬字大章再現)第1581章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大章,求訂閱,求月票)第608章 物美價不高第1464章 能收回成本嗎?第604章 喜笑顏開的勳貴們第416章 這個場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樣啊第412章 帝王之家,哪有一個不心黑的?第152章 難波津見聞錄第998章 重磅利好第1447章 王爺,你說的是真的嗎?第1372章 騷擾第200章 夜黑風高第386章 推廣南洋水稻第489章 造紙作坊吃肉的日子來了第552章 微臣有個不情之請第786章 從小農場開始第856章 林然的瘋狂想法第1105章 蝗災沒有那麼可怕?第1387章 殃及池魚第697章 演講的套路第79章 西北貿易第393章 冉冉升起的長安城一霸第1125章 亂七八糟的研究所第782章 滿堂紅牙行第1556章 算不算拔苗助長?第516章 各方反應第1073章 畫風大變第375章 終究是打開了潘多拉盒子第620章 拉風的楚王府護衛隊第715章 炒房團的前身?第80章 變廢爲寶第33章 哪裡都有攀比第1199章 李治的變化第1273章 讓更多的人受到刺激第1549章 驚喜總是來源於意外(繼續日萬)第932章 必須承認,天才是存在的第970章 現代紡織業的萌芽第1155章 依葫蘆畫瓢第1424章 這次真的是意外?第901章 這是要在涼州搞大事啊第198章 殺雞儆猴(下)第1195章 逃離第816章 探索新大陸第670章 觀獅山書院的突破第844章 程靜雯:誰當太子都可以,但是魏王不行第1476章 您覺得是否有勝算?第1192章 奇怪的疾病第449章 有人要打小玉米的主意,還有人性嗎?第863章 史上最貴的廣告費第761章 什麼纔是對大唐最有利的?第822章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第390章 楚王殿下,這種事情,我哪裡敢騙你?(第3更來了)第535章 楊本滿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