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八聲甘州(一)

李愬以主力九萬大軍吸引吐蕃軍主力在洮水對峙,以野詩良輔率領偏師襲擾敵後,以李文通長途奔襲河州,一戰而定洮水流域戰局。戰勝的消息傳到長安,真是滿城盡誇李涼公。說是人人皆高興也不是實話,不過是長安城裡歡聲一片,聽不到四野戰歿者遺孤的哭聲罷了。

“此戰雖然我軍大勝,但是大軍傷亡頗重,短期之內只怕無力西進鄯州了。”

李愬此戰,斬首五萬,生俘二萬餘,可是這是一場硬仗,殺敵三千,自損八百,唐軍將士陣亡一萬八千多人,重傷者也過五千,輕傷者更是比比皆是,戰力受損極大,沒有三個月的休整大軍無法繼續出戰。

“好在河州、鄯州相距不遠,李愬只要出一支偏師配合即可,主攻鄯州的重任還是交給郝玼吧。不然圍在鄯州的兵馬多了,只怕龍多反而治不了水啊。”

詔令大將軍李文通率領本部第七軍,屯軍七十二軍,以及野詩良輔所部新附軍合計三萬五千人進軍鄯州,歸右路軍總管郝玼節制。鳳翔軍大將白祖望升任十二軍兵馬使,率領十二軍兩旅五千勁卒進駐河州,十二軍其餘各部分駐河州諸城堡,作爲大軍後援。

詔令保義軍所部移駐臨渭源,李愬率領十一軍和第一、第二軍、近衛第二軍駐紮狄道休養補充兵力。

經李愬保舉,朝廷委任田智興爲河、洮團練使,李賀爲團練副使,督練二州郡兵一萬人。又派出令狐楚、蘇全、牛僧孺、李紳等一干文員到二州任職。李誦又下詔從太倉調撥米糧十萬斛,錢五萬緡到隴右,供安撫百姓之用。李誦特地對安撫隴右去的鄭權道:

“愛卿且記,這些錢糧不是分給了百姓就完了,朕要把這些錢糧作爲隴右振興的種子。”

振興隴右千里沃野自然不是這麼點錢糧能夠做到的,李誦的意思是用這些錢糧來凝聚人心,發展隴右築路、農田等各項基礎事業,鄭權自然心領神會地籌備去了。安排完隴右的事情,李誦又開始盤算起了河西。這個時候,李光顏也正對着漫天大雪尋思先鋒史敬奉到底去了哪裡呢?

大風雪延緩了李光顏進軍的步伐,此時的李光顏出師以後,所部十萬精銳除了在渡河之初接連幹了幾仗外,竟然未曾遇到大的敵軍,如今大軍已經和涼州回鶻達成默契,越過涼州,直取甘州,先鋒之一的沙吒利已經率領沙陀部衆奔襲昌鬆,可是被李光顏寄予厚望的史敬奉卻消息全無。

“難道這史敬奉有名無實,竟然在茫茫大漠中失去了方向麼?”

李光顏問自己道,眼睛又一次盯在了面前的地圖上。茫茫大漠之中只有幾條細細的線表示着這是道路,有些地方甚至還是虛線。李光顏知道,即使是這樣,也是糧秣統計司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探出來的。如果史敬奉走的是這樣的線路,李光顏相信不至於迷失方向,不過也不會按時到達甘州,因爲這些道路周圍都是有部族遊牧的。史敬奉更可能走的是一些人煙稀少的路線。望着地圖上的一座座山,一個個湖泊,還有一些季節性河流,李光顏毫無頭緒,只希望自己到達甘州的時候史敬奉能突然從某個地方冒出來。

“他會不會引軍去攻打玉門關呢?”

李光顏頭腦中忽然冒出這麼一個想法,玉門關扼制河西走廊,如果史敬奉能奇襲玉門關得手,那倒是大功一件,只是他憑什麼攻打堅城呢?

李光顏正想着,大帳的帳簾被掀開了。夏侯澄進來稟告道:

“啓稟大帥,沙陀部來報,沙吒利率部出兵昌鬆,冒雪出戰,在昌鬆城下大敗吐蕃軍,把吐蕃軍逼得退入昌鬆縣城,但是天寒雪大,沙陀部無力攻城,請大帥移駐昌鬆,主持大計。”

不知道是被夏侯澄帶來的消息還是帶來的寒氣所激,李光顏面色一變,手指在地圖上迅速從玉門關移到了昌鬆,不過卻只在昌鬆縣城上點了一點,就向下按着一個地方道:

“可惡!不能完勝卻貿然出戰,打草驚蛇,打草驚蛇了!”

夏侯澄看得清楚,李光顏所按的位置正是和戎城。

和戎城築於武后大足年間,主持築城的正是時任涼州都督的名將郭元振。《唐書·郭元振傳》記載,“先是涼州封界南北不過四百里,既逼突厥、吐蕃,二寇頻歲奄至城下,百姓苦之,元振始於南境峽口置和戎城,北界磧中(今民勤縣境內)置白亭軍,控其要路,乃拓州境一千五百里,自是寇虜不復更至城下……。”既然是郭元振築城用來防備吐蕃的,那地勢自然不是一般的險要。

和戎城築於昌鬆縣南古浪峽口。俗有"金關銀鎖"之稱的古浪峽,山石突兀,地勢險要,自古就以"驛路通三輔,峽門控五涼"的重要地理位置而聞名遐邇。如果吐蕃軍以和戎城爲中心集中兵力退守古浪峽,那麼李光顏要想再有寸進就難了。古浪峽南就是高山平原交錯地帶,那裡是吐蕃人聚居的地方,若不能在春天到來之前取得和戎城,控制古浪峽,吐蕃人的援軍就會源源不斷而來。

夏侯澄顯然也知道和戎城的重要性,當下捶拳道:

“這幫沙陀人,每次只想着搶奪財帛,有利可圖就上,無利可圖就退,若是由着他們這樣,我軍這甘州之戰只怕會給他們攪和亂。”

沙陀軍每攻下一處,不論對象是誰,貴賤貧富,必先搶奪,李光顏嚴加申斥之後才使得沙吒利稍稍約束了部下,不再侵擾漢人。就是這樣,李光顏這路大軍的名聲業已壞了,無論那族人都對唐軍敬而遠之,甚至有不少人逃到了涼州回紇治下。李光顏心裡也不痛快,不過卻壓着沒有發作,吩咐道:

“傳令,崔將軍率領五千步騎增援沙吒利都督,圍困昌鬆。夏侯將軍,有勞你帶領三千騎兵,去古浪峽試探一二。”

第四十三章第59章 相州之行(三)第24章 雪 人第11章 炮灰 光棍第56章 天 雷第10章 近衛軍第41章 語言藝術第三十七章第99章 偉 大第122章 河州攻略(二)第三卷第二十五章第77章 棉 花第105章 皇帝的陰謀(上)第30章 又看熱鬧又賺錢第15章 劍門關(上)第123章 八聲甘州(八)第93章 李愬出馬第5章 登樓望月第22章 圍 城第5章 鮮花第125章 玉門雪(一)第16章 恐懼與試探第1章 秋風第118章 暗流(上)第33章 惡戰在即第116章 遠 望第九章第30章 衝 陣第3章 武 學第109章 家第123章 八聲甘州(九)第77章 棉 花第四十八章第47章 算 盤第7章 長短句第124章 霜晨月(四)第70章 並不風流的逃亡第35章 橐 鞬第15章 到底誰喝一壺?第四十章第三十章第120章 交 鋒(五)第65章 水利與築城第56章 天 雷第117章 布 局(下)第13章 鬧劇第80章 御駕東行第13章 鬧劇第12章 好大一章第77章 棉 花第81章 洛陽屋貴第五十一章第二十七章第77章 誤會 曖昧第32章 潰 敗第92章 蓄 勢第四十四章第124章 霜晨月(三)第58章 出潼關記(三)第48章 吃 肉第123章 八聲甘州(十)第114章 隱 憂第15章 劍門關(下)第125章 玉門雪(二)第43章 柿子要揀硬的捏(上)第122章 河州攻略(三)第三卷第二十六章第88章 門下宰相的責任第五十三章第三卷第十七章第26章 鹿頭關第一章第5章 騾騎軍第80章 御駕東行第5章 鮮花第113章 血戰(下)第124章 霜晨月(六)第16章 會 戰(上)第122章 河州攻略(二)第67章 晉陽危機第68章 晉陽危機第93章 李愬出馬第18章 沒有攻不破的雄關第19章 功虧一簣第124章 霜晨月(五)第57章 摟草就要打兔子第49章 預備役和給民夫發錢第三卷第二十三章第122章 河州攻略(六)第53章 獅子大開口第79章 胸有章法自不慌第70章 勸農五策第89章 無 言第11章 炮灰 光棍第58章 免稅皇帝的罪己詔第125章 玉門雪(十四)第121章 冠軍遊擊大將軍(四)第121章 冠軍遊擊大將軍(二)第66章 穿越界的恥辱
第四十三章第59章 相州之行(三)第24章 雪 人第11章 炮灰 光棍第56章 天 雷第10章 近衛軍第41章 語言藝術第三十七章第99章 偉 大第122章 河州攻略(二)第三卷第二十五章第77章 棉 花第105章 皇帝的陰謀(上)第30章 又看熱鬧又賺錢第15章 劍門關(上)第123章 八聲甘州(八)第93章 李愬出馬第5章 登樓望月第22章 圍 城第5章 鮮花第125章 玉門雪(一)第16章 恐懼與試探第1章 秋風第118章 暗流(上)第33章 惡戰在即第116章 遠 望第九章第30章 衝 陣第3章 武 學第109章 家第123章 八聲甘州(九)第77章 棉 花第四十八章第47章 算 盤第7章 長短句第124章 霜晨月(四)第70章 並不風流的逃亡第35章 橐 鞬第15章 到底誰喝一壺?第四十章第三十章第120章 交 鋒(五)第65章 水利與築城第56章 天 雷第117章 布 局(下)第13章 鬧劇第80章 御駕東行第13章 鬧劇第12章 好大一章第77章 棉 花第81章 洛陽屋貴第五十一章第二十七章第77章 誤會 曖昧第32章 潰 敗第92章 蓄 勢第四十四章第124章 霜晨月(三)第58章 出潼關記(三)第48章 吃 肉第123章 八聲甘州(十)第114章 隱 憂第15章 劍門關(下)第125章 玉門雪(二)第43章 柿子要揀硬的捏(上)第122章 河州攻略(三)第三卷第二十六章第88章 門下宰相的責任第五十三章第三卷第十七章第26章 鹿頭關第一章第5章 騾騎軍第80章 御駕東行第5章 鮮花第113章 血戰(下)第124章 霜晨月(六)第16章 會 戰(上)第122章 河州攻略(二)第67章 晉陽危機第68章 晉陽危機第93章 李愬出馬第18章 沒有攻不破的雄關第19章 功虧一簣第124章 霜晨月(五)第57章 摟草就要打兔子第49章 預備役和給民夫發錢第三卷第二十三章第122章 河州攻略(六)第53章 獅子大開口第79章 胸有章法自不慌第70章 勸農五策第89章 無 言第11章 炮灰 光棍第58章 免稅皇帝的罪己詔第125章 玉門雪(十四)第121章 冠軍遊擊大將軍(四)第121章 冠軍遊擊大將軍(二)第66章 穿越界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