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大漠沙如雪

“聽說了嗎?皇上下詔,罷了淮西、安黃兩鎮?”

一名看起來二十大幾歲的士子急匆匆走進西市的一間茶肆裡,手裡揮舞着一份《春明外史》,對久已等候的幾名士子說道。這些士子多是外鄉人,上一年落第後淹留長安,在商行或者官學裡找份事做,準備來年的大考。這些有志從政的士子是最爲關心時事的人,每天和同鄉好友聚在一起吃茶交流信息,發表議論,成爲他們開闊眼界,錘鍊眼光的重要手段。這個茶肆因爲其質樸而顯得典雅,消費也不大,成爲士子們的最愛。如今的長安,許多酒肆和茶肆、都形成了自己特定的服務羣,如學子、商人、世家子弟等等,各有各偏好的地方。隨着這個士子的到來,一天的時評又開始了。

“Lang仙,你才知道啊。”坐在裡面的一個胖子笑道,“你和韓侍郎來往密切,此事應該早就知道了罷?”

韓侍郎就是韓愈,在李誦的刻意栽培下,韓愈現在在文壇的地位已經超越了權德輿,隱隱然有成爲新的文宗的趨勢,當然,才氣和他彷彿的也有許多,比如武元衡、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元稹等人,可惜的是除了去年倒黴的白居易,其他幾人這兩年官越做越大,詩詞歌賦倒是做的少了。只有韓愈,這些年官職屢變,但是始終在國子監和武學中兼着講席,文章一點也沒有少作。難能可貴的是,韓愈官做大了,脾氣改變卻沒有多少,也沒有忘本,前些年剛到國子監兼課的時候,已經是京兆少尹的韓愈還模仿國子監裡不得志的博士的口吻寫了一篇《進學解》,裡面“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佳句幾乎是一夜之間聲滿長安。聽說連皇上都拍案叫絕,命人將這十四字鐫刻在了御書房裡。在國子監和武學,這十四字也被刻在了靠近大門的地方。韓愈也因此名氣更加的大了。

或許是當年三次落第、四次行卷不被接納的經歷太過慘痛吧,韓愈很喜歡提攜後進,這幾年被他推薦的人才大都得到任用。當年李太白寫“生不願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給喜歡舉薦人才的韓朝宗(其實老雁一直認爲李白這話說得很鬼很狡黠,能得到韓朝宗的賞識舉薦,入仕的路就會順暢許多,識韓朝宗就是想封萬戶侯的,李太白話講得這麼虛僞,怪不得韓朝宗不願意舉薦他。),現在許多士子則說“前有韓朝宗,後有韓文宗”,直接把文宗的帽子給韓愈掛上,把他和韓朝宗相提並論聽說這個叫“Lang仙”的和韓愈過從甚密,茶肆裡不少人的目光就如膠似漆的盯着這個士子不肯放鬆了。這個“Lang仙”卻不在意,坐在留給自己的位置上,撿起塊茶食送到自己嘴裡,道:

“韓大人每日裡忙於兵部公務,我也要自己謀生,已經有好幾天不曾見到韓大人了。如果不是看報,哪裡知道。況且就是見到韓大人,公務上的事情他也不會對我們講,每日不過談談文章,頂多議論下朝政得失罷了。是吧,鄭王孫?”

這個話裡的調侃意味讓衆人不由得都笑了起來。一個二十歲上下面相奇特的年輕人臉上泛起一陣潮紅,道:

“賈兄,又調笑了。難道還要小弟把你騎驢衝撞韓大人儀仗的事再說一說麼?”

原來,這個叫“Lang仙”的就是現在以“推敲”而名重長安的賈島,Lang仙是他的字。賈島是范陽人,本來是個和尚,法號無本。本是根的意思,無本和尚果然沒有慧根,他本來和一個族弟約定終身做和尚,結果十多年後,無本和尚還是蓄起了頭髮,還俗了。去年,也就是興治元年,冬天,因爲朝廷開始加大對寺廟的監管力度,本來就清苦的無本和尚日子過得更加不如意了,就恢復本名賈島,還俗來到了長安。來到了長安的賈島和佛門還是脫不了干係,一天,賈島騎在驢上,正在想“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用“敲”好還是“推”好,毛驢就信步走到路中間,恰巧擋了因公外出的兵部侍郎韓愈的車駕。爲着韋丹遇刺的事情,一定地位的大員身邊都有金吾衛士,一見有人擋駕,而這個人還是一頭短髮的非主流模樣,立刻有兩個力士上去,把還在發愣的賈島從驢上提了下來,順便給他推拿了幾把,把賈島的肋骨搓得咔吧咔吧響。覺得不對的韓愈一問,才知道小夥子在吟詩。對了脾氣的韓愈下車走了兩步,道:

“‘敲’比‘推’好!”

事實上兩個字都能用,但是“敲”比“推”多了層聲音,使得整首詩的意境活了起來。韓愈說罷問了賈島的姓名住處,登車而去。第二天,就有人拿着韓愈的名刺請賈島過府。幾乎是一夜之間,滿長安都知道了韓愈韓侍郎在大街上撿到了一個寫詩寫癡的傻小子,賈島之名驟然響亮了起來,一個月之內,有三家報社要請他去主筆,讓賈島受寵若驚,最後還是韓愈把他推薦到了孟郊那裡。從此以後,騎馬騎驢騎騾子乃至步行衝撞高官車駕的人忽然就多了起來,那麼寬闊的春明大街、朱雀大街上都能發生交通事故,讓許多不厭其煩的官員對始作俑者韓愈側目相向。

而被賈島稱爲“鄭王孫”的這個鼻如懸膽的青年,雖然年輕,名聲卻在賈島之上。這個人姓李名賀字長吉,是根正苗紅的大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只是年深日久,家道中落而已。兩三年前,李賀帶着自己的詩稿去拜見韓愈,韓愈剛剛下班,疲憊不堪,命人暫且將他的詩稿收下,不想見他。李賀執意不肯離去,無奈韓愈只好草草翻了幾下,結果大家肯定都知道了,李賀成功地憑藉出衆的才華在韓愈家裡蹭到了晚飯,還拿到了韓家的vip會員卡。李賀一心想重振家聲,於是選擇了參加進士考試,結果少年成名,眼紅妒忌的人太多,在李賀順利通過河南府試,拿到“鄉貢進士”資格後,就有他的競爭對手造謠誹謗,說李賀父親名“晉肅”,和進士考試的“進”諧音,如果參加考試就是冒了父諱,是大不孝。衆口鑠金,積毀銷骨,在這時韓愈挺身而出,爲李賀寫了一篇《諱辯》,異常麻辣地諷刺道:老子叫“晉肅”兒子不能參加進士考試,老子叫“仁”兒子就不能做人嗎?可惜哪些害怕李賀阻擋自己或者自家子弟前程的人已久不依不饒,事情一直鬧到皇上哪裡。李誦一拍桌子指着某**罵道:

“朕這就下詔,把你家所有兒子的名字裡都加一個‘仁’,讓你家斷子絕孫!”

這當然只是李誦的意yin,作爲皇帝,要注意自己的素質的。但是李誦火氣確實很大。李誦對管着吏部的裴土自和管着禮部的於由頁道:

“進士考試本來是爲了國家簡拔人才,如今卻有卑鄙小人爲了一己私利,以詭辯混淆視聽,二位愛卿管着吏部禮部,卻在這個時候失聲,不應當啊。”

結果李賀順利地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但是這卻也成了李賀的心裡陰影。這件事情唯一的積極意義就是,讓一直對現行科舉制度不滿的元首李誦和執政李吉甫找到了對已經變得畸形的進士考試開刀的藉口。“跨馬遊街”“曲江宴飲”“雁塔題名”這些藉以擡高進士科地位,來誘使“天下英雄盡入轂”的造勢宣傳手段被禁止了。一系列新的規定出臺,比如參加進士考試年齡不得超過三十五歲(這樣尹家老哥倆梧桐雙鳳的夢想就破滅了),比如必須有基層工作經驗(嘿嘿嘿),一年錄取人數也由三十人擴大到了五十人。同時,包括進士考試在內的其他選拔考試都開始施行糊名制,“彌錄謄封”也開始被提上臺面。對應的吏部的銓選制度也作出了改變,考試內容開始更加傾向實際政務,尤其惡毒的是,李誦還針對進士們偏科的弱點,在試卷里加了數學題和推理題。總之是儘量減弱進士科的影響,做到真正以才取人,以德取人。這些制度不但對進士制度,就是對士族門閥都構成的打壓。要知道,一科錄取的進士,大都出身士族世家。李賀的存在,真正的實踐了“自己一小步,大唐一大步”。

還是回到這些人討論的問題上來吧,在這些人中,官職最高的就是李賀了:九品奉禮郎,年齡最大的是賈島,三十一歲,這些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滿懷熱情,滿腔憤青,和當年的白居易、元稹一樣。關於裁撤淮西、安黃兩鎮的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了。

待臉上的潮紅退去,李賀就順着賈島的問話答道:

“韓侍郎這幾日確實比較忙。小弟前幾天去看望他,他正爲《平淮西碑》的事情煩神呢。”

《平淮西碑》是韓愈奉皇命所寫,爲的是表彰平定淮西將士的功績,立在蔡州北門之外,文章寫得大氣凜然,好評如潮,但是卻引發了一場大官司。因爲韓先生不知道寫的時候是不是喝多了,犯了兩個錯誤,一個是壓縮了李愬的功績,一個是把跟隨李愬平叛的降將稱之爲“賊”,前線將士極爲不滿,當時就有一名叫石孝忠的李愬部將要拆碑,被裴度拿下,但是裴度也上奏章言明瞭此事。領軍淮西的是太子,大家都知道減少對李愬戰功的渲染是爲了突出太子,誰都不會傻到和太子搶功勞,所以稱呼降將爲“賊”這問題就被凸顯了出來。這也是怪韓老夫子一根筋,認定了一日爲賊,終身爲賊,不給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影響了大唐文武官員的團結,不利於構建和諧大唐,所以,李誦只好下令找人再寫一塊碑,找到了武元衡的女婿段文昌來做這個事,這對段文昌和韓愈都是打擊。韓愈是因爲自己準文宗的威望受到了影響,而段文昌是因爲把自己的文章和韓愈的放在一起比,這不自己找不自在嗎?

順着李賀的話,中心就轉到了當事人身上。胖子劉叉道:

“戰事平息,雖然露布上冠冕堂皇,但是削弱申光蔡三州是勢在必行,而安黃本是爲防禦蔡州而設,現在蔡州平定,裁撤兩鎮是應有之意,大家難道忘了西川平定後劃出六州給東川的故事了嗎?只是李涼公(李愬現在是涼國公了)和薛(平)大將軍如何安置呢?”

劉叉光聽名字就很生猛,他年少時喜歡任俠,喝醉酒殺了人,逃往他鄉,是一個魯智深似的人物,不過後來逢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才安穩下來。在逃亡生活中,劉叉反省了自己,重新給自己定位,開始折節讀書,今年春天才到長安。衆人裡由於經歷的關係,劉叉最爲佩服李愬,一提到雪夜襲蔡州就手舞足蹈,投到韓愈身邊也是想借着韓愈的推薦到李愬帳下效命,爲此韓愈不是很喜歡他。現在這種狀況,眼看韓愈是指望不得了,聽他這麼問,大家都知道他想的是什麼,都鬨笑起來。劉叉道:

“你們笑什麼?老劉想投軍怎麼了?大丈夫生當如李涼公,提十萬兵立不世功,正如長吉所說,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大好頭顱,豈能碌碌無爲中老去?”

他說的正是衆人所想的,只是大家除了李賀都是白身,如何知道朝廷的人事變動呢?都道:

“等露布出來了,你不就知道了麼?”

只有李賀,眼中閃爍着奇異的光彩,道:

“明日我到衙署打聽打聽吧。”

劉叉一聽大喜,道:

“還是李長吉快人快語,哥哥我先多謝你了。”

李賀道:

“休要這麼說,打不打聽得來還得另說呢。”

天色將晚的時候,待衆人走後,李賀從書囊裡摸出一片樹葉來,接着拿出一支筆來,在樹葉上寫道: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第四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二)第二十六章 鹿頭關第三卷 第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一)第三十五章 橐 鞬第五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九十九章 魏博請降第七十九章 死 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十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遺詔(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十)第十章(上) 過山車第七十章 勸農五策第一章 噩耗第十三章 鬧劇第二十二章 幕僚有話說第六十七章 九王會議第八章第四十四章 又狠又毒又臭又硬第八十三章 說不得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第一百零三章 內訌 默契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八)第四十五章 泉州 山南第一百二十六章 廟號(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八)第九十三章 李愬出馬第三十一章 饅頭 豆腐 肉(好大一章)第六十六章 穿越界的恥辱第八十七章 投名狀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第四十九章 預備役和給民夫發錢第八十八章 門下宰相的責任第一百一十章 戰,戰,戰!(下)第七十章 並不風流的逃亡(求訂閱!)第四十九章 我還請你吃過飯呢第四章 跟着你,有肉吃第四十九章 我還請你吃過飯呢第三十七章第四十九章 預備役和給民夫發錢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二)第一百章 朕還怕他沒什麼動作呢!第四十二章第九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十)第五章 登樓望月第四十八章 吃 肉(下午上架了,最後一章免費章節,請大家多多支持!)第一百一十二章 雁行陣(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五)第七十九章 胸有章法自不慌第八十五章 打破曹州,一個不留!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九)第八十六章 海外奇談第十章(上) 過山車第五十三章第九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第四十五章 李愬雪夜襲蔡州(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 局(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登 山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一)第八十四章 別了,《琵琶行》第八十四章 別了,《琵琶行》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 局(下)第十章(上) 過山車第三十八章 最無能穿越者(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十一)第六十九章 中國式結局第七十章 並不風流的逃亡(求訂閱!)第一百二十章 交 鋒(二)第三十九章 嚇出來的勝利第三十一章更新第五十一章 自 戀(求訂閱)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第四十一章 語言藝術第一百二十七章 遺詔(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九)第一百章 朕還怕他沒什麼動作呢!第八十三章 反 貪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流(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雁行陣(上)第六十三章 李老太爺第九十八章 拉 攏第四十九章 我還請你吃過飯呢第六十七章 晉陽危機第三十二章第三卷 第三章第六章第十二章 好大一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十)第四十五章 李愬雪夜襲蔡州(三)第三十六章第二章 乘他病,要他命第四十二章第三卷 第十二章第九十五章 瘟 疫第一百二十六章 廟號(二)
第四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十二)第二十六章 鹿頭關第三卷 第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一)第三十五章 橐 鞬第五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九十九章 魏博請降第七十九章 死 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十一)第一百二十七章 遺詔(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十)第十章(上) 過山車第七十章 勸農五策第一章 噩耗第十三章 鬧劇第二十二章 幕僚有話說第六十七章 九王會議第八章第四十四章 又狠又毒又臭又硬第八十三章 說不得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第一百零三章 內訌 默契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八)第四十五章 泉州 山南第一百二十六章 廟號(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八)第九十三章 李愬出馬第三十一章 饅頭 豆腐 肉(好大一章)第六十六章 穿越界的恥辱第八十七章 投名狀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第四十九章 預備役和給民夫發錢第八十八章 門下宰相的責任第一百一十章 戰,戰,戰!(下)第七十章 並不風流的逃亡(求訂閱!)第四十九章 我還請你吃過飯呢第四章 跟着你,有肉吃第四十九章 我還請你吃過飯呢第三十七章第四十九章 預備役和給民夫發錢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二)第一百章 朕還怕他沒什麼動作呢!第四十二章第九章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十)第五章 登樓望月第四十八章 吃 肉(下午上架了,最後一章免費章節,請大家多多支持!)第一百一十二章 雁行陣(下)第一百二十二章 河州攻略(五)第七十九章 胸有章法自不慌第八十五章 打破曹州,一個不留!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九)第八十六章 海外奇談第十章(上) 過山車第五十三章第九十四章 擒賊先擒王第四十五章 李愬雪夜襲蔡州(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 局(下)第一百一十五章 登 山第一百二十五章 玉門雪(一)第八十四章 別了,《琵琶行》第八十四章 別了,《琵琶行》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布 局(下)第十章(上) 過山車第三十八章 最無能穿越者(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十一)第六十九章 中國式結局第七十章 並不風流的逃亡(求訂閱!)第一百二十章 交 鋒(二)第三十九章 嚇出來的勝利第三十一章更新第五十一章 自 戀(求訂閱)第三卷 第二十三章第四十一章 語言藝術第一百二十七章 遺詔(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八聲甘州(九)第一百章 朕還怕他沒什麼動作呢!第八十三章 反 貪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流(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雁行陣(上)第六十三章 李老太爺第九十八章 拉 攏第四十九章 我還請你吃過飯呢第六十七章 晉陽危機第三十二章第三卷 第三章第六章第十二章 好大一章第一百二十四章 霜晨月(十)第四十五章 李愬雪夜襲蔡州(三)第三十六章第二章 乘他病,要他命第四十二章第三卷 第十二章第九十五章 瘟 疫第一百二十六章 廟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