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0 進城

長安城門開了。

不過,與蕭寒想象中的百官列陣,夾道歡迎有些不同。

大門後面,只有一個禮部官員孤零零的站在甬道里,一邊抹着額頭上的冷汗,一邊朝着大軍喊着什麼。

在他頭頂,高高的甬道實在太過空曠!

這也使得他的話在甬道中不斷迴盪,重合,最後變成一串奇怪的音符,讓人難以分辨。

“這人誰啊?嘰裡咕嚕的說些什麼?”

蕭寒豎着耳朵,努力想分辨那傢伙說了什麼,不成想,身前突然響起的一聲大吼,險些沒把他從馬上嚇的跳起來!

“萬勝!萬勝!萬勝!”

大軍最前頭,身着明光鎧的李靖用力錘擊着自己的胸甲,高喊三聲“萬勝”!

緊跟着,在蕭寒驚魂未定的目光中,身邊的五千大軍也隨之狂吼出聲!

五千人!

五千道狂吼!

一瞬間,這巨大的聲浪彙集在一起,順着長長的甬道直接灌入長安城!使得小半個長安城都回蕩着氣勢磅礴的“萬勝”之聲!

“陛下有旨,大軍不必卸甲,可直接入城!”

在巨大的聲浪當中,可憐的禮部官員努力扶着被吹外的帽子,向大軍喊出最後一句話,便忙不迭的向一邊退去。

本來,這活應該是禮部侍郎來做,再不成,也得禮部的二把手來!

可是現在,侍郎大人暈厥未醒,二把手又跑出去尋找蕭寒,至今未歸!

可憐他只能被趕鴨子上架,來住持這個入城儀式,能堅持到現在,已經很不容易,哪裡還能要求什麼完美?

“入城!”

大將軍李靖並沒在意入城儀式的簡陋,甚至沒有注意那個禮部官員,他只是神情複雜的望着面前的長安城,然後輕揮了揮手,帶領大軍緩緩向城中走去。

因爲是大勝的緣故。

大軍並沒有從西邊的開遠門,或者金光門進入長安。

他們此時走的,赫然是長安城的南門,也就是明德門!

蕭寒清楚:在明德門之後,就是長安城的主街,連接朱雀門,承天門,乃至玄武門的朱雀大街!

這條寬度足有五十丈的大街上,一早就已經擠滿了無數長安的百姓!

等到大軍從朱雀街一出現,無數百姓的歡呼聲立刻響徹雲霄!

人,都是虛榮的!

聽着周圍排山倒海般的歡呼,哪怕是自以爲見慣大世面的蕭寒,也有種一起狂歡的衝動。

不過,周圍靜默前行的大軍卻告訴他,要剋制!要忍耐!

於是,心緒難平的蕭寒只能壓下心思,向着左右胡亂看去。

“咦?這裡怎麼還有這麼多異族人?”

這一看,卻讓蕭寒發現了新的東西。

原來,圍觀的不光有長安百姓,還有很多一眼就能分辨出來的異族人。

而且這些異族人與歡呼雀躍的長安人不同,他們在看向李靖大軍時,眼中沒有半分欣喜,有的只是深深的忌憚,與恐懼!

“這些都是其他國家派來的使節,聽說一直留在長安不走,就是想親眼看看曾經的草原之王頡利。”柴紹明顯早已經知道這裡的情況,聽到蕭寒問起,頭也不回的解釋一句。

“其他國家的使節?”一一從這些異族人的臉上掃過,蕭寒冷笑一聲,偏過腦袋問柴紹:怎麼?他們這是打算學習一下頡利,好等下次他們親自進京時多點經驗?”

柴紹的嘴角抽搐一下,一副想笑又不敢笑的模樣:“噓!小點聲,讓人聽見!”

蕭寒翻了個白眼,滿不在乎的道:“聽見怕什麼!他們該慶幸的是自己還能在旁邊看戲,而不是換成他們自己的國王親自下場表演!”

柴紹嘴角抽搐的更加厲害了,雖然蕭寒說的話實在是有些狂妄,但是卻無一不對他的心思!要不是現在場合不對,他一定要與蕭寒浮一大白!

“對了,說起頡利,他呢?怎麼沒看到他?”說着說着,蕭寒又想起頡利來了,四下看看,沒看到熟悉的囚車,於是皺眉問道。

柴紹壓住激動的心情,努力保持大將風度,同時裝作漫不經心的往前一指,低聲道:“在前頭!李靖身邊的那個就是!”

“李靖身邊?”

蕭寒有些驚訝,擡着屁股,伸長脖子向前看去。

隊伍前頭,李靖身邊沒有那輛熟悉的囚車,只有一個身着華麗大氅,騎着一匹神俊黑馬的魁梧漢子。

剛剛沒有注意,現在從背影看去,確實與頡利有幾分相似。

“那個是頡利?”

瞪着那個魁梧的身影,蕭寒有些吃驚的問道:“他不是我們擒獲的賊酋麼?怎麼會這幅打扮?看他得意的樣子,咱們是押送他進京的,還是護送他進京的?”

“呸!護送個屁!”柴紹正襟危坐,只有嘴脣微動道:“從西北一路都坐着囚車,偏偏到了這裡,卻有人跳出來說什麼帝王不可輕侮!讓我們給他好好打扮打扮,再送到陛下面前!”

“還打扮打扮?這他孃的是獻俘,還是嫁人!”蕭寒聞言先有些愕然,然後臉色一變,像是想起什麼事情一般,急忙問道:“那有沒有人讓我們再把他給放了,好彰顯大國氣度?!”

“咳咳,還真有!”

說這句話的時候,柴紹臉色明顯也黑了一些,他翻着眼睛低聲道:“有幾個老儒在朝堂上說什麼草原之地,不適我中原人生活!既然食之無味,倒不如以誠感化蠻人……”

“嘶……”蕭寒牙疼一樣吸着冷氣,瞪着柴紹問道:“然後呢?”

“然後?然後他們就去草原上放羊了!陛下說了,什麼時候他們能感化了蠻人,他們什麼時候就回來!”

“呃……”

蕭寒無語了,以他對草原人的瞭解,這幾個老儒這輩子,估計都回不到長安了。

不過,蕭寒倒不是爲這幾個老儒惋惜,他只是真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真以爲小李子是個善茬?是個以德服人的雷老虎?

給頡利一個體面的裝扮?

這沒問題!

畢竟當初大唐王朝也曾向頡利俯首稱臣,一個太落魄的頡利,對於大唐也不是太好看。

但是要放了頡利?

那說這話的人簡直就是閻王桌上抓供果,自己找死!

且不說頡利曾經給大唐帶來的劫難,給小李子帶來的屈辱!

就算爲了那戰死沙場的數萬將士,小李子也絕對不會輕易放過頡利!

1400 據點1326 勒石燕然第三十一章 華老頭的研究1468 李靖2072 貨幣1763 揣着明白裝糊塗1750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878 暗殺第七十四章 長安,再見,封地,我來了1819 等候2876 臨時變卦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唐第一研究院2761 回長安1707 一言不合就動手第三百九十五章 吹牛,不是大牛的牛2765 西征2882 投石車第三百三十一章 強盜寶藏1015 瘦西湖1986 中招的劉弘基第908 薛收1350 科舉第五百六十章 好像……打錯人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老馮第941 玄武門之變111540 回營地2380 柳暗花明第十一章 回長安2425 團滅2255 備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集水縣第四一三章 大功告成第935 玄武門之變5第686章 農事1501 活着1091 蕭寒講課1569 倒黴的永遠是外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終見桑葚第三百零一章 殺生1938 政事堂2964 活下去的人第755 聲東擊西第六章 回長安2169 得逞1058 老孫來了第974 欽差1836 物色1022 對話第697章 水運工程1233 塵埃落第五百七十七章 逃出生天2303 以身試藥1644 讓!第五百二十二章 奇怪的匠人第912 年關1323 驢車第891 特務接頭1057 蕭寒的願望第949 陛下,何時禪位?1760 迷茫第三百五十五章 詭異第695章 水路的重要2738 問答第五百九十六章 回長安之後2855 不甘心第三百九十一張 潛逃1626 三個老頭第902 追第六十三章 不給就要1460 學派之間的爭鬥第1012 老薛2739 早有預謀第三十九章 戰爭起第六章 回長安1814 逼問2245 善與惡第一九七章 一切都會過去2271 兩種心思1957 南陽城第七十一章 高產的糧食第五百九十五章 打了也白打1143 十里第二百六十八章 遠征第二百四十章 竇弘毅1626 三個老頭2336 釋懷2286 攻城2第三十一章 華老頭的研究2927 進城1023 豪門鉅富2847 平靜第八十一章 出迎第656章 小李子回來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逝者如斯第987 集市1208 扯淡2937 緩兵之計2931 吃肉1537 誤會第896 太原王氏
1400 據點1326 勒石燕然第三十一章 華老頭的研究1468 李靖2072 貨幣1763 揣着明白裝糊塗1750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1878 暗殺第七十四章 長安,再見,封地,我來了1819 等候2876 臨時變卦第二百二十七章 大唐第一研究院2761 回長安1707 一言不合就動手第三百九十五章 吹牛,不是大牛的牛2765 西征2882 投石車第三百三十一章 強盜寶藏1015 瘦西湖1986 中招的劉弘基第908 薛收1350 科舉第五百六十章 好像……打錯人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老馮第941 玄武門之變111540 回營地2380 柳暗花明第十一章 回長安2425 團滅2255 備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集水縣第四一三章 大功告成第935 玄武門之變5第686章 農事1501 活着1091 蕭寒講課1569 倒黴的永遠是外人第二百八十五章 終見桑葚第三百零一章 殺生1938 政事堂2964 活下去的人第755 聲東擊西第六章 回長安2169 得逞1058 老孫來了第974 欽差1836 物色1022 對話第697章 水運工程1233 塵埃落第五百七十七章 逃出生天2303 以身試藥1644 讓!第五百二十二章 奇怪的匠人第912 年關1323 驢車第891 特務接頭1057 蕭寒的願望第949 陛下,何時禪位?1760 迷茫第三百五十五章 詭異第695章 水路的重要2738 問答第五百九十六章 回長安之後2855 不甘心第三百九十一張 潛逃1626 三個老頭第902 追第六十三章 不給就要1460 學派之間的爭鬥第1012 老薛2739 早有預謀第三十九章 戰爭起第六章 回長安1814 逼問2245 善與惡第一九七章 一切都會過去2271 兩種心思1957 南陽城第七十一章 高產的糧食第五百九十五章 打了也白打1143 十里第二百六十八章 遠征第二百四十章 竇弘毅1626 三個老頭2336 釋懷2286 攻城2第三十一章 華老頭的研究2927 進城1023 豪門鉅富2847 平靜第八十一章 出迎第656章 小李子回來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逝者如斯第987 集市1208 扯淡2937 緩兵之計2931 吃肉1537 誤會第896 太原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