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武則天的提議

張說不愧是中國歷史上着名的政治家,眼光獨到,很務實,提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儒家崇“義”,把義視爲高於一切,總是指責別人“言不及義”。而事實上,儒家最大的問題就在於言不及“利”。

義,當然重要,沒有義,是不可想象的。然而,利同樣重要,沒有利,也是不可想象的。

利爲什麼如此重要?

因爲是個人就得吃飯穿衣,贍養父母,養兒活女,這就需要錢,就要產生“利”。去萬里之外打仗作戰,光有“義”還不行,還需要“利”相輔。

擊破大食,是唐人心中所願。早在唐太宗時,唐朝就有機會出兵波斯,只是因爲當時的條件並不成熟,唐太宗不得不放棄這一打算。

雖然這事兒沒有成行,但唐人並沒有忘記這事,若要出兵攻打大食,唐人一定會踊躍參與,這就是“義”。

然而,攻打大食畢竟太遠,遠在萬里之外,那裡太苦,遠不如在國內舒適。而且,風險還很高,父母妻兒一定會擔憂,若是沒有厚利爲之輔,又能有多少人前去呢?

即使前去,又能持續多久呢?

若是有厚利,辛苦三五年,可以過上十幾二十年的舒適日子,那麼,就會有不少人甘冒風險,前去參與此戰。

如此一來,這仗就好打多了。

想想看,大英帝國以三個小島子,統治半個地球幾百年,其中一個辦法就是用重利引誘國民前去海外冒險。

舉個例子。比如一個普通英國士兵。在英國國內不過是個普通人。到了印度他就是人上人。他的薪水足夠他在印度養個小情人,再請三兩個傭人,把他當老爺一樣侍候着。

而且,他辛苦幾年後,回到英國國內,存的錢可以夠他舒舒服服的過上十來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安逸生活。

如此優渥的厚利,誰不想去冒險?

至於軍官。所得到的薪水就更加豐厚了。

正是因爲有如此的厚利刺激,英國人總是愛好冒險,英國人的足跡遍佈全球。

“有理!”衆人齊聲贊同。

在座的人都是務實的政治家,對於利的重要非常清楚,不能不贊同。

“第五件事就是在加強消息的刺探。”張說接着道:“這事兒,可以交給波斯王來做。陛下,臣的意思是給波斯更多的錢財,讓他招驀更多的人手。”

情報的重要性不需要說的。《孫子兵法》雲“百戰不殆”,這是建立在完善的情報工作基礎上的。若是沒有完善的情報工作,不能得到有及時可靠的情報。何來“百戰不殆”?

要完成這一工作,非泥涅師莫屬。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他是波斯王子。在波斯故地有着不小的影響力,他可以利用這影響力打探消息。二是因爲唐人的長相與中東人截然不同,若是由唐人來打探消息,成功的可能性並不大,阿拉伯帝國可以一眼就辨認出唐人。

是以,在準備與阿拉伯帝國大戰之時,一定要加強泥涅師的實力,要撥給他更多的錢財,讓他能甩開膀子大幹一場。

“說得不錯。”李隆基重重點頭,道:“泥涅師,你需要多少錢財,先預估一下,再報給朕,朕撥給你足夠的錢財。”

“謝陛下!”泥涅師大喜過望,笑得眼睛眯到一起了。

他如此歡喜,不僅僅是因爲他可以得到更多的錢財,可以放開膀子大幹一番了,同時也意味着他離迴歸故土更近一步了。

“第六件事就是派出大量的人手,進行遊說,要讓阿拉伯帝國境內流言四起,人心惶惶,反對大食。”張說眼中精光一閃,笑道:“當然,他們還得爲大唐說好話,要讓大食境內的百姓對大唐心生好感,最好是起而迎接大唐之軍。”

遊說,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輿論攻擊,政治攻勢。這有多重要,我們都清楚,我們的老祖宗早就使用過了的。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採納尉繚的建議,出重金收買讀書人,爲秦國遊說,爲秦國背書,這是秦始皇能夠統一中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再比如,漢高祖劉邦用陳平之計,大出金銀,收買人心,分化瓦解項羽的手下,取得巨大成功。

從阿拉伯帝國內部攻擊,分化瓦解,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若是成功的話,對唐朝有着莫大的好處。

“張說,你這主意非常妙。”李隆基大爲讚賞,笑着道:“如今的大食,殘暴不仁,所到之處,赤地千里。他們強迫百姓信奉他們的真主,若是不信任,就會被殺死,這些百姓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若是得到大唐要西進的消息,他們一定會揭竿而起,迎接大唐。”

阿拉伯帝國在崛起之初,強硬推行宗教政策,要被征服的百姓信奉他們的宗教。若是不信奉,就會被殺頭。

而恰恰在被阿拉伯帝國佔領之地有着不少的宗教,其中的摩尼教更是有着數百年的歷史,擁有衆多的信徒,可以說是根深蒂固。這些摩尼教徒爲了信仰,揭竿而起,與阿拉伯帝國對着幹,這是阿拉伯帝國雖然征服了波斯故地數十年,卻是始終無法平定的原因所在。

曾經一度,阿拉伯帝國想要放棄波斯之地了,要不是優素福以血腥殘暴的手段平定了這裡的叛亂的話。

在吸收了足夠的教訓之後,阿拉伯帝國這才改弦易轍,要這些被征服的百姓用交稅的方式,獲得自己的宗教信奉,反抗纔算是減弱了許多。

當然,這一措施現在還沒有被推行。

“呵呵。”對阿拉伯帝國的情況,衆人都有所瞭解,聽了李隆基的話,衆人齊聲暢笑。

“還有,大食征服之後,就會把那裡的百姓變爲奴隸,供他們驅使。而大唐不會要奴隸,這又是我們的一個優勢。”李隆基接着道。

阿拉伯帝國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征服哪裡那裡的百姓就會成爲奴隸。而唐朝是封建制度,不會蓄奴,這是唐朝的天然優勢。

只要把這點運用得好,就會成爲犀利無匹的利器。

“呵呵。”衆人又是一陣暢笑。

“陛下,臣要說的就這麼多。”張說最後道。

說完之後,挑釁的衝姚崇挑了挑眉頭,那意思是在說你能說十事,我也能說六策,不比你差。

姚崇咧了咧嘴角,一副不屑的樣兒。

當然,這兩人的小動作很快,一閃即隱,別人沒有發覺,李隆基卻是看見了,卻是沒有理睬。

這兩貨命裡犯衝,要調解也調解不了,只要他們不危害到公事,可以不去管他們。

歷史上,李隆基就曾親自出面,爲這兩人調解,結果是沒用,兩貨當面答應不鬥了。背後是該怎麼鬥還是怎麼鬥,直到死也在鬥。

“張說六策說得不錯,可圈可點。你們誰還有話說?”李隆基問道。

“陛下,臣以爲,還有一件大事要做。”張柬之接過話頭,道:“那就是選拔人才。革除積弊需要人才,擊破大食後的治理,同樣需要人才。這事兒,我們得做在頭裡。”

“嗯。”李隆基重重點頭,大爲讚賞。

張柬之是一個不錯的政治家,只是他有點婦人之仁,不然的話,就會更加完美了。

貯備人才這事兒,非常重要,也非常緊要。

李隆基要開創開元盛世,要革除積弊,就需要大量的人才。治理征服之地,也需要大量的人才。要知道,阿拉伯帝國有着萬里疆域,比起唐朝並不遜色多少,這需要的人才之多可想而知了。

若是唐朝不從眼下開始貯備人才的話,到時就來不及了。

“容國策軍略鋪開之後,就開科取士,招攬人才。”李隆基當即拍板。

“陛下英明。”對這點,沒人有異議,無不是贊同。

“還有問題麼?”李隆基問道。

“姚崇、張說和張柬之,把緊要的事兒都說了,臣沒甚好說的了。”狄仁傑搖頭。

姚崇十事,張說六策,再加上張柬之的招攬人才一策,把當下最重要的事兒都包括進去了,就是以狄仁傑的才智,也想不到還有什麼需要說的。

“沒錯。”王孝傑他們大爲贊成這話。

“你們都沒話說了,是吧?那好,我就說一件事,非常緊要的事兒。”武則天掃視羣臣一眼,緩緩開口道。

武則天精明過人,有雄視天下之才,她既然有話說,那必然是非常了得的大事,衆人的目光齊刷刷集中在她身上。

就是李隆基也不得不重視,眼睛瞪大,看着武則天道:“還請祖母說話。”

“姚崇十事,張說六策,張柬之選拔人才一事,都非常重要,是眼下最爲緊要之事。然,要做的話,卻是費時費力,需要年富力強之人來做。”武則天把狄仁傑和王孝傑瞧瞧,道:“可眼下朝中的大臣,年歲可不小了,難以擔此重任。陛下若是要開創新的紀元,實現宏偉抱負,就需要提拔一批年輕且有才華的人才。”

“聖後英明。”羣臣心悅誠服,齊聲頌揚。

朝中的大臣,文臣以狄仁傑爲首,武將以王孝傑爲首。這兩人雖然才幹非凡,卻是年歲不小,六七十歲的人了,身體大不如以前,精力或有不濟了。

而要擊破大食,需要處理的事兒太多了,必須要一批年富力強,富有才華的年輕人來完成不可。

武則天的提醒非常及時,非常有道理。

第15章 尊重第83章 大軍齊至第12章 吐蕃震恐第30章 默啜的憤怒第75章 張易之第15章 超級烏龍第3章 突厥犯邊第73章 默啜親征第54章 勝利歸來第86章 狗屁詩文第27章 全軍出擊第5章 機會來了第57章 離間計(上)第19章 齋戒第15章 信?不信?第42章 智珠在握第11章 跟屁蟲第70章 選妃第58章 大唐憾事第12章 張說罷官第19章 波斯動盪第35章 武則天好傷心第3章 威行大漠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37章 陰謀進行時第16章 贊普親征第71章 圖窮匕現第17章 滅吐蕃?第6章 巧舌如簧(下)第48章 金吾將軍第58章 大唐憾事第41章 好一個狠人第45章 一箭三雕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76章 女皇之怒第85章 大決戰(下)第43章 瘋了!瘋了!第9章 王孝傑掛帥第43章 選邊站第29章 血流成河第72章 泥涅師的危機第27章 千金買將第88章 李家有兒名隆基第26章 好大一頂綠帽子第9章 盛大慶典第37章 陰謀進行時第12章 低調不成就高調第84章 霓裳羽衣第82章 美女第62章 揭皇榜第58章 分裂種子第50章 不識時務第40章 太平公主的選擇第45章 一箭三雕第81章 隆基擋道第55章 李旦禪位第20章 優素福很恐慌第57章 國號開元第61章 張說論兵第8章 妙計破城第21章 名聲漸起第77章 默啜傻眼第40章 殺!第21章 立子第12章 張說罷官第20章 上當了第26章 不可能?第9章 進軍大非川第3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37章 找李隆基算帳第31章 毀滅打擊第26章 中央開花(中)第21章 立子第63章 一文一武第3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24章 大戰古爾(上)第2章 狼狽爲奸第51章 紛紛請降第29章 名臣張說第88章 名滿天下第24章 人心所向第28章 傳說中的小白臉第6章 巧舌如簧(中)第2章 狼狽爲奸第5章 各自盤算第1章 後突厥汗國第51章 紛紛請降第43章 一路向西第76章 女皇之怒第16章 “傳”兵法第57章 離間計(下)第34章 逼宮第33章 開元盛世第48章 金吾將軍第12章 低調不成就高調第23章 活捉贊普第6章 徵吐蕃第19章 波斯動盪第9章 狠人當先鋒
第15章 尊重第83章 大軍齊至第12章 吐蕃震恐第30章 默啜的憤怒第75章 張易之第15章 超級烏龍第3章 突厥犯邊第73章 默啜親征第54章 勝利歸來第86章 狗屁詩文第27章 全軍出擊第5章 機會來了第57章 離間計(上)第19章 齋戒第15章 信?不信?第42章 智珠在握第11章 跟屁蟲第70章 選妃第58章 大唐憾事第12章 張說罷官第19章 波斯動盪第35章 武則天好傷心第3章 威行大漠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37章 陰謀進行時第16章 贊普親征第71章 圖窮匕現第17章 滅吐蕃?第6章 巧舌如簧(下)第48章 金吾將軍第58章 大唐憾事第41章 好一個狠人第45章 一箭三雕第63章 妙解名題(下)第76章 女皇之怒第85章 大決戰(下)第43章 瘋了!瘋了!第9章 王孝傑掛帥第43章 選邊站第29章 血流成河第72章 泥涅師的危機第27章 千金買將第88章 李家有兒名隆基第26章 好大一頂綠帽子第9章 盛大慶典第37章 陰謀進行時第12章 低調不成就高調第84章 霓裳羽衣第82章 美女第62章 揭皇榜第58章 分裂種子第50章 不識時務第40章 太平公主的選擇第45章 一箭三雕第81章 隆基擋道第55章 李旦禪位第20章 優素福很恐慌第57章 國號開元第61章 張說論兵第8章 妙計破城第21章 名聲漸起第77章 默啜傻眼第40章 殺!第21章 立子第12章 張說罷官第20章 上當了第26章 不可能?第9章 進軍大非川第3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37章 找李隆基算帳第31章 毀滅打擊第26章 中央開花(中)第21章 立子第63章 一文一武第32章 你算什麼東西!第24章 大戰古爾(上)第2章 狼狽爲奸第51章 紛紛請降第29章 名臣張說第88章 名滿天下第24章 人心所向第28章 傳說中的小白臉第6章 巧舌如簧(中)第2章 狼狽爲奸第5章 各自盤算第1章 後突厥汗國第51章 紛紛請降第43章 一路向西第76章 女皇之怒第16章 “傳”兵法第57章 離間計(下)第34章 逼宮第33章 開元盛世第48章 金吾將軍第12章 低調不成就高調第23章 活捉贊普第6章 徵吐蕃第19章 波斯動盪第9章 狠人當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