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李隆基召見

李清升戶部侍郎的消息卻異常平淡,平淡得如同結婚五十年的夫妻生活,這一天導致官員相見皆不談政事,說說風月、淡談娶妾的行情,話題稍稍沾到朝政便立刻轉彎,就象女人談到體重一般。

朝房各部各寺也變得十分安靜,老吏們都沉默不語,機械地處理着每日不變的文書、表格,登記流水帳目。是的,老吏們總得花點時間來消除李清被罷免的狂喜餘意,需要用沉默來掩飾心中的失落,就彷彿一大早辦公室裡無精打采的男人,明明不是病,卻要衝一杯藥來掩飾身心的疲憊。

戶部侍郎是正四品下階,比沙州都督從三品要低了兩階,這兩者卻沒有可比性,就彷彿車間主任升任財務科長一樣,品階雖降,但權力卻漲,但僅僅任戶部侍郎還是不夠,鹽鐵使、轉運使、度支郎分去了大部分財權,戶部侍郎實際也是個虛職,必須要判一個實銜,也就是掌管具體事務,李林甫之所以稱李清掌管了大唐的錢袋子,實際上是指李清同時又任了度支郎中一職。不過任命過程中卻發生了一個小小的意外,李清是正月十二日被任命,卻要到正月十八日才正式上任,中間差了六天,一般而言,這是給被調動官員一點時間,接交舊務、安頓家室,但有幾個人卻知道,這短短的六天,大唐政壇格局將風起雲涌。

太陽偏高,朱雀大街上忽然活躍起來,無數施粥棚又開始搭起,將早已冷卻的粥重新熬熱,四處去招攬乞丐和貧民,實在來不及,就把家中下人也叫來客串,鮮衣盛裝、拎着細瓷小碗、白白胖胖的一羣人在排隊領粥,彷彿不是粥棚,而是戲臺,上演着一場場無恥而又司空見貫的醜劇,一個時辰後,從華清池歸來的李隆基儀仗隆隆從粥棚前開過,舞臺上的喜劇也隨之推向了高潮。

中午時分,天寶五年的第一次內閣會議在興慶宮政事堂召開,會上,李隆基正式任命董延光爲隴右節度副使、王難得爲河西節度副使,隨即河隴侍御史轉交董延光和王難得的聯合彈劾書,彈劾皇甫惟明在河西、隴右私募新軍,李隆基震怒,命河隴侍御史徹底清查,同時暫時罷免皇甫惟明之職,另外,調安西都護府都護夫蒙靈察爲安東都護府副都護,又命永王李璘遙領安西都護府大都護。

在興慶宮吃罷午飯,參加會議的重臣們返回了皇城,李隆基依舊在御書房裡批閱奏摺,過了花甲之年,他的精力大不如從前,幾乎一兩個時辰便要休息一陣,每年年初都是李隆基最忙的時刻,重大人事安排、討論財政收支、接見朝覲的番國、聽取外臣的述職,他雖不管具體政務,但國家運行的總綱要由他來決定。

此刻,他站在窗前眺望遙遠的南方,眉頭緊鎖,眼睛裡充滿了憂慮,在他的御案上,擺着一本剛剛從雲南八百里加急送來的急報,南詔爆發內戰,於誠節率軍西征卻在中甸一帶被吐蕃神川都知兵馬使論綺裡徐率軍襲擊,南詔軍大敗,於誠節重傷不治而亡,西面的鳳迦異正式接受吐蕃冊封,授爲‘贊普鍾’(意爲贊普之弟),現南詔太和城內亦發生內訌,皮邏閣第三子和第四子爲爭奪南詔國王之位,反目爲仇,南詔形勢危矣。

李隆基擔憂的不是南詔內亂,而是吐蕃插手,其意圖已經十分明顯,就是要扶持西面的鳳迦異統一南詔,將南詔置於它的勢力範圍,這樣一來,劍南道便危險了。

這時,外間傳來高力士的聲音:“皇上,李清來了。”

李隆基精神一振,眉頭略略舒展,“快快讓他進來!”

南詔分裂是李清一手促成,他在此事上有發言權,李隆基急於想聽聽他的建議。

李清大步走入,行至面前,他俯身跪倒,“微臣叩見皇帝陛下!”

“愛卿免禮!”

李隆基急將他扶起,仔細打量他一下,見他頜下已現短鬚,不禁笑道:“朕與你一別大半年了吧!都快不認識了,聽說你已爲人父,可給小娘起了名?”

李清猶豫一下,還是坦然道:“臣給她起名爲庭月,乳名‘糕糕’”

‘糕糕’,李隆基啞然失笑,“倒是個有趣的名字。”

他拍了拍李清的肩膀,呵呵笑道:“快點努力吧!生個兒子朕就封他爲雲騎尉。”

“臣這裡先謝過陛下!”

李隆基點了點頭,命他坐下,沉吟片刻便將那份雲南的急報遞與李清,“南詔又出事了,總是讓朕分心啊!”

李清默默地看完急報,從他派武行素去南詔接阿婉時,他便猜到了南詔局勢會向這樣發展,關鍵是吐蕃,鳳迦異兵微勢弱,能夠自保已經不錯,根本無力反噬,但如果吐蕃出兵相助又是另外一回事。

形勢已經不能再猶豫,若鳳迦異抓住兩位叔父內訌之機,南詔極可能就會回到歷史原來的軌道,自己的一番心血也將隨之東流。

“陛下,此非常時期,必須行非常之舉,不必再考慮唐詔國界,臣建議立即命昆州都督張虔陀和姚州都督李宓分兵兩路火速控制南詔各要隘,尤其是永昌、鐵橋以及浪穹一帶,必須要用重兵防守,防止鳳迦異趁虛東進,再命戎州都督鮮于仲通向西出兵,威脅吐蕃後路,使它不敢擅動,同時再派一人入南詔調停內訌,讓南詔儘快穩定下來,如此多管齊下,臣以爲應該能緩解眼前之危。”

“愛卿的建議和朕所想一致,就依愛卿所言!”

李隆基走了兩步,又忽然回頭問道:“那你以爲派誰去南詔調停爲好?”

李清早有腹案,他微微一笑道:“此必須由御史臺派人爲好,不僅調停,還可監察三名都督的軍紀,臣推薦御史中丞王珙前往最爲適合。”

王珙是李林甫的急先鋒,心狠手辣、幹練有爲,若能在此時將他調走,無疑是斷了李林甫一臂。

李隆基盯了李清半天,忽然問道:“章仇都給你說了嗎?”

李清急上前跪道:“使君是臣的恩師,若沒有他,臣也沒有機會爲皇上效力。”

“你倒挺會說話。”

李隆基淡淡一笑,“也罷,再依你一次,就派王珙前往南詔調停,你起來吧!朕還有其它事和你說。”

春連日霏霏細雨,空氣裡變得十分潮溼陰冷,李隆基腿上有風溼,最怕陰冷潮溼的天氣,所以他的御書房裡也就被烘烤得格外暖和,李清的臉頰也變得赤紅滾燙,他默默無語,等待着李隆基的問話。

李隆基負手在房間裡慢慢走了幾圈,作爲帝王,要善於控制談話的氛圍和引導臣子向自己思想靠攏,他在等李清的思路從南詔裡跳出來,再和他繼續向下說。

“你知道朕爲何要任你爲戶部侍郎?”

李清搖了搖頭,“臣一直就在想,論文才,臣連一個舉人都不是;論戰功,偶然一、二次勝仗,還談不上勳臣;論家世背景,臣只是個小商人出身,妻子也出身貧寒;論年齡,臣今年還未滿三十,資歷就更不用提了,所以臣不知皇上爲何要任我爲戶部侍郎。”

“你的意思就是說朕昏庸,濫用了庸才,是嗎?”

李隆基冷笑了一聲,方慢慢道:“你的老底朕派人去查過,你最早是個遊方道士,連個戶籍都沒有,還進過縣牢、擺過冰水攤,至於閬中和成都之事,就不提了,這些朕都知道,但朕還是任你爲吏部侍郎,爲什麼?朕看中的就是你的能力和眼光,短短几年時間,一個小小的商人,便走完了別人二十年甚至永遠也走不到的路,李清,你敢毒死南詔國王、你敢殺掉吐蕃贊普,這種膽識絕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所以朕纔敢用你爲戶部侍郎。”

李清並沒有接話,他仍舊默默地聽着,李隆基的話應該還沒有說完,李隆基見李清沒有急切地打斷自己思路表示忠心,不禁暗暗地點了點頭,看來他已經完全聽懂自己的話了,和這種聰明人說話,心中才是暢快。

“天寶四年的財政收支已經大致出來了,收錢二百二十萬貫,支出卻是三百四十萬貫,收粟二千五百餘萬石,可僅全國軍糧、官料、郵驛等耗費就用掉了一千萬石,還有賑災、路耗、地方開支、皇室開支、宮廷開支等等,至少也需要三千萬石方勉強夠用,還有布絹二千七百餘萬匹,也是遠遠不夠用,這個家難當啊!”

李隆基長長地嘆了口氣,“朕在開元二十五年就想將軍制徹底改革,可是沒有足夠錢糧;朕想削減賦稅、修養生息,還是沒有足夠的餘錢調劑,眼看問題越來越嚴重,朕心急如焚,所以朕這次命章仇爲相,你來輔佐他,就是希望你們能替朕分憂解難,緩和眼前的財政危機。”

說到此。他眼睛緊緊地盯着李清,道:“朕以爲,這些問題你在沙州時也一定考慮過,不妨給朕說說你的思路?”

“我是考慮過,但遠不成熟。”

李清想了想道:“臣也懂一點財政,無非是四個字‘開源節流’,說起簡單,可要做到又談何容易,節流必然會侵犯到某些人利益,阻撓破壞是少不了,你想到一百個藉口卻削減,他們必然會找出一百零一個理由來抵制;而開源,更是艱難,不說利益集團,就是地方上的陰奉陽違也會將你制定律法流於形式,臣以爲尋找一個好的解決方案不難,難的是執行,不能太過激,也不能太過緩,必須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所以說到底,還是人的問題。”

李隆基點了點頭,“朕當然知道難度很大,否則就不會用你了,那你說吧!如果讓你主管財稅改制,你想要什麼?”

李清毫不含糊道:“臣需要二樣東西,一是時間,財稅改制最少也要三、五年,否則是看不出效果。二便是刀子,我希望陛下在必要時候能給微臣上方天子劍,臣可能要殺人立威。”

“時間和刀子。”李隆基自言自語,他笑了笑,道:“你要的兩樣東西都不簡單啊!給你可以,但你要給朕拿出一個計劃來,你先要將朕說服了,朕纔會讓你放手去幹!”

李清鄭重地點了點頭:“那就一言爲定,容臣好好考慮幾日,十八日,當微臣正式上任時,一定會提交一份草案給陛下。”

第194章 崔府請客第211章 南詔消息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23章 儀隴小攤(二)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242章 科舉案(四)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348章 後手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49章 東宮案(三)第1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66章 勸說李豫第304章 發動政變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馬匪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94章 又見故人第333章 謀河西(上)第262章 固執第61章 連環計第235章 出家便是還俗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305章 小規模戰役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馬匪第246章 科舉案(八)第294章 奪取小勃津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182章 遠謀第160章 曲江流飲(上)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326章 多管閒事第214章 揚州立威第32章 開店(三)第57章 反擊第38章 去成都第349章 清洗第215章 各逞心機第12章 新政縣鮮于府(二)第146章 東宮案起第16章 義助第26章 閬中(一)第214章 揚州立威第67章 官從天降第324章 天寶十年最後一夜第128章 風雲聚會第99章 二進宮第73章 除惡(一)第104章 初見李隆基(下)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265章 利用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270章 終下決心第265章 利用第151章 東宮案(五)第312章 軍權第358章 馬嵬坡(一)第108章 南詔主導權第186章 步步爲營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296章 行獵第243章 科舉案(五)第247章 科舉案(九)第187章 初遇安祿山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193章 第一聲春雷第334章 謀河西(中)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380章 裡應外合第204章 路遇楊花花第25章 儀隴小攤(四)第7章 縣令第246章 科舉案(八)第334章 謀河西(中)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96章 四兩撥千斤(上)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6章 貴人(二)第88章 刀刀見血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後忠告第266章 線索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266章 線索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1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56章 夜訪第23章 儀隴小攤(二)第150章 東宮案(四)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184章 佈局第15章 辭職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350章 勒索
第194章 崔府請客第211章 南詔消息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202章 步步設局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59章 初見詩聖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23章 儀隴小攤(二)第330章 述職交鋒第242章 科舉案(四)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227章 因愛生恨第348章 後手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49章 東宮案(三)第1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66章 勸說李豫第304章 發動政變第316章 敵蹤乍現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馬匪第268章 各逞心機第94章 又見故人第333章 謀河西(上)第262章 固執第61章 連環計第235章 出家便是還俗第145章 王昌齡求助第305章 小規模戰役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馬匪第246章 科舉案(八)第294章 奪取小勃津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182章 遠謀第160章 曲江流飲(上)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326章 多管閒事第214章 揚州立威第32章 開店(三)第57章 反擊第38章 去成都第349章 清洗第215章 各逞心機第12章 新政縣鮮于府(二)第146章 東宮案起第16章 義助第26章 閬中(一)第214章 揚州立威第67章 官從天降第324章 天寶十年最後一夜第128章 風雲聚會第99章 二進宮第73章 除惡(一)第104章 初見李隆基(下)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265章 利用第278章 虢國夫人的壽辰(中)第270章 終下決心第265章 利用第151章 東宮案(五)第312章 軍權第358章 馬嵬坡(一)第108章 南詔主導權第186章 步步爲營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289章 沙州夜話第296章 行獵第243章 科舉案(五)第247章 科舉案(九)第187章 初遇安祿山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193章 第一聲春雷第334章 謀河西(中)第382章 家國天下(一)第380章 裡應外合第204章 路遇楊花花第25章 儀隴小攤(四)第7章 縣令第246章 科舉案(八)第334章 謀河西(中)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137章 南詔內訌(下)第96章 四兩撥千斤(上)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6章 貴人(二)第88章 刀刀見血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後忠告第266章 線索第356章 戰爭與陰謀(六)第266章 線索第332章 安祿山跑了第130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256章 夜訪第23章 儀隴小攤(二)第150章 東宮案(四)第112章 硝煙瀰漫的朝堂第184章 佈局第15章 辭職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350章 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