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古代的文化入侵

螭很認真的思索一番,實在想不出到底是什麼功勞,宜不佔那是王八蛋,人家李二陛下都說立功了,那就等着受賞就是。於是,衛螭這廝得了便宜賣乖道:“陛下英明神武,賞罰分明。臣唯一的小請求,如果要升官,能否升勳位?實職的話,臣才疏學淺,就不用再升了。”

李二陛下瞟衛螭一眼,看他一本正經的樣子,對滿殿的大臣們,嘆笑道:“這個衛螭衛子悅,朕想要升他的官,他卻一再拒絕,朕本以爲有什麼內情,後來才知道,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想上早朝,懶惰至如此地步,令人髮指!”

殿內衆臣,哈哈笑了起來,衛螭倒是氣定神閒,不以爲恥,反正咱自個兒過的快樂就行,不可能爲了外人的眼光,就委屈自己,那日子,有啥樂趣可言。睡覺睡到自然醒,多高的境界,可惜,懂得欣賞的人不多,人家古人都比較勤奮。

面對衆人的嘲笑,衛螭道:“陛下,諸位大人,學醫的時候,師傅曾教導我,說知足常樂,目前來說,我很快樂,這就夠了。”

在立政殿上的人,都是些名將重臣,除了少有的幾個,幾乎都是人精,衛螭的話,讓他們停下了笑容,若有所思的看了那廝一眼。

房玄齡笑眯眯的道:“衛大人,知否你立的是何功勞?”

衛螭很誠實的搖頭:“不知,請房大人指點。”

房玄齡道:“吐谷渾伏允之子慕容順,繼任爲王,稱甘豆可汗,然慕容順長期在我大唐做質子,國內百姓皆不服,爆發叛亂。陛下命侯君集等領兵協助。”

說完,房玄齡就不說了,笑眯眯看着衛螭,衛螭被看得莫名其妙。滿頭霧水的道:“那房大人,這和在下有何關係?我不明白。”

李二陛下笑道:“汝曾對朕說過所謂的高原作戰及其應該注意的事項,並從醫生的角度,給予朕不少諫言。子悅忘了?”

衛螭這才恍然大悟,確實有這麼一回事,想不到李二陛下行動力這麼好,早就把這些建議給推廣到軍中了。衛螭謙虛道:“原來如此,臣的建議。能用上自是好,功勞不功勞的,陛下自會有公斷。”

李二陛下淡淡笑笑,摸着鬍鬚,道:“侯君集向朕請求,說前線戰事雖佔了上風,但戰士傷亡過大。水土不服嚴重,需要增派醫術高明,對高原地區情況瞭解的醫生前去。”

衛螭大汗,趕緊道:“陛下,臣不去!功過相抵,那功勞也不用賞了,總之。臣是不會去的!”

“爲何?你怕侯君集加害於你?”

李二陛下倒是明白。衛螭道:“肯定怕,那是他的軍隊,我一個小醫生,去了那就是羊入虎口。臣與侯大人地糾紛,陛下也清楚,如果陛下非要讓臣去,還請陛下替臣準備好喪葬禮儀,準備能夠我家妻兒安穩過後半生的賞賜。讓臣再無後顧之憂,能有勇氣慷慨赴死。”

衛螭這話說的,就像秋天的蘿蔔,繃繃脆。殿中諸人,驚異者有之,苦笑者有之,奚落者、嘲諷者皆有之。長孫無忌看了衛螭一眼。默默站着。房玄齡、魏徵等。雙目微合,眼皮都不撩一下。就這麼安靜的站着。

李二陛下表情很平靜,看不出他的想法,衛螭續道:“長安、吐谷渾,兩地距離甚遠,侯將軍行軍有方,戰法得度,或許,臣還沒有到達,戰爭就已結束。侯將軍上這樣一個摺子,其意如何,陛下聖明,侯將軍又跟隨陛下多年,以陛下對他的瞭解,去與不去,請陛下決斷。陛下要臣去,臣就去,絕不二話!”

衛螭和侯君集有矛盾,幾乎人人都知道,衛螭挺光棍,當着這許多人的面,就敢把話扔下。李二陛下原以爲衛螭會想辦法推辭,想不到這小子,這會兒又挺乾脆,把問題全扔給他了。

李二陛下道:“罷了,朕這裡,還有更重要地事情讓你去做,侯君集那裡,朕從太醫署挑人去好了,玄齡,這事,交由你去做。”

“是,陛下。”

房玄齡領命。衛螭鬆了口氣,如果真讓他去,他也沒辦法,所有醫生中,就他最合適,相比之下,也最瞭解高原的情況,還好,李二陛下沒想象中那麼狠心。

議完政事,衆大臣散去,衛螭一旁等着,李二陛下在看他寫的那份計劃書。計劃書內容很簡單,衛螭想從司農寺辭職,掛職到太醫署。衛螭建議建立一個隸屬於太醫署的醫生培訓班,由他、謝、孫思邈等在醫書上有獨到之處的人擔任講師,傳授醫術,培養一批業務技能出色的專業醫生出來。

另外,衛螭建議對國子監醫學的教授內容做調整,把教學內容分等級,今後,國子監醫學不再教導中高級內容,改爲教授初級地基礎內容,並擴大招生,中高級內容,改由太醫署下屬的新建醫學教授。

李二陛下看完,沉吟着問道:“說說,爲何寫這些?緣由是什麼?”

衛螭略一思索,組織了一下語言,道:“陛下,臣以爲,醫術是一種非常專業的學問,人吃五穀雜糧,都有個生病的時候,醫生,那是與人們的生活分不開的,需要的醫生,當然越多越好。國子監招收地生員有限,培養出來的醫生,數量不夠不說,專業上的修養,並不足以適應醫生這一職業的需要。真正高深的醫術,多是靠自覺鑽研而來,導致醫生水平,參差不齊。人命關天,庸醫誤人,關乎的是人命,所以,從一個醫生的角度來說,我希望所有的醫生都能學到高深地醫術,少出現一些頂着醫生頭銜,招搖撞騙,誤人性命的傢伙,希望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

說完光明正大的理由,衛螭話鋒一轉,道:“還有一個原因,是臣私人的原因。我不認爲,外國留學生可以學習我大唐最先進的技術,臣以爲。好學就去學一下儒家的東西就好,

寫詩,作作畫,比學醫術高雅多了,多有教育意義。先生們,對教化蠻夷,非常有熱情,積極性又高。臣覺着,咱應該鼓勵一下,給予支持。”

估計衛螭說這話地時候,感情太投入,有些咬牙切齒。李二陛下還是第一次見他這樣子,不由大是好奇,慢悠悠問道:“子悅。和朕說說,儒家哪位得罪過你,讓你這麼不待見?”

衛螭汗,一不小心感情、語氣太強烈了,失誤。衛螭趕緊補救,道:“陛下,臣沒有不待見儒家。儒家多偉大啊,孔聖人、孟亞聖,那都是多偉大地人呀,臣這是推崇儒家地偉大,期盼它發光發熱,爲陛下教化萬民做貢獻呢。”

“不讓人家學醫術,讓人家學儒學,理由不可能只有一個吧?說。繼續說,想要朕同意你地計劃,你就要先說服朕。”

衛螭咬咬牙,乾脆道:“陛下,臣給您說說以前還在海外時見過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吧。海外有種說法,叫和平演變,文化入侵。講究的。是從精神上、信仰上腐蝕、侵略、打垮敵國的民衆。使人家從心底上認同、親近,兵不刃血的打敗敵國。”

接着。衛螭把現代最著名的和平演變蘇聯解體給包裝了一下,改成適合大唐地古代版,還有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日本的漫畫,這兩樣東西,就讓世界上不少民衆因此對兩國抱有美好的印象,給兩國的形象加了不少分。

“……一個國家,最鮮明的形象,就是它的精神和文化地獨立性,擁有獨立精神和文化的民族,他的國家特徵是永遠也抹不掉的,共同的文化和精神,是國民對國家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的源泉,每個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地國家是誰!這樣精神上的認知,是什麼也打不垮的!”

“我大唐是周邊所有國家中的最強大的國家,天朝上國,新羅、高句麗、百濟、倭國、吐蕃等等周邊國家,人人爭相學習效仿我大唐,我大唐的文字、語言,人人都想學習。這個時候,正是搞文化輸出和入侵的時候。不過,在這個輸出的內容上,臣以爲,應該保證國家利益地基礎上,有一個選擇的範圍,有些東西,是絕對不能輸出的,有些東西,則要加大力度。”

衛螭說了不少,說得他口乾舌燥。李二陛下神情凝重,聽得很認真,很仔細。衛螭很自覺的端起茶杯,灌下兩大杯茶水,歇口氣。

李二陛下道:“朕再次爲子悅迴歸大唐而高興,子悅大才,時有發人深省之言,精闢之論,讓朕不由有眼前一亮,豁然開朗之感。就如這文化入侵、和平演變的說法,子悅認爲,什麼東西應該輸出,什麼東西應該封鎖?”

衛螭道:“關乎國家發展,國力增強的東西,應該有節制和區分。比如,先進的農桑種植技術、農桑地發展,關乎國力地強弱,乃是國家發展地基礎,糧食的產量上去了,老百姓地日子就好過,就有錢交賦稅,就有錢夠買商人的商品,商人又交比農民更多的賦稅,購買農民的糧食,相輔相成,到最後,得益的還是國家。國家就有錢建設軍隊,兵強馬壯,國富民強,又能做很多事,甚至於稱霸天下,開疆拓土。就像一個鏈釦,一環扣着一環,基礎發展好了,上層建築也就相應的能發展起來,這就是一個圈兒,缺了哪一環都不行。”

“士農工商,說完了農,再來說說工。工匠掌握的手藝,許多地方都能用上,比如說,鍛鐵,可以製造鋒利的好兵器;算學、格物等等,建城的時候就能用上;經驗豐富,技藝高超的工匠,知道怎樣才能建出一座牢固的城池,這些,臣以爲,都是應該保留並大力發展的東西。”

李二陛下突然笑道:“在子悅的眼中,這士農工商,唯有士一無是處,應該送出去囉?”

衛螭大汗,趕緊道:“這是陛下說的,可不是臣說的。在臣看來,士農工商,只是分工的不同,是組成國家的不同部分,各有所長,一個完整的國家,應該是各種不同的東西組合起來的。農、工是國家的基礎,商是促進國家地區發展的脈絡和渠道,士族則是國家的上層建築,缺一不可,分工不同。陛下可別誤會了臣的意思。”

李二陛下意味深長的笑笑,摸着鬍鬚思考半天,道:“子悅的說法,聞所未聞,但仔細一想,又覺很有道理,你今天的摺子,朕留下,你回去再寫一份,就寫寫今天說的這些,朕要看詳細的。衛螭,朕已經快要被你說服了,汝再接再厲!”

“是,陛下。”

衛螭苦笑,乖乖回去寫奏摺去,很想問問李二陛下是不是釣魚愛好者。

衛螭剛從宮裡出來,遠遠就見到二虎旁邊站了個小道士。待衛螭走過去,卻見那小道士滿臉的焦急之色,見衛螭出來,迎上來急急行禮,道:“衛大人,小道柳風兒,求求您救救家師!”

衛螭一愣:“小道長的令師是?”

“家師乃是傅仁均道長!”

小道急急的道:“家師在煉丹的時候,煉出一種古怪的液體,不小心沾上,手全爛了,請衛大人去看看吧!”

手全爛了?!那傅仁均道長又做出什麼危險的玩意兒了?!

衛螭心中嘀咕着,讓小道士帶路,速度趕去瞧瞧,一問才知到,人已經送到醫館了,趕去醫館就好。當下,驅趕着馬車,一行人朝醫館飛奔去。

第24章 冬天裡的那一場病(上)第6章 旅途見聞第32章 青玉米上市了(中)第24章 滑稽的過程第37章 火 候第36章 兕子是不同的第61章 白首不相離第48章 青樓旅遊新式指南第32章 夫人,我回來了(下)第15章 門口的那灘血第30章 好爲人師第29章 被忽悠了第18章 話不能亂說第24章 冬季革命(上)第19章 悠閒假期第20章 真正活了!第37章 火 候第31章 肚肚裡的是個啥第1章 史上第一黃金穿越組合第43章 紀檢部長魏徵第52章 “媒 婆第6章 農學家衛螭(下)第27章 其實不想聽(下)第26章 何時歸第21章 聖誕快樂!第14章 咱要休假第25章 偉大的友誼第31章 青玉米上市了(上)第31章 大軍開拔第14章 這隻蘿莉很彪悍(下)第62章 孩子們第10章 沒有你我怎麼辦第二十章第34章 男子漢第7章 盡在掌中第14章 加急密報第23章 神術第20章 風波襲來第15章 門口的那灘血第二十一章第47章 諸般雜事第52章 說 親第11章 終於盼來解放第38章 君子六藝第30章 不能忘記的第33章 有一種溫暖第24章 李二那一家子(下)第27章 絕 招第28章 東 宮(上)第7章 又被欺負了第32章 秋收了(中)第10章 君子坦蕩蕩第44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39章 君臣之誼第19章 上 岸第13章 升斗小民第49章 似是而非第41章 中成藥(下)第3章 第一次第24章 冬季革命(上)第49章 飛來橫石第35章 萬事足第24章 “夫唱婦隨”第54章 傑出與愚魯第8章 採蘑菇的小姑娘第4章 茶商的最高境界第21章 問診長孫(下)第47章 最浪漫的事第53章 天家子第45章 流言傳來傳去第42章 貪心之禍第35章 好一齣戲(下)第6章 旅途見聞第55章 咱當爹的人(下)第55章 人力有時窮第20章 風波襲來第31章 肚肚裡的是個啥第9章 爆發吧!第21章 聖誕快樂!第48章 意外的禮物第43章 怒吼吧!第17章 心上人第29章 將軍是否安好第46章 天真年少第12章 機會第39章 君臣之誼第50章 民以食爲天第13章 這隻蘿莉很彪悍(上)第50章 歪打正着第42章 浪費是種罪過第19章 重中之重第56章 重任在肩第49章 剛開始第44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11章 終於盼來解放第19章 上 岸第37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33章 青玉米上市了(下)第43章 謝謝你第43章 紀檢部長魏徵
第24章 冬天裡的那一場病(上)第6章 旅途見聞第32章 青玉米上市了(中)第24章 滑稽的過程第37章 火 候第36章 兕子是不同的第61章 白首不相離第48章 青樓旅遊新式指南第32章 夫人,我回來了(下)第15章 門口的那灘血第30章 好爲人師第29章 被忽悠了第18章 話不能亂說第24章 冬季革命(上)第19章 悠閒假期第20章 真正活了!第37章 火 候第31章 肚肚裡的是個啥第1章 史上第一黃金穿越組合第43章 紀檢部長魏徵第52章 “媒 婆第6章 農學家衛螭(下)第27章 其實不想聽(下)第26章 何時歸第21章 聖誕快樂!第14章 咱要休假第25章 偉大的友誼第31章 青玉米上市了(上)第31章 大軍開拔第14章 這隻蘿莉很彪悍(下)第62章 孩子們第10章 沒有你我怎麼辦第二十章第34章 男子漢第7章 盡在掌中第14章 加急密報第23章 神術第20章 風波襲來第15章 門口的那灘血第二十一章第47章 諸般雜事第52章 說 親第11章 終於盼來解放第38章 君子六藝第30章 不能忘記的第33章 有一種溫暖第24章 李二那一家子(下)第27章 絕 招第28章 東 宮(上)第7章 又被欺負了第32章 秋收了(中)第10章 君子坦蕩蕩第44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39章 君臣之誼第19章 上 岸第13章 升斗小民第49章 似是而非第41章 中成藥(下)第3章 第一次第24章 冬季革命(上)第49章 飛來橫石第35章 萬事足第24章 “夫唱婦隨”第54章 傑出與愚魯第8章 採蘑菇的小姑娘第4章 茶商的最高境界第21章 問診長孫(下)第47章 最浪漫的事第53章 天家子第45章 流言傳來傳去第42章 貪心之禍第35章 好一齣戲(下)第6章 旅途見聞第55章 咱當爹的人(下)第55章 人力有時窮第20章 風波襲來第31章 肚肚裡的是個啥第9章 爆發吧!第21章 聖誕快樂!第48章 意外的禮物第43章 怒吼吧!第17章 心上人第29章 將軍是否安好第46章 天真年少第12章 機會第39章 君臣之誼第50章 民以食爲天第13章 這隻蘿莉很彪悍(上)第50章 歪打正着第42章 浪費是種罪過第19章 重中之重第56章 重任在肩第49章 剛開始第44章 “上樑不正下樑歪”第11章 終於盼來解放第19章 上 岸第37章 教不嚴,師之惰第33章 青玉米上市了(下)第43章 謝謝你第43章 紀檢部長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