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

設立機構行政,就相當於爲搭建房子架樑子,而所謂的地基,就是那些渴望太平的自耕農,以及地主豪右。

沒錯,地主豪右真的也是根基,不要因爲人家土地多,偶爾偷稅漏稅,仗勢欺人,就懷疑人家。

比如,一個豪右萬畝良田,普通百姓十來畝地,解決一個豪右納稅問題,等於解決了上千戶百姓徵稅,這也是爲何地方州縣尊重豪強的緣由了,屬於懶政思維。

所以,某種層度來說,清官不如干吏,只有馴服地方豪右的官員,才能稱得上有能力。

至於網上謠言所說的清官不如貪官,更是扯淡,貪官的錢來自於與地主豪強,或者富商,自然拿錢辦事,除此外,剝削好欺負的平頭百姓更是經常。

清官對於地方百姓來說,屬於無爲而治,好壞皆半,這就是最好的。

骨骼框架弄好,就解決了大半問題,而接下來就是犒賞了。

建功立業,不就是爲了這時嗎?

不過,李嘉一開始並不是直接獎賞武將,而是對負責後勤徵稅的政事堂宰相們,進行賜爵。

“漢初,高祖以蕭何爲首功,徵兵治民,纔有了前方的百戰百勝,朕發四路兵馬,親出江陵而北上,從不虞錢糧短缺,此皆諸公之能也。”

李嘉很尊敬地向宰相們拱了拱手,一副古代聖王的模樣。

宰相們哪裡敢再坐,連忙起身,腰彎地更地,拜的也更深。

“首相趙誠,居功至偉,朕囑意,封其爲滕州侯,食邑三千戶。”

“微臣叩謝皇恩——”趙誠顫抖地跪下,撅臀,匍匐而拜,頭磕到了地面,這是如今最大的禮節,一般只是正旦,冬至朝會時,纔有這般禮節。

平日裡,官吏們只是微微彎腰鞠躬,跪下也只是彎背低頭罷了,腦袋距離地面還有幾十公分呢。

當然,從側面來說,君權還沒有達到極致。

這時,田福拿出了聖旨,朗聲讀道:

“封宰相孫釗爲康州伯,食邑兩千戶——”

“封宰相孫光憲爲歸州伯,食邑兩千戶——”

“封宰相鄧斌爲復州伯,食邑兩千戶——”

其他幾人也是歡喜,沒想到他們也能撈到爵位,真是天大的歡喜。

“臣等叩謝皇恩——”幾人連忙也跪下,口中大喊。

這時,李嘉看了一眼豔羨的另外幾人,笑了笑,揮了揮手。

田福瞭然,連忙又拿出聖旨,進行冊封:

“封軍機處大臣李淮爲永州伯,食邑兩千戶。”

“封轉運使司胡賓王爲忠謙子,食邑八百戶——”

李淮與胡賓王也大喜過望,連忙拜下。

這下子,六個頂級文臣,也都有了勳爵,食邑。

其餘文臣們則投之以羨慕之色。

爵位難得啊!

“諸多功臣不可無號,我有意,無論是伯子男還是他爵,皆爲加號‘復國輔運忠正功臣’,以褒其忠。”

李嘉思量片刻,按照唐中後期以來的傳統,爲這種功臣們封賜功臣號。

所謂的功臣號,其實就是對臣子的褒獎,如唐高祖李淵稱帝后,以定策元勳爲“武德功臣”,以太原起兵將士爲“太原元從”,明太祖的“開國輔運推誠功臣”,明成祖的“奉天靖難推誠功臣”。

說白了就是一種資歷的認證,人爲的將功臣分化,區別,從而形成榮譽感。

如今大唐終於復國,李嘉也不願意違背傳統,就賜予功臣們“復國輔運功臣”號,不長不短,正好合適。

爲了安撫這些沒有得到爵位的文臣們,李嘉也賞賜了些許財務,並且,在坐的都賜予“驍勇校尉”的名號,一年十石米,終身享有,不能傳承罷了。

文臣們比較簡單,頂尖的幾個封個侯伯就行了,但武臣們卻不能馬虎,人家的功勞是實打實的。

如,潘崇徹,平後蜀,助平湖南,由原本的閬州侯,升爲魯國公,食邑八千戶。

李信的主要功勞是滅南唐,平定湖南,威逼吳越,所以由上元侯,升爲樑國公,食邑八千戶。

李威,封其爲鄧國公,食邑七千戶。

張維卿,封爲滕國公,食邑七千戶。

符彥卿,封爲魏國公,食邑五千戶。

遠在關中,進行運糧籌備的王寧,李嘉也沒有忘記,升其爲伯,號爲興州伯,食邑兩千戶。

楊師璠,陳兵等大將,則等爲侯,楊師璠爲許州侯,陳兵爲陝州侯,黃陽爲廬州侯,高彥儔亳州伯,黃陽爲舒州伯等等,他們作爲元勳功臣,值得這般,是爲次等功臣。

另外像周奎,海龍軍指揮使,也封爲登州侯,張望海,也因爲長江運糧的功勞,成爲和州伯。

這些元從舊臣,按照慣例,伯爵在三千戶以下,實際上都是二千戶左右,但他們雖然爵位不同,但食邑卻相差不離,都是三千戶邊緣。

而像潘美,曹彬,王全斌,楊廷章璋,郭守文,郭從義,王彥超,高行周,李處耘,王審琦等主動歸附,或者手中擁有兵馬實力的,一律封爲子,算是第三梯隊。

子爵在千戶以下,

而如張虎子這般的親衛,李嘉也從來沒有忘記其護衛之功,也撈到個子爵的位置。

而作爲男爵,李嘉則是大撒潑下。

如趙贊,韓重贇,韓令鐸等舊臣,一律等爲男爵,食邑三百戶。

再加上軍隊中立功的軍人們,子爵男爵,共有近一百三十七,而驍勇,驍毅校尉,這種終身爵,也有一百五十六人。

換句話來說,從公侯伯子男,這五等功勳來數,共有近四百人。

而像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4年簽訂的功臣名錄上,則只有一百五十位。

當然,李嘉這種情況比較特殊,舊勢力需要黏合,所以需要發放一些小爵位出去,進行拉攏。

而爵位與錢財,則是最佳的實際了。

更爲特殊的是,李嘉這般的爵位,是世襲減替的,而明初的勳貴們,則是世襲罔替。

這樣一來,大唐的爵位含金量,則遠遠不如明初。

如,一個男爵,只需要三代人,兒子爲驍毅校尉,孫子爲驍勇校尉,到了第四代,就成爲平民。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像加有“復國輔運功臣”號的這種元從功臣們,李嘉決定,按照遠近親疏,以及他們的表現,減替到一定程度,就不減了。

如,李信這種家奴出身的,減替到男爵,就世襲不減,當然,食邑得變成規定的三百戶,也算是與國同休吧!

“我這種開國皇帝,實在是太好了。”

李嘉搖搖頭,感慨萬千,不過他一想到近四百勳貴,一年十幾萬石糧食可能就沒了。

第八百三十二章恩賞第1232章喜事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355章山民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1126章刑統第一千零六章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一千零八章第1359章後勤第1255章驚詫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1187章哼,女人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1226章取暖第九百二十九章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1185章王庭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1335章第一千零三章崩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1235章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惡日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1197章想法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1255章驚詫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一千零八十章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1315章水師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七百零九章第1232章喜事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1225章隱情第1146章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六章邕州衙內第八百六十七章鴻之舞金礦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1193章借住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1249章想法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九百六十四章第1335章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
第八百三十二章恩賞第1232章喜事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五百五十三章細作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1355章山民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1126章刑統第一千零六章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六百一十六章殺——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一千零八章第1359章後勤第1255章驚詫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1187章哼,女人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1226章取暖第九百二十九章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1185章王庭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1335章第一千零三章崩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1235章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惡日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1197章想法第四百三十八章試射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1255章驚詫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一千零八十章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1315章水師第一百三十章令人着迷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兩百八十二章寬慰驚喜第七百零九章第1232章喜事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1225章隱情第1146章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六章邕州衙內第八百六十七章鴻之舞金礦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1193章借住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1249章想法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九百六十四章第1335章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