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長江後浪推前浪

見狀,李二陛下微笑道:“愛卿不用謙虛,楊帆和你根本就是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不僅行事風格不同,長處亦不同,你不必妄自菲薄。”

“況且,楊帆性格浮躁,雖然有些才華,但想要趕得上你,還需要磨練心性。”

“走吧,剛纔朕已經讓人去請各位宰輔,咱們去政事堂聽聽各位宰相的看法,到時候朕再說自己的理解。”

聽到這話,岑文本不由一愣。

看來李二陛下很看好楊帆的這份計劃。

要知道政事堂是唐朝宰相議政之地,是協助皇帝統治全國的最高議事機構。

有資格參與政事堂會議者,唯有三省最高長官,即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的長官。

政事堂作爲除了皇帝的最高權力機構。

某種程度來說,能夠拿到政事堂去議的事,那都是關係到帝國國運的事。

當然,政事堂制度是這個時代最先進、最開明、最完善的制度,能夠保證帝國的政策不出現大問題。

不過,最讓岑文本驚訝的是,皇帝今日既然允許他參會,簡直是破天荒頭一回。

顯然,這是拿他當宰相接班人培養啊。

即使岑文本早已練就了一身榮辱不驚的本領,但此時也難免有些激動。

滿含感激的謝恩以後,岑文本緊跟着皇帝的步伐走出了甘露殿。

走進政事廳,這裡佈置古樸典雅,地上鋪的是上好的羊毛毯。

中間放着一張的圓桌案几,案几之上茶盞飄香。

圓桌周圍,幾位宰相輕聲交談,氣氛和諧輕鬆。

這幾人正是中書令房玄齡、尚書令長孫無忌、門下省魏徵……

幾人見到龍騰虎步而來的李二陛下以及其身後的岑文本,這份輕鬆轉成了訝然。

政事堂有政事堂的規矩。

雖然最後在政事堂形成的決議要經由皇帝批准,

但是一般情況下,皇帝是不會插手決議的形成過程的。

這是唐朝開明的制度,亦是皇帝對自己等人信任的表現。

因爲李二陛下很自負,他相信自己的宰相會在有利於帝國發展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決定。

而如今皇帝不僅來了,還帶來了岑文本,自然讓衆人有些詫異。

要知道,上一次皇帝帶人進來,還是楊帆那小子。

幾人紛紛猜測,岑文本看來要得到皇帝的重用了。

幾位宰相驚訝之餘,還是趕緊起身行禮。

“臣等見過陛下!”

見禮過後,房玄齡開口問道:“陛下,緊急招臣等前來,可是有什麼要事商議?”

按照制度,若無十萬火急之事,皇帝是不應該參加政事堂會議的。

最多隻能夠把決議的內容送給他們,在形成決議之後,再由中門省遞交給皇帝,最由皇帝審定。

若無異議,再發回門下省,頒行天下。

這也是爲什麼政事堂議政只有三高官官參加的原因。

這是三省的職責分工決定的。

三省之中,中書省出議案,門下省主審議,尚書省主奉行。

即是說中書省是代表皇帝制定大政方針政策;

門下省是審查政策是否可行的機關;

尚書省是執行監督政令的機關。

三權分立,門下省居其中,政令能否出臺、執行,關鍵在門下省。

當然,皇帝想要直接推行的又另說。

但以李二的驕傲,是很少繞過政事堂的。

李二陛下揮了揮手:“衆卿都坐下吧。”

而後示意身後的岑文本將楊帆的奏摺送了送來。

等到衆人坐下後,李二陛下這才說道:“這是楊帆送來的一份奏摺,朕覺得很好,所以帶來讓諸位宰相研究研究。”

房玄齡等人卻沒有人伸手去接岑文本遞過來的奏摺,只是齊齊的看向李二陛下。

岑文本頓時有點尷尬。

按照制度,他只是一箇中書舍人,是沒資格坐在這裡參與政事堂會議的。

可讓他來的是李二陛下,自己是自覺離開,還是遵照李冫陛下的意願留在這裡聽政?

兩難之下,岑文本只得看向李二陛下。

李二自然懂得幾位宰相的意思。

凡事都要有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

政事堂自然政事堂有的規矩,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隨便去破壞。

否則,成立政事堂的意義就沒有了。

但是李二陛下卻有自己的打算,他環視一眼,緩緩說道:“岑文本之能力、心性,想必諸位都有所瞭解,然則再是聰慧之人,也不可能生而知之,只要不斷的學習才能更進一步。”

“再者,朕與衆卿都開始老了,咱們又還能堅持幾年呢,如果不培養後起之秀,以後帝國誰能夠撐起來?”

“這樣,今日岑文本只是在旁邊聆聽,事後他若敢透露議事內容,朕定不饒恕,衆卿以爲如何”

房玄齡幾人互視了一眼,都不約而同的看向了岑文本,眼中滿是驚訝。

李二陛下的言外之意再清楚不過,這是要爲岑文本鋪路,讓他事先來政事堂跟幾位宰相學習。

一旦幾位宰相退居幕後,岑文本就可以直接接任。

尼妹,岑文本怎麼會如此得到皇帝的看重?

雖然皇帝發話了,長孫無忌幾人還是有些不爽。

畢竟他們都還沒有退休呢,就找人來等着接替他們,這不是膈應人嗎?

雖然李二說的也很對,沒人能生而知之,但現在就讓岑文本來這裡學習也太早了吧。

畢竟,按照他們的身體狀況,起碼還可以撐個三五年呢!

特別是長孫無忌,現在還屬於年富力強的年紀,更不想退。

若此例一開,下次李二會不會又帶其他人進來?

上次是楊帆,這次是岑文本……

如果誰都能來,那還要規矩幹什麼?

畢竟,議事是很有可能否定議案的,如果這裡有風聲傳出去,那不是自找麻煩嗎?

況且,這個奏摺可是涉及的楊帆的,那個棒槌可不管你是誰。

如果他的議案通過了還好,如果被否決了,一旦讓楊帆知道是誰否定了他的議案,還不得打上門來?

幾位宰相互視一眼,彼此都看出對方的忌憚和慎重。

房玄齡主管中書省,名義上是的岑文本的長官,自然不易發表意見。

長孫無忌是老狐狸,雖然態度上很明確,卻不願意公開得罪人。

因此,兩人都看見了魏徵,畢竟,這一位既不怕得罪人,連皇帝都經常不給面子,讓他說話最適合。

魏徵乾咳了一聲,擡了擡眼皮,看了一眼岑文本,聲音底沉的說道:“岑文本的能力,我們都有目共睹,以後成爲帝國之棟樑,那是遲早之事,只是有規矩才能成方圓,若是今日又破例,日後再有人以此爲題想要進入政事堂,我等該不該拒絕?”

說到這裡,魏徵偷偷瞧了皇帝一眼,卻見李二陛下臉如黑炭,這不由讓魏徵心裡發怵。

隨着年紀越來越大,魏徵這兩年也感覺到了自己身體的虛弱。

再加上上次楊帆的提醒,魏徵也算看透了一點。

正如楊帆所說,若真的一直這麼頂撞皇帝,一旦自己死了,自己的後代該怎麼辦?

正當長孫無忌高興之際,卻沒想到魏徵畫風一轉:“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正如陛下所說,微臣老了,也該培養接班人了,因此,對於岑文本聽政老臣沒有異議。”

聽到這話,李二終於偷偷鬆了一口氣,剛纔真想要跳起來一腳將這個專門跟自己作對的老貨踹死!

幸好這老貨識時務。

還真別說,近一年來這老貨倒是很少頂撞自己了,難道已經臣服於英明神武的英姿?

如果魏徵知道李二如此臭屁的想法,不知道會不會直接跳起指着他的鼻子大罵。

連老刺頭都同意了,房學林這個老好人自然沒有意見。

雖然長孫無忌有些鬱悶,如果也只能無奈同意。

吃力不討好的事兒長孫無忌可從來不會去做。

一旁的岑文本只是在一旁靜靜的聽着,面色如常。

並未因爲得到聽證的機會而欣喜若狂,只是衝着幾位宰相鞠了一躬,便又靜靜的坐下。

這般做派,不由讓李二欣慰的點了點頭,直接讚歎道:“文本榮辱不表於面,心如磐石堅韌,果然不負朕的期望,繼續努力!”

“謝陛下誇讚!”

對於岑文本的表現,房玄齡顯然很是看好,一張老臉笑了笑,不急不慢的說道:“帝國人才興盛,老臣真爲陛下高興,看來我等不用多久就可以退位讓賢了。”

聞言,長孫無忌心頭卻沒來由的一痛。

一代新人勝舊人,如同馬周、岑文本這等官員已經漸漸初露頭角距登上高位之日也不遠了。

就連楊帆、馬周這等後起之秀都開始得到重用。

可長孫家當初最傑出的子弟長孫衝,現在卻只能如同無根遊萍在江南苟延殘喘。

想到此兒,長孫無忌便暗自咬牙,一腔恨意升騰。

這一切都怪那可惡的楊帆!

見到衆人同意,李二陛下也保證道:“並非朕一意孤行,實乃是真迫不得已,楊帆的這個議案有些新穎,因此,朕希望有一些年輕的思想參與進來,朕這次讓各位愛卿爲難了,以後朕會注意。”

李二陛下也能明白幾人的顧慮。

若是任何人都能借由各種理由進入到政事堂,那麼怎麼能夠保證其至高地位。

一旦各方勢力都參與其中,堂堂帝國之中樞將會變成利益的角鬥場,這就背離了建立政事堂的初衷。

只不過李二甚爲看重岑文本,在他心裡,岑文本將來必然是中書令的不二人選,這才這麼維護。

最難得的是,魏徵這個老貨居然沒有駁自己的面子,這讓李二陛下有些難以置信。

看着老態龍鍾的魏徵,李二不禁猜想,難道這就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這也更加堅定李二培養新人的決心。

沒有了這個老貨找茬,生活要舒暢不少啊!

可看着魏徵顫顫巍巍連說話都費勁,李二心底又沒來由一陣悲涼。

不管怎樣,魏徵總是一心一意爲了帝國。

一瞬間,李二陛下對魏徵的看法有了改變。

可現在正事要緊,李二也沒有多說什麼,指了指桌上的奏摺:“還是由一人宣讀,其餘旁聽吧,這個奏摺只有一份,內容有些多。”

“朕就坐在這裡,大家看完之後,議一議其內容可行性,你們今日不必做決議,只需說說自己對這個議案的理解就行。”

這番話讓房玄齡幾人又是一驚,他們真不知道皇帝這是搞哪一齣。

如果不要做決議,讓他們來政事堂幹嘛?

若只是發表讀後感,那不如直接關在屋子裡談就行。

當然,這種話幾人絕對不會說出來。

一時間,整個政事堂只剩下了房玄齡的朗讀聲。

隨着內容在正在腦海中浮現,幾人面容漸漸凝重起來。

房玄齡每每讀到不理解之處,兩條花白的眉毛亦會微微皺起。

這人李世民驚訝不已。

房玄齡能夠成爲‘房謀杜斷’的房謀,自然是心思靈巧,見識極廣。

沒想到這樣的人居然也理解不了楊帆書寫的內容。

李世民有些好奇,楊帆的腦袋是怎麼長的,怎麼這麼多鬼主意?

長孫無忌冷哼一聲,對內容毫無興趣。

在他看來,楊帆那廝馬上就要被彈劾,即使把江南規劃的再好有什麼卵用。

況且,士農工商,商業是最底層的,楊帆這棒槌居然捧爲神聖,簡直是不可理喻。

居然把發展商業經濟當成富國之策,簡直是本末倒置,居然還有臉寫出來,甚至皇帝還將之拿到政事堂來議?

李二分明就是在偏袒楊帆。

曾幾何時,這份偏袒本是長孫衝所獨享的待遇,現如今全被楊帆那傢伙奪去了,真是可惡。

越想越氣,長孫無忌心裡愈發恨意滔天,暗暗咬牙道:“楊帆,給老子等着,明日看你如何被彈劾,一旦失寵,咱新賬老賬一一清算!”

房玄齡讀得很慢,似乎在一個字一個字的咀嚼着其中的含意,猜測其背後所可能隱藏的東西。

一個半時辰,房玄齡這纔讀完。

將奏摺遞給李二後,房玄齡臉上露出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慨。

長江後浪推前浪啊!

第三百七十章 女人心思第三百七十八章 會哭的孩子第一十六章 金丹換美酒,大賺?第六百八十九章部署第七百零二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五百三十七章準備反擊第四十二章 有人喜有人憂第四百九十一章憂心仲仲第三百零五章 軍人職業化的暢想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能的呻吟第四百五十二章打賭第四十九章 海內冤之第二百四十章給點顏色開染房第六百七十九章狡猾的魏王第一百章 又一大唐名將第五百七十章攻守同盟第六百五十章重騎顯威第七百二十八章密辛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劃第六十三章 逛青樓付款需用牛車拉第五百一十六章交好第三百八十五章揣摩試探第一百四十三章 受傷第八十七章 用古絕對打臉第四百九十九章曲轅犁第三百零三章 故意習難第七十九章 帝王命格第四百八十八章 偶遇才女第四十六章 便宜你了!第三百三十九章各方算計第四百四十七章搜身第三十三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百零七章 算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用等比數學坑人第三百五十四章人比人氣死人第七百五十二章絕對有問題第六百四十八章第二封血書的目的第六百九十一章各懷心思第三百零一章 算計第三百七十五章 如釋重負第七百七十九章威武之師第四百七十七章 資本力量第九十八章 不孝子?第三百四十二章一戰而定第九十八章 不孝子?第九十六章 沉重的責任第四百八十五章各方算計第一百九十二章讓姐夫打壞蛋第四百二十九章 拜訪第四十五章 武士道精神呢?第七百五十五章滾蛋第二百三十九章不嫌事大第一百四十一章 長孫無垢的疑慮第一百一十章 咱也當官了第三十五章 劃時代意義的手術第四百一十七章 辯機的糾纏第七百五十八章賠本買賣?第六百五十章重騎顯威第五十八章 軍制改革第三百四十章 有我無敵第二百零九章 朋友亦或君臣第五百一十四章 有時候示弱並不丟人第三百零五章 軍人職業化的暢想第四百七十九章討價還價第一百六十五章 和親之策第六十一章 一樣的帽子戴年第三百九十八章居然被人上門找碴第四百六十六章 準備滅口第六百一十九章踐行第四百四十九章誰都有自卑的時候第二百二十五章 憋屈第四百零三章 狡猾如猴第四十六章 擾傷第四百五十一章 針對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在何方?第二百二十七章自斷一臂第四百二十八章 謀劃第七百零七章收民心第六百七十章石見銀曠第三百四十三章除後患第三百三十二章 檢查第五百六十三章小可愛第四百一十四章 拜佛第二百五十六章 自己女人自己疼第三百七十二章 封賞的爭論第一百四十三章 受傷第四百五十三章談心第五百四十五章算計第四百二十二章 下馬威第五百六十二章突然的轉變第六百九十二章賤皮子第七百八十章三女臨盆第一百九十六章 爭搶人才第二百六十一章彈劾第三百七十章 女人心思第二百零九章 朋友亦或君臣第二百五十二章出氣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計第三百一十六章縫合術,胡扯?
第三百七十章 女人心思第三百七十八章 會哭的孩子第一十六章 金丹換美酒,大賺?第六百八十九章部署第七百零二章醉翁之意不在酒第四百二十五章 大張旗鼓第五百三十七章準備反擊第四十二章 有人喜有人憂第四百九十一章憂心仲仲第三百零五章 軍人職業化的暢想第三百五十八章 無能的呻吟第四百五十二章打賭第四十九章 海內冤之第二百四十章給點顏色開染房第六百七十九章狡猾的魏王第一百章 又一大唐名將第五百七十章攻守同盟第六百五十章重騎顯威第七百二十八章密辛第四百三十五章 謀劃第六十三章 逛青樓付款需用牛車拉第五百一十六章交好第三百八十五章揣摩試探第一百四十三章 受傷第八十七章 用古絕對打臉第四百九十九章曲轅犁第三百零三章 故意習難第七十九章 帝王命格第四百八十八章 偶遇才女第四十六章 便宜你了!第三百三十九章各方算計第四百四十七章搜身第三十三章 救,還是不救?第二百零七章 算計第一百八十七章 用等比數學坑人第三百五十四章人比人氣死人第七百五十二章絕對有問題第六百四十八章第二封血書的目的第六百九十一章各懷心思第三百零一章 算計第三百七十五章 如釋重負第七百七十九章威武之師第四百七十七章 資本力量第九十八章 不孝子?第三百四十二章一戰而定第九十八章 不孝子?第九十六章 沉重的責任第四百八十五章各方算計第一百九十二章讓姐夫打壞蛋第四百二十九章 拜訪第四十五章 武士道精神呢?第七百五十五章滾蛋第二百三十九章不嫌事大第一百四十一章 長孫無垢的疑慮第一百一十章 咱也當官了第三十五章 劃時代意義的手術第四百一十七章 辯機的糾纏第七百五十八章賠本買賣?第六百五十章重騎顯威第五十八章 軍制改革第三百四十章 有我無敵第二百零九章 朋友亦或君臣第五百一十四章 有時候示弱並不丟人第三百零五章 軍人職業化的暢想第四百七十九章討價還價第一百六十五章 和親之策第六十一章 一樣的帽子戴年第三百九十八章居然被人上門找碴第四百六十六章 準備滅口第六百一十九章踐行第四百四十九章誰都有自卑的時候第二百二十五章 憋屈第四百零三章 狡猾如猴第四十六章 擾傷第四百五十一章 針對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在何方?第二百二十七章自斷一臂第四百二十八章 謀劃第七百零七章收民心第六百七十章石見銀曠第三百四十三章除後患第三百三十二章 檢查第五百六十三章小可愛第四百一十四章 拜佛第二百五十六章 自己女人自己疼第三百七十二章 封賞的爭論第一百四十三章 受傷第四百五十三章談心第五百四十五章算計第四百二十二章 下馬威第五百六十二章突然的轉變第六百九十二章賤皮子第七百八十章三女臨盆第一百九十六章 爭搶人才第二百六十一章彈劾第三百七十章 女人心思第二百零九章 朋友亦或君臣第二百五十二章出氣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計第三百一十六章縫合術,胡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