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離別

秦王李世民消滅西秦軍,俘獲薛仁杲等人,而且唐軍增加了一萬多名精兵,並且五萬名男女使得大唐的人口增加了。唐高祖李淵得知次子李世民取得大勝,心情大好之下將劉文靜等人官復原職,犒賞三軍,連續兩次捷報,使得李淵信心倍增。

一家歡喜一家愁!

隨着逍遙王李逍遙率軍攻破瓦崗城之後,秦王李世民也率軍取得大勝,一時之間朝中大臣議論聲不絕於耳。朝中大臣將逍遙王、秦王兩對相對,稱讚的都是他們兩人的英雄事蹟,作爲太子李建成沒有人關注到,反而被朝中大臣議論,說他無能,一些大臣也是李建成的府中的幕僚,他聽聞秦王、逍遙王都取得大勝,使得龍顏大悅,於是悄悄地將朝中的消息傳遞給太子李建成。

此刻,太子李建成正在前往山西朔州,剿滅宋金剛、劉武周的勢力,只不過中途遭遇司竹盜賊祝山海作亂,自稱護鄉公,李建成率領桑顯和前往將其平定。雖然祝山海作亂之時,兵力只有一千,不足爲懼,仍然讓李建成頭疼不已,祝山海兵力較少根本就不敢與唐軍正面衝突,採取的方式都是唐軍追擊,他們就躲進深山之中,甚是難以找到,無奈之下只能將羣山圍困,地毯式的清掃纔將他們一一清除,仍然花費了兩個月之久的時間。

李建成率軍平定了祝山海的作亂,不過對於唐高祖李淵而言,只不過是小打小鬧,根本就不成氣候。李淵不僅沒有絲毫的褒獎,反而批評了李建成一頓,使得太子李建成心中鬱悶不已。不過,對於李建成而言,他們真正的目標仍然是宋金剛、劉武周,只不過路途遙遠,大半的時間花在趕路上,再說劉武周依附於突厥,不像西魏王李密、西秦王薛舉,他們兩人都是憑藉自身的力量與唐軍對抗,而劉武周進可攻退可守,實在不行,逃之夭夭,直接逃往於突厥的勢力範圍,爲此太子李建成絞盡腦汁,就是想要一舉殲滅宋金剛、劉武周的勢力。

“沒想到二弟、五弟如此厲害,看樣子本太子也要快點了!”太子李建成看着手中的情報,喃喃自語道:“本太子作爲他們的兄長,如果他們兩人都取得大勝,我卻失敗了,必定遭受父皇的嫌棄,認爲長子無能,可能就會廢黜我,直接在世民、逍遙兩人身上選擇,唉!……這個太子的位置實在是不好當!”

李元吉瞥見大哥李建成愁眉苦臉地,疑惑不解地出聲問道:“大哥,怎麼了?”

“三弟,你看了之後就明白了!”李建成嘆息一聲,將手中得來的情報遞給了李元吉,讓他自己看一遍。

李元吉好奇地接過李建成遞過來的情報,認真地看了一遍,沉聲道:“二哥、五弟兩人居然取得大勝,父皇龍顏大悅。大哥,這個消息是否屬實?爲何我等都未曾接到五弟大破西魏王李密,而且佔領了瓦崗寨,麾下猛將如雲,兵力大增,看樣子逍遙的實力遠遠超過我們所知道的!”

李建成唉聲嘆息一聲:“這個消息父皇一直未曾對外公佈,甭說我們兩人現在才知道,就算是世民想要知道這個捷報,也必須是朝中大臣傳遞給他,以我的猜測我們應該是最晚知道的。這個消息絕對真實可靠,不過逍遙的實力居然膨脹的如此迅速,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自小父皇、母后兩人對逍遙最是疼愛,我等兄弟中唯有他師從何人,學到了什麼都甚少知道,十年之後再次回府時,卻擁有舉世無敵的戰力,而且智謀等皆是上上之選。當年母后病危,逍遙憑藉一人之力扭轉乾坤使得母后轉危爲安,逍遙滿頭黑絲一夜變成銀白色,容顏依舊,卻無法讓他的頭髮變回原來的顏色,因此他與我們截然不同!”

“之後在府中沒有呆上多久,就再次消失不見,幾年後回來,身邊卻多了一些武藝超羣的人員,而且我偶然聽聞逍遙還有一支秘密的隊伍,就連父皇都不清楚具體情況。這些年來,逍遙甚少露面,沒想到一戰成名,使得朝野震盪,所有人都低估了逍遙王的實力,可是我卻從未低估他,但是現在才知道逍遙一直都在隱藏真實的實力,我還是低估了他的實力!”

李元吉沉思許久,他皺着眉頭,沉默不語。一直以來,他都與其他兄弟關係不好,尤其是李世民更是惡劣。至於李逍遙、李玄霸兩人,李元吉更是與他們甚少交流。因此,對於諸位兄弟的實力,他基本上都不知道怎麼回事,聽聞大哥李建成所言,李元吉才明白,五弟李逍遙纔是兄弟之間最可怕的,隱藏的非常深,沉聲道:“既然二哥、逍遙都取得大勝,此戰我們兩人也必須全力以赴,否則好不容易到手的兵權就會被父皇收走,手中無兵無卒的話,到時候我們的日子就不太好過了!”

李建成嘆息一聲:“我又何嘗不想全力以赴,只不過劉武周依附於突厥,若是他與突厥取得聯繫,到時候突厥發兵救援他的話,我等就會前功盡棄,此戰我等只能全力以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父皇就算龍顏大怒,仍然不會解除我倆的兵權!”

於是,太子李建成與李元吉兩人商議着面對着秦王李世民、逍遙王李逍遙給他帶來的巨大壓力,迫於無奈他們只能將行軍的速度加快許多,爭取早日抵達朔州。另一方面,經過一個月的休整,李逍遙率領的大軍牢牢地掌控着瓦崗的大權,現在上下所有人都衆志成城的歸附於李逍遙,成爲他管轄之地,以及秦瓊等人的傷勢痊癒的差不多,他知道可以再次出兵征戰四方了。

如今,李逍遙面臨着兩個問題,一個是這次發兵攻打的對象有兩個,洛陽城的王世充,還有坐鎮江都的宇文化及;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魏國將領仍然有幾個人不願意歸順李逍遙,其中就有武藝超羣的王君可,以及之前歸順李逍遙的謝映登,王君可一開始就不願意歸順,謝映登的心願已經達到,根本就不想再投身戰事,去意已決。

“諸位兄弟,你們都別說了,我去意已決!”謝映登望着秦瓊等人憂傷地神色,又將目光看向了李逍遙,躬身嘆息道:“少主,末將心知您是一位明主,只不過末將心灰意冷,如今心願已了,也該功成身退了,再說我本是一名道士,若不是看到隋朝暴政,絕不會輕易地踏入世俗。少主的身上,末將看見了希望,相信未來的大唐定然能夠繁榮昌盛,還請少主不要繼續挽留,末將誠心歸隱山林!”

шшш ☢тт kǎn ☢℃o

李逍遙見謝映登去意已決,也深知他心中的想法,無奈之下點點頭,道:“既然謝將軍去意已決,本王也不願多說什麼,只不過將軍你以後作何打算?”

謝映登聽聞李逍遙同意自己離開,意氣風發地笑道:“末將決心歸隱山林,出家爲道,我心願已了,也該回去了!”

謝映登,長州人氏,瓦崗五虎將之一。因善用銀槍,神射無敵,號稱神射將軍。他是東晉時謝安、謝玄、謝石的後裔,祖籍東晉陽夏,其曾祖父名謝哲、祖父謝冰。父親謝惠,平素樂善好施,但年至四十仍無子嗣,於是求拜於神靈。一日得一遊方道人指點,連攜夫人前往華山求祭,途中夜宿於一草廬之中,夜夢一神將貌似周倉,破門而入,要求二人蔘拜,驚醒後不見其人,但見窗外一片紅光升空而去,後夫婦大病,於是謝惠放棄華山之行,目到臨潼家中靜養。三個月後的一天早晨,謝夫人告訴謝惠昨夜夢見神人求宿,今覺身而有孕,謝惠喜出望外,將原先與夫人夜宿的草廬修建成供奉關聖帝君的道觀,虔誠禮拜,廣積菩德。隋文帝開皇十五年,謝惠宅莊,紅雲籠罩,異香飄浮,雲中一小童跳躍,如燈影,適時謝映登陣臨人世。

謝映登自幼聰明好學,誦讀經文過目不忘,十四歲中秀才,後習武,精於弓箭,熟讀兵書,十八歲時即文武兼備,遠近聞名,人稱“賽信陵”。隋煬帝荒淫無道,羣雄四起,時在朝任職的謝弘遂辭官出家修道,隱居於終南山,對謝映登影響很大。爲了保護一方平安,謝映登組織鄉民,奮力抵抗官兵對謝家莊的侵擾,從而惹怒了朝廷,遭受圍剿,謝映登組織鄉民多次打敗官兵的圍攻,輾轉來到到陝西河南山西交界的地方,很快對這一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隊伍不斷擴大,後來他率衆投靠瓦崗軍,被“封爲大魔國鎮殿將軍”。

翌年,李逍遙率領大軍攻破瓦崗,剿滅李密時,謝映登只有二十多歲。當初,謝映登自願加入秦瓊的陣營,也是看透了李密的陰險狡詐,看破紅塵往事,無心追求名利。另外一層原因,就是因爲李逍遙的身懷鬼谷門主的身份,謝映登師從終南山,恰巧玄真子在終南山上也有些名望,而謝映登也是聽聞李逍遙是玄真子的嫡傳弟子,因此他願意幫助這個師弟,而傳遞消息的人就是他的叔父謝弘。

謝映登信奉道教,玄真子在道教之中又有些名望,李逍遙是玄真子的嫡傳弟子,也是繼承玄真子衣鉢的人。謝弘得知逍遙王李逍遙是玄真子的門人之後,連忙寫信將這個消息傳給謝映登,咋聽之下,謝映登也愣住了,只因玄真子與謝弘、謝映登都有些交際,於是謝映登才願意效忠李逍遙。

謝映登在翟讓、李密的麾下成爲大將軍,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又經歷過翟讓、李密兩人的爭權奪利,使得他看破世間榮華富貴,悲歡離合。並且,他堅守道家無爲而治的教義,想到任何一位將軍功高震主就會被皇上猜忌,到時候落得慘死的下場,於是他在李逍遙佔領瓦崗城後,毅然決然地決定急流勇退,離開紅塵俗世,全身心的投入出家爲道。

只不過李逍遙不知道謝映登爲何願意幫助自己,就連秦瓊等人也不清楚,他們當初拉攏謝映登時,提到李逍遙的名諱時,謝映登不曾有過任何的猶豫就同意了,這將是一個謎團,留給他們。謝映登告別李逍遙以及諸位兄弟之後,就回到自己的府內將衣物整理一下,將大印交還給李逍遙,然後一人一馬的瀟灑自如地離開了瓦崗城,沒有任何的留戀。

衆人還未放下兄弟的離別之痛,接踵而至的又有一人出現在李逍遙的面前,他就是美髯公大刀王君可。李逍遙見他面如重棗,美髯垂胸,與歷史當中的關雲長有些相似,知道王君可此行來的目的,他唉聲嘆息一聲道:“謝將軍剛剛離開,難道王將軍,你還準備離開衆位兄弟嗎?”

王君可曾是綠林北路首領。英雄賈家樓結義後,便跟隨英雄會衆英雄反山東,取金堤後上了瓦崗寨。隋軍一打瓦崗山時,王宣曾刀劈來護兒,大戰魏文通。瓦崗山五虎上將,爲人仗義疏財,曾經收留過羅士信,並且與秦瓊交情深厚,秦瓊等人見他前來,不捨得望着王君可,因爲王君可此行就是向李逍遙辭行的,無論是誰都無法阻攔他的去意,縱然是秦瓊、羅士信等人親自出面勸說,都無用。

謝映登的離開使得衆人心裡蒙上了一層憂傷,如今看到王君可的身影,他們只能無奈地嘆息一聲,誰都不願再說話,沉默以對。王君可嘆息一聲道:“王爺,末將此行的目的相信您已經知曉,其實我早有離去的意思,只不過放不下衆位兄弟,現在他們都跟隨在王爺的身邊,末將知道也該走了!”

李逍遙見王君可兩眼無神,無精打采的模樣,知道一連發生的事情對他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唉聲嘆氣道:“王將軍,你去意已決,本王也不強留與你,不過大唐的大門永遠爲將軍敞開,只要將軍願意隨時都可成爲一軍之將,統帥大軍,這是本王的承諾!”

王君可感激地恭手道:“多謝王爺的賞識!”他又看了秦瓊等人一眼,熱淚盈眶地嘆道:“諸位兄弟,你們要保重,若有閒暇之日,就來我的五柳莊坐坐,到時候把酒言歡,一醉方休!王宣去也!”

秦瓊等人激動地呼喊道:“六哥!……”

王君可聽聞秦瓊等人呼喊聲中流露出來的不捨之情,他的身子顫抖了一下,然而他沒有任何的猶豫依然地大步流星的向前走着,他知道自己不能回頭,一旦回頭就再也不會有機會離開這個傷心之地了。現在王君可對於李密的忘恩負義,實在是傷透了他的心,對待名利也是心灰意冷,他不願意再捲入朝堂中的名利鬥爭,只想回到五柳莊做自己的員外爺,從此喪失志氣,只想着置辦產業,教育兒子繼承家當,也無心建功立業。

謝映登走了,王君可也走了,衆人在一天之內失去了兩位生死兄弟,他們曾經一起浴血奮戰過,曾經面對任何困難都昂首闊步地向前衝,度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正是因爲他們的團結使得瓦崗名聲越來越響,成爲反王之中實力最強,兵力最雄厚的勢力,如今在名利面前,他們都選擇了放棄,只留下聊聊十幾人,衆人的心中充滿着哀傷以及離別之苦,所有人的臉上都掛滿着淚水。

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120章 往事如煙第164章 途中遇伏第98章 邂詬(二)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185章 夢魘第31章 辭別第185章 夢魘第117章 藥王(二)第297章 東窗事發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89章 洛陽花會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177章 東征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4章 商議對策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63章 逍遙之怒第240章 一戰決生死(二)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54章 未雨綢繆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93章 再次相遇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97章 少夫人第258章 神秘人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150章 楊廣之死第270章 宣戰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88章 逍遙扇第45章 雄信惹禍第91章 邂詬(二)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5章 拜入名門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91章 邂詬(二)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119章 虯髯客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6章 鬼谷傳人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9章 途中救人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36章 結拜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44章 囑託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
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120章 往事如煙第164章 途中遇伏第98章 邂詬(二)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00章 再次相遇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185章 夢魘第31章 辭別第185章 夢魘第117章 藥王(二)第297章 東窗事發第290章 整頓宗教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272章 兵分六路第89章 洛陽花會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196章 大軍抵達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177章 東征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206章 淺水原之戰(一)第113章 有情人終成眷屬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4章 商議對策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63章 逍遙之怒第240章 一戰決生死(二)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54章 未雨綢繆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93章 再次相遇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97章 少夫人第258章 神秘人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165章 鐵血柔情第150章 楊廣之死第270章 宣戰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40章 一戰成名(三)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141章 棋差一招第88章 逍遙扇第45章 雄信惹禍第91章 邂詬(二)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5章 拜入名門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91章 邂詬(二)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119章 虯髯客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6章 鬼谷傳人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9章 途中救人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36章 結拜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44章 囑託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