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一統中原(一)

李逍遙率領大軍攻破城門,鳩佔鵲巢,城門上的帥旗全部換成李唐的,活捉羅藝,李逍遙沒有半點開心,整日愁眉苦臉的。他的心中一直擔心着伍天賜的安危,縱然李逍遙輸了一道真氣保住伍天賜的心脈,伍天賜仍然昏迷不醒,已經整整五天了,李逍遙每天都會親自前來爲伍天賜診治,在李逍遙的精心調理下,伍天賜的身體漸漸康復起來,一切就看伍天賜能不能熬過去。

至於姜鬆,那日兩人同樣使出‘回馬槍’,綠沉槍刺入伍天賜的身體,霸王槍刺穿了姜鬆的心臟,當場死亡。縱然是李逍遙都無力迴天,羅藝在得知姜鬆死去的消息,喪子之痛使得他一夜之間白頭,精神萎靡不振,心如死灰,呆滯的眼神喃喃的喊着姜鬆的名諱。

當初羅藝的幼子被單雄信斬殺,羅藝好不容易從傷痛中走出來,時隔多年,他再一次經歷喪子之痛,心中的傷痛迅速擊垮了他。李逍遙看着面露哀色,蒼白無力的羅藝,無奈地搖搖頭,他不可能放虎歸山留後患,羅藝的槍法不弱於其他將領,雖然沒有得到姜家槍法的真傳,卻也學得其一二,軍中威望甚大,李逍遙沒有想過留羅藝一命,直接了當地判處了羅藝斬首之刑。

此前濟陰有位李氏女子,自稱能通鬼道,能治療疾病,四方之人受其迷惑。李氏曾來到羅藝家裡,對羅藝的妻子孟氏說:“您有貴相,必定成爲天下之母。”孟氏讓她爲羅藝看相,又說:“您的富貴是因燕王而來,燕王的貴色將要顯揚。”

羅藝之妻相信她的話,也贊同羅藝謀反,因此羅藝纔會自立爲王。李逍遙聞之,一笑置之,譏笑道:“堂堂一軍之帥,居然受到妖言惑衆,起兵自立爲王。既然決定與大唐爲敵,就做好死的準備。”他又瞥了一眼羅藝,繼續道:“當年,羅將軍何其威風,以權徇私,帶領數千精兵千里奔襲追殺單氏兄弟,可曾想到今日你也會淪落本王的階下囚。如果不是你聽信讒言,自立爲王,又追殺單四哥,而且還派人暗殺單大莊主的話,今日本王興許留你一命!”

羅藝面如死灰,擡起頭呆滯的望着李逍遙,自嘲的笑道:“成王敗寇,逍遙王不必多言!罪臣自當難逃一死,罪臣有個不情之請,還望王爺能夠高擡貴手,赦免罪臣的家眷,死亦能瞑目。”

李逍遙沉思許久,微微點頭,道:“本王免除羅府上下一家老小死罪!”

羅藝聞之,激動地叩首道:“罪臣在此謝過王爺!”

於是,明日午時三刻,羅藝等一干人被李唐大軍押赴刑場,李逍遙親自監督,斬首示衆。一代驍勇善戰的大將結束了他的一生,羅藝之弟羅壽當時任都督,也被誅殺。李逍遙履行他對羅藝的承諾,沒有將羅府上下老小全部問斬,此行也得到幽州大軍將士的認可,紛紛歸順李唐。

《舊唐書》中記載道:“藝性桀黠,錯信妖言而爲叛,善始令終者,鮮矣!”

隋大業七年,王薄因兵役繁重,與同郡孟讓以長白山爲據點發動農民起義,自稱“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號召農民參加起義軍。活動在齊郡、濟北郡之間,山東農民紛紛響應。大業八年,起義軍擴大至數萬人,聲勢浩大,屯於泰山下。

由於麻痹輕敵,爲隋齊郡通守張須陀所敗。王薄率軍北渡黃河,又被張須陀追至臨邑擊敗。王薄被迫北上與孫宣雅、赫孝德等起義軍會合,衆達十餘萬人,再次南下回到章丘城。張須陀率兵兩萬增援章丘城,再次擊敗起義軍。此後,王薄率起義隊伍轉戰于山東中部地區。

公元619年,王薄在聊城自立爲王,他趁着天下大亂,衆王齊齊爭奪中原之際,安然享受了幾年,期間沒有其他反王將心思放到他身上,於是王薄安於享樂,後來李逍遙率領大軍接二連三的勝利,勢不可擋,王薄心知肚明自己的實力在衆多反王之中最弱,麾下並無能征善戰的大將,全部都是平民百姓。於是,他決定與竇建德結盟,王薄派遣使者前往河北卻聽聞李唐大軍將竇建德率領的大軍擊敗,被李逍遙活捉押送進京,又得知河北已經淪陷,使者匆忙趕回濟寧,將此事稟報於王薄,他聞之整個人都愣住了。

河北竇建德的大軍都被李逍遙擊敗,濟寧王王薄嚇得魂不附體,心中擔憂不已,他害怕李唐大軍攻打自己。此時,衆多反王攻打李唐的疆土,王薄也想派兵前去討伐,北平王羅藝派遣使者阻止王薄派兵前往,並且建議他留下大軍保護濟寧的安全,於是六神無主的王薄明面上同意了羅藝的意見,私下裡仍然派遣麾下的將領率軍攻打李唐,還未抵達,在半路上就已經被李唐大軍殺的丟盔棄甲,將領率領一部分人逃回濟寧。

羅藝被處斬後,伍天賜終於甦醒過來,只不過身體傷勢好轉一點,卻不能下牀。李逍遙看見自己的兄弟安然無恙,熱淚盈眶地看着伍天賜,伍天賜也是難言心中的感激之情。雖然他一直都是昏迷不醒,意識還是清醒的,伍天賜知道這幾天都是李逍遙親自爲他診治,伍天賜才能甦醒過來,李逍遙囑咐伍天賜好生休養。

次日,李逍遙便率領大軍前往山東濟寧,討伐濟寧王王薄。王薄聽聞李唐大軍前來討伐,嚇得全身哆嗦,衆人都慌了神。至於伍天賜仍然跟隨着大軍出發,他不願意留在平剛城休養,李逍遙見他堅定地神色,也就無奈地同意了,只不過李逍遙不允許伍天賜上陣殺敵,傷勢未好,必須要好好地休養,不然伍天賜以後能否上陣殺敵都成問題。

濟寧王王薄迫於無奈,決定獻城投降,李逍遙大軍在半路上就見到了王薄派遣而來的使者,直接將投降書交予李逍遙。於是,李逍遙接受了王薄的投降,大軍暢行無阻地達到濟寧,直接將山東濟寧收復了。濟寧王王薄出城迎接李逍遙的大軍,並且接受李唐的官職,成爲齊州總管。

王薄歸順於李唐,爲了向李淵表示自己的忠心,決定親自出面前往青、萊、密等州,勸說他們投降唐朝。李逍遙得知王薄迫切地表現自己,微微一笑,也就從濟寧將大軍撤出了。王薄在勸說他人投降這件事上立了功。

於是,李淵就派遣他跟隨唐朝宋州總管盛彥師率軍攻打須昌,向潭州徵調軍糧;潭州刺史李義滿因與王薄有矛盾,關閉糧倉不給軍糧。待須昌投降,盛彥師逮捕李義滿,將他關入齊州監獄,唐高祖下詔命令釋放李義滿,只不過長安城距離齊州較遠,朝中下達詔令的使者還沒到齊州,李義滿不堪受辱,忍受百姓的嘲弄,在獄中自殺身亡。

王薄班師回朝師,經過潭州,李義滿的侄子李武意認爲是王薄害死了自己的伯父,就派兵深夜偷襲捉住王薄並將他殺害。唐高祖李淵聽聞王薄被殺,臉面盡失,大怒之下派遣大軍圍剿李武意,李逍遙聞之微微一愣,他無奈地嘆息一聲:“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與此同時,整個華夏大地都在蔓延着戰爭。唐高祖李淵任命李逍遙爲天下兵馬大元帥,以一國之力與衆多反王對抗,將數十萬大軍全部拆分,想要一舉殲滅華夏大地的反王勢力,將羣雄割據的時代結束,迎來只有一個大唐王朝的時代。於是,李逍遙命令大軍全部出發,兵分多路進攻反王勢力,掀開全面大戰的局面。

杜伏威帶領三萬大軍前去河北剿滅鳳鳴王李子通;秦王李世民在李玄霸的跟隨下,親自率領三萬兵馬前去討伐南陽王朱燦、曹州宋義王孟海公;李靖、徐懋功兩人爲將率領五萬大軍抵禦突厥大軍的侵襲;秦瓊、程咬金、羅士信三人率領四萬餘人攻打相州白御王高談聖、兗州魯王徐圓朗等人。

其中,鳳鳴王李子通佔據着海陵自封爲楚王,他率領大軍渡過長江攻打沈法興,奪取京口。沈法興派遣他的僕射蔣元超抵抗李子通,雙方在庱亭交戰,蔣元超兵敗身亡,沈法興放棄毗陵,逃奔吳郡。於是,晉陵、丹陽、毗陵等郡都投降了李子通;李子通任命原沈法興的府掾李百藥爲內史侍郎、國子祭酒,主掌文書,尚書左丞殷芊爲太常卿,主掌禮樂,由此江南士人紛紛前來歸附於李子通。

杜伏威佔據着歷陽,後來歸順於李唐,李逍遙毫不介意他剛剛歸順,不懷疑他的忠心,直接任命他爲剿滅鳳鳴王李子通的大將,使得杜伏威對李逍遙唯命是從,忠心耿耿的爲大唐王朝盡心盡力。杜伏威派行臺左僕射輔公祏率領數千名士卒攻打李子通,任命將軍闞棱、王雄誕爲輔公祏的副將。

輔公祏渡過長江攻打丹陽,攻克丹陽後進軍駐紮在溧水,李子通率領數萬兵馬拒敵。輔公祏挑選了一千名精兵手持長刀作爲前鋒,又命一千人跟隨在後,他掃視了衆人,對這一千人斬釘截鐵地說道:“有退卻的,立即斬首。”

既然輔公祏是副將,他說出的話,自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來,他身先士卒,親自帶領剩餘的兵馬,又在這一千人的後面。李子通列方陣前進,輔公祏的前鋒部隊殊死戰鬥,輔公祏又以左右翼攻擊李子通的方陣,李子通兵敗逃跑,輔公祏追逐反而被李子通所敗,返回軍營,堅壁不出戰。

戰局難明,恰巧此時王雄誕向輔公祏勸諫道;“李子通沒有營寨壁壘,又滿足於小勝,我們乘他不加防備襲擊,可以打敗他。”輔公祏自認爲王雄誕紙上談兵,而且自己剛剛被李子通擊敗,認爲士氣大減,此時不應出兵爲由不予聽從。王雄誕憤怒至極,認爲輔公祏小瞧自己,於是他便帶領自己的幾百名士兵在夜晚襲擊李子通,乘風勢放火,李子通大敗,數千士卒投降王雄誕。李子通糧草食盡,於是放棄了江都,保守京口,於是江西地區全部歸屬杜伏威所有。

不久,李子通又向東逃往太湖,收拾散兵,得到二萬人,在吳郡襲擊沈法興,大敗沈法興。沈法興帶幾百個親隨放棄吳郡城逃走。李子通的兵力重新強盛起來,便將都城遷到餘杭,接收了沈法興的全部地盤,東到會稽,南至五嶺,西抵宣城,北達太湖,全爲其所有。

武德五年,即公元622年七月初八,杜伏威派遣部將王雄誕攻打李子通,雙方大戰於蘇州,李子通被擊退,便率領精兵防守獨松嶺,王雄誕派其部將陳當率兵一千人出其不意,乘高據險,視線的錯覺,虛張聲勢,白天命士兵一人舉着兩張旗幟,夜裡命人在樹幹上縛扎炬火,遍佈於整個山澤之間。

李子通不明所以,以爲李唐援軍抵達了,甚是恐懼,決定燒營而逃,退保餘杭,王雄誕進軍包圍餘杭城。走投無路之下,李子通力逼得不已,派遣使者向杜伏威請求投降,杜伏威接受了他的投降,將他和左僕射樂伯通一起押送長安。

唐高祖李淵不但未治李子通的罪,還賜予宅第一所、田地五頃,賞賜錢物頗多。杜伏威率領大軍擊敗了鳳鳴王李子通,被李淵下詔入朝,留在長安,任命爲太子太保,仍兼任行臺尚書令。只不過李子通心中憤憤不平,心裡非常的不甘心,他就私下找到樂伯通,勸說道:“杜伏威已來長安,江東尚未安定,我們回去收拾舊部,可以立大功。”

於是,他們一同逃跑,抵到藍田關時,被官吏抓獲,均被處死。杜伏威取得首勝,得到李淵的嘉獎,而且側面的證明李逍遙制定的計劃的確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於是,朝堂中再無任何人敢議論李逍遙的不是,唐高祖李淵看着自己的疆土不斷地擴大,捷報頻傳,笑得都合不攏嘴,他知道大唐一統天下之日不遠矣,到時候大唐帝國將正式號令天下。

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107章 紅拂第25章 平定叛亂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63章 逍遙之怒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44章 囑託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58章 神秘人第95章 透露身份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14章 商議對策第88章 逍遙扇第61章 鐵匠借錢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5章 拜入名門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128章 亂鬥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46章 百里追殺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105章 少夫人第89章 洛陽花會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263章 袁天罡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20章 玄感反隋第45章 雄信惹禍第20章 玄感反隋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250章 均田制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15章 蒞臨太原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57章 混世魔王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107章 紅拂第22章 三軍會師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41章 單氏雙雄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133章 曉之行動(一)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第36章 結拜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94章 進退兩難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2章 取名李曉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6章 鬼谷傳人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124章 各奔東西(一)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162章 被迫歸降
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107章 紅拂第25章 平定叛亂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122章 心悅誠服(一)第216章 困獸猶鬥(五)第63章 逍遙之怒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44章 囑託第289章 阻父滅佛第258章 神秘人第95章 透露身份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49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156章 太原起兵(六)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14章 商議對策第88章 逍遙扇第61章 鐵匠借錢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5章 拜入名門第103章 李代桃僵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128章 亂鬥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46章 百里追殺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105章 少夫人第89章 洛陽花會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263章 袁天罡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20章 玄感反隋第45章 雄信惹禍第20章 玄感反隋第178章 兵發瓦崗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94章 兵權在手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250章 均田制第155章 太原起兵(五)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68章 逍遙王府第15章 蒞臨太原第306章 玄武門之變(五)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57章 混世魔王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59章 昏迷不醒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107章 紅拂第22章 三軍會師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41章 單氏雙雄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133章 曉之行動(一)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第36章 結拜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94章 進退兩難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139章 夜襲敵營第2章 取名李曉第243章 一統中原(三)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6章 鬼谷傳人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124章 各奔東西(一)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162章 被迫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