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一下兩個國家級項目

江城市新任書記第一次召開常委會,大家自然知道,不管是臨時常委會還是例行常委會,新官上任總是要燒幾把火的,人事調整必不可少,只是不知道倒黴的是誰?

很多人都在關注着那一間會議室裡面的動態,有些人總是這樣樂此不疲的想要最先知道一些事情,其目的就是爲了顯示一下自己有多麼大的能耐。

不過常委會的內容基本上都是開完之後沒有多久就變成了滿大街都知道的消息,畢竟有很多的事情想要瞞是瞞不住的,而且常委那麼多丟人,誰知道是誰說的?

這個也就成爲了一個慣例,那就是常委會的消息即便是傳出去也不會追究誰的錯誤,反正他們定下來的事情,早幾天讓這些人知道,也讓他們早點有安心工作的心思。

會議還在繼續,而此刻的會議已經進入了一個白熱化的過程,李天舒不斷的刺激着一衆常委的神經,短短的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李天舒已經先後調整了財政局和江北區的主要領導班子。

而且調整的理由都是非常的充分的,現在的江城就是一個嚴打時期的江城,嚴打的不是那些社會閒散人員,而是貪官污吏,整個江城的朗朗乾坤是不是真的要到了?

這些還不得而知,不過反監局的成立,已經給這些常委們一個信號,那就是李天舒的到來對於整個反腐監察的力度肯定是不斷的加大的。

李天舒這一次以身作則的意思就是要讓大家心服口服,一個堂堂市委書記都已經接受別人的調查了,你們還有什麼不能夠接受調查的呢?

其實李天舒公開的東西僅僅是一小部分的東西,畢竟要是真正公開的話,會引起很多軒然大波的,這個也不適合在公開。

但是李天舒作爲市委書記,他的內心是清楚的,他根本不需要去貪污或者幹什麼,他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量,這些金錢需要用在很多關鍵的地方。

李天舒環顧了一下衆位常委,然後道:“下面我們主要談一談江城的發展,咱們這些人說什麼大力度懲治腐敗什麼的,我覺得都是次要的,你在腐敗這個錢能夠轉換成老百姓的錢麼?不能,不僅不能,還只能給老百姓心中添堵,讓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糟糕,只有一樣纔是老百姓認可的,那就是帶着他們過上好日子……”

市委副書記鄭國均點點頭道:“書記說的話是根本啊,咱們說的天花亂墜,查處成百上千個腐敗分子又如何?查處的越多,老百姓罵的就越厲害。我之前在下面暗訪調研的時候,我就聽到老百姓罵當官的,說我們是什麼?吸血鬼……”

蔡曉明道:“說道這個問題,我作爲組織部門的一把手,我也有些羞愧之心,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不強導致了差異化很大,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爲還是需要有完整的制度去壓縮。書記剛纔成立的反監局我認爲就是一個很好的限制措施……”

李天舒道:“蔡部長說的話不錯,幹部的整體素質不強是導致人民風評不好的一個主要原因,反監局的作用肯定是會有的。但是如何發揮出反監局的監察作用,這個需要看的不是我,而是金山同志和曉明同志。”

李天舒的話說的已經很直白了,意思就是反監局能不能起到作用,關鍵看你們這兩個常委到底狠得下心狠不下心,如果狠不下心的話,李天舒不介意換換人。

如果真的只是走走形式,喊喊口號的話,李天舒何必花這麼大的代價重新組建一個部門呢?又不是沒事吃飽了撐的。

常務副市長羅東道:“書記,政府發展經濟是使命,是責任,也是義務。作爲將城市人民政府中的一員,江城的發展我們有着責無旁貸的責任……”

李天舒道:“羅副市長的熱情我是看得到的,未來經濟的發展也需要羅副市長鼎力相助,需要咱們每一位常委的鼎力相助,不是說市委這邊對於發展經濟就沒有責任的,我認爲只要是咱們政府的人員,不管你是幹哪一個部門的,你都有義務帶着咱們江城市的人民去發家致富,去追求幸福的生活。”

其實衆人也都知道,李天舒說了這麼多的鋪墊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了,知道李天舒的人現在基本上都是瞭解李天舒的性格了,這哥們說話三彎兩繞之後,總是要語出驚人一下。

衆人一陣大談如何發展江城市,李天舒也是滿意的點點頭,雖然有些人說話有些假大空,但是至少比什麼都沒有想,什麼都說不出來的要強很多吧?

李天舒也知道,想要真正的發展經濟的話,靠這些人的用處不是沒有,但是用處肯定不是很大,如果說他們能夠發展江城的話,那也是江城人民自己在發展。

政府很多時候都是統籌規劃一下,弄出一個形象工程,比如建設一個經濟園區,或者建設一座地標建築,又比如說發展一下交通什麼的。

任何官員到了一個地方,總能夠做出一些東西出來,不管是爲了什麼。當然了,絕大多數人爲的就是政績,還有一部分人也是爲的老百姓真正的過上好日子。

李天舒在大家討論結束之後道:“我有兩個想法,大家看看到底可行不可行,如果可行的話,那麼咱們趁着今天大家都在的情況下,把它就定下來,作爲咱們江城市未來發展的一個基石。大家覺得如何?”

李天舒雖然是在和這些人商討,不過衆人當然知道李天舒已經形成了對江城市發展的一個規劃,這個時候要是忤逆了李天舒的意思,那不是直接就和李天舒翻臉麼?

即便是李天舒不計較,這個時候其他人也不敢啊。羅東現在發現,鄭國均在市長的競爭中並沒有太多的領先,而且鄭國均好像有些無精打采的樣子。

羅東站出來道:“書記,我認爲咱們江城市一定有了新的發展路子了,之前的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而且受到了這一次百年不遇的洪水衝擊,江城市急需注入一針強心劑,這樣才能夠讓咱們的羣衆燃起希望,才能夠讓我們的江城燃起希望……”

羅東慷慨陳詞,仿若現在他已經是市委書記一般,不過羅東的發言其實也是有一些道理的。李天舒點點頭道:“羅副市長你先坐下,剛纔羅副市長的一番簡短髮言透入出咱們在座這些人的一個心態啊,以前有人說窮則思變,現在我看我們也到了這個時候了。有人會說,我們江城市窮嗎?比起什麼什麼地方要好多了,但是我要說的是,我們的目標不要放在國內,我們要放眼全世界,爲什麼我們華夏就要比美國人窮麼?”

副市長左青道:“書記的這個觀點我是絕對支持的,在咱們古代的時候那個時候萬朝來貢,何等的意氣風發。可是現在很多的官員以能夠和外國人說話爲榮,感覺是一件很驕傲的事情,人家是越活越進步,而我發現我們有很多人越活越回去了……”

左青並沒有點名,不過常委中有些人的臉色微微一變,左青並沒有單獨針對某一個人,而是針對某一種現象。

鄭國均自然覺得左青有些針對他的意思了,之前李天舒沒有來的時候,鄭國均有一張照片被記者拍了下來。

當時的情況就是鄭國均和一個外國的記者在那邊聊天,可是這個記者拍的那張照片真的是絕了,看上去竟然是鄭國均在拍那個人的馬屁一樣。

其實鄭國均當時並沒有真正的這樣,只不過那一會說到一個什麼問題的時候就這麼的笑了笑,不過鄭國均的笑容被派下來的那一瞬間,看上去有些猥瑣。

當然了,這個問題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很多人看完這張照片也是注意了自己的形象,不能夠把外國人當爹當媽的。

鄭國均臉色有些難看,畢竟這件事情對於他來說本身就不是一件什麼光彩的事情,李天舒也不知道其中的情況,畢竟來到江城市才這麼一點時間。

鄭國均覺得左青是當面揭短,沉聲道:“很多同志在其位不謀其政,整天關注一些小事情,不管對外國人的態度如何,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讓他們不要詆譭我們,讓他們能夠爲我們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而不是一味的強硬,即便是在外交層面上,也是這樣。”

李天舒點點頭道:“外國的投資商,我的態度是投資者必須要有一個投資者的樣子,他們過來不是來做慈善事業的,而是過來賺錢的。一個過來賺錢的人,我們還要給他們各種優惠政策,而且很多的政策都是國內的企業家不曾擁有的,外資難道就比我們本民族的產業要強麼?所以在民族產業發展的問題上,我認爲我們首先應該支持的是民族產業,而不是外來資本。”

其實很多官員都知道,但是在實際*作的時候,他們並不這麼想,爲什麼?因爲他們覺得外國人的投資力度大,而且他們的產業要成熟很多,出政績出的快。

一個官員在一個地方在任一般都是三到五年的時間,支持民族產業大家都知道,可是政績呢?那些人拿着一些大投資,靠着這些政績就上去了,而那些所謂的支持民族產業的人呢?

那些人很多都被套住,甚至有一些政府出面擔保,到時候缺竹籃打水一場空,這裡面互相之間的關係非常的重要的,李天舒指的民族產業是那種真正的產業,而不是空談。

左青道:“民族產業的發展肯定是要支持的,外來資本我們也要吸納,但是我們的態度我覺得應該要適中,而不是一味的偏袒!”

左青這麼說,其實他真的就是這麼想的麼?自然不是,左青能夠爬上這個位置自然也是有其獨到之處的,左青仔細研究過李天舒的發展思路。

在對待這些問題上,李天舒的態度是非常的明確的,其實這個還要感謝左青有一個朋友以前也在恆樑市幹過工作,才說起這件事情的。

沒有想到現在竟然有了效果了,李天舒笑着看了看左青,他覺得左青和自己的想法有些類似。

李天舒道:“好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現在就不討論了,記住一句話就行,任何資本進入江城,首先他肯定是過來賺錢的。江城的資源這麼多,我們政府要做的是,是儘量爲這些企業服務好,不過非合理的要求,我的要求是不縱容,願意真心實意投資的我們歡迎。在這個過程中,吃喝風一定要遏制!”

衆位常委覺得這個新來的市委書記好像在很多事情上面的要求非常的嚴格,嚴格的有些讓人瞠目結舌。

李天舒繼續道:“剛纔說了這麼多,下面我們來說一說具體的,我們不要指望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別人身上,我們自身也要努力……”

“江城的發展,不僅僅要依靠的是某一個人,而是要依靠一個整體。下面我來說一說我的思路,之前省委楊書記找我談話的時候,我也已經跟楊書記稍微的彙報一下情況……”

“我打算在江城市建設一個全國性的物流中心和高新技術園區,兩個都是國家級的標準……”

李天舒的一席話讓在座的常委都是非常的動容,兩個國家級的項目啊,姑且不論別的,這個國家能夠一下子給江城市批兩個大項目麼?

要知道,國家級項目的財政撥款是非常的多的,不過大家雖然都知道,可是關鍵的一個問題是什麼?那就是要批的下來呢,如果你批不下來的話,你說什麼不都是白扯麼?

李天舒新官上任,一開始大家以爲他燒兩把火就算了,可是沒有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現在這位新上任的書記竟然要建設國家級的經濟園區,還要建設國家級的物流中心。

ps:月底了,求朵鮮花……

第896章 二癩子石寶第992章 父親的責任第828章 華國中第362章 偶遇華立民第282章 形勢明朗第1020章 一句話引發的衝突第652章 廖博超的小心思第905章 要行動第826章 錢明博的明確態度第848章 祁傑的心理變化第226章 黃宇光的堅決第733章 李天舒請客(上)第534章 胡楠楠第99章 李天舒想老婆了第581章 格局不在這裡第463章 截留資金問題第306章 要走了第550章 閃婚第92章 黃芸芸的心思第1251章 鬱悶的羅明輝第102章 成功第1257章 對話張同堯(上)第884章 圍攻之勢第614章 省委報道第76章 病,我先給治了第1118章 明爭暗鬥(五)第813章 都有一些收穫第998章 家長會(四)第1143章 劉洪亮進京(五)第1083章 買車風波(八)第853章 中紀委的電話來了第666章 成立籌備辦公室第973章 元宵晚會(二)第263章 同心協力第929章 陳婉茹的反擊第215章 交談與部署第981章 微服私訪(二)第1071章 準備工作(一)第1212章 沉浮(十三)第778章 省紀委有點越權第883章 爭風吃醋?第319章 王玲玲家的情況第448章 結束歐洲之行第486章 李天舒的改革思路第40章 又來一個省委常委第506章 四兄弟談心第971章 李天舒的想法(下)第497章 臨時起意第476章 首長到來第619章 秘書先定下來第332章 越鬧越大第408章 辦公室的奢華第183章 開房了第291章 華立剛的第一次常委會(下)第978章 錢明博的態度第813章 都有一些收穫第1012章 校車事件(七)第811章 明爭暗鬥第555章 華老的對策第214章 常委會(下)第330章 區別對待第139章 中組部的培養機制!第1196章 李天雨的緣分(十一)第400章 身份暴露第806章 局長免職再說第172章 車牌與談話第154章 去中央黨校培訓班?第655章 楊珊和李天舒第570章 對話華立民第793章 張玉龍的反擊第761章 到處拉投資第1196章 李天雨的緣分(十一)第224章 投資團第442章 施佩茨到來第239章 再臨東海(上)第656章 李天舒的發展思路第1252章 證據第802章 柳玫第855章 黃雀在後第245章 定親(上)第844章 羣體事件的苗頭第1000章 教育部報道(上)第289章 華立剛的第一次常委會(上)第406章 恆樑縣的現狀第1011章 校車事件(六)第1003章 李天舒的分管工作第640章 收網行動第46章 心驚的省委書記第838章 江城鋼鐵廠的未來(上)第376章 問題解決第1088章 各有所思(上)第783章 又多了一個常委的名額第3章 李家危機第172章 車牌與談話第337章 山泉軋鋼廠第846章 行動開始了第1200章 沉浮(一)第963章 親自考覈(下)第934章 又遇老熟人第1144章 劉洪亮進京(六)
第896章 二癩子石寶第992章 父親的責任第828章 華國中第362章 偶遇華立民第282章 形勢明朗第1020章 一句話引發的衝突第652章 廖博超的小心思第905章 要行動第826章 錢明博的明確態度第848章 祁傑的心理變化第226章 黃宇光的堅決第733章 李天舒請客(上)第534章 胡楠楠第99章 李天舒想老婆了第581章 格局不在這裡第463章 截留資金問題第306章 要走了第550章 閃婚第92章 黃芸芸的心思第1251章 鬱悶的羅明輝第102章 成功第1257章 對話張同堯(上)第884章 圍攻之勢第614章 省委報道第76章 病,我先給治了第1118章 明爭暗鬥(五)第813章 都有一些收穫第998章 家長會(四)第1143章 劉洪亮進京(五)第1083章 買車風波(八)第853章 中紀委的電話來了第666章 成立籌備辦公室第973章 元宵晚會(二)第263章 同心協力第929章 陳婉茹的反擊第215章 交談與部署第981章 微服私訪(二)第1071章 準備工作(一)第1212章 沉浮(十三)第778章 省紀委有點越權第883章 爭風吃醋?第319章 王玲玲家的情況第448章 結束歐洲之行第486章 李天舒的改革思路第40章 又來一個省委常委第506章 四兄弟談心第971章 李天舒的想法(下)第497章 臨時起意第476章 首長到來第619章 秘書先定下來第332章 越鬧越大第408章 辦公室的奢華第183章 開房了第291章 華立剛的第一次常委會(下)第978章 錢明博的態度第813章 都有一些收穫第1012章 校車事件(七)第811章 明爭暗鬥第555章 華老的對策第214章 常委會(下)第330章 區別對待第139章 中組部的培養機制!第1196章 李天雨的緣分(十一)第400章 身份暴露第806章 局長免職再說第172章 車牌與談話第154章 去中央黨校培訓班?第655章 楊珊和李天舒第570章 對話華立民第793章 張玉龍的反擊第761章 到處拉投資第1196章 李天雨的緣分(十一)第224章 投資團第442章 施佩茨到來第239章 再臨東海(上)第656章 李天舒的發展思路第1252章 證據第802章 柳玫第855章 黃雀在後第245章 定親(上)第844章 羣體事件的苗頭第1000章 教育部報道(上)第289章 華立剛的第一次常委會(上)第406章 恆樑縣的現狀第1011章 校車事件(六)第1003章 李天舒的分管工作第640章 收網行動第46章 心驚的省委書記第838章 江城鋼鐵廠的未來(上)第376章 問題解決第1088章 各有所思(上)第783章 又多了一個常委的名額第3章 李家危機第172章 車牌與談話第337章 山泉軋鋼廠第846章 行動開始了第1200章 沉浮(一)第963章 親自考覈(下)第934章 又遇老熟人第1144章 劉洪亮進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