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安王溫良恭謙,宅心仁厚,實乃朕心中不二人選。”在衆人的等待中,清平帝緩緩開口,微笑着說道。
趙雲安聞言,頓時就怔在了那裡,愕然望向了清平帝,他覺得自己是不是聽錯了,父皇竟然讓他去五臺山待上一年!
如果擱在以往,趙雲安肯定會欣然前往,可是現在正是他擴充實力與趙雲博一較高低的關鍵時刻,他這麼一走的話,豈不是前功盡棄,這一個多月來所做的努力全都化爲了泡影,天曉得一年後趙雲博的勢力會變得有多強大。
趙雲博聞言先是一怔,隨後看向了太子,心中不由得鬆了一口氣,看來清平帝爲了維護太子,已經開始對趙雲安下手了。
清平帝的這個出人意料的決定雖然使得趙雲安和趙雲博吃了一驚,但是卻令現場的人們剎那間就看清了京城裡的局勢:看來太子和安王之間有隙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雖說趙雲安是清平帝最喜歡的皇子,但畢竟事關大順的江山社稷,清平帝還是選擇了支持太子,進而將趙雲安打入了“冷宮”。
隨着清平帝的那句話,現場的局勢頓時變得詭異了起來,不僅驚愕的趙雲安沒有向清平帝謝恩,而且在座的人們也沒有恭賀趙雲安能代清平帝去五臺山,誰會在這個時候去觸趙雲安的黴頭,氣氛隨即變得有些壓抑。
“四哥,你去五臺山要不要剃光頭呀?”正當現場鴉雀無聲的時候,一個嬌笑聲響了起來,坐在公主中間站起了一個嬌俏的身影,趙玉蘭笑盈盈地望着發呆的趙雲安。
“你四哥此番前去代表的是官家,自然是帶髮修行了。”聽聞此言,婉怡皇后笑了起來,看了一眼趙雲安,向趙玉蘭說道。
“兒臣謝過父皇,能代父皇去五臺山,是兒臣天大的福氣,兒臣一定盡心禮佛,爲我大順祈福。”經由趙玉蘭這麼一打岔,愕然的趙雲安頓時回過神來,穩定了一下心神後,起身走到清平帝的面前,衝着他一拱手,沉聲說道。
“安王心繫大順,朕頗爲欣慰。”清平帝微笑着向趙玉安點了一下頭,不動聲色地說道,“此事事不宜遲,你準備一下,三天後啓程。”
“兒臣遵旨。”趙雲安想不到清平帝竟然讓他如此快離開京城,怔了一下後,一咬牙,衝着清平帝一拱手,沉聲說道,心中不由得有些發酸,他就不明白了,清平帝爲何要這麼對待他,簡直就是當衆給他難堪。
現場衆人默默地看着眼前的這一幕,清平帝如此果決地將趙雲安趕出京城,難道這意味着安王從此以後就要失去皇寵了嗎?
“太子,你屆時替朕送安王一程。”清平帝隨後轉向了太子,微笑着說道。
“兒臣知道。”太子衝着清平帝一拱手,答應了下來。
賞月晚宴結束後,趙雲安若無其事地和一羣人走了,譚縱知道他的心情不好,原本想追上去與趙雲安聊聊,可是卻被趙玉昭給喊住了。
趙玉昭送譚縱出紫禁城,兩人饒有興致地聊着今晚的龍燈,很顯然那些燈泡將全場的人都給鎮住了,後面遠遠地跟着一羣侍衛、宮女和太。
“譚大哥,父皇一向是最疼愛四哥的,他怎麼能讓四哥去五臺山一年?”走到一個僻靜的地方時,趙玉昭忽然開口,低聲問向譚縱,她對今天晚上發生的事情是怎麼看怎麼不明白。
“官家這樣做,一定有這樣做的道理。”譚縱雖然知道事情的內幕,但總不能告訴趙玉昭清平帝這是想給趙雲安一個歷練,並且解除太子對趙雲安的心結,於是衝着趙玉昭微微一笑,輕聲安慰着她。
“話雖如此,可是四哥從來也沒有受過這樣的委屈。”趙玉昭聞言,心中還是有些擔心,於是向譚縱說道,“要不這樣,咱們明天去安王府看他。”
“去是要去,不過不是明天。”譚縱想了想,笑着說道,“這幾天去看安王的人絕對多,我看不如在大後天吧,那個時候估計人少。”
“好,那就大後天的晚上。”趙玉昭點了點頭,自從和譚縱在一起後,不知不覺間她就什麼都聽譚縱了的。
譚縱聞言笑了笑,繼續和趙玉昭談笑着向前走去,他可以肯定趙雲安在這三天裡一定會閉門謝客,之所以找了一個人多的理由推遲去見趙雲安,是想讓趙雲安這三天裡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前一段時間裡發生的事情,這樣一來的話,當他將清平帝託自己給趙雲安的那本《三國策》給趙雲安時,趙雲安才能真正地從中體驗到寶貴的人生經驗。
第二天早朝結束的時候,清平帝讓太監宣讀了一份關於譚縱的聖旨,由於譚縱在杖斃畢時節一事上處置失當,因此責令他在京畿皇莊面壁思過。
換話來說,譚縱被清平帝給幽禁了,如果沒有清平帝的旨意,他無法離開京畿皇莊半步。
聖旨裡只說了對譚縱的懲罰,至於譚縱在江南立下的那些功勞則隻字未提,令滿朝文武大爲意外,再怎麼說譚縱在江南也是有功的,單憑一個處置失當就抹殺了他的那些功勞,也確實是有些不公平。
不公平是不公平,不過官家所下的聖旨誰敢質疑,聯想到昨天晚上趙雲安被趕出京城,那些朝廷的大員們不由得猜測清平帝這是要對趙雲安下狠手,將他在外部的唯一一個忠實助力給剷除了,以絕了他東山再起的心思:既然連譚縱都被清平帝揮淚斬馬謖給廢了,那麼就別提其他人了,誰要是再敢跟譚縱走的近的話,那麼就是純粹找死。
根據宮裡面傳來的消息,清平帝之所以將譚縱幽禁起來,是因爲清平帝對譚縱十分器重,希望他能借此事靜下心來,專心爲朝廷效力,言外之意就是與趙雲安劃清關係,至於幽禁譚縱的地方選擇京畿皇莊,則是因爲趙玉昭在那裡,從側面印證了清平帝對譚縱有着很高的期望。
當宣旨的太監宣讀完對譚縱懲處的旨意後,又拿出了另外一道聖旨大聲宣讀了起來,結果同樣令人大感意外,清平帝準備委任遊洪昇爲欽差大臣,去江南對揚州和蘇州一事的有功人員進行嘉獎。
遊洪昇就恭立在金鑾殿殿外的走廊裡,他今天早朝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就被人通知到殿外候着,心中七上八下的,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情。
好不容易捱到退朝的時候,正當遊洪昇以爲沒事兒的時候,猛然聽到了譚縱被幽禁的聖旨,眼前頓時就是一黑,身體晃了幾晃後差點摔倒在地上。
黨爭!譚縱牽涉到了太子和安王的黨爭裡了,而官家爲了維護太子不僅將安王給“逐”出了京城,而且連譚縱這個安王的密友也不放過,譚縱要是倒了的話,那麼他又該何去何從呢?他好不容易有了現今這麼一個大好的局面,難道就要這麼失去了?
正當遊洪昇滿頭大汗地站在那裡,腦子裡一片空白的時候,猛然間聽見了第二道聖旨,整個人頓時傻了,他還以爲自己聽錯了,直到宣旨的太監喊他上殿前去謝恩,他這才反應了過來,擦乾了額頭上的汗水,又整理了一下朝袍,稀裡糊塗地就上了大殿,迷迷糊糊地接過了聖旨。
直到退朝後被一些官員圍起來祝賀,腦子裡嗡嗡作響的遊洪昇這才反應了過來,自己竟然成了去江南的欽差大臣,這也意味着譚縱並沒有從清平帝那裡失勢:很顯然,朝廷裡能當欽差大臣的官員多了去了,怎麼也輪不上他這麼一個閒職的翰林侍讀,而他能成爲欽差大臣的原因很簡單,因爲他是譚縱的人。
當第二道聖旨宣讀以後,朝堂上的人們頓時就明白了過來,清平帝在找尋一種平衡來維護譚縱的利益,也就是說譚縱吃點苦頭只是暫時的。
直到拿着聖旨回到驛館,遊洪昇還覺得自己是在做夢,結識譚縱短短兩三個月,他就從一個撲街的候補官員一躍成爲了官家欽定的欽差大臣,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擱在以往他想都不敢想。
說來也湊巧,宮裡面給譚縱宣讀懲處聖旨的太監幾乎與遊洪昇同時到達驛館,當譚縱跪接了聖旨後,他連忙將自己成爲欽差的事情告訴譚縱,希望譚縱明白清平帝的意思。
果然,當那名太監宣讀完懲處譚縱的聖旨後,沈三和秦羽等人都在爲譚縱打抱不平,譚縱在江南這麼大的功勞竟然說沒就沒了,要知道這可是譚縱用命換來了的。
不過得知了遊洪昇成爲欽差後,激動的人們於是就平靜了下來,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是清平帝對譚縱的補償,誰都知道這遊洪昇是譚縱的人。
作爲當事人,譚縱倒顯得不以爲意,所有的一切都是清平帝佈下的一個局,看來清平帝爲了穩住趙雲博和趙雲兆,可是很下了一番工夫。
只不過,清平帝這樣對自己的話,傳到了趙雲安那裡,想必趙雲安承受的壓力將更大了,情緒也會更加低落。
下午,藏書閣。
趙雲博坐在椅子上,悠閒地看着手裡的一本書,這兩天發生的事情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先是老爺子將老四給“廢”了,接着又逼譚縱“改換門庭”,簡直比戲文裡唱得還精彩。
不管老爺子出於什麼目的,老四終於是離開了京城,這不由得使他鬆了一口氣,還真別說,老四一認真起來,他的心裡還真的有點兒發怵。
“你說老爺子是怎麼想的,這老四畢竟是他最寵愛的兒子,難道真的爲了太子,就這麼一腳給踢開了?”房門開了,趙雲兆走了進來,坐在趙雲博的對面,沉聲問道,他總覺得事情好像有些離譜,隱隱約約哪裡有些不對,因此前來與趙雲博商量。
“最是無情帝王家。”趙雲博沉吟了一下,笑着向趙雲兆說道,“這還真像是老爺子的手段。”
“你是說,老爺子這回爲了太子來真的了?”趙雲兆的眉頭微微皺了一下,沉聲問道。
“老爺子這回的舉動太出人意料,對老四下的手太重了。”趙雲博想了想,他也拿不定主意,於是無奈地衝着趙雲兆搖了搖頭,“至於他打的什麼算盤,只有他自己清楚。”
“是呀,老爺子這回對老四可是‘斬盡殺絕’,老四手頭上原本就沒有什麼人可用,唯一一個能用的上而且可堪大用的譚縱也被他給奪了去。”趙雲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從清平帝對趙雲安的手段上來看,這回趙雲安好像真的是完了,經此一事,有誰還會投奔他呢?
在趙雲兆看來,清平帝的這些皇子中,也只有趙雲安是個人才,其他的皇子簡直任由他們搓圓捏扁,尤其是太子,完全就是一個沒用的廢物,沒有一點兒主見,想怎麼糊弄就怎麼糊弄。
“玉昭執掌京畿皇莊,又是太子的親妹妹,按照京畿皇莊只能由官家的嫡子女所掌控的這條規矩,以後即使是太子登基,京畿皇莊也會掌握在她的手裡,絕對不會假手於外人。”趙雲博沉吟了一下,望向了趙雲兆,“京畿皇莊防守得如同銅牆鐵壁,咱們想盡了辦法也沒能將人打進去,從昨晚的那個‘自明燈’來看,裡面的研究已經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可惜咱們對此卻一無所知。”
“你的意思是,拉攏譚縱?”趙雲兆聞言,眉頭微微一皺,他自然清楚京畿皇莊的重要性,否則的話也就不會駐紮有五千大順最最精銳的黑羽軍了,而且如果沒有趙玉昭的認可,即使聖旨來了也白搭,除非清平帝親臨才能使得黑羽軍打開城門。
譚縱是趙玉昭未來的駙馬,只要能與譚縱搞好關係的話,那麼就可以想辦法知道京畿皇莊裡的事情。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老爺子可能會扶持譚縱。”趙雲博點了點頭,沉聲說道,“這個譚縱背靠着玉昭,以後極可能成爲一方不可忽視的勢力,咱們不得不早作打算。”
“這個姓譚的運氣還真好,先是靠着老四上位,得到了老爺子的賞識,現在又憑藉着玉昭在朝廷裡紮了根。”趙雲兆聞言笑了起來,“不過從此以後,他可就要吃軟飯了。”
“哥,湖廣那邊的情況怎麼樣了?”趙雲博笑了笑,隨即想起了一件事情,向趙雲兆問道。
“賑災糧款已經到了,那幫子貪官,絕對不會放過這麼千載難逢的機會,肯定會趁機撈上一筆。”趙玉昭微微一笑,說道,“只要他們一伸手,那麼咱們的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即使他們不伸手,咱們也會從後面推着他們伸手。”趙雲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嘴角流露出一絲詭異的笑意。
(ps.主角的手下也要有一些人幹髒活,全都浩然正氣的,有些事情就辦不成了,社會現實如此;大順皇帝之所以不動兩個謀反的侄兒,是因爲兩個侄兒暗中已經有了很大的勢力,如果徑直將他們抓起來的話,很容易引起朝廷局勢的變動,甚至是內亂。再者說皇帝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本身又有着親民的象形,所以只有謀定而後動,暗中對付,小心提防,並不是抓起來直接殺了那麼簡單,否則將是大順歷史上的一個恥辱性*事件;至於科技跨度,因爲前面提及過異人,但是沒有交代過一些科技背景,按照常理推斷,大順已經差不多四百年的歷史了,皇家秘密研究的科技理應達到一個新的階段,只不過前面沒有提及到科技的事情,如果能將這個科技背景提前的話,就比較完美了。
另外,就是這本書的風格不是那種直接砍砍殺殺的,比較多的講究的是謀略,因此有些地方可能不像有些書裡寫的看起來恩怨分明,大開大合。
我會注意控制本書的科技走向,各位讀者請放心。)
《》是作者“小黑醉酒”寫的一部小說,最新。
熱門推薦: